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节教育情:课堂九问
今天是我们镇上的桃花节,今年镇上没有大办,也没有请明星。再加上因为春寒,桃花还没有盛开,只是一个个的美丽花苞。昨天联系明霞姐来看花,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在一起交流。昨天下午,就想把明霞姐的到来当做一种教育教学的资源,于是在丈八丘联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教育沙龙。通知了几位学校附近的老师来参加,希望能 ...
你的热情就是教育的希望
几天前,驱车去参加校长论坛活动,一起同行的还有台北教育大学的张世宗教授主编张宗奎老师。车上张主编对一线老师们的勤奋赞赏有加,那些默默耕耘在一线的老师们,他如数家珍。他讲到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老师,也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助力他们的成长。张教授介绍了台湾教育的情况,提到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和在地性— ...
餐桌上的教育
很多家庭已经没有聚在一起吃饭的习惯了。与一位父亲交流,他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跟孩子一起吃饭了。即使回到家中吃饭的情景也变成了“各自为政”——妻子一个人边看电视边吃饭,丈夫一边刷手机忙业务一边吃饭,儿子就坐在电脑前一边游戏一边吃饭。饮食是一种文化,餐桌上也同样有教育文化。中国传统中的吃饭是长 ...
让技术为教育注入新活力
最近几天,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参加培训,培训的主题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几位专家都是很有实践经验的人,他们带给我们很多可操作的技术以及化繁为简的理念,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报告期间的互动,令在场的培训学员随时保持了高昂的热情。手机与屏幕的联结,让在场的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分 ...
教育大道先唯美
在《人民教育》上读到杨培明校长的文章《教育大道先唯美》,深有感触。这是一篇关于教师的美育素养的文章,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教育美学中的师之美。文章中写道:教师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教师的职业能力在于内涵的发展,在于基于职业道德、人格和知识所展现出的整体魅力,只有“美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美的学生”。 ...
教育是一种生活
跟着全区中小学80多名校长副校长到潍坊参加魏书生管理思想报告会暨第四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整整三天,聆听魏书生、郑杰这些大师级的人物的精彩演讲,并聆听了齐鲁名校长们的几场报告,真的是受益匪浅。这个活动最大的意义还在于,为山东大地祈来了一场雪,然后我们冒雪归来,在路上堵车堵了三个多小时,数着沿途路边被 ...
好关系方为真教育
八岁那年我在村里读小学一年级。学校就只有这个一年级,我们的老师和校长是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邢耀荣。邢老师是东沟村人,每一天他都要趟过一条河,来到我们西沟村。那个时候,他戴着一副特别的眼镜。说他的眼镜特别,是因为在他的眼镜框上总有一些红色的东西。那个时候我总天真的以为那副眼镜已经和邢老师融为 ...
教育即拯救
一段时间,我认为教育是一种成全,一种对未来,对生命的负责——做教育,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达到自我的实现。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被赋予积极阳光的特质,保持着一种向上而往的姿态。此种状态中的自己,恰如三十而立的刚毅,坚定而有力量。遇到很多事情,今夜,忽然有了另一种感悟:教育即拯救。世间,有太多孩 ...
教育在细微处闪光
教育是什么?听着音乐,我忽然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教育就是激励,教育要带给人希望,教育拯救人的灵魂……好的教育,不见得有多么壮丽与恢弘,细微处就足以令人魂牵梦绕。想起几位老师的故事,如潺潺溪流,穿过森林,涤荡着我的心灵。前段日子去徐州讲课,会场在徐州三中。走进会场,我在讲台上调试课件。坐在 ...
洗去铅华,教育到底还有什么
前些日子,先是去兄弟乡镇的学校参观学习,然后马不停蹄的去齐河和枣庄参加了两个省里组织的教育教学的会议,期间看了几所学校,听了几场报告。很难得能静下来,于是乎想梳理一下这段日子的思考,于是趁着听报告之余,对照着所观所想,认真的比对,可是短暂的明晰,然后就是长时间的短路。尤其是回到学校,坐下来提笔整 ...
从横渠“四为”思当今学校教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北宋理学大家张载说的,虽历经千年,却依旧振聋发聩。张载是北宋理学家、“关学”创始人、北宋五子之一。其平生对理学、对教育颇有建树。尤其是后半生,主要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他对教育 ...
教育之殇——写在前面的话
教育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估计可能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相对轻松一些,因为功利性差一些,读书人少,没有学校,口口相传,没有各种评价和排名,读书多为内求。及至科举一出,学而优则仕,教育就越来越沉重了。现在尤甚。应试vs素质有没有一个正确的解?前两天看某大学副校长抨击素质教育,说素质教育这个 ...
教育的模样
教育应该是什么模样呢?专家讲的还有海量的文献描述的教育,更像是乌托邦。乌托邦就是乌托邦,与现实相距遥遥。多年前看过一部影视作品——《魔域桃源》,是魔域还是桃源?主人公在纠结中不能自已。当前的教育,貌似也进入了进退维谷之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何以为乐也?想想自己开学两周来 ...
助力民安镇教育,推动足球发展——暖源下乡实践总结
为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两会精神,把建设幸福美丽湛江真正落实到基层,不断地弘扬岭南师范学院学生“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优良传统以及传承校园文化理念,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暖源”三下乡社会实践 ...
读书的苦和苦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说青年学生感到生活是严峻的,这是因为对他来说,现在比将来更有意义,他还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充分可能性。他已清楚的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冲动。读到这段话,我立马想到了一个近来很流行的话题“孩 ...
教育不是照料
雅斯贝尔斯认为,园丁的经验、知识和感觉是无法计算的,这些知识和感觉在长期的经验中积累起来,并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这种“经验”中倾向在现代世界里已接近沦为机械的“做”,那么将意味着生命体将会萎缩、无节制、变得晦暗不明和无知粗俗。国人大多喜欢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其实就教 ...
教育的控制和控制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说控制是针对自然和人而言的,其方法是主客体在完全疏离的情况下,将主体的意识强加于他人身上的。控制不同于创造,也不同于生产。控制是双方力量的对峙失衡,以一些人强行压制另一些人,并有计划地安排,使这种对抗着的力量在控制者任期间相互的作用。控制这个词,令人很不舒服。比如一些邪教组织, ...
教育需要一种情怀
微信上看看复旦大学教师《万世师表》的演讲视频,很受教育。教育有底线,教育需要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比之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点也不遑多让。孔子之所以被封为“万世师表”,是因为他奠基了几千年来的人文和教育。陶行知先生因为践行平民 ...
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成为他们“自己”
文黄小平英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类似的话:英国的教科书说英国最伟大,法国的教科书说法国最伟大,应该让学生读到这两种教科书。有人反驳道:哪学生到底信谁呢?这位教育家回答说:学生不信谁了,教育便成功了。在这位教育家看来,学生“不信谁”了,教育便成功了。当然,这里所指的“信”,是“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