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读懂数学》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17 08:33: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1小时读懂数学》是一本由[英]马克•弗拉里(MarkFrary)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1小时读懂数学》读后感(一):《一小时读懂数学》:数学小白入门指南!提起数学你会想到什

《1小时读懂数学》读后感100字

  《1小时读懂数学》是一本由[英]马克•弗拉里(Mark Frary)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小时读懂数学》读后感(一):《一小时读懂数学》:数学小白入门指南!

  提起数学你会想到什么,是对于一般人而言比较难做的高中数学题,还是很多人听不懂的高数,当然提起数学,很多人会和复杂的公式和解题技巧联系在一起,其实如果从头到尾循序渐进的学完数学这门学科的话,就会发现,数学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最近在读《一小时读懂数学》这本书,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讨关于数学的知识点,而是科普了数学的起源,人们从远古时期到现在,并不是一开始就运用阿拉伯数字,人们最早的技术方法就是使用一些记号来计算果子和猎物的。 1、阿拉伯数字进化史! 在公元三世纪时,在阿富汗东部和印度旁遮普邦北部开始使用佉卢文,是一种字母和数字混合的文字系统。 在我读完这本《一小时读懂数学》之后我了解到现在数字符号起源的时间,是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印度。注意这里,我所分享的是数字符号的起源,这个时间并不是数字的起源时间。阿拉伯数字的诞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也是由于很多人的使用一步一步的演化而来的。 到了公元10世纪,他们所使用的数字已经与现在的阿拉伯数字十分相像了,其中戈巴尔数字。被认为是喜欢做生意的阿拉伯人从印度传到西班牙的。 2、关于数学,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发展史! ①古巴比伦:一边模仿一边创造!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古巴比伦的文明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流域。当然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540年,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数学也是鲜艳的花朵之一。聪明的古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一套基于60的进位制系统,当地的数学家也没有偷懒,他们在分数和求解简单的二次方程上也有所进展。 ②古埃及:谁还不是个几何知识小能手! 在古巴比伦制造普林普顿322号泥板的时候,古埃及人也没闲着,他们在纸莎草纸上开始运用分数,为自己美好的生活添砖加瓦。 当然仅仅是分子为一的分数,当然,古埃及人更愿意将数学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比如,如何分配食物,以及计算一些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这些在著名的莱茵德纸草书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③古希腊:我们决定把数学当做一个学科! 相比于古巴比伦人,古希腊人对于数学的态度更加严谨,他们把数学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学习,而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来进行研究。古希腊人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几何和数论领域,并且诞生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发现勾股定律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泰勒斯,当然还有著名的阿基米德。 ④古代中国:来来来,同学们,把《九章算术》翻到第五页! 说起中国除了诗词歌赋以外,我们中国在古代早期对于数学也是很有研究的,早在2000年前,中国就开始用小棍子来表示数字了,这个方法称为算筹。 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100年间,著名的《九章算术》被逐步完善成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古代数学家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面积体积和比例,当然对代数也有了一些认识。 ⑤古印度:跳舞不如用小数! 提起印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印度舞蹈,当然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700年的印度河流域,人们开始用小数来表示重量和长度。印度吠陀教的信徒们口口相传的《苏巴经》,里面就有关于建造祭坛的数学知识。人们在著名的巴克莎莉手稿里发现,在公园224年到383年间,古印度人就开始讨论平方根和负数的使用。 当然在你读完这本《1小时读懂数学》之后,你不仅仅会了解到世界各国数学的发展过程,你还会知道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概念,和一些数学的常用知识,比如进位制换算和基本代数运算等。

  《1小时读懂数学》读后感(二):数学真奇妙——读《1小时读懂数学》有感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有了数学,我们逐渐掌握了数量、运算、结构、空间、图形、信息等数学概念,才能更好的了解世界、改造世界,数学让我们成长,更让我们强大。

数学,是一门学问。古希腊学者视数学为哲学之起点,作为“学问的基础”。本书从数的故事、数学概念、几何学与三角学、基本代数、概率初步、超越无穷、常用知识等七个篇章为我们演示了数学的演变,里面无不穿插着人类的勤劳与聪慧。记得时常听老人们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无疑印证着数学的普遍意义和实用价值。数学与我们人类生活休戚相关,可能一开始与计数有关,比如中国古代的曹冲称象,就是简单的利用数学加减法计算出庞大物体的重量。而应用数学是我们实际生活中随处遇到的,从我们到商店买东西开始,一直到统计学,再比如航空公司使用数学模型来决定如何安排飞机时刻表来实现最大化的飞机利用率。可能说起来有点搞笑,人类对概率学的兴趣最早来源于对赌博的兴趣。比如21点,就是一个非常适合学习概率的游戏,但是它确是常见的赌场游戏中庄家概率优势最小的一种。

相互融合,人类共同进步。古往今来的数字,很多地方都不一样,人们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比如人们认为现代数字符号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印度数学家,然而四大文明古国的数字进度并不一样,比如古巴比伦使用六十进制,在分数和求解简单二次方程的研究上也有所进展,古埃及将数学应用在实际问题,比如如何分配食物及计算物体的体积和面积;古希腊似乎是最早将数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古代的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工具来计数了;而古印度似乎开起了根号……但随着战争的兴起、航海技术的进步等等原因,人们之间的交流频繁互动,从而也促进了数学之间的交流。每一个数学字母或公式或原理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人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比如e又被称为欧拉数,是以瑞士数学家昂哈德 欧拉的名字命名的,他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但是目前,数学家已经使用计算机将其算到了小数点的后一万亿位;再比如数学是相同的,裴波那切数列,是以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莱奥纳尔多 裴波那切的名字命名的,他是西方第一个研究该数列的人(但是在世界上,最早的已知的的是印度数学家,但是没有人知道是谁);再比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也被称为勾股定理。

  《1小时读懂数学》读后感(三):1小时可以干什么?1小时带你逛数学世界,从读到懂

  

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维特根斯坦。

我们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孩子如何能在数学中拥有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如何能真正懂得数学的美与妙?

这本《1小时读懂数学》,它不仅能在一小时之内将数学全面展现在孩子眼前,还能将数学真正带入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一本极其精彩的数学入门书。

这本书的适读年龄是七岁以上,喜欢数学的孩子幼儿园也可以接触,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打破孩子对数学枯燥无趣的印象。

这本《1小时读懂数学》来自《知物1小时科学漫游》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众所周知,知物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打造的科普品牌。知物系列科普书,都为科学大咖所著,配图堪称精美绝伦,一度让人爱不释手。

本书作者马克·弗拉里,曾是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室的一名核物理学家,曾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担任技术编辑,由他所编写的这本关于数学的书,内容专业,语言轻松有趣。

有一部分孩子会觉得数学无趣、难懂,什么几何立体图形,什么求解一次方式二次方程,他们认为这些无用。其实只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数学意味着什么,也还没有明白数学与世界的联系。那么,这本书,就带孩子去看看。

整本书共分七大板块。在开篇,作者就用简明的话言介绍了数字,还特别介绍了古往今来传大的数学家,详细到他们的国籍,以及对数学做出的贡献。

后面除了简单介绍了数学的概念,就从几何学与三角学、基本代数、概率初步、超越无穷,这四个方面详细讲解,内容基本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内容。

定义原理类,像小学会涉及到的,三角形的分类,圆周率,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等,像是大学会涉及的微积分、拓扑学等等多个细分知识。

法则类和方程类,是以图表形式呈现,如不等式的数学运算法则,经典力学的方程等等。

特别是最后常用知识一章,还汇总了常用数学符号,平方、立方、基本代数运算、进位制换算等等。

除此,还有许多珍贵的照片。比如耶鲁大学巴比伦藏品YBC 7289号泥板,上面记录本他们对毕达哥拉斯定理已有的了解。比如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早斯拉丁文译本的插图。比如1983年苏联纪念花剌子模1200周年诞辰发行的邮票。

正如华罗庚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比如我们可以用不等式及法则来解决购物问题:有20美元,想买5美元的围巾和书,每本书3.7美元,那最多可以买几本书。

如此美妙的数学。比如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被用在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众多体育场,而且很多花的花瓣数量都与斐波那契数相符。

如此神奇的数学。比如出现在21点游戏中的概率,可以利用概率知识在纸牌游戏中增加胜率。

书中特有小试牛刀的栏目,作者留出问题,给出提示信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去解答。在书的最后有小试牛刀答案,以及简单的解题过程。

《1小时读懂数学》内容非常有广度,而通过作者的独特的讲解,把知识变得直观简洁。

整本书涵盖了数学所有的内容,一小时就可以满足孩子满满的求知欲,而作者抛砖引玉的讲解,更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1小时读懂数学》读后感(四):用1小时的时间读懂数学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高斯已经算 出来了,高斯告诉大家他算出的答案:5050,他在这组数学题中找到了规律,解决了老师出的难题。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曾经看到网上有个贴子,说70%的人都要求高考取消数学,其中有一个人回贴:数学就是为了淘汰那70%的人的。

只要数学不好的人肯定对数学有一种畏惧,上学的时候只要一提到数学就害怕,遇到考数学简直比上邢还难受,但是还不得不学,那时候就想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呢?买菜又不用微积分,平时工作也不会求图形的面积,那学来有什么用呢?其实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在公元前2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图形了。

在《1小时读懂数学》中作者提到,航空公司用数学模型来决定如何安排时刻表以最大化利用他们的飞机。投资公司使用数学模型来预测股票和其他投资品在一段时间内的价格走势,帮助他们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除了这些,我们还会运用数学解决很多问题,你看,数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马克•弗拉里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撰写有关科学、技术、旅行和商业的文章,并经常在有关技术、未来和旅行的会议上发表演讲。在成为作家之前,他是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室的一名核物理学家,还曾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担任技术编辑。

数学工具的演化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公元前几万年,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如何进行计数的呢?就是通过在墙上画线或者打结或者木棍来记录数量,后来有了文字,人类就会利用文字来记录,但当时的文字并不统计,计算水平也非常的低,仅仅是计数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开始衍生出一些工具来帮助人们处理数字。

算盘我一直以为是我们中国的发明的,其实最早的算盘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几千年前定居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但是当时的算盘是60进制的,我们现在使用的算盘是十进制的。算盘是比较简单的设备,但是后来的安迪基西拉装置则复杂了些,由30个复杂的连锁齿轮组成,这件工具的发明表明了希腊对数学的理解比以前人们认为的更复杂。

而后数学家们又发明了计算钟,这是计算器的前身,后来的计算器可以运算更复杂的数学,也越来越便携。

简洁的语言说明数学概念

上学的时候对数学概念最头疼,简单的有理数无理数,三角函数,慢慢的到方程式,概率。复杂的数学总是比历史更让人昏昏欲睡。《1小时读懂数学》里面作者用简单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只要仔细阅读,就可以get到数学知识,让数学理解起来没有那么难。书中讲到一些概念的时候还用故事来解读。故事是最有趣最容易接受的,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知道数学家,又可以轻松了解数学概念。

书中提到了博弈论,这个博弈论最知名的应用就是囚徒困境,两个嫌疑犯人,告诉他们谁先招供对方,谁就可以出狱,而被招供的则会坐很长时间的牢,如果双方都保持沉默,那么坐牢的时间都不会太长。按这个逻辑,两个人都应该揭露对方,但实际上双方都保持沉默。博弈论被用在了很多领域。

还有一些数学悖论,比如为什么阿基里斯永远无法追上乌龟?在这里你就能找到答案。

贴心细节,稳固数学知识

这本书中还穿插着一些小知识,就像备注一样,把重要的知识点标注出来,就像把每一节的知识点圈出来,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找不到重点,也算是个知识点补充;同样的还有“小试牛刀”环节,概念和实操同时进行,看看是否真的看懂了。不会也没关系,有答案辅助,倒推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小时候读懂数学》把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凝聚成小小一册,读起来无压力,当你不懂了打开看看,找到数学的有趣之处。

本文标题: 《1小时读懂数学》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6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关于苏珊·桑塔格》经典影评1000字《日本海军战败反省会 400小时的证言》经典观后感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