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国是一个素称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从新时代起,一直到夏,商,周三代,统治者都是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究其原因...
地理环境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素称"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从新时代起,一直到夏,商,周三代,统治者都是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地理,气候环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在很大成度上决定了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并由此带来了中国文化的一系列有别于游牧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从整体地理环境说,按其地理环境的差异,人类可以粗略区分为大陆民族和海洋民族。典型的海洋民族国家,人们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利用海洋漕运之便,往往商业比较发达,人员交往和流动方便。又因为内地活动空间有限,回旋余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动机。而中国整体地理环境的格局恰与海洋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反。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其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划,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所以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国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区沦亡于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达四,五千公尺。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给予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雍容消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中国的气候,也影响文明拓展的方向。古代巴比伦,埃及,罗马,印度等文明,都发源于暖温带逐渐向寒冷地带发展,中国则相反,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雨量由东南至西北递减,而地势由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增高,多数河流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注入大海,这种自然条件,往往决定收获的丰欠,再加上南暖北寒的气温,造成南长北短的农作物生长季节,这些条件对农民的垦殖发生吸引,所以形成人口南移,文化南进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早在秦汉时期,就拥有六千万人口,而耕地面积却远远不足。再加上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这样不得不使农民在所分得的狭小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对土地作最精济的利用。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的条件下,虽然忙碌辛苦,也仅能糊口,这便养成了安土重迁,乐知天命,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对他们来说,土地就是生命,离开或失去土地,就意味着贫穷与死亡。
这种经济上对土地的依赖,反映到民族心理上则表现为对乡土的无限眷恋和对故国的深厚情怀。这种文化特色,形成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
从整体地理环境说,按其地理环境的差异,人类可以粗略区分为大陆民族和海洋民族。典型的海洋民族国家,人们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利用海洋漕运之便,往往商业比较发达,人员交往和流动方便。又因为内地活动空间有限,回旋余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动机。而中国整体地理环境的格局恰与海洋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反。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其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划,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所以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国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区沦亡于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达四,五千公尺。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给予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雍容消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中国的气候,也影响文明拓展的方向。古代巴比伦,埃及,罗马,印度等文明,都发源于暖温带逐渐向寒冷地带发展,中国则相反,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雨量由东南至西北递减,而地势由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增高,多数河流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注入大海,这种自然条件,往往决定收获的丰欠,再加上南暖北寒的气温,造成南长北短的农作物生长季节,这些条件对农民的垦殖发生吸引,所以形成人口南移,文化南进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早在秦汉时期,就拥有六千万人口,而耕地面积却远远不足。再加上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这样不得不使农民在所分得的狭小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对土地作最精济的利用。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的条件下,虽然忙碌辛苦,也仅能糊口,这便养成了安土重迁,乐知天命,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对他们来说,土地就是生命,离开或失去土地,就意味着贫穷与死亡。
这种经济上对土地的依赖,反映到民族心理上则表现为对乡土的无限眷恋和对故国的深厚情怀。这种文化特色,形成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能给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物质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趋向和类型。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是一块半封闭的大陆。亚洲大陆以帕米尔高原为界,东部为我国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尽管汉代已经形成丝绸之路沟通西域,但中国和西亚的联系仍受到沙漠戈壁和山路的制约;西部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往受到横断山脉的大江大河与热带丛林的阻碍;北部地区从黑龙江沿海到东南沿海的海岸线长达两万余公里。中国尽管从唐宋以后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海上交通,但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没有因此使中华民族向海洋纵深发展。总之,中国这种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的相对隔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延续很重要。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农业文明,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人文哲学思想。由于相对封闭,再加上这块土地的富饶,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很少为了生存而走上海外殖民掠夺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相对温和的性格和缺少竞争的性格。正如梁启超所说:“以地理不便,故无交通,无交通故无竞争,无竞争故无进步。亚洲所以弱于欧洲,其大原在是。”①
梁启超的看法尽管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但也说明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多次出现过人类文明因异族入侵而中断的情况。但综观中国的文明历史,由于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几乎没有中断过。相反,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常常被中原文明所融化。这也是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是一块半封闭的大陆。亚洲大陆以帕米尔高原为界,东部为我国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尽管汉代已经形成丝绸之路沟通西域,但中国和西亚的联系仍受到沙漠戈壁和山路的制约;西部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往受到横断山脉的大江大河与热带丛林的阻碍;北部地区从黑龙江沿海到东南沿海的海岸线长达两万余公里。中国尽管从唐宋以后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海上交通,但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没有因此使中华民族向海洋纵深发展。总之,中国这种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的相对隔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延续很重要。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农业文明,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人文哲学思想。由于相对封闭,再加上这块土地的富饶,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很少为了生存而走上海外殖民掠夺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相对温和的性格和缺少竞争的性格。正如梁启超所说:“以地理不便,故无交通,无交通故无竞争,无竞争故无进步。亚洲所以弱于欧洲,其大原在是。”①
梁启超的看法尽管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但也说明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多次出现过人类文明因异族入侵而中断的情况。但综观中国的文明历史,由于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几乎没有中断过。相反,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常常被中原文明所融化。这也是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处在亚洲大陆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髙山、高原及大型内陆盆地多分布在西部•大平 原及丘陵多分布在东部。地势自西向东,层层下降,形成三大阶梯•责藏髙原为第…阶梯•长 江、黄河等大河发源于此。青藏高原以东、以北'至大兴安岭-线,为第一阶梯,这里务盆地.乂 有黄七高原,曾是许多部族的爰源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再往东为第三阶 梯,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有纵横交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东部濒临大海。我国大 部分地区处在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主耍在这些地区,
中国是…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特别是东部地区.气候温暖多雨,季风分 明,夏季与前季同步.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特别是寅河中卜游地区•没有海 浸和河流改道的威胁,成为先民牛活的最适宜地区,据丈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夏.商、周活 动的中心地区,正是自然地理环境最优越的现在的河南省中、」匕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 地区,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这个地区正是黄河的中卩游一带.先民的生活方式 以农业为主口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之上 的.它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不断扩展而扩展,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的起源》中所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既辽阔乂闭塞的地理位置、层递式的地势特点和有规律的气候特征对屮国传统文化的孕 育和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特别是东部地区.气候温暖多雨,季风分 明,夏季与前季同步.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特别是寅河中卜游地区•没有海 浸和河流改道的威胁,成为先民牛活的最适宜地区,据丈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夏.商、周活 动的中心地区,正是自然地理环境最优越的现在的河南省中、」匕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 地区,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这个地区正是黄河的中卩游一带.先民的生活方式 以农业为主口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之上 的.它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不断扩展而扩展,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的起源》中所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既辽阔乂闭塞的地理位置、层递式的地势特点和有规律的气候特征对屮国传统文化的孕 育和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因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文化与地理环境、
黑格尔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将世界按地理特征区分为三大类型:干燥的同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与海洋相连的海岸区域。所以,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为活动在它的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挑战,也就提供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性格。试想,愚公的精神不就成就于太行王乌二山吗?
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当然会对人类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可以说有着决定性影响。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
高,地理环境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不再会有挖土搬山的当代愚公。但人作为自然体,决不会脱离自然,也不会完全不要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和人类始终关系密
切。象我们现在的生态平衡,就是如此。
2、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疆域辽阔,从最东的黑龙江流域与乌苏里江会合处到最西的帕米耳高原间约有5200公里,从最北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到南海的曾母暗沙约有5500公里。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形走势,以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同时又有很多东西走向的山川,把中国疆域自然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历史上,也就形成了地域文化,象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等。
中国的疆域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地理环境也发生着变迁。象“中国”一词,最早就是指中原的诸侯国家,随后就以中原建立的国家政权向外延伸。在地理上,中原古时多湖泊,上海在宋朝时还未出现。黄河是向东南入东海。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又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不远,季风
气候发达,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象河南古时气候温暖,有大象在此生活,所以为“豫”,同样,蒙古高原上是“风吹草低见牛
羊”。沙尘暴、黄泛区只是以后的事情。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辽阔的疆域和特殊的地形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向、稳定。
中国地理两大特点:一、以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为发祥地的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北有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和西伯利亚原始森林,西北万里黄沙,西南是最高、险、峻的青藏高原,东南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二、疆域内回旋余地大,跨纬度长。南北迁移的空间大,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动乱,都有着广阔的缓冲回 旋余地。这样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相对封闭的内陆区域使文化有着内向性特征。中国古人喜欢山,对大海很少了解。哲学家很少有出海的经历,水的概念仅限于江河。
例如:象老子,孔子都没出过海。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还有人写水“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帆一片日边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反,对山崇拜有加,拜五岳。皇帝祭泰山。丝绸之路多为外国商人,唐宋对外贸易 也是如此。所以,以自我为中心,四海为天下的天朝王国、中央帝国就是我们古人的中国形象,蛮夷是不屑与交往的,也就没必要到外面去。回旋余地大,是中国文化相对稳定。
(2) 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延续性。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外部世界很难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我们很难出去,外面的也很难进来。丝绸之路之所以伟大就是它是中国古代通向外面的极少数通道,并且从这个通道上来的外人毕竟还是少数。外来民族的征服也是由于自然屏障的作用很难凑效。所以,中国文化没有遭遇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厄运。这从客观上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跨纬度大,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限,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使中国的农业的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有了稳定保障,从而使文化发展呈现出稳定延续的特征。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仍然重中之重。
(3) 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着相对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地形驳杂,由大江、大山、沙漠、沼泽、森林而形成了内部相对不同的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山脉河流多东西走向,所以东西行易,南北行难。长江、黄河成为天险。大运河就是因此而凿。三国鼎立就是划地而立,分江而治。因此而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小王国”,相对有别的区域文化。也就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起来。秦国有虎狼之喻,荆楚有 披发左衽之风,鲁宋有礼乐之俗等。因此,长江流域,山东半岛,四川盆地岭南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黑格尔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将世界按地理特征区分为三大类型:干燥的同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与海洋相连的海岸区域。所以,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为活动在它的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挑战,也就提供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性格。试想,愚公的精神不就成就于太行王乌二山吗?
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当然会对人类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可以说有着决定性影响。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
高,地理环境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不再会有挖土搬山的当代愚公。但人作为自然体,决不会脱离自然,也不会完全不要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和人类始终关系密
切。象我们现在的生态平衡,就是如此。
2、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疆域辽阔,从最东的黑龙江流域与乌苏里江会合处到最西的帕米耳高原间约有5200公里,从最北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到南海的曾母暗沙约有5500公里。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形走势,以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同时又有很多东西走向的山川,把中国疆域自然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历史上,也就形成了地域文化,象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等。
中国的疆域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地理环境也发生着变迁。象“中国”一词,最早就是指中原的诸侯国家,随后就以中原建立的国家政权向外延伸。在地理上,中原古时多湖泊,上海在宋朝时还未出现。黄河是向东南入东海。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又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不远,季风
气候发达,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象河南古时气候温暖,有大象在此生活,所以为“豫”,同样,蒙古高原上是“风吹草低见牛
羊”。沙尘暴、黄泛区只是以后的事情。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辽阔的疆域和特殊的地形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向、稳定。
中国地理两大特点:一、以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为发祥地的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北有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和西伯利亚原始森林,西北万里黄沙,西南是最高、险、峻的青藏高原,东南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二、疆域内回旋余地大,跨纬度长。南北迁移的空间大,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动乱,都有着广阔的缓冲回 旋余地。这样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相对封闭的内陆区域使文化有着内向性特征。中国古人喜欢山,对大海很少了解。哲学家很少有出海的经历,水的概念仅限于江河。
例如:象老子,孔子都没出过海。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还有人写水“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帆一片日边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反,对山崇拜有加,拜五岳。皇帝祭泰山。丝绸之路多为外国商人,唐宋对外贸易 也是如此。所以,以自我为中心,四海为天下的天朝王国、中央帝国就是我们古人的中国形象,蛮夷是不屑与交往的,也就没必要到外面去。回旋余地大,是中国文化相对稳定。
(2) 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延续性。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外部世界很难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我们很难出去,外面的也很难进来。丝绸之路之所以伟大就是它是中国古代通向外面的极少数通道,并且从这个通道上来的外人毕竟还是少数。外来民族的征服也是由于自然屏障的作用很难凑效。所以,中国文化没有遭遇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厄运。这从客观上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跨纬度大,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限,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使中国的农业的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有了稳定保障,从而使文化发展呈现出稳定延续的特征。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仍然重中之重。
(3) 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着相对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地形驳杂,由大江、大山、沙漠、沼泽、森林而形成了内部相对不同的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山脉河流多东西走向,所以东西行易,南北行难。长江、黄河成为天险。大运河就是因此而凿。三国鼎立就是划地而立,分江而治。因此而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小王国”,相对有别的区域文化。也就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起来。秦国有虎狼之喻,荆楚有 披发左衽之风,鲁宋有礼乐之俗等。因此,长江流域,山东半岛,四川盆地岭南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多变,对农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民以食为天,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国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草原等地形,植被,动物丰富。
1·平原以种植业为主,南方水多,北方路旱,南船北马,米面等习惯形成。北方冬季多寒冷,粮食得来不易,祭灶神,过冬,除尘等习俗保存了下来,并且北方多以小麦,玉米,高粱等耐寒耐旱植物为主,饮食多面食,春节包饺子,汤圆等。
2·南方水稻为主,傣族泼水节,端午赛龙舟,包粽子,依托于南方丰富的水资源,江南鱼米之乡,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过节日都有节日特色食品。
(下面的写不下去了,太多了……中国传统文化,无外乎行为举止,吃穿住行,传统习俗)
1·平原以种植业为主,南方水多,北方路旱,南船北马,米面等习惯形成。北方冬季多寒冷,粮食得来不易,祭灶神,过冬,除尘等习俗保存了下来,并且北方多以小麦,玉米,高粱等耐寒耐旱植物为主,饮食多面食,春节包饺子,汤圆等。
2·南方水稻为主,傣族泼水节,端午赛龙舟,包粽子,依托于南方丰富的水资源,江南鱼米之乡,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过节日都有节日特色食品。
(下面的写不下去了,太多了……中国传统文化,无外乎行为举止,吃穿住行,传统习俗)
西南方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缅甸接壤的原始森林、横断山脉、西北方的沙漠草原、帕米尔高原,北方的草原,东北方、东方、东南方都是大海,中国被隔绝在了欧亚大陆的东端,相对孤立安全,没收到来自西方的侵扰,文化形态独特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延续,绵延几千年而不绝。像亚述、苏美尔、波斯、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业……这些地方就没那么幸运了。
O(∩_∩)O~
本文标题: 如何简述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13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