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5-11 10:53: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是一本由李录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一):知识框架的高级是洞见的基础李先生是位极其勤奋睿智的人。我没想到他把经济体和人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是一本由李录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一):知识框架的高级是洞见的基础

  李先生是位极其勤奋睿智的人。我没想到他把经济体和人类文明发展这件事想得这么深,但是他的研究成果恰恰解答了很多人背心的焦灼与困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外依存度降低,人口众多,但为什么我们离主流社会依然遥远。经过这个疫情这个矛盾被暴露的更加明显,即便山姆大叔无聊反智,但我们还要依然彼此纠缠下去。李先生解答了我这几年来的困惑,整个人都豁然开朗,拨云见日。投资就是α和β的关系,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在找α,但实际上我们投资的都是β,而我们所在的经济体就是我们的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法律出身的我一直对制度变化会更敏感,我也有我的恐惧,跟着李先生梳理了一遍又一遍,明白只要科技和市场经济这条道路不变,政治因素都是小变量,我们要坚定的向着文明3.0努力去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如同蝼蚁,洪流之大,找到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地方就是不枉此生。

  人生渺渺,不可能有几百个洞见,有几个传世足以。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二):这些回应的路径是宝贵的,尤其在当下。

  这是一本篇幅不长的书,最核心的部分在于,最初在虎嗅网发表的16篇关于现代化的文章。

  对于我个人而言,李录先生在关于中国的问题上,从“诚实”的角度对数据、方向和历史作出了各种回应。

  这些回应的路径是宝贵的,因为我们的舆论场上充斥了各种群情激愤和战天斗地,若是保持每天触网的时间在平均时间左右,那么人很容易就被这些情绪和不够专业的资讯给带偏,很难得到当下的中国相对准确、完整的信息和认知。

  书中的回应将意识形态或情感立场这类因素降到极低,更多的讨论政府效率、市场体制、生产规模、消费市场等等基础的数据和问题,正是这是基础的、根本的数据变化,反应了一个市场、一个国家相对真实的当下和较大概率的将来,我们在目前容易极端和激化的舆论场当中,需要像作者那样,客观理性的看待。

  李录先生其人较为低调,其创办的喜马拉雅资本可谓是上个世纪末中国资本的领军者,在一片蓝海中杀出一片天。他的成绩优异,不只是毕业于哥大,还是哥大有史以来第一位同时获得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毕业生。

  在投资方面,他是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学生,奉行“价值投资”理念,李录这本书的面世,其实是让大家看到了李先生在“基础常识”的储备、思考与兴趣的程序,作为一个奉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人,能够高屋建瓴的看待社会与金融,是必修课。

  因为这些都是属于证据,坚定能够投资者对于未来、宏观的信心,没有证据支撑的信心是赌博,若有了证据却不选择作为信心,是危险的,会毁灭于错误的决策和频繁的交易。

  总的来说,李录先生在后记者也直白诚恳的指出本书的目标,不作为学术专著,而是反映个人思考。从目前本书的内容而言,可以看出这仅仅是作者万分之一的内容,因为它足够框架、简洁和自成一体,这不是纸上谈兵的想法,这必然有大量具体问题在长时间内的自我论证。

  在我个人的投资上,李先生让我对于“价投”与中国有了一些更接地气的链接,这是让我收益颇丰的一点,个中快乐,只能自己品尝。

  我更加期待的是,若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有一些对具体的问题讨论的过程,可以记叙下来,那将会有更多的价值,因为文字无边,思想无岸,能够与作者讨论的人,或许千万在天涯。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三):千万别忘了去有鱼的地方捕鱼

  第一部分作者实际上是把自己喜欢的几本书的观点做了一些融合,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值得投资的问题。这些内容比较适合用于公众演讲的环节,但如果想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建议还是把作者提到的几本原著都读一遍。

  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做投资时的一些原则的感悟,这部分是精华。作者没有讲赚钱的术,而是在布道,认为这才是长期能够盈利的管理。

  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简单摘录如下:

  1、芒格对李录的评价

  捕鱼的第一条规则:“去有鱼的地方捕鱼。”捕鱼的第二条规则:“千万别忘了第一条规则。”李录恰好去了鱼很多的地方捕鱼。

  2、为什么要买股票?

  下面三张图就是答案:

美国历史资产回报情况过去20多年美国的资产回报情况过去三十年中国资产回报情况

  3、市场是什么?

  这个市场从来都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只能告诉你的只是价格是什么,你不能把市场当作你的老师,你只能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

  4、人生和投资都要追随自己的兴趣

  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哪一个行业能赚更多的钱。如果抱着这个念头,你就会去跳来跳去,因为总是有人比你赚的钱更多。你要是用赚钱多少来做判断,你生活得一定很悲惨。所以最终还是要跟随自己的兴趣。

  5、价值投资四要素

  价值投资的基本概念只有四个。第一,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一张纸。第二,安全边际。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我们对未来无法精确预测,只能得到一个概率,所以需要预留安全边际。第三,市场先生。市场的存在是为了来服务你的,不是来指导你的。第四,能力圈。投资人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力圈,然后在能力圈范围之内去作投资。

  6、价值和流动性

  价值投资者靠证券背后的生意来赚钱,而不是估值倍数的提升。

  7、价值投资如何才能成功?

  第一,你并不介意作为少数派,反而感到非常自在——这可不是人的本性,第二,你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成为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而不是所谓的专业投资者。

  8、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充分的信息

  买入时,必然有人在卖出;反之亦然。两方中必定有一个人做了错误的决定。你必须要确定你比对手知道得更多,预测得更准确。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游戏,你会碰到很多既聪明又勤奋的人。

  和做一个大概正确的决定相比,我觉得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避免做错误的决定。如果你能尽可能不犯错,那么长期来看应该不错。

  9、研判管理层是价值投资的必要程序

  无论生意本身好坏与否,管理层永远是公司成功等式的一部分,所以管理层的质量总是很重要。但是要评估管理层的质量并不容易。如果你无法判断管理层的质量,那这本身也是一个结论,你可以将这个结论和其他因素(如生意的质量、公司的估值等)一起考虑,作为决定投资与否的依据。

  10、如何做预测

  在一个行业、一个生意里,总有些方面是无法预测的,也有些方面是可以预测的。两者都会存在。但总体来说,我觉得你(关于高科技公司)的说法是对的。对一个变化迅速的生意,要作出可靠的预测确实要困难一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表示投资者无法做出一些胜算较大的预测。你应该在觉得自己预测正确率很高的时候才出手。很多时候,你要去找那些通常很稳定但某些方面忽然发生了变化的生意。

  10、什么时候卖出

  在三种情况下,你需要做卖出的决定。第一,如果你犯了个错误,那就尽快出手,哪怕这是一个正确的错误。第二种情况是股票的估值突然波动到了另一个极端。如果估值一下子高到了疯狂的程度,我也会考虑卖掉。我并不会卖掉一个略微被高估的股票。第三种要卖出的情况是你发现了更好的机会。

  11、对自己诚实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的诚实,所谓对知识的诚实包含四个方面:清楚你知道什么,清楚你不知道什么,清楚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意识到总有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况。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四):从文明进化读人与组织的进化

  本书提供了阅读历史的框架和书单,阅读后可以对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迭代有一个整体意识。读后将书籍上篇:文明、现代化与中国的主要理解浓缩如下:

  主要内容:

  人类文明进化简史 人类文明主要发展规律

  个人takeway: 1、组织进化 2、人的进化

  附录: 1、改革之初发展至今,中国为何可以快速增长?主要动力是什么?未来的发展困境可能在哪里? 2、如何理解政府?(这个部分还可以结合《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 3、为什么中国可以在2.0文明中成为至高点?

  人类文明进化简史:1.0文明向2.0文明转化基于气候变暖,物种丰富,人类群落规模扩大逐渐形成文明中心,生活在两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区的人们率先实现文明大跃进,最终形成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2.0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土地,存在马尔萨斯陷阱,因此2.0文明的始终存在着“上升、冲顶、衰落”的循环规律,而为了应对衰退,人类不断提升组织动员能力,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几乎在同一时间强国崛起:罗马和汉帝国,前者维持了400年就陨落了,中华帝国体制经历了300年的动乱后持续了2000年,其中科举制在制度稳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世纪,欧洲藉由大航海时代发现美洲大陆,大西洋经济启发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而2.0文明与3.0文明的碰撞下引发了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胜利的国家主导了3.0文明,自由市场经济下追求最大的唯一的市场促成全球化,东西方不再独立发展。

  主要规律:

文明的传播形式:一种是先进文明的殖民,另一种是生活在落后文明地区的当地人模仿学习新的生产方式。但是传播的半径受地理位置制约,由此产生了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发展和迭代的规律:无论是组织能力、机构设置、还是技术创新,率先发起的地区会得到更多的优势,挑战已有的文明中心,变其地理优势为劣势,进而取代旧的文明中心,成为新的文明中心。(资源和机会形成先发优势)制度更新的规律:强国崛起则主要依靠内部组织方式的创新。而凡是能够创造机会平等的制度,都是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人类就本性而言情感上追求结果平等,理性上追求机会平等。对 结果平等的追求使得人类文明的任何进步都会最终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建立了提供机会平等制度的社会都会繁荣进步、长治久安) (机会平等机制是最优机制)市场竞争规律: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这样在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企业、社会、国家,离开 这个最大的市场之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一个国家增加 实力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自己的关税壁垒,加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 自由市场体系里去;反之,闭关锁国就会导致相对落后。这就是3.0文明的铁律。 (能过自我迭代的组织是成熟的组织)

  主要takeaway:

  1、组织的进化 阅读本书文明进化的过程,反而对组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何形成更成熟的组织?成熟的组织应该具备什么状态?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1.0企业特点:leader以身作则,高效,组织可靠执行力强,行业极值与公司规模相比在一代人内看不到天花板,有形成核心资源的趋势,通用资源少

  2.0企业特点:leader有协调能力,有威望,组织内部平等竞争,行业规模中等以上,初步具备核心资源并且增加趋势明显,通用资源充足

  3.0企业特点:leader从基层做起,内部生成;组织架构清晰,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行业规模巨大,拥有显而易见的庞大核心资源,而且核心资源没有贬损趋势,通用资源溢

  本书:1.0文明→2.0文明→3.0文明(不考虑地理位置、资源等自然条件)

  1.0文明:社会发展指数增长平缓,形成群落,人类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已经具备利用机会独立生存和迁移的能力;

  2.0文明(起始于BCE9600):社会指数线型增长,形成两大文明,但是文明发展受资源制约,存在发展瓶颈,资源虽然比1.0充足,但存在马尔萨斯陷阱,此文明下的最优制度是政治权力公平机制——科举制(除皇权外);

  3.0文明(大约在1800后):社会发展指数指数级增长,自由市场下,可以指数级增长,可自我迭代、自我完善,科技的介入能够加速这一过程。(成熟组织的状态)

  进化的规律:进化主要依靠组织方式的创新,而最优的组织方式则是能够创造机会平等的制度

  2、人的进化

  1.0文明:人类利用机会的能力已经彻底形成2.0文明:

强大的学习能力转化为生存能力:一旦自然条件开始提供机会,他们很快就把自然资源条件转化成自己生存发展的巨大前进动力通过对人的意义的探索,形成高端政府政治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

  每一次文明冲顶后的衰落和毁灭期,都会有一段痛苦期,痛苦也常成为思想革命的源泉第一次轴心思想革命:检测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追求人在自身生活和利益之外的升华第二次轴心思想革命:重点是对灵魂的安慰,呈现方式几乎都是宗教。无论是佛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强调的都是来世的解脱

开始尝试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为航海时代的到来和新大陆的发现,这个时代的人们开始面临一些最根本的技术问题,人们希望以一种机械式的观点来理解这个世界。3.0文明:人们开始将社会、自然与人、经济本源建立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之上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英国出版了《国富论》,美国的国父们发表了《独立宣言》,瓦特在伯明翰宣布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附录:

  1、改革之初发展至今,中国为何可以快速增长?主要动力是什么?未来的发展困境可能在哪里?

  过去40年中,中国在经济上实现了几乎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长期的、高速的增长。在此期间,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分别是外贸和投资。

  改革之初,一方面中国有大量很有纪律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有一个具有超强执行能力、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的执政党。曾经的劣势在改革开放以后就成为它很大的后发优势。政府利用超强的执行力设制了从外汇、资金到土地、劳工等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条件,把中国劳工纳入到整个世界经济市场,最终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外贸成为最大的经济动力之一。中国经济的主要模式是政府主导、市场跟进,或者说是在看得见的手主导下的市场经济。

  Eg:中国式的新型城镇化通常是在地方政府领导下进行的,地方政府通常扮演核心地产商的角色。

  为什么这样一种混合经济制度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呢?

  一方面,中国只参与了大的自由市场经济重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经济从落后状态追赶时,前人走过的路已经铺好,方向、目标也都明确,这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推动经济跑得更快;

  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有极限的,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极限到底在哪。(当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之后,显然它的外贸就不可能再以远高于全球贸易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样,当投资接近GDP的一半,“鬼城”在各地出现时,以投资拉动的GDP增长也遇到了瓶颈。)

  从长期看,像中国这样大体量的经济,要实现真正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只能靠内需。

  2、如何理解政府?(这个部分还可以结合《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

  政府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需要以共识和上下协调的关系来往前推动。

  政府需要可预测的目标,通过预算、计划,从事有建设性的事情。当政府从后向前追赶的时候,如果面前已有清楚的目标,有已经铺平的道路,并且知道要做些什么,还可以动员强大的社会力量,这时候政府便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建设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或是协助建设煤炭、石油、化工等等传统工业。现代经济绕不开基础设施及传统制造工业,每一个成功的现代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当一个落后的国家开始追赶时,政府就有能力去领导这些建设,从而加快追赶速度,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然而一旦赶上以后,政府就不得不预测未来的状况。此时面临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需要选择赢家、输者,相比政府,市场的优势就明显了。

  Eg: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被收购,柯达不复存在等等,这都是市场经济的结果。而中国很难让电信、移动破产?

  3、为什么中国可以在2.0文明中成为至高点?

  为什么科举制在中国发展起来?

  ①地理位置上,长江和黄河之间形成一块广袤、肥沃、适合农业的冲积平原,交通便利:

  两个大的河道再加上一些支流,导致平原上各个地区之间的交通相对比较便利(水路交通较便宜)。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只要某一个地方能聚集起足够大的力量,这个强盛的国家就可以通过便宜的交通方式,将其权力范围扩展到神州大地。

  而西方,适合农业的冲积平原面积相对较小且位置分散,交通方面地中海便于交通,很容易形成一个大的帝国——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罗马共和国从现在的意大利中部地区开始崛起,但这个地方的农业平原规模并不大,因此扩张主要依靠对外争战。罗马的政治体制一直是军事上的贤能制和政治上士族(从最早几十家发展到一两百家的参议院)血缘分封制的混合体制。封建分封制以及分散的平原面积导致罗马在经济上分配不平衡,一直实行奴隶制,这种以征战和奴隶制为基础的政治体制本身就很难产生大的突破。

  ②组织模式上,商鞅变法和举孝廉制为科举制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商鞅变法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后来2000年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用个人能力取代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它要求规定在任何时候,政治权力的分配都以个人能力和一代以内的功绩为根据,政治权力除了皇权以外都不能传给下一代,到了汉代,这种组织方式又因为举孝廉制的产生进一步得到巩固。举孝廉制是科举制的雏形,完善的科举制产生于隋代以后。科举制通过对个人能力的筛选(不仅仅是政务,还有对知识的掌握等),让整个社会在政治权力分配上为所有成员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的上升通道。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五):李录新书《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

  首先声明,

  本文不是书评,书很好,观点和论述都让人进益多多,不需要我班门弄斧进行优劣四六开或者三七开的评论,那样显得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正如李录在书中自述,以他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和15年有余每周和芒格共进晚餐一次进行交流的频率,恐怕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评价芒格这个人。)

  引自书中:

  “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我和芒格先生之间频繁的交流探讨。大概从2004年开始,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和芒格先生至少共进一次晚餐,至今持续了15年。我和芒格先生都对跨学科知识,尤其是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兴趣。这期间,无数次思考碰撞的火花令我受益匪浅,很多讨论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我因为长期从事商业投资事业,积累了很多对经济活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理解。”

  本文也不是缩书稿,因为爱书的人自然会去看,各人会各自得到自己进益,也不需要我复述;而且每个人受到触动的点各有不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Elon Musk痛恨acronym缩写,专门写邮件痛斥和禁止,我也觉得读原著最能尽得作者原意,假如我写个复述缩书稿,反而像是做了中间的墙,未免对不住呕心沥血著述的作者。

  本文更多是发散思维联想型的读后感,这大概也是我一贯的文风吧,哈哈,习惯的小伙伴,估计已经习惯了。

  因为常常太发散思维,跳跃思考,为免过度发散思维让读者不知所云,我勉力先列出个提纲,采用问题列表形式,因为每有疑处向书求。好问题,更能紧密团结散乱思绪。

  1. 中国为何过去不如西方? (现代化为何只能率先在西方产生?)

  2. 中国未来如何有可能超过西方?

  3. 个体角度,如何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才能? (明白交易的价值)

  4. 个体角度,如何最大化培养孩子?(若干个神童案例对比)

  5. 个体角度,男女平等(社会中&家庭中),是否是个理性选择?

  6. 个体如何面对历史和宏观?

  本书上半部分,主要回顾和对比了中西方历史,是一种大历史观;

  下半部分,关于价值投资的,既需要大历史观,也更需要一种认知和心智模式,需要一些天赋,也需要克服一些人性的弱点;

  大历史观,其实是想通了就可以比较稳固获得的认知,引用一位小伙伴的话:“知识这种东西,一旦得到了就不太容易丢失。”

  而克服人性弱点这件事,大概就是修心了,需要在时间中和事件中淬炼。

  大概就是儒家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引用书中两句:

  “晚明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当时的商人曾经提出过“商才士魂”以彰显其理想。”

  “查理可以说是一个“商才士魂”的最好典范。”

  身为士大夫,李录才想后半生在继续做好投资的同时,做好中美交流工作吧,大概是和苏世民怀有同样理想的人,而有理想的人,都顶着疫情,也要夙兴夜寐,马不停蹄,站出来安利自己的理想,传播给普天下的人民,哈哈。

  关于做好价值投资,需要克服自身的人性弱点,再引用一段:

  “所以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在于人有很多天生的心理倾向。芒格先生在我们翻译的《穷查理宝典》中专门列出了25种人天生的心理倾向,可能实际情况比这个数字还要多。这些心理倾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基本上是自然选择、 设计的结果。自然选择的大脑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让我们能够产生更多的后代,能够生存下去。但是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实际上是一个文化进化的结果。我们已经生活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面,文化进化的社会中很多规则和生物进化不太一样,所以我们身上的那些先天的心理倾向有很多硬伤,让我们不能够非常客观、理性地去做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确实会遇到这位同学提的问题,他觉得都懂了,但是他其实并没有明白自己身上的盲点,而没有明白自己身上的盲点导致的结果是他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他其实确实不太懂。”

  --

  第一问:中国为何过去不如西方? (现代化为何只能率先在西方产生?)

  书中提出经典问题:现代化有没有可能在中国诞生?

  提到中国的Renaissance Man是沈括,但是宋朝后期宋明理学束缚人类, 可以结合近期热剧《清平乐》的观看来思考,哈哈。

  李录说的挺有道理,现代化不可能在中国诞生,因为当时中国有强政府,所以在现代化方面西方是有后发先至的优势的。

  “自从汉代的帝国建立以后,随着隋朝的制度创新,士大夫科举制的形成,中国的王权政权已经是全世界最发达、最稳固的政权体制,2000多年没有变化,甚至直到今天,让政府没有自己的政治意图、不参与经济活动也是不可能的。”

  “英国、美国能诞生现代文明,是得益于历史原因,它们的政府是有限政府,为商人服务,而中国从汉朝以后,就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政府了。”

  另外,中国成也科举制,败也科举制。

  西方文艺复兴,近代科学技术大爆发,就是因为有一大批富贵闲人,无事可干,钻研自己的兴趣。 西方贵族体制,导致受过教育、衣食无忧的闲人多,才能记录详细、研究详细。

  中国人人都有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大家都得在科举正事上奋斗;虽然最终概率不高,这就类似于开了赌场,给了大家希望,于是每个人都在这一条道路上奋斗。

  而中国另一方面,缺乏贵族阶层,因为帝王以下本质上都是普通人;就算你过得好一点,四世三公,还是没法闲着,还是得努力在朝堂政治上奋斗;而且,也可能奋斗不好,就给抄家了。

  没什么富贵闲人,闲得生蛆,专门观测太阳黑子,并且详细记录,发现规律。像开普勒一样,人家是又数据加上推导得出量化的三大行星运动规律。

  在古代中国,创造是无用的。

  朝廷养的钦天监,是工具人,而且是要师法古人,不是用来搞科学发明发现等创造的。

  --

  另外,关于强势宗教:

  西方宗教其实挺像企业的,收税酿酒自负盈亏,所以客观上有发展生产力的需求。

  而儒学寄生于皇权,没有自负盈亏的运营。

  佛教兴盛的时候,寺院的大力经营,也威胁到皇权,后来被禁止了。

  皇帝不开买卖,都靠收税,收税靠管人,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管人,人搞人,强政府,帝王制,大家都在已有框架下求生存,创新即使不被明令禁止也从未被鼓励。

  所以中国一直没有发展出强大的商业。

  晚明时候曾经出现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

  此处可以结合《大明王朝1566》配合服用,哈哈。(晚明三大出口行业:纺织、陶瓷、茶叶,另外,其实改稻为桑这个国策,背后对劳动力的安排,就是将不再种田的农民转换职业为纺织业手工从业者,其实和当年北美大陆南北战争的起因相似,南方奴隶主希望留着劳动力为种植园劳动,而北方的工业化需要更多的工人。)

  而科学是大概率产生于有钱有闲、免于恐惧,还有更高追求的场景下的。

  --

  第二问:中国未来如何有可能超过西方?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

  中国两千年科举制制度下进行的全民智商筛选及优化。

  新中国指哪打哪,鼓励大家学习理工科;而社会竞争压力的指挥棒也鼓励大家学习理工科。

  摘录:

  “首先,如前所述,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与政治组织方式关系不大。而技术密度却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考虑到中国的高等教育现状,考虑到中国的人均GDP和人均研发费用时,你就会发现中国潜力很大。中国去年毕业了750万大学生,其中470万是STEM专业 。对比之下,美国大学STEM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在大约50万左右,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2年后,中国预计总共会有近2亿大学生,已经接近整个美国的工作人口。中国即将享受到巨大的工程师红利。类似的情况发生在1978年初,当时来自中国农村的数亿年轻人搬迁到大城市,不管工作难易,薪水高低,他们都愿意全力去打拼。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起飞正是得利于劳动力红利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工作机会。”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公式: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Y=F(K,L)。

  不仅仅是劳动力,甚至不仅仅是有效劳动,更重要的是: 技术进步是带来增长的关键因素。

  --

  这又涉及到下一个话题:

  如何最佳培养人才?

  即第三问:个体角度,如何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才能? (明白交易的价值)

  关于有效劳动,996、007的现状,个体也许无力改变,其实马克思主义是最最捍卫工人的休息权利,马克思将之斥之为资本对人的异化。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努力理解交易的本质,也许就能相对更好地优化现状。

  如果时刻都明白自己的价值,交易的价值,价格相对于价值的偏离,那就可以优化。

  其实这也是中国优势的一部分, 在深圳搞研发的周期可以快好几倍,这样一年的周转率可以高好几倍。这也是交易的优势。更多交易,创造更多价值。

  --

  第四问:个体角度,如何最大化培养孩子?(若干个神童案例对比)

  其实,会有第四问,

  是因为书中提到了Renaissance Man,这些都是天才、全才、通才,不世出的天才。

  这些能够研究科学搞发明创造的人类,才是拓宽人类认知边界、大力提高生产力的个体。

  而会有第三问,是因为先有了第四问,而想到“鸡娃需先鸡自己”,才前置性提问的。

  刚好和友人探讨此书时,友人提到了几位神童案例,觉得是个触目惊心的对比。

  现在举例3个:

  张砷镓,

  tephen Wolfram,

  Ted Kaczynski。

  都是大概是2岁开蒙,之后加速完成小学、中学课程,提早进入大学,完成学业。

  --

  早教也许很重要,因为在现代,要做Renaissance Man不容易,要做能够突破认知边界、大力提高人类生产力的人不容易;而且,为了突破边界,成为Renaissance Man,甚至是必要的;因为交叉学科,才有可能突破,你沿着一套羊肠小道前进,没有别的灵感,也许根本突破不了,现在都流行T型人才,π型人才,所以早点开始并且快马加鞭,是个好办法,而且也许是必要办法。

  古时候,是三年一科举,

  早读书,可以早参加几次科举考试,

  早读书的作用在于此,

  并不在于突破天花板,

  而在于多入场几次,增加中奖几率。

  而且,早中早好,可以延长之后的职场之路。

  加之,古人寿命短,如果父母去世,丁忧,又要中断职场三五年。

  现代培养神童,是为了突破人类文明科学技术上限的天花板。

  这个意义不同。

  甚至,不一定要早慧,你晚了也应该可以,突破天花板,对人类有益。

  因为科学技术,是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新的生产力的。

  而这个是有极大的乘数效应的,科学发现,应用广泛,可以远超过你自身的受益,这样才是乔布斯说的leaving a dent in the universe.

  但是,早教只是过程和手段,更重要的是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突破认知边界,所以,前路无人指导,得你自己知道怎么走、往哪里走。

  所以,这在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往往就产生很多悲剧,因为过去愿意下决心早教的家长,往往也是控制欲特别强的,而且出生在过去的时代,背负很多过去的印记,也许自己都不觉察。

  所以出了很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甚至小时了了,就是为了长大了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的悲剧故事。例如张砷镓,既然2岁认字,一开始的目标又是中科大少年班,为何小小年纪第一次参加高考没考上就算了? 就不去第一流大学了?反正年纪还小,时间还多,为何就不去了? 早教只是为了泯然众人矣吗?西北大学还算是个好大学,之后怎么被家长弄去了西京大学?这是啥? 后来又一直做着各种普通工作,总是让人惊讶于他智商之高和追求之低。而这明显是带着家长的印记,而家长又是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另两个人的故事:

  tephen Wolfram,就是发展很好,突破科学边界,并且按照自己创立公司,越来越明白,自己就是要做一个怪人,实现自己的vision,这才是真正的追求和目标。

  这和苏世民说的entrepreneurship是一样的本质,心中有vision,并且一定要不计代价付出任何努力去实现心中理想。

  --

  还有另一个故事:

  Ted Kaczynski,

  卡辛斯基的人生很不寻常。他生于1942年,从小就具有超人的数学天才,16岁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1962年进入密歇根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只用了几个月就拿到了博士学位。指导教授说他的博士论文十分深奥,全美只有十几个人能看懂。25岁时,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聘为助理教授,是该校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卡辛斯基在伯克利只待了不到2年,就辞职了,没有任何理由。他从此脱离学术界,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1971年,在父母的资助下,他在蒙大拿州一个偏僻的山区盖了一间小木屋,搬到那里去住了。屋子里没有电灯、电话、自来水。平日里他吃自己种的菜、猎捕的食物,晚上点蜡烛看书,砍柴做饭取暖。1978年,他在那里寄出了第一个邮件炸弹,攻击目标是在图书馆里面随机选择的。被捕后,卡辛斯基拒绝了律师为其辩护。1998年,他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保释。他写了3.5万字的文章:“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Industrial Society and Its Future)。

  还想起小时候因为《哈佛女孩刘亦婷》而被带货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两个也可也作为对比案例。

  其实,快也许比慢好,尤其是当你知道征途遥远,但是,相比单纯追求速度,知道去往哪里更重要,有inner drive和独立构建的完整三观,更重要,更能last long。

  而因为家长的控制欲,明明给造了个布加迪威龙的发动机,后来又不上不限速的赛车道,反而硬是逼迫这发动机在市区堵车的车道上行驶,也是不知道为了啥。

  总结:

  第一是家长要能够愿意付出进行早教并创造条件给孩子跳级或者上少年班或者home school,但是却能够做到没有控制欲,或者孩子懂得斗争争取自由,并且明白自己要追求什么。这点,在过去不容易做到,现在民智渐开,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这个认知了;但是仍然不时看到超级年轻的人,仍然接受了可怕的代际传导,把明显不合时宜的思想继续传承下来,并且要继续控制下一代,这很可怕。

  第二是要如何摆脱他人的眼光,周围都认为你是怪人,那就要摆脱取悦他人的妄念。只给自己找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好朋友,不了解自己的也不必理会。这点尤其难做到,因为也是悖论和两难,要遵守自己内心的道德规范,而不必遵从他人的眼光。但是,过去难做到,现在也容易了,因为现在有网上课堂可以自学,并不一定要把人放到一个不合适的集体中,去接受人际关系的挫折。

  第三点,你自己要有高远追求,并且,寻求真正友情。就像李录,十五年来,和芒格,每周一次,共进晚餐,交流思想,这点多么宝贵!多么难得!

  --

  第五问:个体角度,男女平等(社会中&家庭中),是否是个理性选择?

  “很多投资人跟我说,我们也想按照你的方式去投资,可是问题是我的投资人不干,他老是想下一个小时咱们挣多少钱呀,上一个小时已经都赚了或者亏了。我觉得这样的人就不该是你的投资人。他说如果这些人不是我的投资人,我就没有投资人了,我怎么能够去找到像你的投资人那样的呀?我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投资人,就是我自己借得那点儿钱,我那个时候净资产还是负数。芒格有一句话,他说你怎么去找到好的太太呢?第一步你得让自己配得上你的太太,因为好的太太肯定不是个傻子。所以说投资人也是一样的。我们基金开始的时候,很多年就一直是我自己的钱,再加上几个客串的朋友,比较相信你,但是也无所谓,然后慢慢地你做的时间长了、业绩好了,那些合适的人自然会来找你,你在他们中间再挑选更合适你的人。你这样慢慢地去做起来,不需要很快,也不需要跟别人比。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平常心,你要相信复利的力量,相信慢慢地去进步的力量。复利的力量就是慢慢的,7%的增长,在200年里增长了75万倍,这个是不低的,对吧?这就是复利的力量啊。”

  其实,这点既关系到个体,也关系到宏观:

  既然投资人,都要找信任你、适合你的,那个体关系中也是,而家庭中你找个不平等的,显然不利于身心发展。

  至于宏观中,既然现代社会生产力已经是科学技术而不是蛮力,那么女性头脑的生产力,也不输于男性,性别平等,可以释放更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第六问:个体如何面对历史和宏观?

  这也是有感而发,

  李录是1966年4月6日出生(白羊座!),

  在《李录50自述》中,他说道:

  “1966年4月,风雨飘摇的文革前夜,我出生在河北唐山。知识分子的出身,使我父母、爷爷、奶奶很快失去了人身自由,所以我的童年在一个个寄养家庭——从农民、到矿工,甚至是长托的托儿所里流离。现在想来,从这样一个起点,一路上跌跌撞撞,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居然走到了今天,真是感叹生命无常之有常。”

  其实,这从某种角度来看,也许是一种好事,塑造了极强的独立人格,

  因为首先从小被寄养,过惯了独自生活,后来本科在中国读大学,又去了美国,重读本科,以及商学院&法学院的研究生学位,那个年代,也就彻底隔绝了父母的影响力;导致,其实父母不会对他形成压迫。

  一方面漂泊是挫折,另一方面,意味着不再有强力控制的父母;

  而且遭受各种世间人情冷暖,也可以培养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他才说这是自己独特的天赋和经历,造就了自己恰好如此适合做价值投资者。

  另一方面,他又已经化解了这一切:

  他在书中说:他和芒格一样,“我不会在意识形态上排斥任何事情,我反对所有意识形态。”,

  能够摆脱自身经历和时代烙印的局限性,必须是做了很多的阅读和思考。

  而这点,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

  “过去五十年,我在中美各有半壁生涯。两段不同的履历让我时常审度中美两国,它们不同的文化和我自己的变化。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有身份认知障碍——我到底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两种文化的冲突宛如两股真气在我体内奔涌,一争高下。为得解脱我更加深入地研究体验两种文化的精髓。直至不惑之年,我才慢慢将两种真气合二为一和平共处,以至豁然开朗——我成了既是纯粹的中国人,又是百分百的美国人,并且1+1〉2 。

  通过两种文化的视界,我能够解读两种文明的各自风华,我可以于希声处闻大音,于无形处观有形。这样的特质让我在中美文化之间无界游走。我现在更相信1+1=11 。因此,我将视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己任,为彼此解读对方的故事,未来这项工作也将是我后半生的主要职责之一。”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感(六):查理·芒格华裔合伙人的价值投资理念

  “当然,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不能完全摆脱感情的影响,但是确实有些人能够把追求客观理性作为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实践。这样的人就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

01

  —

  主要内容是作者的文章和演讲稿合集。一些信息和观点在不同的文章中有重复。第222页的“价值投资的知行合一”一章可以算全书概要,时间紧张的话可以只看这一章,大概能覆盖全书思想的80%。这一章的发表时间是2019年11月,离现在也很近。

  前170页讲作者的大历史观,主要观点和信息来自《枪炮病菌与钢铁》《西方将主宰多久》《文明的度量》三本书。重要的结论是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不断增长的全球大市场,退出的国家损失巨大,最终还得回来;未来中国会继续发展,但是基础建设不再是发展引擎,内需和服务业会占GDP大头。

  后面部分反复讲价值投资的理念。我总结相关的重要观点与信息如下:

  1:经得起长时间考验的投资理念,只有价值投资;长期来看,以短期交易为目的的各种战略策略都不成功;

  2:价值投资是真心帮助企业发展,跟企业双赢;做空很多时候挣的是纳税人的,不好;股市投机很大部分是零和游戏;

  3:做价值投资的两个底线:追求知识和真相,不散布虚假理论与信息;有受托人责任;

  4:适合做价值投资的性格特征:独立而不易受别人评价的影响;追求客观理性;极度的耐心;看到机会能快速行动;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5: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的投资方法找到的都是没有长期价值、也不怎么增长的公司;

  6:国内的股市如果能改为注册制,并且有好的退市机制,股指就可以成为好的投资工具;

  总体评价4星,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02

  —

  1:第一个限制是3.0文明铁律,一旦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国际市场之后,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离开。无论哪个国家,只要离开了全球的唯一市场就会落后,离开的时间越长,落后的速度就越快,到最后还是不得已会返回这个市场。P156

  2:资产管理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它和其他服务业相比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和其他的服务行业不一样?我认为有两点不一样。第一点,这个行业里的用户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不知道、无法判断产品的好坏。这和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不太一样。P171

  3:不光是消费者、投资人,即使从业人员自己——包括今天在座有很多业界的顶级大佬——去判断资产管理业另外一个产品、另外一个服务的质量水平也很难,这是金融行业尤其是资产管理 行业,与其他几乎所有服务性行业完全不同的地方。P171

  4:另外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这个行业总体来说报酬高于其他几乎所有行业,也常常脱离对客户财富增长的贡献,实际上真正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产品很多时候只是为从业人员自己提供了很高的回报。其定价结构基本上反映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利益,几乎很少反映客户的利益。P172

  5:我希望所有致力于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都能够培养起这样一个道德底线,就是把不断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作为一个行业的明白人,不会有意地去散布那些对自己有利、而对客户不利的理论,也不会被其他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所蛊惑。P173

  6:受托人责任这个概念,我认为多多少少有些先天的基因在里面。我所了解的人里或者有这个基因,或者没有这个基因。在座各位无论是从事这个行业还是将来要把自己的钱托付给这个行业,一定要看自己有没有这种基因或者去寻找有这种基因的人来管你的钱。P174

  7:上面这些数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金被大家认为最保险,反而在【美国过去的】200年里面丢失了95%的价值,而被大家认为风险最大的资产——股票则增加了将近100万倍?100万倍是指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增值。P177

  8:下面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美国经济里出现了200年这样长时间的、持续的、复利性的GDP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率也一直都存在?为什么经济几乎每年都在增长?P179

  9:整个经济出现了持续性的、累进性的、长期复利性的增长和发展,这是3.0文明最大的特点。出现了现代金融产品的可投资价值,这时才有可能讨论资产配置、股票和现金。没有这个前提的时候,这些讨论都没有意义。P184

  10:就我能够观察到的,能够用数据统计来说话的,真正能够在长时间里面可靠、安全地给投资者带来优秀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人群只有一个,就是价值投资。如果我必须要用长期的业绩来说明,我发现真正能够有长期业绩的人少之又少。而所有真正获得长期业绩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的投资人。P189

  11:这个市场从来都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只能告诉你的只是价格是什么,你不能把市场当作你的老师,你只能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但这个观念又和几乎95%以上市场参与者的理解正好相反。P190

  12:因为你没有办法分辨,所以无论你多有把握的事情都要牢记安全边际,你的买人价格一定要大大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个概念是价值投资里第三个最重要的观念。P191

  13:第四,巴菲特经过自己50年的实践增加了一个概念: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比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P191

  14: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投资才真正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不是股票价格的上上下下,而是资本永久性地丢失,这才是真正的风险。这个风险是否存在,就取决于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圈。而且这个能力圈一定要非常狭小,P192

  15:本杰明教授的投资方法找到的都是没有长期价值、也不怎么增长的公司。P192

  16:价值投资从理论上看起来确实是一条一定能够通向成功的道路,但是这个道路最大的问题是太长。P191

  17:所以我们看到长期来说,至少在美国的交易记录,几乎所有以短期交易为目的的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所谓的战略、策略,几乎没有长期成功的记录。而那些真正长期的、优秀的投资记录中,几乎人人都是价值投资者。P197

  18: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中国在过去20年里的模式几乎和美国过去200年是一模一样的。1991年至今的大类资产中,同样的1块钱,现金变成4毛7,跟美金类似,黄金当然是一样的,上指、深指一直在增加,固定收益的结果基本也是增加。P201

  19:直到35年前,我们才真正进入了3.0文明的核心,也就是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之后,我们就发现中国经济表现出和其他3.0文明经济非常惊人的相似性。P214

  20:我认为中国今天的情况基本上是介于2.0文明和3.0现代科技文明之间,差不多2.5文明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P218

  21:只要中国继续走在3.0现代科技文明的路上,继续坚持主体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那么它的主要大类资产的表现,股票、现金的表现大体会遵循过去300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模式,经济仍然会持续累进式的增长,P219

  22:价格常常会大规模背离内在价值,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投资机会。如果你不被短期交易所左右、所迷惑,真正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那么你的竞争者会更少,成功的几率会更高。P220

  23:一般有免费午餐的教室都有个能坐二三十个人的大长桌,旁边有午饭,演讲嘉宾坐在前面。我去了就问午餐在哪?同学说那个演讲的人叫“午餐”。因为自助餐(buffet)和巴菲特(Buffett)的拼写就差一个T,而我刚开始学英语,没弄清这两个字的差别。P233

  24:独立的人往往不受别人评价的影响,这是种天生的性格。而独立这个品性对投资人特别重要,因为投资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而且还常常因为比较而产生嫉妒情绪。P241

  25:当然,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不能完全摆脱感情的影响,但是确实有些人能够把追求客观理性作为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实践。这样的人就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P241

  26:《华尔街日报》的一个跟股票市场有关的周刊。这个杂志他看了将近四五十年,当然,主要目的是去发现投资机会,那么在整个四五十年中,他发现了多少机会呢?一个!就只有一个,而且这个机会是在看了30多年以后才发现的。那之后10年再也没发现第二个机会。P242

  27:这是一个优秀投资人的必备品性:你要有极度的耐心,机会没来的时候就只是认真学习,但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又有强烈的果决心和行动能力。P242

  28:我有个投资做得非常好的朋友跟我说投资和打高尔夫球很像,我很同意。你必须得保持平常心,你的心绪稍稍一激动,肯定就打差了。前一杆跟后一杆没有一点关系,每一杆都是独立的,P244

  29: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市场来解决,比较快地让市场进入到注册制的状态,把退市先做起来,入市也逐渐地做好,这样股指就变得比较有代表性了。这是中国的问题。P267

  30:我们只给大学捐赠基金和慈善基金,还有那些用于慈善的家族的钱提供管理服务,基本上不是为了“让富人变得更富”去管钱——我们选客户很挑剔。这样我就觉得我们是在为社会做贡献。P271

  31:假如你是分析员,我一直告诉我的分析员,我从你这里需要得到两样东西(当然你必须成为一个好的分析员,要不然你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准确的信息和完整的信息。绝大部分投资者的重大失败都是因为这两点做得不够。P293

  32:这些公司的市值低于净现金,之后的市值增长了50-100倍,而我与机会失之交臂。因为那时我无法全身心投入。真知灼见和频繁交易是互不相容的。这是我最大的错误,P295

  33:我向你们保证,你穷极一生可能也只会得到5个或10个洞见,要通过很多年的学习才可能产生一个。有些我今天在学习研究的东西,其实我早在15年前就开始学习了。P296

  34:我们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累进复利年收益的6%也全部归投资者,我们从剩下的收益里提取25%.在我的基金之外我没有任何投资,我把自己和家人所有的投资资金都放在我的基金里。我们公司只经营一支基金。所以这是真正的合伙人关系,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利益冲突。P318

  35:在做空的过程中,你即使是百分百正确,也可能把自己弄得破产,这一点是我最不喜欢的地方。P320

  36: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的诚实,所谓对知识的诚实包含四个方面:清楚你知道什么,清楚你不知道什么,清楚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意识到总有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况。P321

  37: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辜朝明提出的一个独特阶段,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体在经过成熟发展期,进入到发达经济阶段后,会进入到被追赶阶段。P428

  38:后来结果果然证实了查理的这个判断,那些从这次历史上最大空头中赚的钱其实最终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全球纳税人手中拿到的。因此我也从来没有因为没有赚到纳税人的钱而后悔过。P446

  全文完

  相关链接:

  投资、投机、经济周期相关24本书,其中好书11本半

  世界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全球化与未来趋势相关13本书,大部分不错

  经济学普及读物17本,好书7.5本

  金融相关14本书

  5年来读了1174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

  2020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4月30日)

  2020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4月30日)

  2020年读过评过的21本书(截至4月30日)

  本号135个书单1181篇书评的索引(截至2020年4月30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如何根据书名搜索本公众号上的书评?

本文标题: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7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语文陪伴孩子的一生经典读后感有感悉达多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