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官手记》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7-05 10:54: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3

《审查官手记》是一本由[葡]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审查官手记》读后感(一):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阅读我的处方每当有人声称读了我的书,我都会对这一错误感到沮

《审查官手记》读后感摘抄

  《审查官手记》是一本由[葡] 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审查官手记》读后感(一):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阅读我的处方

  每当有人声称读了我的书,我都会对这一错误感到沮丧。因为我的书并不能通过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方法来看:在我看来,只有一种方法能够接近我写作的长篇小说,那就是以患病的方式“沾染”这些书。人们曾这么将比约恩·博格和其他网球选手相比,别人是在打网球,而博格打的完全是另一种东西。为了方便起见,我把那东西叫作长篇小说,其实也可以叫作诗歌,幻觉,什么都行,只有把它们看作别的东西,你们才能理解。人们得放弃自己的钥匙,那把我们每个人都有的钥匙,我们用它来打开人生之门,我们要放弃它,放弃自己的还有别人的钥匙,只使用文本提供的钥匙。倘若用其他方法,我的书就会变得难以理解,因为话语只不过是私密情感的符号,而人物、场景和情节只不过是表面的托词,我只是用它们来引领走向灵魂背面的深处。我提议的真正冒险,需要叙述者和读者一同在无意识的黑暗和人性的根基处进行。谁要是不懂得这一点,就只能理解书中最零散也是最不重要的方面:国家、男女关系、身份问题和对其的搜寻、非洲和殖民剥削的残忍等等,也许在政治、社会或者人类学角度上,这些主题十分重要,但它们和我的作品一点关系也没有。总体来说,我们从人生中所能够收获最多的东西,其实是对人生的认知,但这种认知总是姗姗来迟。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没有排他的含义,也没有确定的结论:只不过是虚构幻想的实体化象征,以及我们残缺不全的理性。你们需要陷入这些作品表面上的漫不经心、暂停和冗长的省略,沉溺在阴影覆盖的波浪摇摆之中,一点一点地,文本就会把你们带去和致命的黑暗相见,这对精神的再生与革新至关重要。你们需要在一页页的阅读过程中失去对共同价值的信心,让我们虚伪的内心一致一点点失掉它本没有、但我们赋予它的意义,才能让另一种秩序从这种冲击中诞生,这也许会苦、会痛,却不可避免。我希望书店不要把我的长篇小说放在别的书旁边,而是远远地放在密封的盒子里,这样它们就不会传染别人的故事或者猝不及防的读者:这是因为,如果想要寻求谎言却找到真相,这是太过高昂的代价。请你们像梦中一样在我的篇章里行走,因为只有在这场梦、在梦中的光明和阴影中,你们才能找到小说的意义,它的强度将符合你们光明的本能,也将对应你们史前的阴影。然后,一旦旅程结束,一旦合上书本,就康复吧。我要求读者在小说(或者叫诗歌、幻觉或是你们想出来的其他名字)的众多声音中间有一个自己的声音,这样才能在世上的魔鬼和天使之间占有一席之地。其他任何处理我写作的东西的方式都只是在阅读,而不是一次启蒙,一次在旷野的启蒙,在那里,访客的血肉将在孤独和欢乐中被吞食。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你们只要像我前面提到的一样用患病的方式对待这些作品就行了:你们会看到,回归自身的时候你们会满载而归。有些——差不多全部——对我所做之事的误解,其实都来源于一个事实,即用别人教我们对待其他故事的方式来处理我写的东西。他们会惊讶,因为我这里并不存在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故事”,存在的只有巨大的同心圆,它们越来越窄,表面上让我们窒息。表面上让我们窒息,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呼吸。丢掉你们身为文明生物的、限制重重的外衣吧,让自己听一听身体的声音。请注意,我说的话里充斥着没有被描写的人物形象,他们基本没有特点:这是因为他们就是你们自己。之前我曾说过,完美的书每一页都是一面镜子:它们映照出我,也映照出读者,直到我们都再也不知晓两者中谁才是自己。我所尝试的是让每一个都成为两者,然后我们从这些镜子中回来,就像从史前的洞穴中归来一样。这是我唯一了解的救赎,而且就算我还知道别的方式,这也是我唯一感兴趣的。现在到了该清楚阐明我怎么看长篇小说写作这门艺术的时间了,通常我都是用一种轻佻的幽默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因为我觉得那些问题很多余:一旦我们知晓了答案,所有的问题都变得不重要了。还有,请千万放弃评判的能力:一旦达成理解,评判就会停止,我们会惊奇地发现,面前的一切既清晰又简单。因为我的小说其实比看上去的要简单许多:通过持续饥饿带来的食人经历,以及对常规长篇小说的反抗,它们虽然有数不清的冒险,但保留了实际意义。那些小说的问题在于缺少必要的东西:属于完整生物的极度尊严。福克纳(我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喜欢他了)曾说过,他发现写作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它让人们用后蹄走路,并投射出巨大的影子。我请你们注意到这个阴影,认识到它是属于你们的,并且除了理解它是你们的一部分之外,在最好的情形下,它还能让你们的生命连贯起来。

  本文原载葡萄牙杂志《视野》(Visão),2002年1月3日。

  《审查官手记》读后感(二):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啊

  “那个戴帽子、吸小雪茄、穿背带的男人,不对,那是狗,不对,那是人,不对,那是狗,它像碎玻璃一样四分五裂倒在地毯上,我让猎枪靠着床头柜,在花园凉亭坐下,欣赏重归秩序的庄园,它将永远秩序井然,哪怕头顶有乌鸦的抗议。——安图内斯《审查官手记》”阅读安图内斯的《审查官手记》可以说是一个既艰难,又酣畅淋漓的过程,除却每一章最后的那个句号,全书通篇几乎找不到一个句号,而且就连全书的结尾都是一句戛然而止的话:我请你别忘了告诉我那个傻儿子,不管怎样,我

  “我”怎样?这里留给读者太多的遐想空间,又或者安图内斯认为,接下来的话其实已经根本不需明说了。

  满目可见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疯言疯语”,不断重复的片段和话语,间或插进来的“不和谐”的想法与对话,句不成句、篇不成篇的支离破碎之感,仿佛都在向世人昭告着他的“不正常”。

  这种疯狂与塞利纳那种直接而辛辣的讽刺是截然不同的,看过安图内斯本人的阐述才明白,果然阅读他的书是需要用一种“患病”的状态,也是需要“处方”的。

  安图内斯在《阅读我的处方》中写道:“你们需要陷入这些作品表面上的漫不经心、暂停和冗长的省略,沉溺在阴影覆盖的波浪摇摆之中,一点一点地,文本就会把你们带去和致命的黑暗相见,这对精神的再生与革新至关重要。”

  这个处方实施起来可谓并不容易,我们需要集中注意且参与其中,而掌握这个“处方”之后又不免惊叹,这些“疯言疯语”此时显得是如此的合情合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

  19个人物轮番登场,却丝毫不显混乱,每一个“我”都让我们知道是谁在陈述、在控诉,仿佛我们就是这个审查官,坐在这些人物的对面,听着他们一边回忆那段记忆,一边思考着该用怎样的需要来表达他们此时此刻的想法和心情,于是这种断断续续、重重叠叠的表述竟变得最为贴切且自然,看似最为荒诞的方式,实则最真实。

  安图内斯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意象几乎都是意有所指的,譬如火刑、乌鸦、庄园。

  又如弗朗西斯科头上的那顶帽子,读完这本书的人一定都对一句话记忆犹新:“她们要怎样 我都会做 但我从不摘下帽子 这样别人才知道谁是主人”。

  这句话贯穿全书始末,几乎在每一个人物的回忆中都提到过部长大人头上的帽子,而弗朗西斯科本人也将这句话当做教育孩子的标准,无论如何,不能摘下头上的帽子。

  这里的帽子就像是弗朗西斯科对于权势和地位的追求,对于那种呼风唤雨征服欲的痴迷,他可以让庄园变成乌鸦的坟场,可以在圣坛上强暴厨娘,在圣餐中途点烟,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如果说萨拉查是当时葡萄牙的独裁统治者,那么不肯摘下帽子的弗朗西斯科就是帕尔梅拉庄园的绝对暴君,而他头顶的帽子,就是他的冠冕。

  随着萨拉查的倒台,曾经在萨拉查政权中所担任重要角色的弗朗西斯科也失去旧时风光,甚至因为患病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大小便也失禁,但即便如此,弗朗西斯科在自己内心世界的王国中依然不肯摘下他的冠冕,仿佛还是那个可以呼风唤雨的君王。

  又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一段描写中的“狗”,其实“狗”这个意象在这本书中不止出现一次,消瘦的狗,镜中的狗,咬住裙子的狗,病狗……

  这些“狗”仿佛是弗朗西斯科人生历程的一种影射,而读到开头提到的这一段时,我脑中不由得浮现一个画面,就是《大话西游》中最后的那个场景,在漫天黄沙飞舞之中的城墙上面,变成凡人的紫霞仙子和至尊宝模样的夕阳武士紧紧拥抱在一起,紫霞抬起头,看着渐渐走远的齐天大圣一脸疑惑地问道: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耶……”

  那时候不懂这句话,却也觉得这部让我从头笑到尾的电影,在这时候有了一种让人流泪的冲动,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苍凉之感,配合着大漠孤烟的落寞,仿佛能深入到骨髓之中。 后来也曾想过,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深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好端端的人会活成一条狗?

  一个普通人在失意时刻,都可能会冒出“人不如狗”的感觉,当“加班狗”、“搬家狗”等调侃称号横空出世,这之间恐怕更多的是一种心酸与无奈。

  普通人尚且如此,那么从一个显赫一时的大人物到一个住在养老院里,丧失生活能力,小便都要人拿着便盆说着“嘘嘘”的老人时,心中落差不言而喻,虽然还是戴着帽子,虽然还是抽着小雪茄,却已经从那只威风凛凛的老鹰变成被打落在地的乌鸦。

  安图内斯的《审查官手记》中这位根据真实历史背景“康乃馨革命”所创造出的虚构人物,连独裁统治者萨拉查都礼敬三分的“博士先生”弗朗西斯科,在我读来,就是经历了上面那种“由人到狗”的过程。

  安图内斯和萨拉马戈被誉为“葡语文坛双子星”,然而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一个向导一样,让我们对后者更为熟悉一些,却对这位被萨拉马戈视为一生对手的人知之甚少。

  他虽然说:“没关系的,我有的是读者,而他有的是粉丝。”但安图内斯在接到萨拉马戈获奖的电话之后那长久的沉默,已经足以表露他的失望之情。

  然而与诺奖的失之交臂对于安图内斯来说也不全然是坏事,这让他彻底放下获奖的心事,更加专注地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

  安图内斯在大学时研习心理学,毕业之后又以军医身份踏上了非洲安哥拉的战场,这些经历让他对于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阴暗一面的观察非常敏感且深刻,也将这些观察体会渗透到他的作品当中。

  就像《华盛顿邮报》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在《审查官手记》中,安图内斯笔下的证人证词千差万别:有些人苦涩,有些人有趣、喜欢嘲讽,甚至往往不知所云。这部作品为我们展现了葡萄牙近代历史的全景,不管是这部杰作本身,还是其中对法西斯主义的谴责,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心理学的研究,他将人物的苦涩、有趣和嘲讽都刻画的入木三分;因为亲身经历过战场,让他对于法西斯主义的谴责更加能引起共鸣。

  《审查官手记》作为安图内斯被引进国内的首部中文译作,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也让更多读者对他的作品充满了期待,也可以对这位葡萄牙大师级小说家更多一些了解。

  《审查官手记》读后感(三):阅读葡萄牙作家安图内斯,理解荒诞中的真实

  

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葡萄牙语文学博士、译者王渊做客中信大方读者群,线上分享自己的最新译作——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António Lobo Antunes)的《审查官手记》。安图内斯是继若泽·萨拉马戈之后在国际文坛声誉最高的葡萄牙作家,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审查官手记》以虚构的政治人物弗朗西斯科和他在小镇帕尔梅拉的庄园为中心展开叙事。萨拉查政权倒台,曾经手握大权的部长弗朗西斯科先生,因为中风而丧失了生活能力。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躺在里斯本的病房里,回溯了自己的一生,以及那些出现在他生命里的挚爱……

在王渊看来,对于葡萄牙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的小说佶屈聱牙。不管从结构还是语言角度审视,安图内斯的二十余部小说都不通俗易懂,《审查官手记》也不例外。对中国读者来说,葡萄牙陌生的政治与历史现实则构成了另一道障碍。然而,如此“劝退”的文字却无碍安图内斯成为当代葡萄牙最负盛名的小说家,证明这位后现代主义大师的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

王渊

闪回的记忆瞬间更符合真实

王渊首次读到《审查官手记》是在研一一门关于城市与记忆的研讨课上。当时这本书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某些话语组成的记忆瞬间在文中不断重复。如弗朗西斯科的口头禅“她们要怎样 我都会做 但我从不摘下帽子 这样别人才知道谁是主人”;弗朗西斯科儿子若昂总是想起的前岳母对他的评价“你这小伙儿是真蠢还是装傻?”。

“这些闪回的瞬间将人物的思绪与讲述斩断,使它支离破碎,但更符合真实的记忆与思考方式,也彰显过去的幽灵如何时时刻刻潜伏在我们的思绪之中。”

在他看来,《审查官手记》并不是诉苦大会,里面的人物并不是在控诉。很多时候,被权力压迫的底层民众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各方面被剥削的处境,反而向往、投靠乃至臆想自己与权力的接近。“这种执念占据了很多人物的思想,他们其实并没有走进新时代,而是仍然停留在以特权为荣的看法里,停留在自己为自己编造的幻梦里。”

王渊说,读者可以从这本书里畸形的叙述中了解专制时代人性的扭曲。“他们并不是要对曾经的当权者执行火刑的审查官,而想要知晓过去真相的读者才是真正的审查官。虽然中文的书名没有明确地表现,但原文o manual dos inquisidores当中的审查官一词使用的是它的复数形式,因此,小说可以被看作是集体对过去的探究。强调记忆的必要性,才能理解荒诞中的真实。”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王渊还注意到了一些隐含的线索,即“小说的隐性进程”。 在小说结尾处,弗朗西斯科在弥留之际回忆自己曾目睹秘密警察头目“少校”在安哥拉放了一把火,而弗朗西斯科最后觉得自己也一同遭遇焚烧。

联系到书名《审查官手记》指向的是天主教世界(尤其是西葡)曾经猖獗一时的宗教审判制度,当时对待异端的刑罚是要求公开忏悔,葡语里面的说法是autos-da-fé,情节严重、拒不悔改的会遭受火刑。王渊想,“在这种意义上,弗朗西斯科的最后自白是否可以被视作是对公开忏悔的拒斥,而臆想的火刑是否代表了新时代对他这样的异端的终极审判?”

安图内斯的作品需要读者高强度的参与

里斯本大学著名的葡国文学评论家Maria Alzira Seixo曾经总结过,在《审查官手记》出版前,学界对于安图内斯的写作还是有很多争议的,但《审查官手记》之后,安图内斯的重要性就不再是个讨论议题了,其作品也开始了经典化的过程。

“安图内斯的风格很难总结。他的写作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他自己也写不出一样的作品。”王渊表示,尝试概括的话,一般认为安图内斯的风格是以下几个要素的结合:首先,心理医生的身份以及他在葡萄牙殖民战争中的亲身参与,这些个人的经历让他对人性的明与暗有着无与伦比的体察;其次,安图内斯对人性的剖析往往和葡萄牙当代历史的重要变迁相互联系,如法西斯统治、民主运动、妇女运动等等;最后,意识流、复调的叙事,搭配深思熟虑的节奏感,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意象,让安图内斯笔下残酷的现实议题变成了流动的诗篇。

“这样的作品对读者要求很高,需要读者高强度的参与。在《审查官手记》里,读者需要对19位人物的自述做出评判,因为里面有夸张、掩饰、扭曲和沉默,时空的跨度也很大,使得追寻真实愈发困难。读者不仅是在聆听人物的发言,也在聆听人物脑海里未言说的声音,同时还要调动自己的理智,这是件很累人的事情,但是也会给认真的读者超乎想象的收获。”

在王渊看来,《审查官手记》被看作安图内斯的代表作之一,还在于它代表了安图内斯许多小说的叙事结构,即以询问、问询作为中心。“过去的真实完全或部分被掩盖,而杂语性叙述很多时候提供互相矛盾的说辞,其实是在模糊而非厘清唯一的事实。呈现的复数真实,以及对于隐藏部分无法验证的猜测,才是读者真正的收获。”

《审查官手记》

葡语文学的同情与理解

媒体常把安图内斯和萨拉马戈放在一起说,但王渊表示,其实萨拉马戈和安图内斯都不太喜欢和对方做对比。萨拉马戈是1922年出生,安图内斯1942年出生,两人根本都不是一辈人,但是因为他们正式开始文学写作是在1970年代末的时期,又是葡萄牙后现代主义中比较突出的两个代表人物,所以大家经常会把两人放在一起相比。

在葡萄牙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Eduardo Lourenço看来,萨拉马戈和安图内斯两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注重的是在历史中找寻葡萄牙的未来,而安图内斯侧重的是对葡萄牙现在的描绘。

王渊还提到其他几位著名葡语写作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米亚·科托、若热·亚马多、安图内斯和萨拉马戈,这几位作家的共性在于其作品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审查官手记》虽然围绕的是弗朗西斯科,但许多卑微的小人物也给出了他们的叙述与评论,而相比于弗朗西斯科与若昂受到的唾弃与讥嘲,小人物出格的行为却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与同情。”

“要说各位作家最大的特点,我觉得米亚·科托对词语的创新以及诗意的抒情最为迷人,阿瓜卢萨笔调的轻盈与结构的技巧较为突出,亚马多的作品地域文化色彩最浓,萨拉马戈的惊人想象和人性关怀相得益彰,而安图内斯直面沉重,将写作作为净化的方式,不会避开任何艰深议题和低微描写。这也是为何安图内斯这样形容自己的写作: ‘我的工作就是写到石头比水还轻。我做出来的不是小说,我不是在讲故事,我不为让人消遣,不是为了愉悦,也不是为了有趣:我只是想让石头变得比水还轻。’”

在分享会的尾声,王渊还介绍了一些非洲葡语文学,如安哥拉作家佩佩特拉的《雅依梅·本达》(Jaime Bunda)系列。王渊翻译的《遗忘通论》也在今年问世了。他在《遗忘通论》的译后记里提到:“我们很少把目光投向长期贫穷落后的非洲大地,似乎只有光鲜亮丽的欧美与东洋才是值得重视的文化产出者。然而,在我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其实是在非洲葡语文学身上体会到最意外的亲切感。无论是政治道路上的曲折反复,还是在文化问题上的争锋交鸣,万里之外非洲人民的所思所想似乎都能在我国的历史进程里找到对应。”

本文原刊载于澎湃新闻,2020年6月2日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

  《审查官手记》读后感(四):译后记

  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除了死亡和税收,这个世界上没有确定的事。”而对于葡萄牙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也许还有第三件确定的事,那就是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的小说佶屈聱牙。不管从结构还是语言角度审视,安图内斯的二十余部小说都不通俗易懂,《审查官手记》也不例外。对中国读者来说,葡萄牙陌生的政治与历史现实则构成了另一道障碍。然而,如此“劝退”的文字却无碍安图内斯成为当代葡萄牙最负盛名的小说家,证明这位后现代主义大师的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将从叙事结构、历史背景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略作归纳及补充,希望能够减轻理解的难度,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安图内斯的独到之处。

  一、叙事结构

  《审查官手记》全书共分为五个报告,每一篇分为六小节,一位主要人物分三次叙述,另外三人各有一次评论的机会。最后一部分的特殊之处在于,主角弗朗西斯科第三次叙述之后没有人再进行评论。这样的安排似乎在暗示,所谓的“审查官”(原文中为复数)即是全部的读者,而在阅读全书之后,每位读者会形成对人物、人性和历史事件的再认识,而这种因人而异的解读会构成文本中缺失的评论章节。

  五部分的主要叙述者依次为儿子若昂、女管家蒂蒂娜、与厨娘偷情所生的女儿保拉、情妇米拉和前部长弗朗西斯科,而评论者则涵盖了与这些主角产生交集的十四个人物。十九位主体的政治立场、教育背景和关注重点纷繁芜杂,仿佛是在挑战文本最多能承载多少杂语与复调。他们就像一个业余交响乐团,各式乐器发出的声音有强有弱、有先有后,合奏时的效果可能显得纷乱和嘈杂,但这不构成像文中的少校一样开枪摧毁留声机的理由,因为那些乐手就是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的片面狭隘正是真实人性的证明,而他们的山歌与村笛虽然可能呕哑嘲哳难为听,但总好过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替代选择。

  安图内斯本人最早在父亲的影响下研习医学,而在成为作家之后,他也一直从事精神分析医师的工作。因此,有评论家指出,本书的每一篇述评都可以被视为接受心理咨询时的自白。尽管这是一部虚构小说,但跳跃、反复的意识流写法代表了作者的一种尝试,即以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探究一段集体的历史记忆。

  多重视角叙事带来的还有复杂的时间关系。在儿子若昂、女儿保拉等人的讲述中,父亲已然离世多年,但直到全书最后一部分,读者方才得到弗朗西斯科的第一视角陈述。不仅各述评间的时间线常有跳跃,哪怕是同一个叙述者原生态的叙述,当下的时间也常常混杂过去的回响。本书的一大特点即某些对话会反复出现在叙述者的意识当中。女护工像劝导幼童一样对弗朗西斯科说“嘘嘘 真棒”,彰显权倾一时的部长最后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控制;岳母问若昂是“真蠢还是装傻”,若昂的傻源于他从小没有尝过爱的滋味;女管家蒂蒂娜记忆最深的则是老爷和少爷呼唤她的名字,凸显底层阶级自我的缺失,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完全建立在上层阶级的评价之上。这些闪回记忆要求读者赋予文本更大的耐心,但也因此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安图内斯素以挖掘人物内心的阴暗面闻名,而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他最为黑暗的作品。然而,通过引入过去的回响,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书中的人物,理解他们扭曲甚至邪恶的行为动机。理解不意味着原谅,但对他人的理解有助于建立对自身的反思。

  二、历史背景

  著名葡萄牙哲学家爱德华多·洛伦索曾表示,在葡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后现代主义大师当中,萨拉马戈侧重于对历史的重写,而安图内斯则聚焦于对现实的刻画。在安图内斯的早期作品当中,最重要的题材是1961年至1974年的非洲殖民地独立战争,因为这一期间作家本人曾被派往安哥拉担任军医。但在《审查官手记》当中,作者将目光转回葡萄牙本土,以虚构的政治人物弗朗西斯科和他在小镇帕尔梅拉的庄园为中心展开叙事。评论家大多将庄园视为葡萄牙的缩影。经济学教授出身的萨拉查建立了“新国家”政权,于1933年至1974年统治葡萄牙。在这一时期,葡萄牙走上了与世界大势迥异的发展道路,对外坚持殖民统治,对内则视农业传统为立国之本。因此,地处乡下的庄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作为少数寡头闭门会议的场所,庄园成为事实上的葡国政治中心;部长弗朗西斯科在这里对雇工佣人肆意妄为,“从不脱帽”彰显了“新国家”家长制和男性沙文主义的信条;萨拉查的警卫连鸟叫声都无法容忍,体现了独裁政权对社会全方位的钳制;革命之后庄园的衰败,隐喻了“新国家”政治思想的无法延续;而最终庄园被无耻的资本家佩德罗巧取豪夺,成为新贵阶层的高端旅游地,则体现了在革命热情消融之后,葡国社会的转型并不令人满意。

  弗朗西斯科与萨拉查的关系也颇为微妙。在某些程度上,虚构的部长大人是独裁者萨拉查的化身,对权力的执着在这两人的身上都有十分戏剧化的体现。萨拉查1968年遭遇中风(安图内斯的父亲当时是治疗团队的一员),因此他的总理职位被卡埃塔诺取代,但直至他1974年去世,萨拉查仍然认为自己担任着领导职务。与之类似,弗朗西斯科也一直梦想着重回权力中心,直至弥留之际依然相信自己可以一呼百应。在个人生活上,对身边下人的薄情寡义构成了当权者的另一个通病。历史上萨拉查也有一位忠实的女管家,与蒂蒂娜形象相仿,他死后也未给管家提供任何生活保障。但在另一些方面,部长与总理又构成了上下关系。弗朗西斯科在权力关系中具有双重性,符合葡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半中心半边缘地位。葡萄牙长期控制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但国力的弱势又使得它在很多时候对英美等强国唯马首是瞻。著名葡萄牙学者博阿文图拉·桑托斯曾指出,葡萄牙就像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主角普洛斯彼罗和仆人卡利班的双重体。文中弗朗西斯科众叛亲离的最终结局,则是对迷信强权政治的葡萄牙的终极警示。

  在当代葡萄牙小说中, 1974年的四二五革命经常获得浓墨重彩的描绘。这是一场基本未流血的政变,承载着葡国人民推翻独裁实现民主的理想,而民众自发用康乃馨插在军队的枪管上,赋予这一事件浪漫化的色彩。然而,过于美化这场革命并不具有建设意义,因为它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变革的契机,而并不一定代表社会进步。事实上,革命给葡萄牙带来的是持续的动荡,成为冷战双方的角力场。在安图内斯的这部小说里,革命的年份更多是一段空白,而结果也是佩德罗这样不择手段的国际资本家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历史的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类,对于历史的普通亲历者来说,史书大肆刻画的转折点并没有那样立竿见影的应祥。无论哪个阶层的人物,他们内心的空洞与迷茫并未随着革命的成功而有所改观。

  安图内斯的关切对象当然是他的祖国葡萄牙,但他的主题其实超越了国别界限,重心放在揭露权力的异化与人性的怪诞。也许没有哪个职业比心理医生更能体会人这种生物的复杂,因此安图内斯笔下的人物极少脸谱化,同时也或多或少处于病态之中。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吸引与厌恶并存,如保拉与大胖子同事罗密欧、看门人莱安德罗与部长情妇米拉等等。与之类似,读者对书中人物的看法也会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对书中人物的贪婪、暴力、无知感到不齿,另一方面又会被他们的人生故事所吸引。病态的人源自病态的社会,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异化,健忘的我们需要安图内斯的提醒。

  三、 语言风格

  聪明的读者翻开《审查者手记》的第一页,发现竟然第一个字就是连词,再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篇尾于一句话中间戛然而止,就会知道这会是一本特立独行的书。读者可以尽情推测,开头的处理可能是为了展示回忆与讲述的连绵,而弗朗西斯科最后想要表达的是对儿子的爱和悔恨,但作者本人拒绝给读者任何完满的慰藉。与诺贝奖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类似,安图内斯的长句也会让读者喘不过气,常常数十页不见一个句号,而在对话引用中甚至连逗号都省略。这本小说之所以不易读,主要源自安图内斯大量使用偏离、扭曲和留白的手法,在节奏和意象方面均突破了普通叙事的藩篱。所有的叙事都经过人为筛选重组而成,而我们的思想与记忆不会如此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安图内斯自己认为,他的小说不能被阅读,而只能像得病一样感受,像做梦一样在他的篇章中行走。书中的犹疑、反复、跳跃与矛盾恰恰是安图内斯表达沉默与无法言说的方式,作家在挑战表述的不可能,同时也在不断挑战读者的舒适圈。

  最后对本书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处理略作说明。安图内斯的长句是他的一大特色,而在本书中有一个特点最为突出,那就是记忆中的对话除问号外没有任何其他标点。但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不加选择的保留长句会影响到许多中文读者的阅读体验。考虑到安图内斯的文字在其他方面已经对读者构成了很大挑战,为了不再增加负担,本译本在对话中理应断句的地方用空格作为提示,长句也按照中文习惯予以一定程度的拆分。另外,译者注侧重补充葡萄牙宗教、历史及文化相关内容,地名则只在影响理解的情况下于原文中补充解释。

  在一篇名为《阅读我的处方》的小文中,安图内斯告诫读者:“你们需要沉溺在这些作品表面上的漫不经心、暂停和冗长的省略,沉溺在阴影覆盖的波浪摇摆之中,一点一点地,文本就会把你们带去和致命的黑暗相见,这对精神的再生与革新至关重要。你们需要在一页页的阅读过程中失去对共同价值的信心,让我们虚伪的内心一致性一点点失掉它本没有、但我们赋予它的意义,才能让另一种秩序从这种冲击中诞生,这也许会苦、会痛,却不可避免。”阅读安图内斯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也许会感官过荷,但我希望读者能多一点耐心,才能尽量在这体验中满载而归。因为如安图内斯所说,“表面上让我们窒息,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呼吸。丢掉你们身为文明生物的、限制重重的外衣,让自己听一听身体的声音。”

  王渊

  二〇一九年六月于北京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审查官手记》读后感(五):《但愿他在陆地上造的船只能载他离开屎尿横流的水塘》

  译者形容安图内斯的作品佶屈聱牙,我不懂葡语,但感谢译者按中文习惯对原书长句的拆分(这本书的文段读起来很顺,我怀疑高明的译者替中国读者稍微降低了阅读难度),原作者安图内斯也以章节划分了原书的主体结构(他并无意为难读者),这本嘲弄时间的书,在理顺脉络之后,给予读者的阅读体验极佳。 人类可移山造海,但纵观古今,可怜的人如同被束缚在蛛网中的飞蛾,任谁都无法挣脱时间的引力,安图内斯以跳跃、反复、往事重现的叙事手法,大胆嘲弄了这千万年来被视作至高无上的——时间。可以说,安图内斯如同邪性的魔鬼、一个穿得花花绿绿的原始部落的巫,又如同俯瞰一切的上帝、隐匿文后悲悯众生的神,他造了一个魔雾似的梦境。有幸与这样强悍的作者共舞一曲,未饮已醺,极易精神高潮。

  故事主角是一位虚构的葡萄牙高级官员——名为弗朗西斯科的部长大人。安图内斯仅仅截取了这位部长一生中最典型的两个片段,一个是他手握大权、生杀予夺的权势巅峰时期,一个是他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衰老病弱、丧失自理能力、毫无为人尊严的养老院生活时期。前后对比鲜明,但这都是同一个人的命运,不由得让读者叹息世事无常。 与通常按部就班的叙事节奏不同,安图内斯引进了自白与评论的报告手法,全书分为五大章节,前四章节分别由认识弗朗西斯科的不同的四个人作三次自白,在每次自白后都另附有一旁观者的评论,最后一章节则是弗朗西斯科的自述,他情妇的表哥、他出轨并离家出走的妻子分别作了两次评论。 小说的主角、作者费尽心血构思的故事核心——弗朗西斯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听听他身边的人是怎样说的。 第一章 报告一是弗朗西斯科儿子的自白。 弗朗西斯科权势滔天,是庄园的王,他独子名为若昂,从小失去生母,不得父亲宠爱,在庄园里由女管家蒂蒂娜照顾长大。 “你这小伙儿是真蠢还是装傻?”这是若昂岳母对他的评价,他岳母是一个毫无怜悯心、虚伪地做慈善的贵妇人,在以她及妻子叔伯为代表这种金钱至上的商人的阶层眼中,若昂毫无经济头脑,无政治头脑,是个傻子。若昂破产后在车库的废墟里造船,为的是“不要像他父亲一样留下来,趴在屎尿横流的水塘”。 重要的其实不是儿子怎样看待父亲,而是父亲如何看待他唯一的儿子。 我原以为父与子完全不像,一个是支配下属与民众的暴君,一个自闭而顺从,但在最后一个报告中,弗朗西斯科说,“看到我的模样延生到儿子身上,这让我很害怕”。延生到儿子身上的仅仅是外表吗?他独子是他血缘上的后代,更是他的精神后代。 弗朗西斯科在倒数第三段呓语,“告诉我那个傻儿子,他连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就是一个废人,一个可怜虫,一个怕黑、怕吉普赛人、怕狼、怕小偷的小男孩。” 弗朗西斯科政治生涯一败涂地,感情关系、婚姻与家庭处理得稀里糊涂,年幼时看见漫山遍野的尸体也会恐惧,他如此看待他儿子,何不如说他在儿子的水银镜上如此认清了自己呢? 若昂是另一个更小的甘愿选择当笨蛋的弗朗西斯科。 弗朗西斯科被权力异化,若昂更勇敢,抛弃庄园,抛弃金钱,抛弃权力。 “她们要怎样 我都会做 但我从不摘下帽子 这样别人才知道谁是主人”——这一句话是弗朗西斯科对若昂较少的教导之一。 看上去,弗朗西斯科射杀猎狗,强暴女仆,玩弄民女,随意把一个人关进牢房,又漫不经心释放囚犯,他主宰他人的命运。但是,弗朗西斯科远远比他懦弱的儿子若昂怯弱,“帽子”是权势的隐喻,弗朗西斯科与人交往从不能甩开他的地位,他老了无权无势,没有人会记住他、尊重他。他做别人的“主人”,恰恰因为他是个没办法获得他人同情、怜悯和爱的可怜虫。 若昂可不必仰仗钱与权。当若昂破产,妻子与他离婚,在他溺于物欲、娇生惯养的前妻看来,若昂住在残破的窝棚里,穿得像个乞丐,毫无教养,肮脏恶心,可她一回想这个男人,她脑海中的若昂是“暴风雨来临时的天空,是闪电和狂风”,是大雨中牵着系着一根一颗星星的绳子踱步在冬日的沙丘上的——『自由人』。 全文结束在弗朗西斯科想要带给儿子的未尽的寄语中—— “我请你别忘了告诉我那个傻儿子,不管怎样,我” (在此处,这句话中的“你”指的是写书的作者,小说角色越过纸面直接与创造故事的人对话) 译者在译后记中说,“读者可以尽情猜测,弗朗西斯科最后想要表达的是对儿子的爱和悔恨”。 我不认为如此。弗朗西斯科几乎没有对他父母的回忆,没有长辈好好地爱过他,因此,他不可能察觉到自己欠缺了儿子父爱。 倒数第二段,弗朗西斯科说,“……但是,我可能犯了许多错,但是,你就告诉我那个傻儿子,你懂吗,你就告诉我那个傻儿子” 要告诉他儿子什么呢? 如果让我来续写未尽的最后一句,我会写: ——“我”(已经是个烂人了,傻儿子你得继续傻下去,别和我犯同样的错) 若昂是未死的弗朗西斯科。 若说弗朗西斯科最后想要表达爱和悔恨,那也是对自己的,他并没能好好爱自己,也并没能不虚伪、不装腔作势地过好他一生。

  第二章 报告二是女管家蒂蒂娜的自白。 弗朗西斯科的妻子未离家出走前,她并不管事,弗朗西斯科的庄园之所以能够井井有条地运转,全仰仗能干的女管家蒂蒂娜操持。 弗朗西斯科和女人乱搞,蒂蒂娜看着弗朗西斯科和女人乱搞,却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地痴恋弗朗西斯科。在想象中,若昂是她的儿子,庄园是她的庄园,老爷是她的老爷,她的爱是病态的,慷慨付出,只为能顺理成章地占有。 弗朗西斯科从未把女管家当作一个女人看待,不曾给予她一点暧昧信息。 弗朗西斯科在妻子伊莎贝尔出轨后便自我欺骗,“她是一条肮脏的母狗。我怎么会爱上一条母狗呢?我瞧不上它。” 因此,其实很俗的。弗朗西斯科在养老院不能动弹的时候,他漫长一生中曾玩过的纷纷的女人都在风中消失了,他只记得庄园中的唯二的两个女人,女管家蒂蒂娜和妻子伊莎贝尔,一个“爱他的人”,一个“他爱的人”。 写蒂蒂娜应当和写伊莎贝尔的篇章连起来看。弗朗西斯科对于蒂蒂娜的爱一无所知吗?不,他心知肚明,他享受着这份爱,从不回应。这其实也是因为他爱的人不爱他导致的畸形关系。 弗朗西斯科追去离家出走的妻子伊莎贝尔居住的破烂的小楼,强吻,流泪,恳求(他的眼泪与示弱的恳求如此罕见)。 “你喜欢我 不是吗 伊莎贝尔?”这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弗朗西斯科的一句话。 弗朗西斯科戴着面具,他高傲强势的话此时应该反过来听——我喜欢你,伊莎贝尔,你能不能来喜欢我? 一个暴君可以控制他人的命运,但并没法真正操纵他人的情感。 第三章 报告三是弗朗西斯科私生女保拉的自白。 保拉是弗朗西斯科随便抓他庄园中的厨娘泄欲时搞出来的生命,不受父母期待降临来到世间。保拉小时候就被送给一个穷寡妇抚养,在底层世界长大,有个部长大人作父亲曾短暂改善了一下她的生活水平,但父亲失势后,她住在破房子,只被低智儿喜欢,喜欢的男人和她只是逢场作戏。 保拉无罪,只是,她一生被琐屑裹挟,贫穷是最大的原罪吗? 第四章 报告四是弗朗西斯科情妇米拉的自白。 米拉这个名字取得低贱,她本人也仅仅是一个穷人家的女孩,懦弱,好欺负,弗朗西斯科把这个女人当作妻子伊莎贝尔的替身。 米拉从抗拒,到在金钱与权势的压迫下,被迫变成一个化妆成伊莎贝尔的可笑的稻草人,在被弗朗西斯科抛弃后,最终老成了一个苟延残喘的讨嫌老太太。 异变,异变。 在时间作用下,活娃娃异变成了死娃娃和稻草人,小女孩异变成了发霉的颤颤巍巍的老太太。 第五章 报告五是弗朗西斯科的自白。 一只灵魂将死的鸟。 也是一头病狗 —— “我望着镜中的病狗,一只戴着帽子、叼着小雪茄、穿着背带的狗,它一直跟着我,请求我杀了它,它斜躺在水渠里,身上覆满苍蝇和蚂蚁” 无疑,弗朗西斯科便是这头病狗。 他趴在屎尿横流的水塘中,逃不出去。 像前文枪杀庄园里生病的阿尔萨斯狼犬一样,弗朗西斯科叫女管家蒂蒂娜拿来猎枪,对着镜子开枪,击碎了镜中的病狗。 弗朗西斯科曾经杀人如麻,做他人的主人,失去地位了,老了,中风了,却在养老院里被护工虐待。这何尝不是命的轮回? 弗朗西斯科梦见少校对警员下令,警员把汽油淋在他的身上,扔过一根火柴,他开始燃烧,他死前最后一刻的幻觉是他被他曾经拿来屠杀别人的巨大机器烧毁了。 但愿他儿子在陆地上自己造的船能载他离开屎尿与苍蝇蚂蚁堆积的水塘。 但愿,但愿。 —— 安图内斯很擅长写作。 一般人写一个高级官员的庄园定是描画辉煌的殿宇,丰盛的佳肴,花园清澈的流水,乐师指下美妙的音乐,以及头顶阳光里熠熠生辉的树叶。 但在安图内斯的笔下,他把目光投向了乌鸦、病狗、山楂树叶的阴影,他写已经死去的田野,被狗践踏的菜园,没有柴火的柴火灶,他不描写青春洁白的少女多美,他写骨瘦如柴的好似稻草人般枯萎的养老院里的老头,写如布满灰尘的洞穴的老太太的肺,写溶解在生石灰中的尸体。他不写国王体恤民生,他写专职剥削与压迫的巨大机器,他不写白鸽飞舞的和平年代,他写浑水摸鱼的革命时期。 他能将一切破败的、肮脏的、贫穷的、丑陋的环境中的关键物件提取出来,以简洁精细的词语凝练,让失败的、卑微的事物都显得美,他具有驾驭一种破败的美的独特能力。 他带领我们看向阴影、暴力、污浊、疾病、衰老、凌驾一切的命运、绝不屈服的人生,他直指动听谎言后利欲横流的肮脏真相。 但纵然他写的不是传统意义上旺盛的太阳,在他浓墨似的夜幕的舞台上,持续从破隙中露出了数不尽的星子的闪光,他对人类充满同情,尽管他未利用作者的权力多写哪怕一个字来干涉读者,你能从中看见创世神的旁观态度与神的悲悯。 因此,读完这本《审查官手记》,我的心情堪称愉悦。

  “不管是谁在去世的时候留下一行美丽的诗文,都能让天空和大地变得更加丰富,而这就是星辰存在、人类在情感上更为神秘的理由。” 想起佩索阿的这段话。 谢谢安图内斯带领精神贫瘠的我跋涉辽阔新世界。我爱这本书,我因读到它而怀感恩。 同样,谢谢译者与出版社。

  y longtime

  2020/06/21

本文标题: 《审查官手记》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5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仙女蜜儿经典读后感有感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