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一本由沈复著作,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124图书,本书定价:5.60元,页数:200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浮生六记》精选点评:●既种芭蕉,又怨芭蕉。●123●不错哦●得妻若此,夫复何求?●读来颇觉浮生二字之贴切
《浮生六记》是一本由沈复著作,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124图书,本书定价:5.60元,页数:200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精选点评:
●既种芭蕉,又怨芭蕉。
●123
●不错哦
●得妻若此,夫复何求?
●读来颇觉浮生二字之贴切
●自当长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之生活,一生所求不过尔尔。盖余心之所向,粗布麻衣,得一赏花会酒者足矣。来世不可期,且尽今生有限杯。
●其实人家前一本无踪了,现一本入手发现开本好囧,最想要的乐麓的DD一直缺货!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太多喜欢,挚爱的书,这本必中三元.这薄薄一册,却承载作者一生喜乐悲苦,读者为之泣已,而作者言语不怒不伤不恨不怨,读者再为之泣.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
那是个阴雨天吧,我又独自在大众书局里闲晃。
从中国古典文学的书架上抽出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时,很不以为然。靠在架子上随手翻看了一下,却被莫名的情愫所吸引:没有注释,没有翻译,古老而情趣的生活却如此清晰的浮现在了眼前!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守着内心的宁静静静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没有多想,我把它小心翼翼的捧回家。这一夜,无眠。
文字不多,可是百看不厌那!那种雅致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态和作者的文风一样,看似平淡却值得回味许久。清贫又如何?人这辈子太短暂,求的东西又多了。可仔细回望,很多的“求”并不是我们真正所向往的。享受自己生活的乐趣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又可以受益其中的。
这可以说是一本让人思考的书。我在阅读后开始思考我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思考的漩涡,一旦卷进就很难出来。我是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自我改变着生活方式。
这么优秀的一本书,值得一阅。但是阅读后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那些小恩爱与小情趣
这本书,最爱读的还是头两章。有耳鬓厮磨的小恩爱,有焚香插花的小情趣。是,都很小,小得像一个香囊,只适合贴身珍藏。
所谓小恩爱,没有“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之类誓言,却也会刻上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图章,每人一方用于书信往来。
所谓小情趣,告别了沧浪风景住进菜圃环绕的农屋,“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沈复记载的这些琐事,大概是最适合发朋友圈的。
例如:今日看到路边石子儿有很多苔纹,捡回来装点盆景倒是不错。(附图:特写一块最漂亮的纹路有如山水画的石头。)
例如:茑萝开了,红色星星点点真漂亮。这可是芸儿独创的活花屏,今日搬回正厅。(附图:一张花屏放在大厅中央。)
例如:帐子里有只蚊子,关上蚊帐用香熏它,取名“青云白鹤观”。(附图:用单反微距拍的烟雾中的蚊子。)
例如:和二三知己小酌最惬意了。(附图:一个梅花盒,内置白瓷深碟六只,分别六种小菜)
例如:今日花百钱找了个馄饨挑子,随我们到南园看菜,品茗、暖酒、烹肴、煮粥,惬意尽兴。赞!(附图:若干风景照、若干好友喝酒照。@ 同行好友,相约荷花开始再来。)
只可惜,适合出现在朋友圈的小确幸,终究敌不过衣食住行的生活压力。只能一声叹息。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也许此时读此书尚早,年轻气盛,心气未定,许多真趣并未领悟。但粗略读过一番仍颇多感触。闺房记乐,三白与芸娘,伉俪情深,芸娘聪慧可爱,假扮成男子与三白同游,其趣味从笔端溢出,而他们二人对生活的享受又让人艳羡。“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妙人,香茗,生活如此多闲情雅致,充满雅趣。而坎坷记愁不禁令人咋舌,生活如此艰难,可见并非贫贱夫妻百事哀,有雅趣的人能让蒙尘的苦日子中开出一朵花来。
闲情逸致处处皆有,暂且不表。而最后养生篇看破红尘,一切皆空,却又因“自芸之殁,一切世味,皆生厌心,一切世缘,皆生悲想。”
浮生若梦,三白与芸娘偕行之久,想必欢喜不止几何吧。
私以为《陶庵梦忆》应与《浮生六记》一起读,都是讲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而张宗子尝遍天下珍馐,游历名山大川,三白虽然也游历甚丰,可字里行间张宗子都透露出一种看淡一切,我自傲然的贵族雅士气质,欢喜自是欢喜,这热闹却与我无关。而三白文字里是尘世间的欢喜,是对生活的喜爱。明明只是阿堵物,却又为何令二人的生活态度如此不同?倘若将三白置于宗子的境地中,他还会深爱芸娘吗?从他对憨园的态度来看,恐怕不会。而从《扬州瘦马》中看到的张宗子,也许不是他,对着千篇一律的姑娘并未丝毫动情,仿佛阅尽人间百态,并再无恋尘之心,到底是可悲?抑或可幸?
《浮生六记》读后感(四):古代读书人的爱情,如一杯清冽的马天尼
在我曾经的想象中,古代读书人有一张艰涩的面容:一丝不乱高高的发髻,长长的山羊胡子,总是板着脸,满口的之乎者也。
一直怀疑,洞房之夜才第一次见到的两个年轻人,彼此之间能有爱情么?略大点后,看了林长民的《吾国与吾民》才知道,原来当时的少女还是有少许选择权利的,她们虽然足不出户,但对附近人家的适龄少年有各种渠道了然于心。
读到的诗词曲赋,也常常是描绘丈夫抛家弃子离家多年,妻子的闺怨(君住长江头);少女怀春的浪漫想象;情人相逢却不能长厮守的痛苦;更有闺中寂寞孤独的故事。
沈复和芸娘的爱情,在浓涂艳抹的爱情前,像一杯清冽的马天尼,入口清冽甘甜,后味绵长深远。
点点滴滴的小事,关心,构成了这个不到10页小故事的总体。
沈复写道,教芸娘读书、说话,最初她也不擅言辞,后来慢慢地词锋越来越敏锐,就像训练蟋蟀般要耐心调教。(芸初缄默,喜听余议论。余调其言,如蟋蟀之用纤草,渐能发议。)
沈复写道,芸娘扮成个男子的模样(当时女子不能随便出门),比女装还要俊俏。两人挑上酒食,行船出游。
……
芸娘所爱的食物,芸娘所爱的装扮,芸娘的温言软语……点点滴滴的记载,绵绵长长的情意。
不是天雷勾动地火,是水珠儿点点滴滴。
不是热烈刺激欲死欲活,是融入生命的温暖淡雅和不可缺失。
古代读书人的爱情,自此才让我明白,原来古往今来爱情都有这种方式:不知不觉间融成一体的亲情,只有温暖没有伤害的柔情。
《浮生六记》读后感(五):芸娘是一切时代中国男性的梦想
早就想读这本书,主要是因为鼎鼎大名的芸娘。
中国古代的文人,不管是不是沉迷于官场名利,也不论有没有厚重的家底钱袋,却常常是最会生活、最懂享受的群体。很喜欢书中对一些日常细节的描绘,虽贫困难掩,却闲中雅趣,真真让今日所谓的大资小资一切资羞愧到太平洋底去。
芸娘实则一空前绝后彪悍的女子。说是空前,本书出现以前的历代文学中似乎从没出现过这样的良家女性,女扮男装、结交青楼、不顾及流言蜚语,做出些烟花女子或者一心勾引凡男的妖、鬼之类才有的壮举。说是绝后,虽短于资,仍痴心寻觅,一定要为夫君物色“美而韵者”,(题外话一句,终于知道亦舒阿姨描绘侄子前n任女友李嘉欣的经典语言“美则美矣,全无灵魂”前半句竟然是芸娘的妙语)最后还因前功尽弃而气得病亡,想来此后逐渐解放的近现代女性,断然不会有如此“胸襟”。
所以,很能理解为什么读过本书的一切男子,会对芸娘喜爱得有如寻觅到前世宿缘、灵魂伴侣。通俗地说,一方面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长相不错,会应酬夫君的狐朋狗友,烧得一手好菜,且有大大的生活韵致,又从不嫌弃夫君困顿。而且,既为良家子,却很有些非同一般的风韵和魄力,敢于挑战世俗,给夫君以偷情般的刺激。当然,最重要的是,不是“妒妇”不喝醋,一心要为夫君纳一个“美而韵者”为小妾,以PK掉夫君的表妹婿。有意思的是这个,“余骇曰:‘况我两人伉俪正笃,何必外求?’芸笑曰:‘我自爱之,子姑待之。’”连夫君都假惺惺(推脱无钱倒是真)地拒绝了,却还要坚持,真是让我辈骇然。
不喜欢芸娘者,我估计女性居多,因为实在跟妇女解放的历史潮流太相左了。但如果非要说其人生际遇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妇女受迫害受压迫之深,好像也不客观。时代既然被喻为潮流,长远看向前,瞬间看却也是一张张静止的片段,芸娘就是某张片段上女性的符号吧,虽反叛,但注定逃不出既定的圆圈。所以,无所谓可敬也无所谓可悲。但是,她应该是一切时代中国男性的梦想吧,中国文人写了那么多以青楼女子或妖鬼为主角的意淫小说,就是明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