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变成看得见
我们在学校的二楼空地建了一个水土流失演示器,创意源于绿色校园创建。让学校充满绿色,让绿色随处可见。是单纯的进行绿化,还是多点教育的元素?在建设初期,我反复考虑,最终决定要让环境来说话——通过环境来讲述一定的道理。于是开始着手设计。崔师傅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他一听完我的创 ...
关于教育中的惩戒
孩子该不该打?怎么打孩子?打孩子原则:不能有怒气。会打孩子的父亲不应该有怒气。如何打孩子:首先不能用手直接打,例如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家法。爸爸打你不是因为爸爸生气了,而是你违背了“家法”。爸爸只是个家法的执行者。其次哪怕你有几秒钟去拿家法,可能会使自己冷静下来。 ...
作教育的信徒
现在,我坐在济宁影视宾馆的房间内,正在重复的播放着《信徒》这首歌曲,反复地听着。昨天就赶到了济宁,参加在运河宾馆的全省创新教育研究十年座谈会暨工作会议。今天聆听了张志勇厅长、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等专家的学术报告,并聆听了许多创新教育典型单位和典型个人的发言,感觉对自己非常有冲击力。在今 ...
教育的别名叫吸引
“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推开他,满是鲜花和阳光,她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和快乐。”——秦文君。开学一段时间来,因为几个孩子的亲近,我在思考: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对于教育,各位名家众说纷纭,对于感性的我来说,很欣赏当代儿童作家秦文君老师的观点:“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推开他,满是鲜花和阳光,她能给小孩 ...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文化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而不仅仅拘泥于学校文化。校园资源再丰富也无法与社会资源相比较,没有哪一所学校敢说仅仅在自己的校园里就可以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士,往往是在社会中经受磨砺而成。从这个角度说,好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单凭一所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教育文化 ...
发现教育之道
山东会堂,下午四点,俞敏洪先生开始他的演讲,题目是《教育和未来》。从未来三十年,中国面临的问题谈起,涉及经济模式、道德基础、制度建设、民族思想,再到“中国需要真正的教育”宏达的主题下,是俞敏洪先生对教育的切身感受。视野开阔的人,对教育的认识同样有不一样的高度。一个并不 ...
教育方法汇总
昨晚一激动,休息的时候依然凌晨两点了。睡得晚吧,愈睡得不安稳,凌晨四点惊梦,六点多一点起床,洗了个冷水澡,清醒了。简单的吃了碗面条,八点钟不到,赶到行知小学。讲座是八点半,还有点余闲,随意地拍了几张照片,感受了一些行知最表层的文化。不过这一些也涵盖了行知的核心理念,比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 ...
教育的旅途
对于陶行知先生,一直很景仰,对于先生创办的行知教育更是仰慕。而对于行知教育的坚守者、发扬者杨瑞清校长,更是高山仰止。终于怀着一颗朝拜的心,踏上了这次教育的旅途。这几天一直马不停蹄的奔跑在教育的旅途上,从青岛的创新教育沙龙回家,立刻就购买了前往南京的动车票。由于时间仓促,只买到了站 ...
林老师的教育智慧
林士真女士是张世宗教授妻子,也是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讲师,对幼儿教育颇有研究。在行知的日子里,我作为唯一的男生,听了三天林老师对行知幼儿教师的培训。仿佛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联系不大,其实教育都是相通的。三天课听下来,使我对教育的理解进一步的加深。这三天课听下来,跟着林老师首先学会了许多的方法技巧。 ...
跟曾校长学赏识教育
虽然没有听曾教授的讲座,但是在交流的时候,对曾教授的主要观点还是很有心得的。现在把主要的关键词,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1、不抱怨。曾教授说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是抱怨教育,仔细想想确实。我们每天都在抱怨,局长有局长的抱怨、校长有校长的抱怨、教师有教师的抱怨。在这个抱怨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的学生想不 ...
走行知路,做真教育
七巧板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益智游戏,张世宗教授对这个研究的非常透彻。在他的游艺网站上,居然能把诗词、嫦娥奔月的传说等用七巧板演绎出来。而林老师对七巧板的应用也是给了人太多的惊喜。七巧板在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有这一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开发的时候,我们学校有数学老师专门做这一个专题。先让参训的 ...
教育中我们还有多少爱
说一位舞蹈老师在排练节目时,发现有一个孩子的鼻子是畸形,而这个舞蹈是要参加县里的比赛的。老师很有爱心,也很为难。怕节目演砸了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两难的时候,汇报了校长。校长专门开了校委会,购置了服装道具、头饰,创造性的每个孩子衔了一朵鲜艳的红玫瑰,演出效果出奇的好。好久没有这么感动了,因为 ...
我们都是教育者
今晨漫天飘雪,道路湿滑,大家依然如期而至,充分说明大家对教育充满热情,对孩子充满责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单单在学校发生的,一个人长大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是教育。从这样的角度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教育者,都应该肩负起引导、教育、帮助孩子的责任,都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智慧与力量。 ...
个人教育哲学反思
昨天听了王局长的讲座,我就在想其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反思几点:1、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呢?按照局长讲的,应该是有的。因为个人教育哲学是在个人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形成的,当遇到教育问题的时候会下意识的用到,然后去处理。但是,应该承认从没有去认真的梳理过自己的教育哲学。对教育、对学 ...
也说“应评教育
今天看报纸,突然发现了一个题目:从应试教育到应评教育。不禁为这个题目暗暗的叫了声好,“应评教育”可以说目前很写实。不过文章说得不够透彻,还停留在“应评”的一个浅层面。窃以为,当前,“应评教育”势头很足,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学校办学为了评估、教师教书为了评价、学生学习为了评比。教育这么大的范畴,最后 ...
教育胆商
与一位教育老前辈谈起创业的艰辛,他说:有胆有识才是真英雄,没有足够的勇气,事业就只能原地踏步。说实话,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行事谨慎、周密圆润之人。借着兴致,他说,我听,如舞台大幕拉开,一人的故事也在暗淡的时光里熠熠生辉。当年教育是弱势群体,作为一届领导想干点事并非易事。为兴建一所高标准的中 ...
在一起”是教育的要义
在教育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我特别看重“在一起”。在某些集会上,我甚至讲到教育的一个要义就是“在一起”。“在一起”是一种关系,它呈现了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伙伴之间、家校之间的默契与理解。从一个人的自我发现到一群人的彼此成全 ...
桃花节教育情:课堂九问
今天是我们镇上的桃花节,今年镇上没有大办,也没有请明星。再加上因为春寒,桃花还没有盛开,只是一个个的美丽花苞。昨天联系明霞姐来看花,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在一起交流。昨天下午,就想把明霞姐的到来当做一种教育教学的资源,于是在丈八丘联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教育沙龙。通知了几位学校附近的老师来参加,希望能 ...
你的热情就是教育的希望
几天前,驱车去参加校长论坛活动,一起同行的还有台北教育大学的张世宗教授主编张宗奎老师。车上张主编对一线老师们的勤奋赞赏有加,那些默默耕耘在一线的老师们,他如数家珍。他讲到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老师,也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助力他们的成长。张教授介绍了台湾教育的情况,提到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和在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