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太宗.高祖.高宗....怎样划分?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
"太祖.太宗.高祖.高宗...."怎样划分?
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就是汉太祖(刘邦也有被称为高帝的说法,但高是谥号,不是庙号,不要搞错)。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当他驾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他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
扩展资料:
古代对皇帝的自称:
一、朕
朕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皇帝的自称。但实际上“朕”这个自称原来并非是皇帝的专属,而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不分贵贱,人人都能用的。但是,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称皇帝之后,“朕”就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了。除了皇帝,谁也无权使用了。谁再敢自称“朕”那就是僭越了,是要被杀头的。
二、寡人
寡人其实是“寡德之人”的意思。应该算是皇帝自谦的一种自称,但这个自称可就不仅仅是皇帝可以用了,古代王侯都是可以用的。尤其是在先秦时代,诸侯们一般都以“寡人”自称。甚至连士大夫或者诸侯夫人也都有使用“寡人”这个自称的权利。但是到了唐朝以后,“寡人”也成了皇帝才能拥有的自称了。
三、孤
孤和寡人意思差不多,都是一种谦称。一般说某人“称孤道寡”,也就意味着他做皇帝了。此外还有“孤家寡人”一说,现在的意思虽然是意味着某人被孤立,但实际上在古代,“孤家寡人”那就是皇帝。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界限也逐渐模糊了。孤和寡人,都成了帝王的专属品。
四、予
予这个自称不怎么常见。大多是用于皇帝对先王或者长辈的自称。在先秦时期使用较为普遍。秦汉之后,就不再常用了。但是“予”还有另外一个使用场景,那就是天子居丧期间,也是自称“予”。
五、不毂
不毂又称不谷,比喻不能如车毂为众辐所凑。这本来是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但是随着周朝王室的衰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崛起,诸侯霸主也敢僭越使用了。这个自称就失去了它辉煌的光环了。秦朝之后,这个自称也就被“朕”所取而代之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庙号
开国皇帝被称为"高祖""太祖"有什么讲究?
简而言之,太祖和高祖的区别就是“是否白手起家”。首先更正一下,李渊不是“太祖”而是“高祖”,刘邦虽然称高祖,但实际庙号是“太祖”。
刘邦之所以庙号太祖而被称为汉高祖,因为他的谥号是高皇帝,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把二者结合了一下叫他高祖,后来班固在汉书中沿用了这个叫法,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其实按照后来的习惯叫法应该是汉太祖或者汉高帝。
其实,庙号高祖与太祖的标准区别就是一个:是否白手起家。比如刘邦,本来就是个小混混,父亲刘太公,意思就是刘老伯,根本没名字,就是个普通农民,刘邦一步步坐上皇帝全靠自己打拼,所以他的庙号就是“太祖”。同理,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农民家庭出身,后来还当过和尚,白手起家,一路做到皇帝,所以他是“太祖”。
而李渊就不一样。李渊虽然是唐朝开国皇帝,但是他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期已经受封唐国公,拥有了一定的势力和地位,李渊后来建国的资本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祖父打下的基业,因此,李渊建国后,追尊祖父李虎为“太祖”,而他自己死后的庙号则是“高祖”。同样的,隋朝开创者隋文帝杨坚的庙号也是“高祖”,他的父亲杨忠和李虎一样,也是西魏重臣,受封随国公(后来杨坚建国后觉得走之底不吉利,把随改成隋),所以杨坚追尊杨忠为“太祖”。
顺便再说说另外几个带“祖”的庙号,一个是“世祖”。世祖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建立时代基业的人。其实就是用来区别开国的“高祖”或者“太祖”,但实际上又确实开创了一番基业的人。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庙号就是世祖,他实际上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但是用了汉的国号,汉朝的开创者毕竟是刘邦,他就不能叫高祖或者太祖,因此用了“世祖”这个庙号。再比如元世祖忽必烈,他其实是元朝第一个皇帝,之所以不叫太祖,因为蒙古第一位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是成吉思汗,所以忽必烈称帝后追尊成吉思汗为太祖,他自己也并非开国之君,只是正式称了皇帝罢了,所以叫“世祖”而不叫“高祖”。同理还有比如清世祖顺治等等,白手起家的努尔哈赤追尊“太祖”,顺治并非开国皇帝,但毕竟是入关后第一个皇帝,所以叫“世祖”。
再有两个特例,一个是朱棣,朱棣是明成祖,其实他最早的庙号叫太宗,因为他其实没有开创什么,不能称祖。而之所以后来叫他成祖是因为嘉靖皇帝,他并非正常顺序继位而是因为正德帝无后而以堂弟身份入继,所以他特别崇拜明朝历史上同样不是正常继位的朱棣,就将他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抬高了一级。
另一个康熙,庙号圣祖。康熙也并非开创基业的皇帝,清朝官方的解释是“虽为守成,实同开创”,其实也是一种抬高。正常情况他还是应该称宗而非某个祖。
当然,其实还有例外,比如晋,开国皇帝是司马炎,但是真正的基业是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三个人打下来的,司马炎自己的庙号是世祖,他追尊了司马懿为高祖,司马昭为太祖。其实按规范,司马懿算是打下基业的第一人,他才应该是太祖,司马昭称高祖比较合适。当然,毕竟晋也比较早,那时候的庙号或许还没有太严格的规范。
太祖 ,太宗之类的怎么规定
所以,皇帝的庙号不是固定的,而是马屁精和当权派随便起的。当然,这也是按照什么“谥号法”起的。至于这个“法”的具体情况,楼主可以参阅相关的网页。
是皇帝死后由朝廷大臣根据大行皇帝(已经死了的皇帝)生前的事迹来制定的。
我国古代开国皇帝,为何有的叫“高祖”有的叫“太祖”?
我国古代的开国君王之所以有的叫“高祖”的叫“太祖”,那是因为人们把谥号还有庙号给混淆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太祖比高祖高一个档次,他们没有依赖先人,全都是凭自己的能力成功的。
第一,想要分清楚“高祖”和“太祖”,那首先要明白“谥号”还有“庙号”的区别。
庙号是君王在太庙里他的子孙们对他的称号,比如说“太祖”,还有“太宗”,这些都是君王的“庙号”,而“谥号”是针对一些对朝廷有突出贡献的人,或者是一些诸侯,还有君王,“谥号”是根据这个人一生的功绩来定夺的,有的是褒义,有的是贬义,还有的是因为同情,但有时候因为有的人谥号名字太长了,所以一般都称呼“庙号”。
第二,因为一开始对于君王的称呼没有具体的规定,所以人们总是把“庙号”和“谥号”搞混。
我们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但是就因为那个时候对于君王称呼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人们就把庙号和谥号给混淆了,称呼刘邦为“汉高祖”,是按照正规的来说,他应该被称为“汉太祖”才对。
第三,“太祖”的成功没有祖宗庇佑,白手起家,而“高祖”的成功是有基础的。
朱元璋,赵匡胤,还有李渊,刘知远等人都是开国君王,可是朱元璋还有赵匡胤,就被称为是太祖,而李渊等人被称为是高祖,这是因为赵匡胤还有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的,他们的成功没有家族的支持,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打出来的天下,朱元璋更是所有屌丝的榜样,所以后人称他们为“太祖”,就是说他们没得到过祖宗的庇佑。而高祖比起太祖来,就差了一些,比如说李渊,他们祖辈就是政治人物,比起朱元璋等人来,起点高了很多,因为他们有祖辈的帮助,所以称他们为“高祖”。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