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理论》是一本由费斯汀格Festinger著作,13.00元出版的1999-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认知失调理论》精选点评:●它所描述的认识论看似复杂,其实简单:我们总是在认识中先证明自己是对的,甚至不惜扭曲认
《认知失调理论》是一本由费斯汀格 Festinger著作,13.00元出版的1999-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认知失调理论》精选点评:
●它所描述的认识论看似复杂,其实简单:我们总是在认识中先证明自己是对的,甚至不惜扭曲认知材料。直到无法再扭曲了,我们才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逻辑演绎与假设验证的典范
●: B842.1/5843
●上学是认知失调,入d是认知失调,参加社团是认知失调,上了社会心理学课程是认知失调,读了这本书也是认知失调,在这以后,仿佛自己干啥都是认知失调...
●如果理论给五星的话,翻译只能给两星。举例的资料虽然有点多,但还是深入浅出。认知失调论和传播学研究真的很搭,结合它来看《大连接》里面谈到的现象,若有所思。
●为何舟的论文而读
●费斯汀格和沙赫特的年代真是激动人心的年代!社会心理学在蓬勃生长的年代。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关于社会支持的最后一部分,有关流言和信仰皈依的讨论极有启发性!内容:观念态度与行为间个体内的失调,强迫性服从,时间维度决策后个体内失调,观点分歧的人际间认知失调,群体认知失调与社会支持。
●1957 费斯廷格
●人们——群众其实并不了解的那些观念,只是享受臣服于观念之下的快感,所以信佛的人可以把乔达摩气死,信基督的可以把耶稣气死,
●经典著作,可惜翻译的不太好
《认知失调理论》读后感(一):胡翼青网课笔记及思考
1.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与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人的认知总是处在失调状态,只有当失调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影响了人的心理后,才会采取措施来改变,而后者则认为认知通常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平衡失去,就会采取措施达到平衡(?)不过,在这里如果对平衡做一种更宽泛的理解,即一种动态健康的平衡,会不会更好些?
2. 另外,对费斯汀格的理论做的几点补充: 首先是自由意志,如果主体在其中有自由意志,也就是说没有“托管”的情形,与无自由意志的情形比较,前者将引发更大的认知失调;再就是个体的差异;还有是否做出承诺,这一点其实与第一点相通,承诺行为来源于自由意志的表达,它与自由意志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明示,后者则不一定;最后,我们或许很难改变一种业已形成的认知,但可以通过另一种认知来规避前述认知所造成的失调。
3. 还有一点,认知失调会引发证实性偏见,即人只能看见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情,导致“脑内盲目”;还会引发理由不足效应,我们可能会通过内部动机来弥补缺乏外部动机的行为,因为这一行为会引发认知失调,为了缓解焦虑,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增添合理性。当然,长时间理由不足引发的焦虑可能最终导致放弃行为来达到最终的合理性,所以我认为这一效应只短期有效。
《认知失调理论》读后感(二):我怀疑“费斯汀格法则”是谁瞎编的
网上常常看到有人说“费斯汀格法则”,说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发现了一个“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费斯汀格举了一个例子,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然后一系列连锁反应……一家人一天的生活都乱套了。总之,由于早晨摔了手表,更由于没有处理好情绪,全家人的一天的生活都很失败。总之其意思就是说一天要有个好的开头,或者说发生了坏事要处理好情绪。
但一看到这个,凭着专业的感觉,我就怀疑这个东西不是心理学的科学研究。(1)这内容明显是鸡汤,不是心理的科学逻辑。(2)语言不像是心理学的表述,不严谨,比如10%和90%这样的数据是很随意的。(3)心理学很少用“人名+法则”这种说法。所以我就怀疑这是杜撰的,于是就去查出处,查到了比较权威的新华网上有注明,说转自人民日报,然后我又去查人民日报,查到人民日报,我蒙圈了,竟然是“综合自网络”,靠!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
那只好去找费斯汀格的书吧,目前国内只有一本就是《认知失调理论》,首先这本书内容、语言、风格等都跟那个“费斯汀格法则”完全两码事,但我还是耐着性子浏览了一遍,果然根本连影都没找到。那么是不是费斯汀格别的书里讲的,或者别的费斯汀格讲的,那就不知道了,但如果是“综合自网络”,又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孤零零出来这么个东西,估计还是谁瞎编的。
《认知失调理论》读后感(三):认知协调理论
认知协调理论 & 作者 Festinger
references:https://wiki.mbalib.com/wiki/%E5%88%A9%E6%98%82%C2%B7%E8%B4%B9%E6%96%AF%E6%B1%80%E6%A0%BCFesting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on_Festinger
L .Festinger的认知协调理论认为,人的脑内存储着以往的抽象的经验图式,包含了我们的观点、信念、态度等。如果一个新的情形在外部世界出现,感觉通路把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按原先的图式进行加工,理解其意义,依本人的态度和期望进行评价。
假如我们以挣钱多少来判断成功与否,那么,当一项新工作的工资比目前的高,评价将是积极的;但如果新工作的工资很少,就和自我价值概念相冲突,接受这一工作意味着自我价值降低,于是,我们可能拒绝这一工作,继续去寻求高工资的和大脑储存的假设相一致的工作。这告诉我们,我们评价事件、处理事件时,总是采用适合自己认知假设的方法。
问题在于: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比如,一个人抱着一种消极的自我图式,认为自己不善于演讲,那么即使他的一次演讲群众报以热烈鼓掌,他也不相信自己取得了成功。因为图式排斥与它不符的经验。当人们的消极的期望与积极的现实相矛盾时,过去的经验往往获胜。
大脑常常被迫在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现实之间做出选择,而选择往往倾向于过去。这种冲突的直接结果是认知不协调,由于当前的真实经验与人们旧的认知期望大相径庭,因而也常被拒绝承认。
当人们的信念与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人们会竭力去解释这一矛质使之趋于协调,有时甚至否认现实的真实性,结果常常是以否定最近的经验去证实以前的信念。
《认知失调理论》读后感(四):为何你只选择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美国国家院士、知名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用了一整本书《认知失调理论》,来讨论本文的标题。因为认知失调,人们常常被自己大脑欺骗,做出不理智的决定。那要怎么避免?这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
# 01 原来这就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这个术语看上去很专业,其实就是指现实与信念相异的情况,即我们的认知与现实世界的信息失调了。认知失调理论比较宏大,思想性大于实证性,是20世纪50年代费斯汀格在基金会的资助下提出的。而21世纪的科学家基本不去构思大理论,因为论文发表对实证的严格要求让他们局限在极小的领域中。因此认知失调理论有非常难得的思想性。
为什么认知失调理论很宏大?因为他能够解释心理学中众多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理论中的理论。刚刚已经指出,认知失调指发生现实与信念相异的情况。请读者试想,当信念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人们会怎么做?显然,我们会有让信念与现实一致的强烈动力(这个过程是不自觉的)。而这有两种方法可以办到:改变信念,使其与现实一致;或者反之。费斯汀格表明,与其改变信念以适应现状,人们通常是扭曲/拒绝 新现实,使其与我们的旧信念一致。
# 02 宏大的认知失调理论
实验发现,人们买车后,会主动看更多此车的广告,以强化”买了对的车“的信念,而减少看其他车的广告,从而避免了认知失调。类似的实验心理学家做了很多,以证明人们试图只看自己想看到的,来避免认知失调,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最想分享的,是认知失调理论的宏大,即我们可以用认知失调来理解众多的心理学发现。
比如众所周知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 - 一个人如果有某些优秀的特点/或者有很好的口碑,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 - 人们为什么会下意识做出这种以偏概全的判断呢?因为这使得现实与我们对这个人的少数特质产生的好印象相一致,不会导致认知失调。
正如研究表明,长相更好看的人以及身高更高的人,平均薪水更高。一个人拥有一项优越特质,会让人们无视其他方面(工作表现等)的具体现实,对其做出好的评价。这种对现实的无意识扭曲,让人们能够避免认知失调。
又如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 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正如人们去探了某家店、参加了某个线下活动,都喜欢在朋友圈发好看的图片、赞美的评论,虽然事实上整个体验可能并不怎样。因为对已有的事物、关系作出负面评价,会使自己认知失调。当一个人向你吐槽亲密关系时,如果你劝对方结束关系,对方会更不开心,因为这加重了对方的认知失调。对方的内心一定希望你向她说明:这只是暂时的不快 - 从而减少了认知失调。
# 03 认知失调背后的诺贝尔奖
还有非常多的心理学现象的本质是认知失调,首因效应、登门槛效应、鸟笼效应,等等。所以说认知失调是包罗万象的理论。那么认知失调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卡尼曼,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就是人的不理智行为。卡尼曼等认知心理学家发现人的心智活动可以分为三种: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自主心智负责无意识的处理,走路、说话、条件反射、启发式加工等。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活动都默认用自主心智完成,因其过程轻松、耗能低。算法心智主要负责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其耗能高、过程累,我们的大脑默认不启用算法心智。而我们用自主心智处理认知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种种不理智的情况,比如光环效应和禀赋效应。
认知失调虽然因为宏大进而难以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但其思想性无疑给了后面的心理学家很多启发,它可以解释众多的心理学现象以及当今的认知心理学进展;也为人们避免不理性的行为,提供了简明的方法 -- 当认知失调的时候,走出舒适圈,主动接受现实。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