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晏婴能连续在齐灵公、齐选取公、齐景公三朝中任职呢?因为他有这个本事晏婴是继管仲之后的齐国一代名相,虽然从政治角度上讲,他的...
为什么晏婴能连续在齐灵公、齐选取公、齐景公三朝中任职呢?
因为他有这个本事
晏婴是继管仲之后的齐国一代名相,虽然从政治角度上讲,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不如管仲,但他的外交事迹(晏子使楚)和二桃杀三士事件却广为流传。
这种问题问的挺奇怪的,晏婴寿命长,在灵公的时候就干得不错,所以齐灵公死后,齐庄公也重用晏婴,而齐庄公之后的齐景公也因为前两位都重用晏婴,所以他也跟着重用晏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毕竟不能说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只要不是奸臣当道,有谁会一上台就把老臣搞下来,全部换上新人啊?且不说换不换得了,光说换上去之后国家会乱成什么样,这就不是什么小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各国治国理念都差不多,不是每个国家差不多,而是国家自己的历代理念差不多,大规模的变法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少存在什么国君和大臣政见不合这样的问题。
所以晏婴命长、有能力、有资历、有名望,历事三朝,也不是侥幸。
晏婴是继管仲之后的齐国一代名相,虽然从政治角度上讲,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不如管仲,但他的外交事迹(晏子使楚)和二桃杀三士事件却广为流传。
这种问题问的挺奇怪的,晏婴寿命长,在灵公的时候就干得不错,所以齐灵公死后,齐庄公也重用晏婴,而齐庄公之后的齐景公也因为前两位都重用晏婴,所以他也跟着重用晏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毕竟不能说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只要不是奸臣当道,有谁会一上台就把老臣搞下来,全部换上新人啊?且不说换不换得了,光说换上去之后国家会乱成什么样,这就不是什么小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各国治国理念都差不多,不是每个国家差不多,而是国家自己的历代理念差不多,大规模的变法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少存在什么国君和大臣政见不合这样的问题。
所以晏婴命长、有能力、有资历、有名望,历事三朝,也不是侥幸。
齐国的历史
齐国的历史全程齐国是周武王封助其平殷的尚父姜子牙的国号。姜子牙名尚,东海上人,其祖先曾是四岳,帮助大禹治水,虞夏之季封于吕,故姜尚又称吕尚。在殷朝生活窘困,年老后来到西周,渔钓于渭水,被西伯周文王访得,与他谈论后非常高兴,说道:“吾太公望子久矣”,于是称他为“太公望”,请回以后尊为师。帮助西周治理国家,后来谋划把周文王从殷纣那里解救回来。他深通兵法、计谋,逐渐使西周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规模,最终协助周武王推翻了殷纣,建立了周朝,又兴兵平定东夷,被封为齐侯,封地是在今天山东淄博附近。在管蔡作乱和淮夷叛周的时候,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隶,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从此齐国帮助平定周内乱,征讨四方。
齐国征讨四方成为大国,姜尚修政有德,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故人民多归附,立国百年,建都于临淄。在齐庄公二十四年的时候,周平王迁都洛阳,建立东周,中原进入春秋的历史时期。以后到了齐襄公时期,他荒淫无道,国家陷于混乱,自己被乱臣杀害,诸子逃亡,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齐国雍林人平定内乱,告齐大夫要求立有德的公子,小白躲过了管仲的暗害,回国即位,这就是著名的齐桓公。他打败鲁国,听从鲍叔牙的劝告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史称管鲍之交和齐桓公用仇,管仲是春秋早期重要的政治家。从此齐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齐桓公二十三年,齐国北上抗击山戎,援救燕国,三十年又于召陵汇合诸侯尊奉周王室,讨伐楚国兴兵问罪。三十五年,会诸侯于葵丘,周天子命为伯,以后又帅诸侯讨晋乱,命隰朋与秦穆公立夷吾为晋君,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后周王室与戎翟相攻,齐使管仲平戎于周。
齐桓王临终前把齐孝公托付给宋襄公,他去世后,宋襄公平定齐内乱,立齐孝公,宋襄公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至齐顷公时期以后,晋国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逄丑父救主,在齐国的夫人侮辱晋国使臣却克并与楚国结盟谋晋后,晋国援助鲁卫在鞍打败齐军,在战争中逄丑父假冒齐侯,舍命救主的故事令人敬佩,战后齐晋议和,齐顷公欲尊晋景公为王未果。以后的百年中,齐国也和晋国一样向封建社会转化,施行封建制度的世家逐步强大,其中比较强大的有陈(田)、鲍、高、崔、栾、庆、国、晏等世家。齐庄公光时期昏乱,被崔杼杀死而立齐景公,立五十八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齐国君主,这一时期的齐国政治相对稳定,人才济济,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有司马穰苴、晏子等,在他们的辅佐下,齐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
司马穰苴是陈田氏苗裔,齐景公时期的齐国力量衰退,时常遭到晋国、燕国的进攻,他被晏婴举荐担任将领指挥抗敌,他军纪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能与士兵同甘共苦,饮食与羸弱者同,对伤病者送药问疾,所以深受全军将士的拥护,在他的指挥下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失地,使齐国重新强大起来,齐景公尊其为大司马,遂号称司马穰苴,田氏也因此在齐国日益尊贵。晏子名婴,莱之维夷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崔杼杀庄公时晏婴只是前往哭祭,说:“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三次跃拜而出。或谓必杀之,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战国孟子的民本思想就来源于晏子。而他出使楚国机智灵活应对的外交才能也是使人们津津乐道的。他拒绝齐景公为他建豪宅,近市场而居并用市场上假肢比鞋袜贵为辞,劝告齐景公减轻刑罚。他为人谦逊有礼,推贤进士,解救越石父于奴隶中,引为知己,延为上客,推举改过自新的车夫为大夫,司马迁说过,假如晏子在,甘愿为他执鞭。他出使晋国与叔向预测齐国政治走向也惊人的准确。
齐景公元年,庆封杀崔杼执政,他酗酒好猎,不听政令。三年,田(陈)、鲍、高、栾四家联合打败了庆氏,庆封逃到鲁国,齐国责让鲁国,庆封又逃到吴国。十二年,齐景公前往晋国,商议攻打燕国,次年齐晋两国共入燕惠公。三十一年,鲁昭公被季氏赶出鲁国,齐国攻打鲁国,占领郓城,安置鲁昭公。三十二年,齐景公与群臣聚会,彗星出现,他叹息说:“谁能长久拥有生命呢?”甚为哀伤,群臣都跟着落泪,只有晏子笑起来,齐景公生气地说:“彗星出现,我为此担心。”晏子说:“您兴建高台深池,赋税没有尽头,刑罚惟恐难以制服,灾星就要出现了,还用担心彗星吗?”景公问是否可以禳,晏子说:“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百姓苦怨以万数,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因此晏子劝谏他。正是有这样的臣子,齐景公又比较能纳谏,所以齐国始终保持了政局稳定。五十五年,晋国范氏、中行氏逃亡齐国,被田乞引为己党。齐景公病故后,太子年少,齐国内乱,田氏开始强大,齐国只剩下田、鲍、高、国四大家族。
早在齐景公九年,晏婴出使晋国的时候,他就预言齐国的政权最终会归于田氏。说他们用小斛收租,用大斛放贷,给百姓恩惠,齐国百姓都拥护田氏。在春秋中后期,齐国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逐渐控制了今天山东省的广大地区,在这一进程中,由司马穰苴的战略军事思想武装起来的田氏家族无疑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并成为齐国最重要的世家。公元前489年,田乞与鲍牧结盟,田鲍两个世家联盟攻打高、国两个世家,取得了胜利,控制了齐国政权,立齐悼公。田乞听从别人的劝告把占领的土地都献给齐侯,以赢得了民心。齐悼公四年,吴鲁攻打齐国南方的时候,鲍子与齐悼公有矛盾,乘此机会杀死了齐悼公,从此田氏成为齐国唯一的大世家。齐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齐人立齐简公,他任命了自己的宠臣监止,执掌朝政。齐简公的疏远使田成子十分忧虑,卫鞅劝齐简公要重用田成子,不要让监止共同参政,不听。监止欲立田豹,尽逐田氏。与田氏爆发冲突,田成子杀齐简公和监止,立齐平公,从此田氏专齐国平公、宣公、康公三代朝政近百年。前三百八十六年,田成子田常的曾孙田和始列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从此田齐氏代替姜齐氏,齐国也进入封建战国时代。齐国是春秋诸国封建制生产关系发展得最早的国家,其奴隶制宗法制度随着田氏专权而瓦解,其进行封建生产制度的时间比较长,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这也使齐国在战国时代一度成为与秦国并立为帝的大国,齐国作为春秋时代中国东部的主要代表,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 、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闵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闵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忌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齐国征讨四方成为大国,姜尚修政有德,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故人民多归附,立国百年,建都于临淄。在齐庄公二十四年的时候,周平王迁都洛阳,建立东周,中原进入春秋的历史时期。以后到了齐襄公时期,他荒淫无道,国家陷于混乱,自己被乱臣杀害,诸子逃亡,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齐国雍林人平定内乱,告齐大夫要求立有德的公子,小白躲过了管仲的暗害,回国即位,这就是著名的齐桓公。他打败鲁国,听从鲍叔牙的劝告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史称管鲍之交和齐桓公用仇,管仲是春秋早期重要的政治家。从此齐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齐桓公二十三年,齐国北上抗击山戎,援救燕国,三十年又于召陵汇合诸侯尊奉周王室,讨伐楚国兴兵问罪。三十五年,会诸侯于葵丘,周天子命为伯,以后又帅诸侯讨晋乱,命隰朋与秦穆公立夷吾为晋君,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后周王室与戎翟相攻,齐使管仲平戎于周。
齐桓王临终前把齐孝公托付给宋襄公,他去世后,宋襄公平定齐内乱,立齐孝公,宋襄公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至齐顷公时期以后,晋国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逄丑父救主,在齐国的夫人侮辱晋国使臣却克并与楚国结盟谋晋后,晋国援助鲁卫在鞍打败齐军,在战争中逄丑父假冒齐侯,舍命救主的故事令人敬佩,战后齐晋议和,齐顷公欲尊晋景公为王未果。以后的百年中,齐国也和晋国一样向封建社会转化,施行封建制度的世家逐步强大,其中比较强大的有陈(田)、鲍、高、崔、栾、庆、国、晏等世家。齐庄公光时期昏乱,被崔杼杀死而立齐景公,立五十八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齐国君主,这一时期的齐国政治相对稳定,人才济济,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有司马穰苴、晏子等,在他们的辅佐下,齐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
司马穰苴是陈田氏苗裔,齐景公时期的齐国力量衰退,时常遭到晋国、燕国的进攻,他被晏婴举荐担任将领指挥抗敌,他军纪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能与士兵同甘共苦,饮食与羸弱者同,对伤病者送药问疾,所以深受全军将士的拥护,在他的指挥下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失地,使齐国重新强大起来,齐景公尊其为大司马,遂号称司马穰苴,田氏也因此在齐国日益尊贵。晏子名婴,莱之维夷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崔杼杀庄公时晏婴只是前往哭祭,说:“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三次跃拜而出。或谓必杀之,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战国孟子的民本思想就来源于晏子。而他出使楚国机智灵活应对的外交才能也是使人们津津乐道的。他拒绝齐景公为他建豪宅,近市场而居并用市场上假肢比鞋袜贵为辞,劝告齐景公减轻刑罚。他为人谦逊有礼,推贤进士,解救越石父于奴隶中,引为知己,延为上客,推举改过自新的车夫为大夫,司马迁说过,假如晏子在,甘愿为他执鞭。他出使晋国与叔向预测齐国政治走向也惊人的准确。
齐景公元年,庆封杀崔杼执政,他酗酒好猎,不听政令。三年,田(陈)、鲍、高、栾四家联合打败了庆氏,庆封逃到鲁国,齐国责让鲁国,庆封又逃到吴国。十二年,齐景公前往晋国,商议攻打燕国,次年齐晋两国共入燕惠公。三十一年,鲁昭公被季氏赶出鲁国,齐国攻打鲁国,占领郓城,安置鲁昭公。三十二年,齐景公与群臣聚会,彗星出现,他叹息说:“谁能长久拥有生命呢?”甚为哀伤,群臣都跟着落泪,只有晏子笑起来,齐景公生气地说:“彗星出现,我为此担心。”晏子说:“您兴建高台深池,赋税没有尽头,刑罚惟恐难以制服,灾星就要出现了,还用担心彗星吗?”景公问是否可以禳,晏子说:“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百姓苦怨以万数,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因此晏子劝谏他。正是有这样的臣子,齐景公又比较能纳谏,所以齐国始终保持了政局稳定。五十五年,晋国范氏、中行氏逃亡齐国,被田乞引为己党。齐景公病故后,太子年少,齐国内乱,田氏开始强大,齐国只剩下田、鲍、高、国四大家族。
早在齐景公九年,晏婴出使晋国的时候,他就预言齐国的政权最终会归于田氏。说他们用小斛收租,用大斛放贷,给百姓恩惠,齐国百姓都拥护田氏。在春秋中后期,齐国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逐渐控制了今天山东省的广大地区,在这一进程中,由司马穰苴的战略军事思想武装起来的田氏家族无疑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并成为齐国最重要的世家。公元前489年,田乞与鲍牧结盟,田鲍两个世家联盟攻打高、国两个世家,取得了胜利,控制了齐国政权,立齐悼公。田乞听从别人的劝告把占领的土地都献给齐侯,以赢得了民心。齐悼公四年,吴鲁攻打齐国南方的时候,鲍子与齐悼公有矛盾,乘此机会杀死了齐悼公,从此田氏成为齐国唯一的大世家。齐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齐人立齐简公,他任命了自己的宠臣监止,执掌朝政。齐简公的疏远使田成子十分忧虑,卫鞅劝齐简公要重用田成子,不要让监止共同参政,不听。监止欲立田豹,尽逐田氏。与田氏爆发冲突,田成子杀齐简公和监止,立齐平公,从此田氏专齐国平公、宣公、康公三代朝政近百年。前三百八十六年,田成子田常的曾孙田和始列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从此田齐氏代替姜齐氏,齐国也进入封建战国时代。齐国是春秋诸国封建制生产关系发展得最早的国家,其奴隶制宗法制度随着田氏专权而瓦解,其进行封建生产制度的时间比较长,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这也使齐国在战国时代一度成为与秦国并立为帝的大国,齐国作为春秋时代中国东部的主要代表,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 、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闵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闵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忌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闵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闵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忌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闵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闵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忌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齐国建于啥时侯?
灭于啥时侯?
灭于啥时侯?
有关晏子的故事
晏子使楚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在谈笑之间,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劝酒的故事与处事艺术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好酒,常常豪饮玩乐,有一次与宫妃们连饮了七昼夜仍不止,无心上朝理政。大夫弦章十分焦虑,决心以死相谏,劝阻齐景公玩乐。没想到一见面,齐景公就把酒杯举到弦章面前兴奋不已地叫道:“弦章,来,来,来,陪寡人饮三杯!”弦章怒气冲冲大声说:“君王如不戒酒,请赐臣死。”齐景公听后一怔,接着摆手大笑:“酒是寡人的性命,怎能戒得?”弦章更大声地说:“那就赐臣一死!”正值此时,相国晏子来到。齐景公高兴地说:“相国来得正好,请帮我出个主意。弦章劝我戒酒,不然就让我赐他一死,如果我听了他的,那不是被他制服了?不听他的劝告,我又舍不得他死,你看怎么办呢?”晏子听罢,立即转向弦章拱手贺道:“恭贺弦章大夫,你有幸遇到了这样贤明的君王,善听臣下的意见,如果你遇到夏桀王、商纣王那样的昏君,你早就死了!”晏子的一番话,说得齐景公尴尬极了,他自我解嘲地大声笑着说:“相国,我算服你了。弦章大夫,寡人听你的就是。”这个精彩绝妙的故事,读来感受颇深。
为什么大夫弦章以死相谏未能使齐景公戒酒,而相国晏子却在谈笑风生中达到了目的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夫弦章方法简单生硬,一下子把齐景公推到了两难的窘境。而相国晏子则顺着齐景公的思想之势,把齐景公引导到了只有戒酒的单向选择上,使齐景公看到只有采纳晏子的意见戒了酒,才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否则就是昏君。这恰如其分的因势利导,既维护了齐景公作为君王的尊严,又使齐景公不得不选择戒酒。
由此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处理艺术,尤其是处理上下级微妙关系方面。有些单位领导,缺乏容才之量和容人之心,把敢于讲真话、勇于提意见的下级视为“刺头”,不讲究方法和艺术,简单粗暴,一味训斥,动辄报复,对其冷落或排挤打压,甚至把小事弄大了,大事搞砸了,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作为下级也并非要忠言逆耳,应注意策略和场合,又进忠言又能顺耳,使上级容易接受和理解。“晏子劝酒”的艺术,掌握了因势利导的方法,常常因人因事因地妥善做好各项工作,或许生活就会有“海阔天空”、“互惠双赢”的另一番精彩。
晏子辞千金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
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
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叫过晏子说:“相国,你怎么乘这么破旧的车啊?你的钱不够用吧?你回家等着吧,我马上派人给你送一辆新车。”还没等晏子回答,刘景公的车子就走了。晏子退朝回家时,远远地看见一辆新车停在家门口,他知道是景公送来的,就吩咐仆人小心看护好。第二天天刚亮,马上派人把车送了回去。随后,亲自去向齐景公道谢。齐景公见晏子又把车送了回来,很不高兴,便对晏子说:“相国要是不接受这辆车,今后我也不再乘车了。”
晏子说:“我怎么能和您比呢?您派我管理百官,我应该廉洁奉公,这样才能给百官做好榜样。如果您乘华丽的车子,我也乘华丽的车子。您驾车的马高大健美,我驾车的马也高大健美,百官要是都跟着学,我怎样去管教他们呢?”
景公虽然不高兴,可又奈何不了他,便说:“你说的不错,可你的日子并不富裕啊,您连吃饭都困难哪!”
晏子笑着说:“谢谢您的关心,我的生活一点也不困难,您赏赐我的财物,不但我用,家人也都沾了光,您给我的还少吗?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要是送给别人,那是瞒着君主,讨好别人,忠正的大臣是不干这种事的;要是自己得到很多财物,而不送给别人,储藏起来供自己挥霍享受,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我要那么多财物干什么呢?”
景公说:“您说的好像也对,可是您恐怕也知道,我们先君桓公很有作为,远近的诸侯谁不佩服他啊!他的相国管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辅助桓公建立了霸业,谁不赞扬他啊!桓公把很大一块地赏赐给管仲,他并没有拒绝,他是那样了不起的人物,都这样做,您为什么偏偏拒绝不要呢?”
晏子站起来十分恭敬地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圣贤也不见得事事正确。我想,你说的这件事,恐怕就是管仲想得不周全,而臣下偶然相对的地方吧?所以,我坚持这样做。”
朝廷上的文武大臣听了晏子和齐景公的对话,都十分敬佩晏子的品德。
晏子的车夫
晏子的车夫驾车驶过自家门前时,车夫的妻子在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看到了一个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车夫和一个满脸卑谦、低头沉思的士大夫。当车夫出差回来,还没跨进家门,就被妻子劈头一顿臭骂。当妻子最后提出跟他离婚时,车夫愣了半天,才向妻子讨说法。
车夫的妻子说,你看人家晏子,那么有学问那么有才干的一个士大夫,尚且如此谦和,满脸的愁思,坐在车上一刻不停地想着国家大事;再看看你,小小一个马车夫就不得了了,抡着个鞭子耀武扬威的,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真叫命苦,怎么当初就瞎了眼,嫁了你这样一个蠢货,将来你能有什么出息呢?我这一辈子还有啥指望呢?车夫明白过来了,问他妻子道,你是要我向晏子学习?将来有一天也像晏子一样,对不对?妻子连声称是。车夫气愤地说:“但我做不到,你要离婚我们现在就离,你这样的女人我还不稀罕呢!”
车夫是个高大英俊的汉子,生性爱马,也善驾御马车,他跟马与马车有缘,一生只想为晏子赶马车。在他这行里,他已经是个佼佼者,要不然他怎么有资格给晏子赶马车呢?何况对车夫来说,自己认为已经很出息了,是值得骄傲的;他妻子应该为他骄傲才是,不应该如此地看不起他。车夫虽然骄傲,但没有自满;他知道驯马与驾御马车的技术是永无止境的,还得活到老学到老。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晏子是晏子,他是他,他和晏子是两类人,不能同日而语;他当然做不来晏子所做的事;晏子也未必能做他所做的事,有没有出息,又从何说起?
车夫的妻子则认为,车夫永远是给人家赶车的,能有什么出息呢?要说有出息,就得做晏子这样的人,不是赶马车的,而是坐马车的。其实,车夫的妻子当初嫁给车夫,也不是真的瞎了眼,只是对车夫的期望值估计得太高了,明明自己嫁了车夫,却以为嫁了个宰相;于是一心一意盼着丈夫有朝一日成为晏子,很有些望“夫”成龙的味道。自此,看自得其乐的车夫,便很不顺眼了,于是,就有了隔阂、矛盾和异心,最后只得离婚了事,以便再嫁一个晏子,将来有个依靠。作为靠男人过活的古代女人,她这样做也没什么错。
晏子的车夫和车夫的妻子,都有自己的道理,谈不上谁对谁错,错就错在他们两人对“出息”的理解不同,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一个想嫁给晏子的女人却嫁了个车夫,一个一心只想当车夫的男人却娶了个“贵夫人”。
晏子让贤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私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而作为领导者呢?虽然你有个好下属但是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犯错误啊,要不然对外的形象虽然保住了,但是对内却留下了疤痕。一个人的思想总是有局限的,在做决定特别是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一个考虑不周就可能出事儿。所以一定要集思广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明智决策。
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是高超的学问,是一种机变的本领。
晏子责烛雏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
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让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
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
公说:“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
处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大
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
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
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
王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不要
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
感谢。
足智多谋的人在正面批评可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往往采取侧面迂回的
办法取得成功
没有时间了就帮你找了这些
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在谈笑之间,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劝酒的故事与处事艺术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好酒,常常豪饮玩乐,有一次与宫妃们连饮了七昼夜仍不止,无心上朝理政。大夫弦章十分焦虑,决心以死相谏,劝阻齐景公玩乐。没想到一见面,齐景公就把酒杯举到弦章面前兴奋不已地叫道:“弦章,来,来,来,陪寡人饮三杯!”弦章怒气冲冲大声说:“君王如不戒酒,请赐臣死。”齐景公听后一怔,接着摆手大笑:“酒是寡人的性命,怎能戒得?”弦章更大声地说:“那就赐臣一死!”正值此时,相国晏子来到。齐景公高兴地说:“相国来得正好,请帮我出个主意。弦章劝我戒酒,不然就让我赐他一死,如果我听了他的,那不是被他制服了?不听他的劝告,我又舍不得他死,你看怎么办呢?”晏子听罢,立即转向弦章拱手贺道:“恭贺弦章大夫,你有幸遇到了这样贤明的君王,善听臣下的意见,如果你遇到夏桀王、商纣王那样的昏君,你早就死了!”晏子的一番话,说得齐景公尴尬极了,他自我解嘲地大声笑着说:“相国,我算服你了。弦章大夫,寡人听你的就是。”这个精彩绝妙的故事,读来感受颇深。
为什么大夫弦章以死相谏未能使齐景公戒酒,而相国晏子却在谈笑风生中达到了目的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夫弦章方法简单生硬,一下子把齐景公推到了两难的窘境。而相国晏子则顺着齐景公的思想之势,把齐景公引导到了只有戒酒的单向选择上,使齐景公看到只有采纳晏子的意见戒了酒,才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否则就是昏君。这恰如其分的因势利导,既维护了齐景公作为君王的尊严,又使齐景公不得不选择戒酒。
由此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处理艺术,尤其是处理上下级微妙关系方面。有些单位领导,缺乏容才之量和容人之心,把敢于讲真话、勇于提意见的下级视为“刺头”,不讲究方法和艺术,简单粗暴,一味训斥,动辄报复,对其冷落或排挤打压,甚至把小事弄大了,大事搞砸了,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作为下级也并非要忠言逆耳,应注意策略和场合,又进忠言又能顺耳,使上级容易接受和理解。“晏子劝酒”的艺术,掌握了因势利导的方法,常常因人因事因地妥善做好各项工作,或许生活就会有“海阔天空”、“互惠双赢”的另一番精彩。
晏子辞千金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
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
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叫过晏子说:“相国,你怎么乘这么破旧的车啊?你的钱不够用吧?你回家等着吧,我马上派人给你送一辆新车。”还没等晏子回答,刘景公的车子就走了。晏子退朝回家时,远远地看见一辆新车停在家门口,他知道是景公送来的,就吩咐仆人小心看护好。第二天天刚亮,马上派人把车送了回去。随后,亲自去向齐景公道谢。齐景公见晏子又把车送了回来,很不高兴,便对晏子说:“相国要是不接受这辆车,今后我也不再乘车了。”
晏子说:“我怎么能和您比呢?您派我管理百官,我应该廉洁奉公,这样才能给百官做好榜样。如果您乘华丽的车子,我也乘华丽的车子。您驾车的马高大健美,我驾车的马也高大健美,百官要是都跟着学,我怎样去管教他们呢?”
景公虽然不高兴,可又奈何不了他,便说:“你说的不错,可你的日子并不富裕啊,您连吃饭都困难哪!”
晏子笑着说:“谢谢您的关心,我的生活一点也不困难,您赏赐我的财物,不但我用,家人也都沾了光,您给我的还少吗?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要是送给别人,那是瞒着君主,讨好别人,忠正的大臣是不干这种事的;要是自己得到很多财物,而不送给别人,储藏起来供自己挥霍享受,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我要那么多财物干什么呢?”
景公说:“您说的好像也对,可是您恐怕也知道,我们先君桓公很有作为,远近的诸侯谁不佩服他啊!他的相国管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才,辅助桓公建立了霸业,谁不赞扬他啊!桓公把很大一块地赏赐给管仲,他并没有拒绝,他是那样了不起的人物,都这样做,您为什么偏偏拒绝不要呢?”
晏子站起来十分恭敬地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圣贤也不见得事事正确。我想,你说的这件事,恐怕就是管仲想得不周全,而臣下偶然相对的地方吧?所以,我坚持这样做。”
朝廷上的文武大臣听了晏子和齐景公的对话,都十分敬佩晏子的品德。
晏子的车夫
晏子的车夫驾车驶过自家门前时,车夫的妻子在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看到了一个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车夫和一个满脸卑谦、低头沉思的士大夫。当车夫出差回来,还没跨进家门,就被妻子劈头一顿臭骂。当妻子最后提出跟他离婚时,车夫愣了半天,才向妻子讨说法。
车夫的妻子说,你看人家晏子,那么有学问那么有才干的一个士大夫,尚且如此谦和,满脸的愁思,坐在车上一刻不停地想着国家大事;再看看你,小小一个马车夫就不得了了,抡着个鞭子耀武扬威的,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真叫命苦,怎么当初就瞎了眼,嫁了你这样一个蠢货,将来你能有什么出息呢?我这一辈子还有啥指望呢?车夫明白过来了,问他妻子道,你是要我向晏子学习?将来有一天也像晏子一样,对不对?妻子连声称是。车夫气愤地说:“但我做不到,你要离婚我们现在就离,你这样的女人我还不稀罕呢!”
车夫是个高大英俊的汉子,生性爱马,也善驾御马车,他跟马与马车有缘,一生只想为晏子赶马车。在他这行里,他已经是个佼佼者,要不然他怎么有资格给晏子赶马车呢?何况对车夫来说,自己认为已经很出息了,是值得骄傲的;他妻子应该为他骄傲才是,不应该如此地看不起他。车夫虽然骄傲,但没有自满;他知道驯马与驾御马车的技术是永无止境的,还得活到老学到老。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晏子是晏子,他是他,他和晏子是两类人,不能同日而语;他当然做不来晏子所做的事;晏子也未必能做他所做的事,有没有出息,又从何说起?
车夫的妻子则认为,车夫永远是给人家赶车的,能有什么出息呢?要说有出息,就得做晏子这样的人,不是赶马车的,而是坐马车的。其实,车夫的妻子当初嫁给车夫,也不是真的瞎了眼,只是对车夫的期望值估计得太高了,明明自己嫁了车夫,却以为嫁了个宰相;于是一心一意盼着丈夫有朝一日成为晏子,很有些望“夫”成龙的味道。自此,看自得其乐的车夫,便很不顺眼了,于是,就有了隔阂、矛盾和异心,最后只得离婚了事,以便再嫁一个晏子,将来有个依靠。作为靠男人过活的古代女人,她这样做也没什么错。
晏子的车夫和车夫的妻子,都有自己的道理,谈不上谁对谁错,错就错在他们两人对“出息”的理解不同,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一个想嫁给晏子的女人却嫁了个车夫,一个一心只想当车夫的男人却娶了个“贵夫人”。
晏子让贤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婴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他马上进言齐景公不要造台,齐景公总算同意了。晏婴却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婴骂累了、打累了,这才回家。他刚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民工一听此令,齐声欢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公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私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而作为领导者呢?虽然你有个好下属但是也要尽量避免自己犯错误啊,要不然对外的形象虽然保住了,但是对内却留下了疤痕。一个人的思想总是有局限的,在做决定特别是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一个考虑不周就可能出事儿。所以一定要集思广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明智决策。
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巧妙地让别人从尴尬中走出来,是高超的学问,是一种机变的本领。
晏子责烛雏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
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让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
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
公说:“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
处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大
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
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
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
王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不要
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
感谢。
足智多谋的人在正面批评可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往往采取侧面迂回的
办法取得成功
没有时间了就帮你找了这些
希望对你有用
晏子的故事
(一)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麼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於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启示:
吃喝玩乐的人人都喜爱的,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的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甚麼都不说了。
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二)齐景公葬狗
春秋时代,齐国景公有只爱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的葬礼。
大臣晏子听了,赶紧劝他停止。
齐景公说:「哎!好玩嘛!」
晏子说:「君王,您这就错了。徵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麼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死,狗却有得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君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启示: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都必须要仔细的想一想;那些事是应该做的,那些事是不应该做的;那些事应当先做,那些事应当后做。假如你功课还没做好,便先想到要去游玩;或是把零用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那就跟齐景公不先考虑照顾贫苦的老百姓,却要花大笔的金钱厚葬一条狗一样,都是错误的行为。
(三)伟大的外交官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国,楚国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开大门,只开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城。
晏子知道楚国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进去,说:「出使到狗国才开狗门。今天我是到楚国,不应该走这个门。」带路的人才开大门让他进去。
等见了楚王,楚王便故意讥笑他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什麼会遣你来?」
晏回答说:「齐国的国都很大,人民多到张开袖子便足以乘凉,流汗便像下雨,怎麼会没有人才?」
楚王又问:「那为什麼派你来?」
晏子回答:「齐国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贤能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是所有外交使节中最没有才干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启示:
晏子以他举世无双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讽不客气地驳回,不但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替国家争光,真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
我们接待客人,应该殷勤而有礼,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可以像楚王一样言语尖酸刻薄,结果到头来不但让讥笑别人不成,反而自取其辱,骂了自己。
(四)假脚成为抢手货
春秋时代的晏子,也就是「晏子使楚」的男主角,更是劝说的高手。他最高明的地方是,他善於用三言两语,或简单的行动,四两拨千斤,解决问题,化解解突。
例如,齐景公在位时,刑律繁多而严苛,许多人遭到被砍脚的处罚,面对这项苛政,晏子想进谏,却担心和国君正面冲突,收到反效果。
有一次,机会来了。齐景公问晏子说:「您住在市集附近,知道什麼东西贵,什麼东西便宜吗?」
晏子说:「当然知道。假脚贵而鞋子便宜。」
「为什麼?」齐景公大惑不解。
晏子告诉景公,因为犯了大小不等的错而断脚的比比皆是,鞋子对他们来说,派不上用场,不如假脚来得实用。
齐景公听完哭笑不得,因而减轻刑戮。
晏子故做轻松地答:「鞋子便宜」,其实是用装疯卖傻法摆平问题。
(一)虚心纳谏的齐景公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麼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於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启示:
吃喝玩乐的人人都喜爱的,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的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甚麼都不说了。
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二)齐景公葬狗
春秋时代,齐国景公有只爱犬死了,景公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举行隆重的葬礼。
大臣晏子听了,赶紧劝他停止。
齐景公说:「哎!好玩嘛!」
晏子说:「君王,您这就错了。徵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麼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死,狗却有得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君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原意。
启示: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都必须要仔细的想一想;那些事是应该做的,那些事是不应该做的;那些事应当先做,那些事应当后做。假如你功课还没做好,便先想到要去游玩;或是把零用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那就跟齐景公不先考虑照顾贫苦的老百姓,却要花大笔的金钱厚葬一条狗一样,都是错误的行为。
(三)伟大的外交官
晏子奉命出使到楚国,楚国人看晏子身材矮小,故意不开大门,只开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城。
晏子知道楚国人故意侮辱他,便不肯进去,说:「出使到狗国才开狗门。今天我是到楚国,不应该走这个门。」带路的人才开大门让他进去。
等见了楚王,楚王便故意讥笑他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为什麼会遣你来?」
晏回答说:「齐国的国都很大,人民多到张开袖子便足以乘凉,流汗便像下雨,怎麼会没有人才?」
楚王又问:「那为什麼派你来?」
晏子回答:「齐国派任大使,是看情形而定的。贤能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是所有外交使节中最没有才干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启示:
晏子以他举世无双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讽不客气地驳回,不但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替国家争光,真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
我们接待客人,应该殷勤而有礼,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可以像楚王一样言语尖酸刻薄,结果到头来不但让讥笑别人不成,反而自取其辱,骂了自己。
(四)假脚成为抢手货
春秋时代的晏子,也就是「晏子使楚」的男主角,更是劝说的高手。他最高明的地方是,他善於用三言两语,或简单的行动,四两拨千斤,解决问题,化解解突。
例如,齐景公在位时,刑律繁多而严苛,许多人遭到被砍脚的处罚,面对这项苛政,晏子想进谏,却担心和国君正面冲突,收到反效果。
有一次,机会来了。齐景公问晏子说:「您住在市集附近,知道什麼东西贵,什麼东西便宜吗?」
晏子说:「当然知道。假脚贵而鞋子便宜。」
「为什麼?」齐景公大惑不解。
晏子告诉景公,因为犯了大小不等的错而断脚的比比皆是,鞋子对他们来说,派不上用场,不如假脚来得实用。
齐景公听完哭笑不得,因而减轻刑戮。
晏子故做轻松地答:「鞋子便宜」,其实是用装疯卖傻法摆平问题。
左传》
襄公十七年:
☆ 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縗斩,苴絰、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唯卿为大夫。”
《内篇杂上》第三十章
晏子居晏桓子之丧,粗衰,斩,苴絰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为大夫。”曾子以闻孔子,孔子曰:“晏子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
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将伐齐,梦与厉公讼,弗胜,公以戈击之,首队于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见梗阳之巫皋。他日,见诸道,与之言,同。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于东方,则可以逞。”献子许诺。●晋侯伐齐,将济河。献子以朱丝系玉二瑴而祷曰:“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其官臣偃实先后之。苟捷有功,无作神羞,官臣偃无敢复济。唯尔有神裁之!”沉玉而济。●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梁之言,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夙沙卫曰:“不能战,莫如守险。”弗听。诸侯之士门焉,齐人多死。范宣子告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既许之矣。若入,君必失国。子盍图之?”子家以告公,公恐。晏婴闻之曰:“君固无勇,而又闻是,弗能久矣。”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晋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旗而疏陈之。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旗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阴,遂从齐师。夙沙卫连大车以塞隧而殿。殖绰、郭最曰:“子殿国师,齐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卫杀马于隘以塞道。晋州绰及之,射殖绰,中肩,两矢夹脰,曰:“止,将为三军获。不止,将取其衷。”顾曰:“为私誓。”州绰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缚郭最,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晋人欲逐归者,鲁、卫请攻险。己卯,荀偃、士匄以中军克京兹。乙酉,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萩。范鞅门于雍门,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孟庄子斩其以为公琴。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东郭、北郭。范鞅门于扬门。州绰门于东闾,左骖迫,还于门中,以枚数阖。●齐侯驾,将走邮棠。大子与郭荣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大子抽剑断鞅,乃止。甲辰,东侵及潍,南及沂。
襄公二十二年:
☆ 秋,栾盈自楚适齐。晏平仲言于齐侯曰:“商任之会,受命于晋。今纳栾氏,将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图之。”弗听。退告陈文子曰:“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笃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自弃也,弗能久矣!”
冬,会于沙随,复锢栾氏也。●栾盈犹在齐,晏子曰:“祸将作矣!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
襄公二十三年:
秋,齐侯伐卫。先驱,谷荣御王孙挥,召扬为右。申驱,成秩御莒恒,申鲜虞之傅挚为右。曹开御戎,晏父戎为右。贰广,上之登御邢公,卢蒲癸为右。启,牢成御襄罢师,狼蘧疏为右。胠,商子车御侯朝,桓跳为右。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崔如为右,烛庸之越驷乘。●自卫将遂伐晋。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德而有功,忧必及君。”崔杼谏曰:“不可。臣闻之,小国间大国之败而毁焉,必受其咎。君其图之!”弗听。陈文子见崔武子,曰:“将如君何?”武子曰:“吾言于君,君弗听也。以为盟主,而利其难。群臣若急,君于何有?子姑止之。”文子退,告其人曰:“崔子将死乎!谓君甚,而又过之,不得其死。过君以义,犹自抑也,况以恶乎?”●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乃还。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之,获晏氂。
内篇问上》第2章:
庄公将伐晋,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意骄。得合而欲多者危,养欲而意骄者困。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德而有功,忧必及君。”公作色不说。晏子辞不为臣,退而穷处,堂下生蓼藿,门外生荆棘。庄公终任勇力之士,西伐晋,取朝歌,及大行、孟门、兹于兑,期而民散。身灭于崔氏。崔氏之期,逐群公子,及庆氏亡。
襄公二十五年: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夏五月,莒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勿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贾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皆死。祝佗父祭于高唐,至,覆命。不说弁而死于崔氏。申蒯侍渔者,退,谓其宰曰:“尔以帑免,我将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义也。”与之皆死。崔氏杀■蔑于平阴。●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卢蒲癸奔晋,王何奔莒。●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与大夫及莒子盟。●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闾丘婴以帷缚其妻而载之,与申鲜虞乘而出,鲜虞推而下之,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昵,其谁纳之?”行及弇中,将舍。婴曰:“崔、庆其追我!”鲜虞曰:“一与一,谁能惧我?”遂舍,枕辔而寝,食马而食。驾而行,出弇中,谓婴曰:“速驱这!崔、庆之众,不可当也。”遂来奔。●崔氏侧庄公于北郭。丁亥,葬诸士孙之里,四翣,不跸,下车七乘,不以兵甲。
《内篇杂上》第二章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氏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予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襄公十七年:
☆ 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縗斩,苴絰、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唯卿为大夫。”
《内篇杂上》第三十章
晏子居晏桓子之丧,粗衰,斩,苴絰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为大夫。”曾子以闻孔子,孔子曰:“晏子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
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将伐齐,梦与厉公讼,弗胜,公以戈击之,首队于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见梗阳之巫皋。他日,见诸道,与之言,同。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于东方,则可以逞。”献子许诺。●晋侯伐齐,将济河。献子以朱丝系玉二瑴而祷曰:“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其官臣偃实先后之。苟捷有功,无作神羞,官臣偃无敢复济。唯尔有神裁之!”沉玉而济。●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梁之言,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夙沙卫曰:“不能战,莫如守险。”弗听。诸侯之士门焉,齐人多死。范宣子告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既许之矣。若入,君必失国。子盍图之?”子家以告公,公恐。晏婴闻之曰:“君固无勇,而又闻是,弗能久矣。”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晋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旗而疏陈之。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旗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叔向告晋侯曰:“城上有乌,齐师其遁。”●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阴,遂从齐师。夙沙卫连大车以塞隧而殿。殖绰、郭最曰:“子殿国师,齐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卫杀马于隘以塞道。晋州绰及之,射殖绰,中肩,两矢夹脰,曰:“止,将为三军获。不止,将取其衷。”顾曰:“为私誓。”州绰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缚郭最,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晋人欲逐归者,鲁、卫请攻险。己卯,荀偃、士匄以中军克京兹。乙酉,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萩。范鞅门于雍门,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孟庄子斩其以为公琴。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东郭、北郭。范鞅门于扬门。州绰门于东闾,左骖迫,还于门中,以枚数阖。●齐侯驾,将走邮棠。大子与郭荣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大子抽剑断鞅,乃止。甲辰,东侵及潍,南及沂。
襄公二十二年:
☆ 秋,栾盈自楚适齐。晏平仲言于齐侯曰:“商任之会,受命于晋。今纳栾氏,将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图之。”弗听。退告陈文子曰:“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笃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自弃也,弗能久矣!”
冬,会于沙随,复锢栾氏也。●栾盈犹在齐,晏子曰:“祸将作矣!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
襄公二十三年:
秋,齐侯伐卫。先驱,谷荣御王孙挥,召扬为右。申驱,成秩御莒恒,申鲜虞之傅挚为右。曹开御戎,晏父戎为右。贰广,上之登御邢公,卢蒲癸为右。启,牢成御襄罢师,狼蘧疏为右。胠,商子车御侯朝,桓跳为右。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崔如为右,烛庸之越驷乘。●自卫将遂伐晋。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德而有功,忧必及君。”崔杼谏曰:“不可。臣闻之,小国间大国之败而毁焉,必受其咎。君其图之!”弗听。陈文子见崔武子,曰:“将如君何?”武子曰:“吾言于君,君弗听也。以为盟主,而利其难。群臣若急,君于何有?子姑止之。”文子退,告其人曰:“崔子将死乎!谓君甚,而又过之,不得其死。过君以义,犹自抑也,况以恶乎?”●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乃还。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之,获晏氂。
内篇问上》第2章:
庄公将伐晋,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意骄。得合而欲多者危,养欲而意骄者困。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德而有功,忧必及君。”公作色不说。晏子辞不为臣,退而穷处,堂下生蓼藿,门外生荆棘。庄公终任勇力之士,西伐晋,取朝歌,及大行、孟门、兹于兑,期而民散。身灭于崔氏。崔氏之期,逐群公子,及庆氏亡。
襄公二十五年: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夏五月,莒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齐。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勿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贾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皆死。祝佗父祭于高唐,至,覆命。不说弁而死于崔氏。申蒯侍渔者,退,谓其宰曰:“尔以帑免,我将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义也。”与之皆死。崔氏杀■蔑于平阴。●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卢蒲癸奔晋,王何奔莒。●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与大夫及莒子盟。●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闾丘婴以帷缚其妻而载之,与申鲜虞乘而出,鲜虞推而下之,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昵,其谁纳之?”行及弇中,将舍。婴曰:“崔、庆其追我!”鲜虞曰:“一与一,谁能惧我?”遂舍,枕辔而寝,食马而食。驾而行,出弇中,谓婴曰:“速驱这!崔、庆之众,不可当也。”遂来奔。●崔氏侧庄公于北郭。丁亥,葬诸士孙之里,四翣,不跸,下车七乘,不以兵甲。
《内篇杂上》第二章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氏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予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候。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br>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br>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br>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br>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没趣了。”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br>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br>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br>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br>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没趣了。”
我可以不要悬赏分!!!!
我可以不要悬赏分!!!!
我可以不要悬赏分!!!!
鸟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在谈笑之间,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这些够吗??
我可以不要悬赏分!!!!
我可以不要悬赏分!!!!
鸟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埴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在谈笑之间,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这些够吗??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齐景公别名吕杵臼、姜杵臼,生于临淄(山东境内),是齐灵公的儿子,也是齐国的君主,在位时间还挺长的。齐景公在历史记载中是一个美男子,但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image.png
齐景公面容姣好。有一天,一个小官员来见齐景公,当场就盯着齐景公看呆了。齐景公察觉了,就对身边的人说:“问问他,干嘛这样无礼地盯着我看?”小官员回答说:“反正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我觉得你长得很美。”齐景公听了他的话生气了,说“你怎么敢对我有非分之想!”然后就要杀这个小官员。
晏子恰好入宫面圣听说齐景公发火要杀一个小官员。齐景公解释说:“他对我抱有非分之想,所以要杀了他。”晏子说:“我听说拒绝欲望有违天道,厌恶爱慕不吉祥,小官员虽然冒犯了你,可是根据法律他并没有犯死罪。”齐景公听了,说:“虽然令人厌恶,但丞相说的的确是对的。那么如果我沐浴,便着他来给我搓背吧。”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晏婴、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image.png
齐景公面容姣好。有一天,一个小官员来见齐景公,当场就盯着齐景公看呆了。齐景公察觉了,就对身边的人说:“问问他,干嘛这样无礼地盯着我看?”小官员回答说:“反正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我觉得你长得很美。”齐景公听了他的话生气了,说“你怎么敢对我有非分之想!”然后就要杀这个小官员。
晏子恰好入宫面圣听说齐景公发火要杀一个小官员。齐景公解释说:“他对我抱有非分之想,所以要杀了他。”晏子说:“我听说拒绝欲望有违天道,厌恶爱慕不吉祥,小官员虽然冒犯了你,可是根据法律他并没有犯死罪。”齐景公听了,说:“虽然令人厌恶,但丞相说的的确是对的。那么如果我沐浴,便着他来给我搓背吧。”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晏婴、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长相俊美,美到什么程度呢?不仅女人会动心,而且男人见之亦会产生色心。《晏子春秋》载:
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矣。”公曰:“合色寡人也?杀之!”
齐景公貌美,有个羽人很不敬地盯着景公看,景公对身边的人说:“你们问问他,为什么如此不敬地盯着我看呢?”羽人回答说:“我说出来是死,不说也是死。我是私下里爱慕君上的美貌呢。”景公气愤地说:“你为什么要以色心对待寡人呢?杀了他!”
羽人因为对景公有色心,就要掉脑袋了,好在晏子说服了景公——
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晏子对曰:“婴闻拒欲不道,恶爱不祥,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公曰:“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晏子不等到正常的上朝时间就进宫拜见景公说:“我听说君上很生羽人的气。”景公说:“是的。他以色心对待寡人,因此我打算杀了他。”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拒绝别人的欲望是不合道义的,憎恶别人对自己的喜爱是不吉利的,虽然他以色心对待君上,按照法律规定不该被处死呀。”景公说:“啊!是这样吗?那如果让他来伺候寡人沐浴,寡人就只能让他扶后背。”
景公自己也很爱打扮,喜欢穿奇装异服。史载:
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以絇,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
晏子曰:“君奚问天子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清。今金玉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过任也,失生之情矣。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作服不常,以笑诸侯,其罪二也;用财无功,以怨百姓,其罪三也。请拘而使吏度之。”
公曰:“鲁工苦,请释之。”
晏子曰:“不可。婴闻之,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公不对。晏子出,令吏拘鲁工,令人送之境,使不得入。
公撤履,不复服也。
齐景公做了一双鞋,用黄金做鞋带,装饰着白银,连缀着珍珠,还用上好的美玉做鞋头的装饰物,这双鞋有一尺长,在寒冷的十一月景公穿着它上朝听政。
晏子上朝,景公迎接他,由于鞋子太重,刚刚能抬起脚,他问晏子:“天很冷吧?”
晏子说:“君上为什么要问天冷不冷呢?古代圣人制作衣裳服饰,冬季的是轻而暖和,夏季的是轻而凉爽。现在君上这双黄金美玉装饰的鞋子,在十一月的寒冬穿着它,是加倍的寒冷;鞋子太重不合适,这是超出了身体的负担,损害了生理的常情。所以制作这双鞋的鲁国工匠不知道冷热的尺度、轻重的分量,损害了人正常的生理,这是他的第一条罪状;制作服饰不符合常情,而招致诸侯的嘲笑,这是他的第二条罪状;耗费钱财却没有得到好处,反而使老百姓心生怨恨,这是他的第三条罪状。请把鲁工看押起来治罪。”
景公说:“鲁国工匠很辛苦,请放了他。”
晏子说:“不行。我听说劳苦自身做好事的人,他得到的赏赐应丰厚;劳苦自身做坏事的人,他的罪名应加重。”景公无言以对。晏子出宫后,命令官吏拘押了鲁国工匠,派人把他送到边境,不允许他再进入齐国。
景公脱去那双鞋子,再也不穿了。
晏子忠君爱民,生活俭朴,看不惯景公穿奇装异服,误导民众,常劝诫景公礼仪天下,淳化社会风气,但景公禀性难改。史记: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政,疾视矜立,日晏不罢。
晏子进曰:“圣人之服中,侻而不驵,可以导众;其动作,侻顺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其服,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而华不可以导众;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
公曰:“寡人受命。”退朝,遂去衣冠,不复服。
齐景公头戴巨大的帽子身穿长长的衣服来听政,怒目而视,威严而立,天晚了还不退朝。
晏子进谏说:“圣人的服饰应当适中得体,简单而不肥大,这样可以引导众人;他的举动行为,顺乎常理而没有不合适之处,这样可以养生。所以下官都会效仿他的服饰,百姓都争先效仿他的仪态。现在君上的服饰,肥大华丽不能用来引导众人;怒目而视,威严而立,不能用来养生。天色已晚,君上不如脱去衣服休息吧。”
景公说:“寡人听从先生的教诲。”退了朝后,景公就脱掉衣服帽子,不再穿了。
从中可以看出,齐景公爱美尚华而又天真无羁,是一位幼稚的君王,但其优点是尊重晏子,闻过则改,这使得晏子为相时齐国较为安定。
君上的一言一行,都表明一种态度,引导一种风气,释放一种信号,正如“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为君者不可不察。风俗自下而上,风气自上而下。孔子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权者向善,百姓自然也会向善。为官者的品德就好像风,老百姓好像草,风吹在草上,草必定会随着风而倒。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孔子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上层的风气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强烈导向作用。
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矣。”公曰:“合色寡人也?杀之!”
齐景公貌美,有个羽人很不敬地盯着景公看,景公对身边的人说:“你们问问他,为什么如此不敬地盯着我看呢?”羽人回答说:“我说出来是死,不说也是死。我是私下里爱慕君上的美貌呢。”景公气愤地说:“你为什么要以色心对待寡人呢?杀了他!”
羽人因为对景公有色心,就要掉脑袋了,好在晏子说服了景公——
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晏子对曰:“婴闻拒欲不道,恶爱不祥,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公曰:“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晏子不等到正常的上朝时间就进宫拜见景公说:“我听说君上很生羽人的气。”景公说:“是的。他以色心对待寡人,因此我打算杀了他。”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拒绝别人的欲望是不合道义的,憎恶别人对自己的喜爱是不吉利的,虽然他以色心对待君上,按照法律规定不该被处死呀。”景公说:“啊!是这样吗?那如果让他来伺候寡人沐浴,寡人就只能让他扶后背。”
景公自己也很爱打扮,喜欢穿奇装异服。史载:
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以絇,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
晏子曰:“君奚问天子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清。今金玉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过任也,失生之情矣。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作服不常,以笑诸侯,其罪二也;用财无功,以怨百姓,其罪三也。请拘而使吏度之。”
公曰:“鲁工苦,请释之。”
晏子曰:“不可。婴闻之,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公不对。晏子出,令吏拘鲁工,令人送之境,使不得入。
公撤履,不复服也。
齐景公做了一双鞋,用黄金做鞋带,装饰着白银,连缀着珍珠,还用上好的美玉做鞋头的装饰物,这双鞋有一尺长,在寒冷的十一月景公穿着它上朝听政。
晏子上朝,景公迎接他,由于鞋子太重,刚刚能抬起脚,他问晏子:“天很冷吧?”
晏子说:“君上为什么要问天冷不冷呢?古代圣人制作衣裳服饰,冬季的是轻而暖和,夏季的是轻而凉爽。现在君上这双黄金美玉装饰的鞋子,在十一月的寒冬穿着它,是加倍的寒冷;鞋子太重不合适,这是超出了身体的负担,损害了生理的常情。所以制作这双鞋的鲁国工匠不知道冷热的尺度、轻重的分量,损害了人正常的生理,这是他的第一条罪状;制作服饰不符合常情,而招致诸侯的嘲笑,这是他的第二条罪状;耗费钱财却没有得到好处,反而使老百姓心生怨恨,这是他的第三条罪状。请把鲁工看押起来治罪。”
景公说:“鲁国工匠很辛苦,请放了他。”
晏子说:“不行。我听说劳苦自身做好事的人,他得到的赏赐应丰厚;劳苦自身做坏事的人,他的罪名应加重。”景公无言以对。晏子出宫后,命令官吏拘押了鲁国工匠,派人把他送到边境,不允许他再进入齐国。
景公脱去那双鞋子,再也不穿了。
晏子忠君爱民,生活俭朴,看不惯景公穿奇装异服,误导民众,常劝诫景公礼仪天下,淳化社会风气,但景公禀性难改。史记: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政,疾视矜立,日晏不罢。
晏子进曰:“圣人之服中,侻而不驵,可以导众;其动作,侻顺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其服,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而华不可以导众;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
公曰:“寡人受命。”退朝,遂去衣冠,不复服。
齐景公头戴巨大的帽子身穿长长的衣服来听政,怒目而视,威严而立,天晚了还不退朝。
晏子进谏说:“圣人的服饰应当适中得体,简单而不肥大,这样可以引导众人;他的举动行为,顺乎常理而没有不合适之处,这样可以养生。所以下官都会效仿他的服饰,百姓都争先效仿他的仪态。现在君上的服饰,肥大华丽不能用来引导众人;怒目而视,威严而立,不能用来养生。天色已晚,君上不如脱去衣服休息吧。”
景公说:“寡人听从先生的教诲。”退了朝后,景公就脱掉衣服帽子,不再穿了。
从中可以看出,齐景公爱美尚华而又天真无羁,是一位幼稚的君王,但其优点是尊重晏子,闻过则改,这使得晏子为相时齐国较为安定。
君上的一言一行,都表明一种态度,引导一种风气,释放一种信号,正如“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为君者不可不察。风俗自下而上,风气自上而下。孔子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当权者向善,百姓自然也会向善。为官者的品德就好像风,老百姓好像草,风吹在草上,草必定会随着风而倒。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孔子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上层的风气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强烈导向作用。
每当一提起齐景公总会和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齐景公别名吕杵臼、姜杵臼,生于临淄(山东境内),是齐灵公的儿子,也是齐国的君主,在位时间还挺长的。齐景公在历史记载中是一个美男子,但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image.png
齐景公面容姣好。有一天,一个小官员来见齐景公,当场就盯着齐景公看呆了。齐景公察觉了,就对身边的人说:“问问他,干嘛这样无礼地盯着我看?”小官员回答说:“反正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我觉得你长得很美。”齐景公听了他的话生气了,说“你怎么敢对我有非分之想!”然后就要杀这个小官员。
晏子恰好入宫面圣听说齐景公发火要杀一个小官员。齐景公解释说:“他对我抱有非分之想,所以要杀了他。”晏子说:“我听说拒绝欲望有违天道,厌恶爱慕不吉祥,小官员虽然冒犯了你,可是根据法律他并没有犯死罪。”齐景公听了,说:“虽然令人厌恶,但丞相说的的确是对的。那么如果我沐浴,便着他来给我搓背吧。”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晏婴、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别名吕杵臼、姜杵臼,生于临淄(山东境内),是齐灵公的儿子,也是齐国的君主,在位时间还挺长的。齐景公在历史记载中是一个美男子,但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image.png
齐景公面容姣好。有一天,一个小官员来见齐景公,当场就盯着齐景公看呆了。齐景公察觉了,就对身边的人说:“问问他,干嘛这样无礼地盯着我看?”小官员回答说:“反正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我觉得你长得很美。”齐景公听了他的话生气了,说“你怎么敢对我有非分之想!”然后就要杀这个小官员。
晏子恰好入宫面圣听说齐景公发火要杀一个小官员。齐景公解释说:“他对我抱有非分之想,所以要杀了他。”晏子说:“我听说拒绝欲望有违天道,厌恶爱慕不吉祥,小官员虽然冒犯了你,可是根据法律他并没有犯死罪。”齐景公听了,说:“虽然令人厌恶,但丞相说的的确是对的。那么如果我沐浴,便着他来给我搓背吧。”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晏婴、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晋国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是春秋后期的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邱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的之道。
你再看一下。
你再看一下。
齐景公别名吕杵臼、姜杵臼,生于临淄(山东境内),是的儿子,也是的君主,在位时间还挺长的。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亲政之初,他能够虚心纳谏。认真听取、采纳、弦张等人的建议,并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从而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这些竟然成为后来田齐强大的基石。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后来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不仅生活奢侈、贪杯好色、好犬马、大造宫室,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间却不体恤民情坚持与争夺霸主之虚名。《论语·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晏子使楚>>的题目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rn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rnrn 有句俗语叫“( ),( )”,或者说“( )”。上文中的晏子就是这样做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有“( )。”其中后者表现了晏子( )的斗争方式。生平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编辑本段]治国之道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
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
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
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编辑本段]《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晏子随机应变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才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编辑本段]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植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婴在后世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不过,晏婴崇高的形象主要归功于《晏子春秋》。关于《晏子春秋》的作者,旧题为晏婴撰,实为后人之伪托。其成书时间不详,至迟在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前就已经成书。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但在篇末又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让司马迁如此崇拜的人,岂能是一介凡夫俗子?
晏婴继父任为卿(执政的高级长官)时,已是齐灵公末年。当时的齐国早已不是管仲为相时的齐桓公时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国势日渐衰微。偏偏这齐灵公又昏庸怪僻,懦弱无能,还穷兵黩武,屡犯鲁境,弄得国弱兵疲,百姓怨声载道。尽管晏婴屡进忠言,却很少被齐灵公采纳。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五五五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的***攻打齐国。齐灵公率兵在平阴(齐地,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抵抗,结果兵败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齐灵公死后,齐庄公继位。这齐庄公也是个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顾道义。他在国内设置了“勇士”爵位,还重用殖绰、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励人们的尚武精神。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流氓无赖、地痞恶霸在朝廷内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弄得家家关门,人人自危。身为相国的晏婴眼看着齐国风气日下,忧心忡忡,曾经多次劝谏,然而齐庄公就是充耳不闻。他见齐庄公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便辗转反侧,心急如焚。
其实,齐庄公即位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对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对晏婴的劝导,不但不听,反而渐生嫌烦之意。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五五二年),齐庄公不听晏婴劝阻,执意收留了晋国的下卿栾盈,还暗中将栾盈及其党徒送入曲沃(河南陕县南曲沃镇)组织叛乱,并且乘机攻打晋国。其后不久,齐庄公又置晏婴的劝谏于不顾,仍然一意孤行,兴兵伐鲁,终于激怒了晋国。晏婴无奈,只好将家中贵重物品上充国库,其余尽散周围百姓,携带妻儿老小到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村,一边打鱼和耕田以维持生活,一边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变化。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恰在此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齐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我又可以借机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了。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编辑本段]治国之道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
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
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
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编辑本段]《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晏子随机应变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才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敝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桔生淮北则为枳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编辑本段]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才能,最善于辩论的人。现在他又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叫两个士兵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的是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正在饮酒的时候,两名士兵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偷了东西。”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都很会做贼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有一种植物,长在齐国就可以结出很好吃的果实,长在楚国,尽管它的枝叶看起来与长在齐国一样,但结出的果子却很难吃。之所以会这样,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学会了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我本来是想取笑你的,反而被你取笑了,我真佩服你。”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晏婴在后世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不过,晏婴崇高的形象主要归功于《晏子春秋》。关于《晏子春秋》的作者,旧题为晏婴撰,实为后人之伪托。其成书时间不详,至迟在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前就已经成书。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但在篇末又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让司马迁如此崇拜的人,岂能是一介凡夫俗子?
晏婴继父任为卿(执政的高级长官)时,已是齐灵公末年。当时的齐国早已不是管仲为相时的齐桓公时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国势日渐衰微。偏偏这齐灵公又昏庸怪僻,懦弱无能,还穷兵黩武,屡犯鲁境,弄得国弱兵疲,百姓怨声载道。尽管晏婴屡进忠言,却很少被齐灵公采纳。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五五五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的***攻打齐国。齐灵公率兵在平阴(齐地,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抵抗,结果兵败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齐灵公死后,齐庄公继位。这齐庄公也是个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顾道义。他在国内设置了“勇士”爵位,还重用殖绰、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励人们的尚武精神。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流氓无赖、地痞恶霸在朝廷内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弄得家家关门,人人自危。身为相国的晏婴眼看着齐国风气日下,忧心忡忡,曾经多次劝谏,然而齐庄公就是充耳不闻。他见齐庄公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便辗转反侧,心急如焚。
其实,齐庄公即位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对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对晏婴的劝导,不但不听,反而渐生嫌烦之意。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五五二年),齐庄公不听晏婴劝阻,执意收留了晋国的下卿栾盈,还暗中将栾盈及其党徒送入曲沃(河南陕县南曲沃镇)组织叛乱,并且乘机攻打晋国。其后不久,齐庄公又置晏婴的劝谏于不顾,仍然一意孤行,兴兵伐鲁,终于激怒了晋国。晏婴无奈,只好将家中贵重物品上充国库,其余尽散周围百姓,携带妻儿老小到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村,一边打鱼和耕田以维持生活,一边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变化。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恰在此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齐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我又可以借机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了。
百度知道 >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晏子使楚>>的题目
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18 小时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有句俗语叫“( ),( )”,或者说“( )”。上文中的晏子就是这样做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有“( )。”其中后者表现了晏子( )的斗争方式。
提问者: 髪荇吥螚薍 - 魔法学徒 一级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如果需要图片来说明回答内容,可以上传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3 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回答者: 60.183.117.* 2009-6-7 11:40
生平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编辑本段]治国之道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
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
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
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编辑本段]《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晏子随机应变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才进狗门
晏
<<晏子使楚>>的题目
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18 小时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有句俗语叫“( ),( )”,或者说“( )”。上文中的晏子就是这样做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有“( )。”其中后者表现了晏子( )的斗争方式。
提问者: 髪荇吥螚薍 - 魔法学徒 一级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如果需要图片来说明回答内容,可以上传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3 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回答者: 60.183.117.* 2009-6-7 11:40
生平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编辑本段]治国之道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
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简朴,清心寡律
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乐观豁达,处其自然
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编辑本段]《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晏子随机应变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才进狗门
晏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本文标题: 齐灵公已经灭了莱,为什么还会出现齐景公伐斄的记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77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