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11 09:44: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是一本由[美]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Tomasello)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人类思维的自然史》精选点评:●(1)做进化心理学全局认识的时候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100字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是一本由[美]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精选点评:

  ●(1)做进化心理学全局认识的时候发现的这个学者,h-index 高达178分 (作为参考,司马贺是172分), google scholar里找到的论文超过1K篇...(2)有实证研究;(3)人类高阶的认知能力是从集体(合作)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对应的类人猿有竞争性的joint action); (4) 对应地人类根本性地会区分群体内和群体外来不同对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etc.)。

  ●丹内特若是读过托马塞洛,可能会重写他那本《意识的解释》

  ●语言,行为,环境,缺一不可

  ●托马塞洛本来就啰嗦,僵硬的翻译对读者更加不友好了,看前一本还没看出来,这一本看出“共享意图假设”与丹内特的关系了。

  ●1、猿猴,个体探求未知世界的目标和信念产生个体意图性:离线表征经验、通过模拟或推理对表征归因和逻辑操作、自我监控及模拟事件进而决策。2、海德堡人,共同目标和联合注意的联合意图性:观点与符号表征、社会递归性推理以及“第二人”视角下的自我监控。3、文化出现、转向习俗化语言沟通--集体意图性:习俗性表征和客观性表征、自我反思性推理和理性推理、基于文化规范的自我管理。4、递归、高阶推理等一般智力理论未解释社会性影响,语言文化理论无法解释共享意图比语言文化更早或同期,心智模块理论与类人猿研究不匹配。心智更可能是一种动态演化的一般性横向能力的适应。思维的社会性演化同样是动态交互过程:无需社会交流的竞争能催生社会认知和思维;合作交流导致新思维;语言文化致思维推理复杂化-客观反思规范思维;认知的文化建构。

  ●大致翻了下

  ●拖马塞洛关于人类思维的形成发展的一种解释。针对其它几张说法,作者认为合作是首要的推动因素。

  ●译文比较流畅,但错漏甚多,译者看不懂的地方干脆就跳过去了,这种做法严重不当

  ●共享意图假设

  ●托马斯洛构建这套理论 值得深思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一):叫我如何不嘿嘿?

  原著相信很好,不过翻译实在可以。短短一个序言,就有好几处不明所以和语法错误:

  “而与之密切相连的人类活动虽然从表面上看充满了个体主义色彩,但背后社会关系、文化习俗、规范和制度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决定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

  有国文好的朋友麻烦告诉我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东西“仅仅是一种可能”?

  “类人猿问题解决情景中也会进行思维推理。”

  这甚至都不是一个句子。

  “例如不要自我矛盾”

  很明显应该是“自相矛盾”。

  ……

  如此神翻译,已让人嘿之无力。罢了,还是省几十块钞票,回头把Mead的《心灵、自我和社会》翻出来再读它一读吧!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二):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 |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

  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 |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三):从联合意图到集体意图

  在《人类认知的文化起源》里面,托马塞洛认为“动物和人的差别只有一个,就是人对自己的同类有更深刻的认同。只有人类才能把同类理解为跟自己一样的有意向的行动者,从而进行文化学习”。随着十多年来对类人猿的研究,托马塞洛认为类人猿似乎也能把其它类人猿个体当做具有意图的个体,但是他们仍然无法发展出文化。要回答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共享意图假说,因为人类更能在共享意图参与的行动中与他人保持协调,例如集体狩猎,甚至可以说集体狩猎就是共享意图的演化动力。

  人类思维的独特性就在于个体要与其他个体进而与群体共享其意图,从而实现合作、沟通和协调。第一步是个体与个体的合作,作者称为联合意图性,发展出指示和手势语作为合作交流形式;第二步是群体成员通过习俗化语言沟通,作者称为集体意图性。

  作者修正了在前一本书里面关于类人猿的看法,认为类人猿和人一样具有个体意图性和工具理性,所以他推论人类思维的幼芽萌生很早。但是类人猿的认知是为了竞争,而人类的认知是为了合作。

  社会性昆虫可以有很复杂的合作,但是认知很简单,所以合作并不能创造认知技能。托马塞洛丝毫没有提到威尔逊,也没有提到道金斯。作者认为大概在200万年前,智人开始发展合作。原因在于当时其他猴类例如狒狒在采集植物方面胜过了人类,人类需要发展新的食物来源,一个可能的方法就是吃肉,也就是需要狩猎。4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是第一个能系统进行大型合作打猎的智人种。

  我觉得书中关于自然史的部分,大概就这些内容了。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四):人类思考的社会化过程

  全书较为学术严谨的介绍了human thinking(我倾向于翻译成“人类思考”,以区别与中文版翻译“人类思维”。一来强调thinking的动态过程;二来中文思维会有诸如观点、模型、方法论等的介入,但thinking不强调这一点。)的发展。这个发展可以是human thinking的历史发展,也可以是一个个体从出生到成长的thinking发展过程。

  认知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或者准确的说,这个过程还不上认知。加上反馈过程,也仅仅是weakly cognitive或者也谈不上认知。真正的认知需要发现因果以及目标,也就是认知是需要目标感的。

  这个发展过程强调thinking的社会性,即不是个体认知独立发展;以及不仅是因果性,还更强调意图性intentionality对thinking发展的影响。比如放到孩子教育来举例而言,孩子的培养不仅仅是做题学琴这些个体性强的认知发展,而更多要注重社会性、群体性的认知发展,一个优秀的人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的社会人,要关注、指导和协助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以及,不仅仅通过掌握世界的因果性来理解世界,还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愿景、价值观和信念(当然这些个“意图”受到群体/集体的影响,并在合作和沟通中产生。),即认知会受到“你愿意相信什么”、“你拥有怎样的目标”的影响。一个企业的战略和认知也是如此,也可以做为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参考。

  本书中文翻译质量欠佳是一个遗憾,建议以英文版为准,参考中文版进行阅读。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五):请看英文版

  如有能力,请看英文版。因为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差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1.核心术语译法问题

  本书最核心的术语,就是“intentionality”。这个词,稍微懂点心灵哲学的人应该都很面熟,知道这个词国内统一译法就是“意向性”。而这本书给翻成了“意图性”。

  “亲自挂名”的译者苏彦捷教授,在译者后记里写道

考虑术语统一时会借鉴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中大家都已经认可的约定俗成的译法,对有些看起来像哲学术语的还征求了哲学系老师的意见。

  所以我很好奇,“意图性”这个译法,是借鉴的哪些学术论文或著作?还是说,是哪个哲学系教授说要这么翻的?

  另外,翻译成意图性也就算了,还把人“联合注意”(joint attention)多次翻译成“联合意图性”(joint intentionality),服了。

  2.让人无力吐槽的翻译

  说实话,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能勉强通过蹩脚的翻译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的。直到我看完前两章,来到第三章,我震惊了!我发现,我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然后我找来本书的英文版对照,真是把我气笑了,这个翻译实在太抽象了。

  让我们看看本书的几处翻译及其原文:

  (1)“那么,利用个体意图性,为了竞争而产生的这些复杂加工的元素——能够理解他人的特定目标和感知觉会导致特定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进化了,甚至产生了更加复杂的联合意图性,它涉及联合目标以及联合注意,有助于社会性协调。”

  “Then, out of the elements of these sophisticated processes of individual intentionality built for competition— understanding how the particular goals and perceptions of others generate particular actions— humans evolved, in addition, even more sophisticated processes of joint intentionality, involving joint goals and joint attention, built for social coordination”

  (2)“这种类型卷入的本质是‘相互承认’,在其中每个搭档会对另一个人付出,也期待另一个人的给予,作为一个平等个体,带着一定程度的尊重——从根本上说是搭档间的合作态度。”

  “the essence of this kind of engagement is 'mutual recognition' in which each partner gives the other, and expects from the other, a certain amount of respect as an equal individual— a fundamentally cooperative attitude among partners.”

  (3)“通常来说,认知科学中由英语单词表示的概念,如车、交通工具、周年礼物,应用于所需的,甚至适用于车道中的同一个实体。”

  “Typically in cognitive science, concepts are characterized in English words, such as car, vehicle, and anniversary present, that can be applied as needed, even to the same entity sitting in the driveway”

  (4)“所以,尽管类人猿具有以新的联合意图方式生存、交流和思维为代表的前进跨越……”

  “And so, despite the great leap forward represented by this new joint intentional way of living, communicating, and thinking,”

  还有各种奇葩的翻译,此处不一一列举。

  苏教授在译者后记里还写道

最后,我通读并校对全文

  良心真的不会痛么?

本文标题: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71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花巷》读后感摘抄拉奥孔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