故都的秋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11 09:45: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7

《故都的秋》是一本由郁达夫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故都的秋》精选点评:●郁达夫写的最好的三类散文:北平、日本、儿子●真性情●小学时就非常喜欢的文章,感觉这个版本是最近看到

故都的秋读后感100字

  《故都的秋》是一本由郁达夫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都的秋》精选点评:

  ●郁达夫写的最好的三类散文:北平、日本、儿子

  ●真性情

  ●小学时就非常喜欢的文章,感觉这个版本是最近看到的最舒服的,封面的感觉非常好,里面有好多文章都是第一次看到,叹为观止,赞。

  ●实话说,出名的几篇不错。其余的竟然让我第一次嗅到文字男在酸以外的更多猥琐

  ●文笔固然是很不错的,但行文中透出的性格和为人我却不怎么喜欢。写年轻女人的时候痴汉气息扑面而来,大概也是际遇坎坷所以情绪不稳抱怨诸多,写朋友的时候倒是下笔生动,但写给沈从文那封信我初看的时候内心只有“多大仇”三个字…

  ●真忧郁啊

  ●有几篇感觉十分亲切 火车上大吃大喝以至于之后没钱回家真的是wwwww

  ●看了后想不起来有哪些内容……最近心浮气躁啊这是

  ●想要了解一个人,必须是一个有魅力的,能让我感同身受的人。PS:想起过去的话,遇到无数人,才能看到“自己”。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国殇,偶向西台台畔过,苔痕犹似泪淋浪。

  《故都的秋》读后感(一):想读的书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初中语文课本上 ,现在大学了再读这本书发现心境不一样了。想恋老家的书老家的人老家的饭。唐人刘禹锡句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二首》)这只是偶唱反调而已,其实,反观历代中国文人的著述,可知他们写秋,确实是多为“悲寂寥”的。无论是屈原写“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杜甫写“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兴八首》)、“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还是苏轼在《赤壁赋》中“扣舷而歌”,言说人生岁月“逝者如斯”,直到近人王国维还写诗说:“苦觉秋风欺病骨,不堪宵梦续尘劳。”(《静庵诗稿·尘劳》他们在耳听秋风萧瑟,目睹木叶飘零之际,总是难以自抑,或哀身世,或叹家国,一想到韶华逝去,往往念及个人、国家的凋零,生命在消逝,事业却难成,内心自然是一幅悲戚图景。这一种伤逝情怀,是人类永恒性的悲哀,传统文人们由此习惯性地形成了一种悲秋情结,即便是旷达如苏轼,也只能是自我安慰罢了。

  《故都的秋》读后感(二):我爱郁达夫的文字

  这几天是连续的雨天,就像三年前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在晚上自习室里,窗外下着特别大的雨,朋友急忙关了窗户,早上我在图书馆里借了这本书,这个时候正好可以沉浸在这本书里,书的忧郁气质和当时我的心境很符合。

  书里郁达夫的文字真美,看那些翻译文学时,就完全体会不到这种中国文字的美。尤其是郁达夫的散文,写景色写的是绝。《故都的秋》我记得还是高中的课文,相对于他的其他作品,算是不那么悲观的,所以才能入选课本吧。但是相比于散文,我还是更喜欢他的小说,因为他的小说更丧,而且我也更爱看其他人的生活。在写几篇小说里最喜欢的是《春风沉醉的夜晚》和《微雪的早上》这两篇。我读郁达夫的文字,很有代入感,他的很多感受我都能体会到。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他说到,恶魔,恶魔,你现在可是没有爱人的权利的啊。看的时候真的很能感同身受。写到为了生存,才17岁的那个女生就得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时,我又和作者一样心疼,明白在哪个时代每个人是多么的不易。而在《微雪的早晨》,作者和朱君每日一起去图书馆的日子,多么快乐,我也能体会到,因为我也是一个特别爱去图书馆的人。他们还早读读英文,我也是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能够想象到。真是怀念啊,那些逝去的日子。以及文中提到的童养媳,我又为童养媳和朱君两个人都感到不幸唉。最后这么勤奋的朱君在这样的社会里,背着父母的期待,也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最后还是疯了,不久就死了。 看的时候我是真的气愤!!!这吃人的社会!!!!

  想到自己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是还是有些许选择自己的命运的权利,比他们算是幸运多了吧。因此自己一定更要多读书,更加努力,使短暂的人生更有意义吧。

  《故都的秋》读后感(三):《故都的秋》

  以前好像每逢季节更替,总要问一问:你喜欢哪个季节?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也总离不开类似的题目。生活在南方的我们,几乎没有体验过四季分明的日子,一年下来,除了冬天就是夏天,所以,春装和秋装,大多是不需要的。现在是十月初,正是秋天最美好的时节,不过,南方依然是短裙吊带满天飞,只有在夜半月明的时候,阵阵秋风能够带来些许秋意。然而,只要太阳替换了月亮的班,便是热浪滚滚,迎面而来。所以,难怪郁达夫会想念故都的秋,江南,的确没有北京的秋天韵味。“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故都的秋》是一篇篇幅很短的散文,却是一篇把“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为充分的典型篇章。文中未我们描写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书里还有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银灰色的死》、《茫茫夜》等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无一不表现出郁达夫浓烈的爱国之情。在中国处于“将亡未亡”的艰难时刻,郁达夫去日本留学,他通过自身的遭遇,直接表达了饱受民族歧视的强烈情感,孤独、寂寞、苦闷和感伤的情调,却一以贯之,成为贯穿全文的主线。郁达夫不止一次在文中呐喊:“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可见,郁达夫在极其大胆直率、毫不隐晦,反映出“五四”运动之后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因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沉沦》里的寂寞、苦闷,担心人瞧不起自己,害怕别人耻笑自己为“支那人”,与《故都的秋》赞美与想念之情一致,郁达夫是一个爱国情感强烈的学者,从内心而言,我并不喜欢郁达夫的作品,主线虽然很鲜明,色调却异常低沉,让人心里觉得非常压抑,似乎有种无法呼吸的感觉。不过,历史便是历史,我们不能逃避那些不如意的年代和岁月。在那个“将亡未亡”的年代,中国的确任人蹂躏,任人宰割。中国在近代历史上,侵略与抗争便是时代的主题。郁达夫之流的文人雅客为国家心急如焚,然而,大多数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干着急,只能以笔作枪,用文字喊出肺腑之盼: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 郁达夫在文章里将国家的坎坷化作主人公的不得志,即使心中有想法,现实却永远都无法实现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现在的学生多数都理解不了战争年代的人为何会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而义勇反顾,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行为。生活在乱世的人们,如郁达夫,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则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强大是多么的重要。 这让我联想到暑假上映的电影《战狼2》,在我看来,票房多少与我何干,惹上官司与我何干,甚至里面的故事情节都觉得差强人意,但是里面表现出中国的强大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的。鲜红的五星红旗就是一个免检的通行证,这是何等的荣耀。当然,这是一种艺术渲染的手段,却虏获了众多国人的心,这也是现代中国人盼望的一种理想目标。 在我的课堂上,很多契机可以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不过都是差强人意。或许,他们也该看看郁达夫的作品吧!

  《故都的秋》读后感(四):“好色”,也是一种高级趣味

文 | 触角

  最近在读郁达夫,可能很多人对他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他的数不过来的老婆孩子身上、他在苏门答腊失踪的谜团以及被人们褒贬不一的政治立场。

  就作品而言,郁达夫是一位大才子,可与鲁迅、周作人鼎足而立。

  好色、美食与风景,一切都体现在他的字里行间,这三件美事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为惬意的三件事情,若论排名,“好色”当属第一,哪怕是看到岸边的美女、妓院的妓女也忍不住想要搭讪几句。“美食”当与“风景”并列,惬意之享受,缺一不可。

  食、色,性也。

  郁达夫的爱好也是人之常情。

  他最有名的一篇文章是散文《故都的秋》,其中对北国的秋天的描写让人觉得这是一篇纯写景的文章,其实不然,他的坦诚和自叙式的文章完全是在表达清冽的个性。好似“我说北国的秋好,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拿秋来隐喻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别说我们中国人自古至今颂秋,哪怕是老外,也都这样。你要是不服,你自己去查,反正我也不和你较真,我可以承认这些话是我说的,你爱信不信!”

  郁达夫的可爱,可爱在他对于自己性格特色及个性的纯粹表达。不管不顾的性格,纵情的宣泄,不去刻意隐晦节制,也不去故意夸大渲染。一个伟大作家最真诚的时刻,可能就是这种率性而为的时刻。

  我们习惯夸一个人有才,甚至夸他有“才情”。凡是有才的人,必然多情。反之却未必成立,你不能因为这个人多情,就夸他有才吧?还是不要开玩笑了,莫名的讽刺。

  郁达夫的“才”来自于他的“多情”,他的“多情”恰恰成就了他的“才”。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我们早已熟悉的白居易、柳永、纳兰性德、仓央嘉措、徐志摩……几乎每个文人骚客都是多情之人。

  然用情至深者,皆好色。好色者,未必用情至深。

  郁达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毫不避讳,坦诚表达自己对于女人的倾慕。这样的赤城的表达也许和他接受的思想教育有关。高级的人即使是“好色”也能使其成为一种高雅的趣味,这和个人的修养有关。如果他的一生之中没有那些个女人的存在,我想他很难成为才子,而且还是令人瞩目的才子。

  和所谓的传统道德观念相比,郁达夫对于男女之情的描写既大胆又“自我”,有很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才子也是人,也有基本的需求和欲望。何况不一般的人,就更应该释放天性,无畏且赤裸的在文字中渗透自己的感情。

  只有充分的悟透“小我”,才能去成就“大我”;只有懂得“小家”的不易,才会对“大家”的苦难感同身受。

  爱女人和爱国是一个道理,女人的魅力成就了他的博爱,一个国家的兴亡给了他爱国的担当。

  如果,“好色”也能变的高级,那人们就不该去批判,这样的趣味也未尝不可。

  《故都的秋》读后感(五):秋读《故都的秋》:秋的私语,我的私语

  秋天到了,想读一本应景的书,于是就翻开了《故都的秋》。

  我还记得高中学过的同名课文,清、静、悲凉的北国的秋,坐在小院里就能望见很高很高的碧落的秋,能满踏槐花落蕊的秋,结合我亲眼见过的北京的风貌,故都的秋真是很吸引人呢。我真想也可以见到这能完全体现“秋的深味”的,那么美的故都的秋。也许那一刻我就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的无聊烦恼,只沉浸在它本身的美和深沉而悠远的感触里吧。

  这是一本郁达夫的散文集,囊括了各地风情记录、游记、旅途所思以及与友人的信件和纪念文章。我以为文风和内容大概都差不多和《故都的秋》相似吧,那样清淡、优美,带一点点忧愁。或者是充满着激情漫谈革命思想的文章。这是由于我并不熟悉且凭自己想法片面认识了郁达夫。反正一切都应该是符合我对他作为中国现代知名作家、革命烈士,文艺、严肃而“正面”的印象的。

  然而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惊讶地发现着一个个与我想象当中完全不同的郁达夫本人。

  当我读到作者赶及福州蚌肉上市时“所以红烧白煮,吃尽了几百个蚌,总算也是此生的豪举,特笔记此,聊志口福”以及细数福州特产的美味珍馐和一般娇美健康的女子的时候,才知道他也一样乐于寻找热爱风味独特的美食;在他写到江南的冬景时,竟然会那么任性而随性地说不想再把“这一种无聊的杂文”写下去,要上湖上去散步,享受高爽的晴空和洋溢的日光了;当他在去苏州的行旅中竟然会窃望“仙侣同舟”的艳福,而当真的遇见同车女学生时,反应是如“痴汉”般“只使我红了脸,默默地站在她们身边,不过暗暗地闻吸闻吸从她们发上身上口中蒸发出来的香气罢了”,自然自然,“我想人既是动物,无论男女欲念总不能除,而我既是男人,女人当然是爱的”。完全没错,而他敢如此真实细致地写下来也很酷了。他更明确表示了自己鄙视“有金钱臭味”的卑俗和英语与我国一般直男一样的“最不忍见我国的娇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国流氓去足践”之思想。这是一个同样热爱生活热爱美丽青春女子,随性自在且可爱灵动的普通青年郁达夫。

  当我读到作者对向自己求助的文学青年,竟然会以建议其回故乡与老母妹妹画饼充饥和偷窃为生这样极其决绝消极的方式,面对社会黑暗不公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愤慨也会至消极的情绪;在冬日城外的散步中,他所思的竟然是“第一,我对于世界是完全没有用的。……第二,且说中国吧!对于这样混乱的中国,我竟不能制造一个炸弹,杀死一个坏人。中国生我养我,有什么用处呢?……第三,家庭,……我对于家庭还是一个完全无用之人!……我读书学术,到了现在,还不能做出一点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在给友人的信中,他感叹“我觉得人生一切都是虚幻,真真实在的,只有你说的「凄切的孤单」,倒是我们人类从生到死味觉得到的唯一的一道实味”甚至“觉得人类社会,毕竟是庸人自扰。什么国富兵强,什么和平共乐,都是一班野兽,于饱食之余,在暖梦里织出来的回文锦字。像我这样的生性,在我这样的境遇下的闲人,更有什么可想,什么可做呢?”等等诸如此类如此真实又滔滔不绝的文学青年的牢骚和忧郁感情,说来惭愧,我现在都有,而且简直一模一样。郁达夫先生可真是太了解我了。可是,他这样的让我认为“有成就”且敬仰的文学家,真的也会有的吗?是真的,这是一个同样常常忧郁和烦恼,心中仍不放弃美好理想,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且自怨自艾的文学青年郁达夫。

  原来郁达夫先生都会有这样的烦恼啊。我想是不是该先放下这些有的没的的思想,多花精力多多看书、勤奋操作、好好学习,努力提升当前应该学会的本领,也多花精力好好对待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有用”的人呢。当然依我的性格不太可能,但是做真实随性的自己,为梦想为家人不断奋斗才是真理。我这烦恼又普遍又算不了什么。

  这还是一个生活贫苦,抱怨“令人愁闷的贫苦,何以与我这样的有缘?使人生快乐的富裕,何以总与我绝对的不来接近?”的北漂青年郁达夫,是一个……一个让我在这个并不快乐的秋天认识的亲切的新朋友。我阅读到了民国时期的各地风貌,阅读到了十分“懂”我的文学前辈的所思所想,阅读到了不同角度的鲁迅先生等人的逸事,也算一个在我思想的空间,精彩无比的、清静美好的秋了吧。

  最后摘录一首作者“词不像词,新诗不像新诗的东西”:

  秋在何处,秋在何处?

  在蟋蟀的床边,在怨妇楼头的砧杵,

  你若要寻秋,你只须去落寞的荒郊行旅,

  刺骨的凉风,吹消残暑,

  漫漫的田野,刚结成禾黍,

  一番雨过,野路牛迹里贮着些儿浅渚,

  悠悠的碧落,反映在这浅渚里容与,

  月光下,树林里,萧萧落叶的声音,便是秋的私语。

  还有“而这孤独之感,依我说来,便是艺术的酵素,或者竟可以说是艺术本身。”来结束这个阅读过程能连带着现实的时空一起经历的,清静美好的秋天吧。

本文标题: 故都的秋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7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拉奥孔读后感锦集《国富论》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