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7-05 09:46: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是一本由[美]兰萨姆·里格斯著尤金·史密斯插图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福尔摩斯探案手记》精选点评:●就是介绍手法。●看看自己对福尔摩斯到底有多了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读后感1000字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是一本由[美] 兰萨姆·里格斯 著 / 尤金·史密斯 插图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精选点评:

  ●就是介绍手法。

  ●看看自己对福尔摩斯到底有多了解

  ●"福尔摩斯COS宝典”——连“如何从瀑布中逃生”和“如何养蜂”都有,你们这是要干喵啊??? 千万不要相信简介中的“★如果你没有看过福尔摩斯全集,请你先看《福尔摩斯探案手记》”。

  ●一本研究福学的很好的书

  ●无聊的扯淡

  ●书本身未有多少创见,但后记介绍的《法庭科学的先驱》一文不错。

  ●老套啊

  ●又一本官方八卦集,豆瓣评分感觉过高.

  ●生存技能篇不错,但最好看的还是引述

  ●fans向作品,技术含量一般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读后感(一):有点坑爹

  好吧,也许是我期待值太高了,原本希望能看到一些相关理论和历史考据,面对这本书的内容……算是什么?原著的分类摘抄笔记么?这样的话有什么意义啦?更不能容忍的是引用就引用吧,连出处都写错是要怎样?!真是辛苦译者的注解了……

  个人感觉对于福迷来说完全没必要多看……因为肯定都看到过…………全书还是译者写的后记拓展信息最多=。=

  总之感觉……这样都能出本书那我初中就能算是福学家了啊!!!

  顺便……也许是因为自己也偶尔涂个鸦什么的所以对插图的感觉不太好……喜欢原著配的那些素描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读后感(二):维多利亚时代的超级英雄

  英国曾有过一项“二十世纪三大人物”的评选,继希特勒、丘吉尔之后,福尔摩斯荣登第三位的宝座。在英国人眼里,如果用三种颜色形容这三个人,必定是黑、白和灰,支持正义却反对政府的福尔摩斯游走在两个极端的中界线上,不偏不倚,遗世独立。

  自1887年柯南道尔写下第一部《血字的研究》至今,“福尔摩斯”这个名字成了“神探”的代名词,全球各地无不受其影响,甚至当中国人提到“狄仁杰”时也会特意加上一句——中国的福尔摩斯。然而,倘若一定要评选出一位“中国福尔摩斯”,笔者以为古龙笔下的两位武侠人物,“四条眉毛”陆小凤和“盗帅”楚留香更适合当此重任。一来这两者都是虚构人物,二来他们都游走在黑白之间。

  与风靡全球半个世纪的著名间谍007类似,福尔摩斯也有自己的经典开场白——“我的名字是歇洛克•福尔摩斯。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是我的份内事。”只是比起詹姆士•邦德的出场,福尔摩斯足足早了65个年头,这位大侦探的业务千变万化,无论乞丐、马夫,还是间谍、盗贼,为了实现他所坚持的“正义”,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挡他的步伐。在“蝙蝠侠”、“钢铁侠”、“蜘蛛侠”等等个人英雄主义蓬勃的今天,有一个全新的称谓可以定义“福尔摩斯”这个人物——超级英雄。

  不过,比起那些身负异能的怪客奇侠,福尔摩斯是真真切切的普通人类,也是唯一能够被学习的对象。对于大多数没有偶拾武功秘籍、不具备高昂科技装备又不想被变异生物咬上一口的读者们来说,成为福尔摩斯是最安全便捷的英雄成长方式。而这本《福尔摩斯探案手记》里,有着一位“未来英雄”的进阶课程。

  一直以来,人们对福尔摩斯的了解存在一个误区,似乎他始终是个不近人情、远离俗世的人,不善交际、不懂沟通,所有和“人”有关的工作都需要依赖华生帮忙进行。可是,以福尔摩斯和异性的关系为例,连华生自己都说过“他对待女性‘非常温文有礼’”,并且惊讶地注意到,他“讨人喜欢”的方式使得女性很容易信任他。侦探本人对待女性有一种专业的绅士态度,绝非臆想中那样孤僻冷傲。

  作为“超级英雄”,福尔摩斯不可避免有过一些特殊的经历,譬如,大难不死。孟子他老人家战国时期已有先见之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著名的莱辛巴赫瀑布下,莫里亚蒂尸骨未存,但福尔摩斯却凭借他卓越的运动能力和伪装技巧从激流中逃出生天,宅男虽宅,关键时刻的生存技能必不可少。

  正如作者在《福尔摩斯探案手记》的引言中所述——“他的形象是一个原型,一直被模仿却从来没有被超越……以任何人的标准来看,他都是第一流的。”如果你的人生观和福尔摩斯相同——“我的一生就是力求不要在庸庸碌碌中虚度过去。”那么,不必沉溺于奇迹的等待中,更不用因此强迫自己喜欢且只喜欢“香烟、美酒和女人”,读一读这本书,看一看这位“史上第一咨询侦探”是如何用神奇的方法敲打着犯罪世界的律动心脏,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第一位超级英雄。也许有一天,当一位犯罪界“詹姆士•邦德”出现在眼前时,第一个发现的人,是你。

  借福尔摩斯的手法,本书已在开篇一窥读者正身:“既然你在看这本书,那么就能针对你的性情做出一些基本的推测:你对罪犯和犯罪感兴趣;至少你同时对文学艺术也有所了解;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你希望能让人们明白(甚至也会去模仿)……”心中有个超级英雄蠢蠢欲动的读者们,它说得一点没错,不是吗?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读后感(三):《福尔摩斯探案手记》:一本极度机密的福学内参

  坦率地说,当你翻开这本《福尔摩斯探案手记》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这本书好像不是在分析一个系列侦探小说的主角,而是一个享誉全球的已故著名侦探的传记体文献。

  如果你不是极度热爱福尔摩斯,如果你不是对福尔摩斯系列的5、60篇小说烂熟于心,可能这本探案手记读起来会稍微有些吃力,作者从一开始就像在写一部研究著作一样的自说自话,仿佛他所要面对的读者全部都是福学会的高级精英;如果你真的痴迷福尔摩斯,如果你已经读过这个系列的大部分小说并一直渴望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一番自己的思路,那么这本探案手记简直就是你梦寐以求的“圣经”,你一定会爱不释手,仿佛得到了极度机密的福学内参。

  实际上,一部小说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并引发种种正经、正式、正统的学术性研究,甚至发展成一群人专门靠研究这一行当饭吃,并且还能延续上百年,最为著名的组织一个是福学会,一个是红学会,所不同的是,“福尔摩斯”是系列小说,《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福尔摩斯”侧重点在一个人经历的许多不同的事,《红楼梦》侧重点在许多人经历的同一件事,但它们相同之处在于,几乎所有研究者都坚定不移地相信,不管是福尔摩斯,还是红楼梦,都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所有的隐喻都有事实可以参照,所有的事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因为社会离不开人,有人就免不了烧杀偷骗、恩怨情仇、羡慕嫉妒恨,就免不了刑事案件,所以,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将成为传奇,它将极大限度地影响后世,福尔摩斯之于侦探小说的影响,就好比约翰列侬之于摇滚乐、希区柯克之于悬疑电影一样。

  2000年之后,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美剧、好莱坞电影越来越渗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文学圈里的悬疑推理风如雨后春笋争相冒出,越来越多的年轻或者年老作者,开始投入或者转行到这一领域,福尔摩斯无疑是给他们领路的一盏明灯,但与福尔摩斯系列的创作者柯南•道尔不同,国内的大多数作者从未给医学博士当过助手,也没有丰富的化学、火药学、植物学、地理学、密码学知识,更不可能跟着警察局的特警真实走访探案,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各种影视资料,或者各种报纸上走了样、变了味、胡编乱造的刑事新闻,甚至在长期固化的教育体系的熏陶下,他们连独立研究的能力也丧失得一干二净,这些勤奋的文学青年有的仅仅是一腔热血与中国特有的强大的山寨能力,创造出一堆堆的系列侦探小说,福尔摩斯对他们的影响变成了表面的形式主义——几乎每个系列侦探小说都有一个无所不能风流潇洒又偶尔陷入困境的男一号,还会有一个性格耿直忠心不二偶尔还能见义勇为一把的男二号,当然,为了符合当下流行的口味,还会有一堆各色的姑娘。

  而至于推理探案小说的本质,你问起他们,他们只会说,悬疑、推理,傻傻分不清楚。

  并且在此影响与培育之下,国内读者的口味也一直在低俗与猎奇之间徘徊。

  正因为此,《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这本可以归为社科类的研究著作的推出才更有必要,不管你看没看过福尔摩斯,不管你对他有没有兴趣,只要你是一个推理探案小说的忠实读者,就应该买回去珍藏,并且认真研读,往小里说,它能系统地告诉你很多探案手法、侦查窍门、生活常识,往大里说,它虽然古老、陈旧,但始终都是推理探案类小说的标杆,是最纯正的血统,读过它,你才能真正明白,推理探案小说的精神核心,不是玄而又玄的情节设置,也不是扣人心弦的语言节奏,更不是华而不实的功夫手段。

  这核心究竟是什么?

  读读《福尔摩斯探案手记》,你就知道了。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读后感(四):如何成为史上第一咨询侦探?

  从小到大,褒奖书籍最常用的一个词是——名著,只要打上世界名著的烙印,就算在课堂上偷偷翻阅也基本可以顺利“脱罪”,而能够当此殊荣的书籍,细想起来居然大多通俗好读,譬如四大名著和格林童话。事实上,有很多人说过,名著就是古代畅销书,不是每本畅销书都能成为名著,但其中那些兼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畅销书显然历经岁月的沉淀后愈陈愈香。从这点上看,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当得起“名著”这一称谓。

  中国的《红楼梦》衍生出一群至今活跃在各类讲坛上的“红学家”,把历史和小说结合得头头是道,正所谓“厨子看食谱,文人看诗词,少年看爱情”,《红楼梦》包罗万象,史学家还能用它来剖析当时社会。与此相似,《福尔摩斯探案集》在国外拥有为数众多的“福学家”,“侦探时代的史实,侦探破案的手法,侦探原型的智慧”无一不是资深读者长期关注的谜题。

  这本《福尔摩斯探案手记》既可以看作《品红楼》之类的研究资料,也可以当作经典原著衍生出的花絮实录。对于福尔摩斯迷,它是深入品读的工具书;对于普通读者,它是由一本小说引出的简约百科全书——冒险家的生存手册、臆想家的犯罪指南、表演家的戏剧入门、史学家的时代简介、等等等等。

  人类生来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无论是宇宙洪荒还是身边的平庸琐事,总有那么一些问题在脑海里盘旋不去,普通人和侦探的区别在于——我们在看,而侦探,他在观察。对此,柯南道尔爵士借福尔摩斯之口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善于推理的人推断出的结果,往往使他左右的人赞叹不已,这是因为那些人总是忽略事情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又是推理的关键所在。”

  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最大的惊喜除了故事,还包括对那些推理技巧的学习,甚至网络上有人以此为根据列出十大“中毒”症状,第一条就是出门在外习惯性观察陌生人手上的戒指痕迹。为了填补这种零散学习造成的遗漏,《福尔摩斯探案手记》完好地提炼整合出全本《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侦探技巧,甚至扩充深化了一些刑侦知识,不仅作为一本《探案集》的花絮给读者提供故事背景,更以一种“如何成为福尔摩斯”的工具书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本《探案手记》兼具热闹和门道,就看读者身处哪一群体,是一笑而过,还是反复推敲了。

  当然,任何一本由著名作品衍生出来的书籍都存在一个受众问题,有没有一些读者是越过原著直接接触衍生书的呢?答案恐怕是肯定的,与那些先观赏电影回过头阅读原著的情况相似,对于某些读者,《探案手记》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在此之前,这位著名咨询侦探是真是假、是善是恶完全不在他的思维范围内。这种情况最是考验一本书籍的吸引力,难度不亚于任意播放一部长篇连续剧中的一集考察收视率。好在这本书的作者早已考虑过对策,全书开场就是一句引自原著的经典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歇洛克•福尔摩斯。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是我的份内事。”“谁?别人不知道什么?他知道什么?……”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正如作者紧接后文的阐述:“对于偶然看到这本书的读者来说,它是一扇门,引领他们了解世界第一咨询侦探的迷人的场景、绝妙的方法和古怪的习惯。”简言之,这本《探案手记》属于解密读物,无论读者知不知道这位经典虚构侦探的传奇故事,翻开书页,一切娓娓道来。

  或者,如果有人既不知道又对福尔摩斯的盛名毫无兴趣的话,翻翻目录,“如何打开保险箱?”,“如何伪装自己?”,“如何识破骗局?”,“如何……”,怎么样,作者是不是和福尔摩斯一样聪明?早早地准备好详实文字诱惑读者,这些标题,总有一款触动我们日益麻木的好奇心。

  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福尔摩斯,无论我们是痴迷已久还是偶然相识,那位“脸庞瘦削如剃刀般,鼻子像鹰嘴,两只小眼睛靠的很近”的咨询侦探,他过去是、现在仍是世界最著名的小说人物之一。而他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他过去是、现在仍是英国最杰出的文学家。《福尔摩斯探案手记》以原著虚实结合的破案经历为基奠,用现代科学的笔触层层剖析,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传奇侦探大师和真正的刑事侦查知识;通过文字,让我们共同体验一把侦探生活的惊险和缜密。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读后感(五):译者序

  译者序

  你知道,目前我很忙,但是我想在我的晚年写一本教科书,要把全部侦查艺术写进去。

  ——《格兰其庄园》

  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上刊登了一部中长篇小说——《血字的研究》,作者是还默默无名的阿瑟·柯南·道尔医生。不料,这却演变成划时代的里程碑。从这里开始了福尔摩斯的传奇,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我们谈到福尔摩斯,不能不谈他的侦查艺术——他的手法是神秘而迷人的。《血字的研究》中曾经摘录了福尔摩斯本人撰写的《生活宝鉴》,其中写道:

  一个逻辑学家不需亲眼见到或者听说过大西洋或尼亚加拉河,他能从一滴水上推测出它有可能存在,所以整个生活就是一条巨大的链条,只要见到其中的一环,整个链条的情况就可推想出来了。推断和分析的科学也像其他技艺一样,只有经过长期和耐心的钻研才能掌握;人们虽然尽其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初学的人,在着手研究极其困难的有关事物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前,不妨先从掌握较浅显的问题入手。比如遇到了一个人,一瞬间就要辨识出这人的历史和职业。这样的锻炼,看起来好像幼稚无聊,但是,它却能够使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变得敏锐起来,并且教导人们:应该从哪里观察,应该观察些什么。一个人的手指甲、衣袖、靴子和裤子的膝盖部分,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茧子、表情、衬衣袖口等等,不论从以上所说的哪一点,都能明白地显露出他的职业来。如果把这些情形联系起来,还不能使案件的调查人恍然领悟,那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了。

  其后所有的六十篇案例都是在为此做诠释。虽然约翰·H·华生这位传记作者将一部分重要案件记录下来,但我们始终没有等到福尔摩斯自己撰写的那部“全部侦查艺术”的教科书。我们仿佛在观看魔术大师表演的观众,虽然因为他的表演而大呼过瘾,但始终在心中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在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美国作家兰萨姆·里格斯试图回答这个疑问。他的这本《福尔摩斯探案手记》就通过正典中一系列的手法和例子,演示遇到案件难题时应该如何应付。

  读者不禁要惊呼:怎么会有这样的书!或许惊人的还不止这一点,要知道,难以计数的福尔摩斯迷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研究福尔摩斯的学问——福学,其研究文章和书籍汗牛充栋,已经出现了专门收集这类文献的图书特藏室,蔚然大观。那么,什么是福学?很难给这门学问一个准确的定义,或者只能粗略的称之为研究福尔摩斯和相关领域的学问。比如研究各种小说人物的生平来历、分析福尔摩斯的推理方法、推测故事发生的准确时间等等。只要能和福尔摩斯故事扯上一点关联,都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

  已知最早的这类研究文章是1902年1月23日发表在《剑桥评论》上署名“F.S.”(弗兰克·西奇维克)的一封致华生的公开信。这篇文章中讨论了《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几个日期的疑问。同年,阿瑟·巴莱特·莫里斯在美国的《文人》杂志发表了《歇洛克·福尔摩斯的矛盾》和《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更多理论》。

  福学中有不少是很正统的研究,比如对福尔摩斯故事中医学、化学的研究。这些论文甚至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等严肃性十足的专业杂志上。不过,大部分研究是只有福迷本身才会觉得充满乐趣的,这就是所谓的“福学游戏”。

  福学游戏的“开山鼻祖”是英国侦探小说家罗纳德·诺克斯。诺克斯的本职是教会神父,他不务正业创作了几部侦探小说,名声鹊起。在他还没有动笔创作侦探小说的1911年,诺克斯发表了《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文献研究》。其本意是用研究圣经高等批评的方式来“嘲弄”福尔摩斯故事。不料,福迷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之后便争相效仿他的手法,将“嘲弄”变成了正经八百的研究。

  参与这一游戏的研究者数量众多,从普通人到各类学科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无所不有。比如著名侦探小说家多萝西·L·塞耶斯、埃勒里·奎因,著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甚至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写过几封信阐述福尔摩斯是美国人。

  福学游戏的规则其实并不繁琐,它将歇洛克·福尔摩斯和华生看作真正存在的人,而柯南·道尔不过是华生的文学代理人。既然是现实存在的,福尔摩斯和华生自然有了树碑立传的基础。除了六十桩案件以外,他们的一生还有许许多多的经历,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用以研究的资源就是六十篇故事,这些被称为“正典”(Canon)或“圣典”(Scared Writings),此外都是外传野史了。

  这本《福尔摩斯探案手记》与传统意义上的“福学游戏”又有所不同。它并不强调挖掘福尔摩斯故事中的“八卦”,而是通过故事中透露出的一些方法勾勒出福尔摩斯的办案手段和生活技能,作为那些对调查案件感兴趣的人的参考。比如,《米尔沃顿》中提到福尔摩斯有夜贼的工具,还通过钻孔的方法打开保险箱。小说中只是一笔带过,但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空屋》中提到福尔摩斯懂得东方武术,但柔术怎样制服对手呢?这些谜团对于案件真相自然关系不大,但是对于热衷研究福尔摩斯的人来说,就不是小事了。

  或许普通读者还有这样一个疑问:福尔摩斯的侦查方法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福尔摩斯之所以能成为侦探的代名词,与他这套侦查方法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虚构的侦探,他不仅让公众从案件中得到消遣和娱乐,也让犯罪学家和科学家从小说中获取知识和灵感,对犯罪侦查学尤其是法庭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本书最后,笔者撰写了一篇文章讨论这一问题,作为该书的补充。希望能让读者对福尔摩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标题: 《福尔摩斯探案手记》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5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火车的读后感大全《地之国》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