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11 10:53:5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悉达多》是一本由[德]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悉达多》精选点评:●常看常新●很简单短小的一个故事,但是很震撼,最后几页悉达多顿悟了以后,感觉所有字都在运动。这本书是一

悉达多的读后感大全

  《悉达多》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悉达多》精选点评:

  ●常看常新

  ●很简单短小的一个故事,但是很震撼,最后几页悉达多顿悟了以后,感觉所有字都在运动。这本书是一本书,它同时也是动物,也是神道,也是活佛,就这点来说我并不尊敬它也不爱它,因为它总有一天会成为这个或者那个,而事实上它不论多长时间将永恒如此……疯了疯了(2019/110)

  ●你不知它从何游来又从何流去,它所到之处湿润而富有生机,太好了,太好了

  ●译文很优美有气势,里面每个人都是排比句小能手,说的话我也不知该称呼哲理还是中二;悉达多,想和妓女卡玛拉耍朋友,跟她学习爱情的欢乐,有灵又有肉,真"哲学"啊;寻找阿特曼,内心常记默念"唵"

  ●第三次看了,每一次看都会觉得极其玄幻又非常平静

  ●语言和表达对这本书来说没有意义。个中内涵,留待以后的岁月慢慢体悟和消化吧

  ●所以...悉达多最后悟出的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

  ●这个版本我爱了

  ●惊叹和征服的最后,都归于沉默。

  ●在低谷的时候遇到这本书可谓缘分,悉达多啊,唵

  《悉达多》读后感(一):婆罗门之子

  篇幅很短,快的话三个小时左右就能读完的一本书,情节简单,但有着诗般的韵律。这是充满隐喻的一本书,2019年9月25日读完的我对其中所讲的只有一点感悟,谈不上多也谈不上惊艳,只有一些触动,但我可以肯定,假如以后的我能够经历更多的生活风雨,或是再等上十年,再读时一定会有一番更深的感悟。

  悉达多的一生,尤其是早年,很像当初当进入社会打算奋斗的我们,为了心中“信仰”踌躇满志敢于争先。悉达多的中年,过上了“儿童般的生活”,抛弃了“思索、斋戒与思考”,有些像我们这些当年心有理想的人一点点消磨心智逐渐融入世俗生活,甚至成为自己当吃所厌恶的人,但有了情欲与金钱的悉达多中年醒悟重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这不是所有的人能够经历,甚至理解的吧。

  最后两部分,读后有没有感受到六组惠能所说的“莫向外求”的意思?好像是有一些的。读到最后,戈文达看着悉达多的脸,从这张脸的最后看到了轮回,很是触动,因为自己有过“濒死体验”,了解一生在你脑中幻灯片地回放时那种悲伤寂寥感,像最后一句话所讲的“让他回忆起所有的一切,回忆起一生总曾经爱过的一切,回忆起一生中有价值的一切”。

  查了一下,赫尔曼·黑塞,写这本书的时候是20世纪,不是印象中的16或17世纪,了作者本人的人生际遇是坎坷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都会有困难和难以抉择的选择,但没有多少人的人生配得上“坎坷”二字吧。

  《悉达多》读后感(二):一个爱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读黑塞的书,只能感叹他的心境和胸襟是如此的宽广。

  这本书主要是讲一个婆罗门的信徒悉达多看到沙门僧人以后,想要自己去体验而开始的自我求知之旅。在这条旅途中,他遇到了完人加泰玛,加泰玛对世界的本质的阐述有理有据,对痛苦有清晰的认知以及摆脱痛苦,摆脱世俗都有系统的方法,但是在听道的过程中,悉达多并不只想其他人一样一心追随加泰玛,而是有了自己新的思考,他开始思考学说的作用,他开始想要去追求自我。

  于是他进入了城市,遇到了爱情教室卡玛拉和商人卡马斯瓦密,他过上了淫逸享乐的生活。最开始,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嘲弄、讥笑,他觉得一切都是一场幼稚儿童才玩的游戏,他不过是为了体验这种生活罢了,他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个人。

  他在城市中生活了二十几年,“世俗世界已经俘获了他,娱乐、欲望、懒散自己他一贯认为是愚蠢透顶、同时又极其蔑视、讥讽的东西:贪婪,最后也压倒了他”。

  突然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之后,幡然醒悟。决定离开城市。于是他到了最开始进入城市的那个河边。他谛听到了河流的声音,于是他决定与渡船夫华苏德瓦一起帮人渡河。没想到,在这一过程中,他遇到了卡玛拉以及卡玛拉为他生的儿子,不幸的是,卡玛拉被蛇咬伤去世了。

  于是,悉达多强迫他的儿子跟他一起生活。但是他的儿子本来是过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无法忍受突然变得贫穷,他的儿子最后逃走了。至此之后,悉达多每当看到那些父母孩子欢聚一堂的情景总会伤感,但最后他也得到了对世界的理解。

  世界是和谐统一的,我们不能蔑视那些追求金钱,追求性,追求生活的人。我们不能片面地去看待世界,我们只能去接纳,去接受世界的方方面面,有欲望并不是可耻的,去否认欲望才是可耻的。

  这总的来说还是一个爱的故事,“温柔比生硬更强更有力,水比岩石更强大,爱胜过暴力”。

  《悉达多》读后感(三):没有得到 谈何得道——《悉达多》

  特别喜欢本书最后发生在悉达多和儿时好友戈文达之间的对话,就像是两株曾经同盆共长的树苗,移植后以不同的方式生长,终于有一天他们都长成大树并再次会面。一问一答间,清晰可见两人以不同方式度过了一生,也以不同的态度追寻自己的信仰。

  悉达多更像个“体验派”,这个婆罗门贵族青年年少时衣食无虞生活无忧,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告别父母离开家乡踏上求道之旅。途中他有幸聆听了活佛加泰玛宣讲教义,可是他不信教条又独自踏上征程。在繁华都市,他经历了每个普通人都逃不开的生活——欲望、淫邪、财富,以他过人的聪慧达到肉与灵双重的顶级享乐,然后重又感到厌倦,抛下一切物质离去。在他以为自己活得安宁的当下,又体验了父与子的乐与苦,他终于用尽一生学会了爱,却又要用后半生来体会爱的代价和轮回因果。

  戈文达是个“理论派”或者“教条派”,他是纯洁的、美好的,有圣人般善良柔软的内心,看到旁人有危险愿意停下步伐默默守护。他是一个优秀的信徒,信奉他人的教义和宣讲,如黄牛一样坚持不懈地追随他人。

  悉达多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智者,戈文达是一个超脱世俗的圣人,他们都能讲出高深的道义,可是只有悉达多这样的人能成为佛陀,因为他真正经历过红尘世界,便能放下高傲与蔑视,真正理解和悲悯芸芸众生,贴近众生的内心苦乐,懂他们为何执念、为何忧虑,也切实知晓他们的满足和欢喜。

  这或许即是佛家说的菩萨心肠,也是社会学说的换位思考,而欲有此能力非躬亲不可。

  戈文达一生都在“渡我”,最终却仍在求法途中;悉达多一生也在努力“渡我”,不过终于达到“渡他”的境界。能渡他人者,必先渡自己。

  悉达多在经历了多次波折和历练后,接纳了自己和这个世界,他的全部注意力由外在转移到自己身上,他开始向内求法,希冀了解和认识自己。

  在摆渡人和河流的帮助下,悉达多厘清了内心庞杂的思绪,终于大彻大悟。他在意一切,又一切都不在意,他得到过一切,又把一切都失去,最终像河水一样又平静又流淌不息。

  《悉达多》读后感(四):“唵”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万物

  73000字,很短的一部短篇小说,可也很精练。故事里就一个主角,其他的人物都是主角带出来的,着墨都不多,这种人物描写的集中,更凸显了小说想表达的东西。

  一个人,聪明、异于众人,总是带着淡淡嘲讽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甚至自己,却也能想周围的一切学习。悉达多,跟戈文达、名妓还有众多修行中的沙门或者追随活佛的人在目标和追求上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悉达多的特别好像是先天的,他先天就比别人学习能力强,先天的思想的方法和看待世界的方法就不同。他学习的很快、思考的很深入,所以时常觉得精神和学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可是学习的越多,他发现学习又是无穷无尽的,真正的涅槃好像永远都不会到来。无论是沙门前辈的教诲还是完人加泰玛的学说,并不能为他找到一切的答案。“话语对于隐秘的思想没有好处,每当人们说出什么的时候,那东西立即就会稍稍走样,稍稍被歪曲,稍稍显得愚蠢。同时,在某一个人视作珍宝和智慧的东西,在另一个人听来却往往是很愚蠢的。”所以,悉达多离开了沙门、舍弃了完人。然而,加泰玛的行动、眼神、笑容,却令人深深折服,看到他的同时就能感到,“他已是进入自己内心最深之处的人”。所以,悉达多决定要认识自己,要了解自己,他听从了自己的欲望,追求爱情,在追求爱情的路上过上了追逐财富的生活,热衷于赌博,变成了与世俗中所有人都毫无差异的人。他在世俗的世界生活了20多年,待到40多岁了,变得衰老了,才幡然醒悟,他以为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却成了迷失自己,迷失在了世俗的洪流中。

  于是,他逃离了他的世俗生活,命运版的逃到了进入世俗生活之前渡过的那条河流,当他想要结束自己的一生时,一生“唵”唤醒了他,突然,他不在迷惑,他在这声“唵”里、这条河流里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在这条河流之上他重逢了他人生最后的同伴——渡船人。悉达多从此就成为一个渡船人、一个圣人,生长在那条河流上。

  《悉达多》讲的不是伟大思想家的故事,对于自我的探索是每个普通人都有的困境,所有人都生活在世俗的世界里,掠过眼前的风景太多了,生活的遭遇也太多了,迷失在世俗的生活里好像已经习以为常,慢慢的,每个人灵魂深处的自我已经很难唤醒,人的一生本应是认识世界、探索自我的一生,创造财富、追求爱情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认识世界、探索自我,可是,不自觉的我们的人生目标却都变成了创造财富、追求爱情······方式变成了目的,自身就容易迷茫,人生就可能变的虚无。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为了能在世俗里立足而忍耐、奋斗。怎么才能“爱这个世界,不蔑视它,不去憎恨它和我自己,能够怀着爱、惊叹和敬畏的感情去观察它、我以及其他一切生物”可能需要像悉达多一样内心坚韧,坚持探索。

  《悉达多》读后感(五):天才——俗人——圣人

  正如某个瓣友所说,悉达多从小就拥有高贵的出生,英俊的外表,超凡的天赋,无论如何,他的一生都会比我们这些普通人精彩,更重要的是,他有凡人没有的追求。

  天才

  他的童年到青年时代,他都是别人眼中的天才,有超凡的悟性,因此他取得了同龄人所没有的成就,他永远都在追求,探索,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他成为苦行僧的时候,他也很快就学会了那位前辈半生的成就,哪怕是遇到了真正的活佛,圣人——加泰玛,他一方面感叹他的成就,另一方面,他竟然敢于在活佛面前说出自己的观点,他要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毕竟智慧是他人无法传授的。那时年少的他跟所有年少有为的青年一样,有其轻狂的一面。

  凡人

  当同伴被加泰玛的学识所折服,而拜倒在其门下时,悉达多选择继续探索,寻找那条属于自己的路。但是这一次,他闯进了世俗世界,认识了他世俗生活的导师卡玛拉(情爱)和卡玛斯瓦密(财富)。刚开始,他很清楚自己跟他们并不一样,事实也确实如此,可慢慢的,几十年后,他失去了原本的自己。当年华逝去,他突然幡然醒悟。

  “醒来后,他觉得自己被一种深深的悲哀所笼罩了。他看到自己以往的生活是无聊的,既无价值又无意义;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生气勃勃的东西,也没有任何珍贵或者值得保留的东西。他是孤单的,心里很空虚,好似河滩上一艘搁浅的破船。”

  他变了,以前他蔑视俗世的生活,他总有一种优越感,可慢慢的,他被这种生活所侵蚀,他也在逐渐腐烂。可痛苦的是,他还有一丝丝清醒,他感觉到自己的变化,感到自己没有以前的坚定,他现在有俗世中人的贪念。悉达多感到无尽的羞愧和内疚,对于这种空虚而无意义的生活。可我们现实生活中,处于俗世中的我们,都是汲汲于此的呀!

  悉达多决定从俗世生活中跳出来,继续探索,继续找到那个不断前进的自己,他果断抛弃了一切,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了河边。

  “他已有多长时间没有听见这个声音了,他已有多长时间不再攀登高峰了,他这些年走过的道路何等平坦、何等荒芜,许多许多长长的年代,他没有高尚目的,没有心灵欲求,没有任何提高,他满足于小小娱乐,然而事实上从不曾满足过!连他自己也并未意识到,他在这些长长的年代中是努力于、渴望于成为所有人中的一个人,成为儿童似的人,但是这些年他的生活较之其他人的生活却远为悲惨和困难,因为他们的目标和他的大不相同,还有他们的忧虑,卡马斯瓦密这类人的整个世界对他也仅只是一场游戏而已,只是一场供人观赏的舞蹈、一幕幕喜剧而已。”

  悉达多在跨入俗世后,得到了在别人看来很优渥的生活,非凡的成就,可是这都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他没有得到满足,他没有普通人的那种幸福感。悉达多一直都是一种所求不满的状态,他并不幸福,甚至还很痛苦,他又从享乐中来释放他的痛苦和恐惧,结果只会是更加的空虚和痛苦。

  他将普通人称为“以一种儿童似的或者动物似的方式生活着”,“他既爱这种生活,却又蔑视这种生活。”俗人像儿童一样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情,小成就而感到满足,当然这也只是相对于悉达多而言。

  从外表看来,悉达多其实就是一个俗人,受着俗世的诱惑,但他也有些俗人所没有的清醒,也正是一份清醒,让他决定放弃这一切,回到当初一无所有的状态。

  圣人

  在从俗世生活中逃离出来后,他遇到了渡船人华苏德瓦,其实我觉得他也是悉达多的渡船人,他引导悉达多一步步贴近自然,实现内心的平静,最终走出了自己的那条路,收获了人生的智慧。

  我觉得只有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苦楚,既经历了极乐,也遭遇过极苦,并从中超脱出来,那才能获得真正的大智慧,而不是光读几本经典,师从圣人就可以的。比如戈文达,他一生都是在追随他人,他悉达多是在追随真理,却又不囿于真理!

  笔者拙见,欢迎各位瓣友指正讨论!

  笔者个人

本文标题: 悉达多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7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文学经典怎么读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