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语良言》是一本由刘其中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诤语良言》精选点评:●一天读完所谓选择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记者这种生活方式我还是相当向往的●1、新闻报道不等于政治宣
《诤语良言》是一本由刘其中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诤语良言》精选点评:
●一天读完 所谓选择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这种生活方式我还是相当向往的
●1、新闻报道不等于政治宣传。新闻既应符合中央制定的报道方针,也应照顾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当前越是重要的新闻,就越是模版化、脸谱化和程式化(过滥的政治缩合语、口号式的套话、程式化的写作套路)。辞藻华丽、内容空泛,更像夹杂着个人抒情词句的政府公告。 2、时刻不忘记者“我”,报道中不断出现“记者获悉”等表达。不宜下政治结论,应通过提供事实传达,否则不易为外媒接受。 3、根据公关材料编写新闻,也应实地采访、电话采访,以免报道变成“大路货”。 4、结构:消息稿“倒金字塔”结构较多 5、标题:通讯社报道标题需准确概括,便于编辑根据目标人群重拟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6、导语:会议新闻导语程式化严重,记者不善提炼重要信息。 7、主体:新闻主体中直接引语太少(官员怕担负责不愿提供、记者怕惹麻烦)
●21A 老先生教你写新闻
●作者的政治认识太陈旧
●写得算是十分好了。
●复旦的李老师
●被人借走直接未归!!
●好多人推荐 终于找了个工作日在7楼借到了 可读性不错
●十年前的书,但有些想法现在依然适用,是一本诚恳易懂的新闻写作书。可是为什么我越来越搞不明白自己是否适合当一名记者了呢?
●里面的基本理论和结构化的东西可以借鉴一下,不过新闻资料太老太老了,现代新闻写作模式还得在最前沿的优秀报道中摸索
《诤语良言》读后感(一):新闻入门书
读起来不觉乏味 初学者可以看看 但是感觉有点公式化= =
同时在看这本和《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竟然觉得这本书略胜一筹。感觉到新闻写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亲身经历,现今很多笔者都是进行的二手材料再创作,感觉还是差了点激情与真实情感。新闻写作切忌过分夸张,发现特稿写作比较有意思~~
《诤语良言》读后感(二):想看看一些关于新闻播报稿件新闻通稿怎么写
看介绍说 书中引述数百条新闻和特稿,分析其成败优劣,并探讨改进方法。如果年轻记者、编辑希望迅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本书提供了许多诤语良言。 软文不但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有吸引力。文章标题要吸人眼球,内容要风趣幽默,植入要潜移默化。这样才能让人有阅读的欲望,并且转发给自己的朋友。看到好多朋友说找代理的,这也是一种好途径。但是现在网络代理层出不穷,想要合作的话还是多多对比,选择正规大公司来咨询下。
《诤语良言》读后感(三):The Greatest News Writing Book
《诤语良言》一书是笔者见过的最伟大的新闻写作书籍,新闻前辈刘其中老师,在著作中婉婉道来,语言真切,平易近人。从标题写作--导语写作--主体---过渡句使用---引语使用……
是新闻入门者必备的伟大书籍,刘老师在中西方新闻界经历非凡,曾任香港版《中国日报》副总编辑等职务,直接面临中方体系,西方受众,实属不易,且建树许多。
刘老师还由中国人大出版过《新闻翻译教程――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此书讲解新闻编译,值得我们学习中西方新闻学的学者、记者、学生学习领会其精华。
《诤语良言》读后感(四):刘其中心目中的新闻写作标准
李希光老师的文章里推荐这本书,我借了来读。因为还没有分专业,我们新闻写作也还没有讲,所以读了后觉得真是不错。已经学过新闻写作的也可以看看,因为刘老师提到了一些为人所容易忽略的方面。
他的好的新闻作品的标准:
1导语言简意赅,提示全文,引人入胜;新闻要素比较齐全,新闻来源交代得比较清楚。
2在主体部分,新闻事实丰富,事事紧扣主题,写作层次分明,重要的新闻事实排在前面,转折、过渡写得比较自然。
3用事实说话,记者不在新闻中直接叙发个人见解,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中要有“人”,要善于使用直接引语,直接引语和见解引语最好交替运用。
4对于一般读者不易理解的新闻事实,要提供必要的背景;对新闻中的难点、疑点以及隐藏在新闻背后的含义要提供必要的解释。
5篇幅较短,句子较短,段落也短,最好一句一段,一段表达一个意思
6文字朴实无华,立意清晰,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其中,刘老师特别提到了导语和直接引语的重要性。这些标准是粗略概括而言,书中的案例和解释很多,可以好好读一下。
《诤语良言》读后感(五):刘老师教你写新闻
读这本书应该会很顺,因为感觉就像是一位老师在把新闻写作知识向你娓娓道来,文风朴实,言之有物。可以说,作者在书中绝少提到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和盘托出,令人受益匪浅。
本书从“什么是新闻”写起,在列举了新闻的诸多定义后,明确提出谣言和宣传不是新闻,记者应该当心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组织利用。随后,刘其中解释了新闻的结构,从“倒金字塔”和“编年体”到“华尔街日报体”再到“对话体”等等。
在介绍了新闻的基本结构后,作者转入了本书的主体部分,即如何撰写标题、导语和过渡成分,呼吁在新闻中多用“直接引语”,注意提供背景与解释等等。最后,作者详细介绍了发稿中的注意事项,如何写好体育报道和特稿等。
其实,书中很多内容都属于常识,但这些常识却往往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忽视,导致新闻界充斥着假大空的所谓“新闻”。有多少记者在回顾自身作品时感到汗颜?有多少编辑面对眼前的稿子大摇其头?又有多少总编对自己签发的稿件觉得无奈?这其中固然有体制性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记者自身的问题,他们选择了敷衍了事,造出了一条条不合格的新闻。
总而言之,作者心目中的好新闻应该是标题导语高度凝练但吸引读者,稿件不长但内容完备,时效性强且准确度高,再加上生动合适的直接引语和贴心到位的背景解释等等……这些应该是记者时时牢记在心的标尺。
至于文风问题,刘其中提倡清新质朴的写作风格,反对堆砌空洞无物的华丽辞藻,作者本人的文风就完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一直羡慕那些能写出华丽文章的人,深为自己缺乏文采而羞愧,在写作时经常刻意从自己并不丰富的词汇库中选取一些“大词美词”,结果导致整篇文章读上去有点不伦不类。现在看来,行文朴实对新闻写作并非坏事,只是文章格调不能流于俗气。
这本书虽然发行量不大,影响范围也不广,但本人强烈建议有志于从事新闻事业的年轻人跟刘老师学学新闻写作,相信你会为其折服,获益终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