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重八和司马炎比起来,哪个更差

发布时间: 2022-06-16 08:00: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如何评价司马炎?司马炎做为晋朝的开国皇帝,用4个字来评价就是前明后暗。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

猪重八和司马炎比起来,哪个更差

如何评价司马炎?

司马炎做为晋朝的开国皇帝,用4个字来评价就是前明后暗。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一方面继续执行和平国策,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义的《泰始律》爱护百姓,扩大生产。他下诏在全国释放奴婢,并组织起来代替士兵军屯,增强了国力。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罢州郡兵,一方面可使地方官专心民事,另一是扩大承担赋役的课丁。兵役是东汉末年以后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免除这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因悉去州郡兵,导致地方连治安都没办法维持,因此到八王之乱后,州郡根本无力控制局面。 

所以说司马炎在位期间削减州郡兵,行分封制却是铸下大错,实乃削弱中央,强化枝叶,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司马炎宅心仁厚、势力强大,以德服众、爱国爱民。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

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

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浚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

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司马炎开创的西晋王朝延续五十年,都城被攻破时尚有大半疆土,只是被胡人成功打出了斩首战术。所以,之后东晋王朝依然存续了上百年,五复洛阳,武功之盛冠绝历代南朝。

进一步来说,历史之所以批评和低估,主要是司马炎的参照对象是秦始皇、刘邦、杨坚等一代明君,和这些大一统皇帝比起来,司马炎无疑成为了反面教材。但是,如果不用如此的高标准苛责,在历史长河中,司马炎至少是中上水准的皇帝了。

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晋武帝司马炎跟晋元帝司马睿,哪个优秀些﹖

两个人都不算太优秀。
司马炎主要的功绩就是灭掉了吴国,统一了中国。他统治时期,社会较为安定,人们生活较为富足,对外几乎没有战争,被历史学家称为“太康之治”或是“太康盛世”。
不过,司马炎早在羊祜时期,就有能力灭掉吴国,可是他又耗了13、4年的时间,才在杜预等人的强烈劝说下,灭掉了吴国。这13年,司马炎颇有仅仅想当一个割据势力,而并非统一的中国的皇帝的想法。
而三家归晋,是由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三人打下的良好基础决定的。和司马炎本人的关系不算大。这个和秦始皇统一还有不同,嬴政虽然奋六世之余烈,但是和他自己的英明神武有很大关系。
而司马炎统治时期,虽然外表看国泰民安,可是内部却危机四伏。主要是储君问题,司马炎和以贾充为首的一批奸臣,准备立皇长子据说是傻子的司马睿。司马炎对此颇有疑虑,但在贾后的作弊下,司马炎认为司马睿还是颇有能力,就立了司马睿。结果晋惠帝司马睿时期,先是贾后专政,再来就是八王之乱,司马睿刚死不久,就爆发了永嘉之乱,也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司马炎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他立一个傻子之前,应该削藩立贤皇后,这些他都没做。而太康之治下面,社会崇尚清谈、奢侈的风气不断加强,这样的社会不灭亡,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司马睿主要的功绩就是建立了东晋,在他的治下,东晋政权得到了稳定,接纳了很多北方流民,为南方政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司马睿在西晋灭亡的时候,手握重兵而不去救援,拥兵自立,本身就是一个无国无家的小人。他治下,权臣林立,北方的王家和南方的四大家族成了政权的依靠,使得以后南朝的所有政权,都要看王谢两家的颜色行事。而司马睿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居然在王敦叛乱的时候毫无反击能力,忧郁而死,可谓是一大笑柄。东晋的领土还不如南宋,是大朝中最小的一个。
依此而论,还是善终的司马炎更厉害点。
司马炎继其父权势而成功篡位,灭吴蜀统天下,但马上堕落了;司马睿于危难之时称帝,不忘旧臣王导,保证晋朝延续,比司马炎优秀多了
相比之下,司马炎能够平定吴国,建立统一的王朝,虽是水到渠成,但司马炎的统一也是体现了他的能力。而司马睿在永嘉之乱后,逃至江东,笼络当地大族和南迁中原大族,方能重建晋朝,也是有一定的能力,但比司马炎差一些。
司马炎,虽然说江山不是亲自打下来的,可毕竟经历过政权的迭更,而且还有伐吴之战。算是半个开过君主吧,在政治,军事和人才上要强于司马睿。而司马睿则是从北方而来的偏安君主,只能说没什么大错,维持了东晋政权的稳定和团结。属于守成型的
司马炎

司马炎的上位之路,在历史上与谁如出一辙?

是天道轮回,还是机缘巧合?

司马炎的上位之路与之前曹魏的开国国王曹丕如出一辙,他们都是承袭祖辈的王位之后,成为当时朝堂之上的权臣,后来群臣上表当时的君王,他们再以德名接受君王的禅让帝位,就这样,他们坐上了高高在上的帝王之位。

司马炎与曹丕一样,他们的父亲都是当时朝堂上面实际的掌权人,当时朝堂之上的帝王不过是傀儡。曹丕的父亲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在东汉末年那个动乱的年代,曹操以匡扶汉室为名,实际控制着北方,成为一方霸主。而司马炎的祖父是司马懿,当时司马懿因为支持曹丕争夺魏王的世子位,在曹丕登基为帝后成为曹魏重要的大臣,后来他又因此辅佐曹睿成为曹魏的权臣,等到他的孙子司马炎接受他晋王位的时候,司马家族才是这曹魏朝堂上真正的主人。

曹丕与司马炎对待朝堂上的傀儡君王就没有他们的祖辈那么好脾气,直接让他们禅位给自己,他们也不满足于长期在幕后运筹帷幄,他们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于是这两位君王的称帝之路,几乎是一模一样,刚刚接手王位之后,便开始鼓捣帝王禅让,最后以贤德之名接受君王的禅让。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初曹魏就是以东汉家臣的身份接受了东汉帝王的禅让,没想到不过曹魏三代以后,司马炎便也以魏朝家臣的身份也接受了魏朝帝王的禅让,所以司马炎与曹丕他们的江山都是以家臣身份接受禅让而来。

司马炎上位与曹丕称帝一样。魏篡汉,而后晋现学现卖灭了魏。
司马家族在历史上向来是声名赫赫,今天要讲的司马炎更是其中的名人。说司马炎,就先来说说他的上位之路。

纵观历史,皇位的争夺向来是重头大戏,在皇位面前,别说是君臣,就连父母、叔伯、兄弟什么的,统统都是浮云。历史上谋权篡位者不在少数,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数其中三位,你猜到了吗?

曹丕

魏文帝曹植,自幼文武双全,六岁学会射箭,八岁学会骑马,在文学上成就颇高,开创了文学批评风气,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历史上的曹丕继承了父亲曹操的雄才伟略,甚至野心勃勃和凶狠残暴。

曹丕为了成为曹操的接班人,一路扫清障碍,甚至不惜与亲兄弟大动干戈。为了除掉对自己最大威胁的曹植,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否则格杀勿论,幸亏曹植出口成章,免除一死。曹操被称为一代奸雄,但都只是遮遮掩掩,没有正式称帝,而曹丕却做到了,逼汉献帝“禅让”,其实是先废后杀,比曹操还很狠心。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一位好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功绩是不可忽略的。但也有人指出,其实唐太宗李世民的夺权之路也是一场血雨风腥,是靠一场“玄武门之变”夺嫡篡位登上皇位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才被立为太子。后来李渊退位,他才能当上皇帝。可见,若不是李世民先杀了哥哥和弟弟,恐怕他的皇帝梦就做不成了。

司马炎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家族本是曹魏的权臣,到了司马炎这一代,终于露出真面目,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建立晋朝。

司马炎的称帝之路可以说是归功于他的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有前辈为自己铺好路,这位司马炎真是人生赢家。

司马炎称帝不久,做了一些经济措施,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不过没多久,他就开始走上了奢靡腐化之路,最后又把皇位交给了自己最傻的儿子。

回顾历史,其中种种风云际会,令人感慨万千,甚至令人很想重回那个时代去体验一番。当然,我们不可能穿越回去,但是可以通过一些途径重温历史,比如小说、影视剧等,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途径,就是玩《率土之滨》这样的历史题材游戏,体验更为真实。

《率土之滨》是网易打造的一款以三国为题材的SLG手游,游戏拥有浓厚的三国文化氛围,在这里,你可以招兵买马自立为王,参与种种尔虞我诈的角逐,让各大名将都成为你的属下,带你体验成为三国一方霸主的成就感。

《率土之滨》内玩家人人平等,没有VIP系统,不能购买资源,不能花钱行军加速,策略才是最重要的。曾经有同盟收编了一位敌方的降将,见对方很有诚意,便带着他一起攻占其他营地。谁知道,这位敌方降将在酝酿了几个星期后,竟然瞬间转过头来倒打一耙,原来是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无论是谋权夺位,还是玩游戏,都需要过人的谋略,才能成为一方霸主,不知道你对上面三位“篡位者”有什么看法呢?

我觉得和曹丕很像,晋朝是士族的朝代,都是一些士大夫把持着朝政,皇帝权力受限。而司马炎本人也是靠祖辈父辈的老本上台的,水平有限。

司马炎是不是很无能的垃圾皇帝呢?

准确来说,司马炎不算是很无能的垃圾皇帝,只是他的运气很好。
司马炎去魏称帝时,其父司马昭、其祖司马懿已经将曹氏天下收拾得差不多了,到了他这代,称帝自然是迟早的事了
而其称帝后的作为比较一般,实施了一些有利于臣民,有利于社稷的减租减息、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措施,但其个人的生活作风有待商榷
总体而言,司马炎只是一个一般的皇帝,相对于其他的开国皇帝而言,他不算是能力最出众,只是一般
司马炎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允许诸王自选长吏和按等置军与无法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的原因。
司马炎在统一天下之前还能做到礼贤下士和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但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引发少数民族与汉人的冲突,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少数民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晋武帝不用。
以上可见司马炎的能力不强。
是的司马家族没有一个好东西而且全部是废材第一个开国皇帝司马炎前期当过明君后期昏君而且好色还选了个傻子皇帝
不是
你说的是他的儿子 司马衷
老百姓饿死了 却说 何不食肉粥

司马炎的人物评价

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一方面继续执行和平国策,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义的《泰始律》爱护百姓,扩大生产。他下诏在全国释放奴婢,并组织起来代替士兵军屯,增强了国力。在曹魏奢靡腐败的基础上,司马师治理了军队的贪腐,晋武帝要求百官廉洁,并且采纳了尚书胡威要求严管三品官员的建议。晋武帝推崇节俭,史称:“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提倡恭俭,他的廉洁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赞许。陆云在给吴王的上书中,也提到晋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没有再修建宫殿,多次下诏严格禁止奢靡,陆云批评在晋惠帝时期蔓延的腐化作风。晋武帝对百姓是仁慈的,在国家统一后,他继承了司马昭优待蜀国君臣百姓的政策,也优待吴国君臣,并且提出对江东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役,得到百姓的拥护。司马氏仅仅五个宗室南渡能建立东晋,与江东百姓感激晋武帝有重要关系。唐太宗说他:“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过去说他骄奢卖官是误解,刘毅也只是说他的大臣卖官,晋武帝晚年有纵然豪强、外戚的缺点,但没到腐朽程度,不能把极个别现象当风气。陆云说晋惠帝诏天下“虽严诏屡宣,而奢俗滋广。”晋武帝在统一后执行占田制,允许百姓占田百亩,当时没有土地兼并,国内太平,有太康盛世的景象,百姓有“天下无穷人”的民谚。散骑常侍邹湛说“世谈以陛下比汉文帝”,而刘颂在上书中也说百姓把晋武帝比作汉文帝,可见晋武帝在全国是得到百姓爱戴的。晋武帝能解除曹魏宗室和东汉宗室的禁锢,优待三国的宗室是值得赞许的,他“仁以厚下,俭以足用,”总体上起历史进步作用,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晚年有纵容豪强,喜欢宴乐的缺点,可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本质依然是俭朴的,他关心舅氏,听说王恺与石崇争富,想帮王恺,送去的珊瑚也比不上石崇家中等的,可见他没有奢侈富贵。外出参加宴乐,到王济家,看到饮食、器具华丽,感到不适应,没等宴会结束就离开了,他不喜欢华衣锦食的生活。他听说和峤家有好李子,让他送来些,和峤是出名的吝啬,被杜预称有钱癖,结果只给晋武帝送来数十个。豪强世家在当时对晋武帝态度,并非像封建专制严重时期,科举出身没有强大家族背景的官僚,对皇权敬畏服从。晋武帝能在复杂环境中,抑制豪强,不让他们对国家造成影响,主要是对百姓实行仁义,制定占田政策削弱豪强,推行民主、释放奴婢来阻止豪强势力过度膨胀,这些都是进步的政策,有的政策也表现为负面影响,比如让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儿入宫选拔,这也是为了限制士族豪强家族之间联姻,强化皇家地位尊严。具体执行时,晋武帝也是让自己的杨皇后负责,不是为了自己的淫乐,甚至偶然说一个女子美丽,被杨皇后反驳也没有强求,杨皇后选拔时把漂亮的都不选。尽管这个政策有些过分,但是也没有损害百姓,只对豪强有影响,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名家盛族女子多败衣粹貌以避之。” 《晋书》:“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欲。有司尝奏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临朝宽裕,法度有恒。高阳许允既为文帝所杀,允子奇为太常丞。帝将有事于太庙,朝议以奇受害之门,不欲接近左右,请出为长史。帝乃追述允夙望,称奇之才,擢为祠部郎,时论称其夷旷。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爰至未年,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故无废立之心。复虑非贾后所生,终致危败,遂与腹心共图后事。说者纷然,久而不定,竟用王佑之谋,遣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又恐杨氏之逼,复以佑为北军中候,以典禁兵。既而寝疾弥留,至于大渐,佐命元勋,皆已先没,群臣惶惑,计无所从。会帝小差,有诏以汝南王亮辅政,又欲令朝士之有名望年少者数人佐之,杨骏秘而不宣。帝复寻至迷乱,杨后辄为诏以骏辅政,促亮进发。帝寻小间,问汝南王来未,意欲见之,有所付托。左右答言未至,帝遂困笃。中朝之乱,实始于斯矣。”
何曾:“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
刘毅:“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陆云:“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
曹毗:“于穆武皇,允龚钦明。应期登禅,龙飞紫庭。百揆时序,听断以情。殊域既宾,伪吴亦平。晨流甘露,宵映朗星。野有击壤,路垂颂声。”
干宝:“至于世祖,遂享皇极,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民乐其生矣。武皇既崩,山陵未干而变难继起。宗子无维城之助,师尹无具瞻之贵,朝为伊、周,夕成桀、跖;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戎、羯称制,二帝失尊,何哉?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
谢灵运:“世祖受命,祯祥屡臻,苛慝不作,万国欣戴。远至迩安,德足以彰,天启其运,民乐其功矣。反古之道,当以美事为先。今五等罔刑,井田王制,凡诸礼律,未能定正,而采择嫔媛,不拘华门者。昔武王伐纣,归倾宫之女,不以助纣为虐。而世祖平皓,纳吴妓五千,是同皓之弊。妇人之封,六国乱政。如追赠外曾祖母,违古之道。凡此非事,并见前书,诚有点於徽猷,史氏所不敢蔽也。”
李世民:“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马隆西伐,王濬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虽登封之礼,让而不为,骄泰之心,因斯而起。见土地之广,谓万弃而无虞;睹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不知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逾远,所尚转难,南北倍殊,高下相反,求其至也,不亦难乎!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栋梁回忠而起伪,拥众各举其威。曾未数年,网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弃所大以资人,掩其小而自托,为天下笑,其故何哉?良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闲其端。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谋,迷王浑之伪策,心屡移于众口,事不定于己图。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徐惠:“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
虞世南:“武帝平一天下,谁曰不然,至於创业垂统,其道则阙矣。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经之以仁义,纬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贻厥子孙,一言一行,以为轨范,垂之万代,为不可易。武帝平吴之後,怠於政事,蔽惑邪佞,留心内宠,用冯紞之谗言,拒和峤之正谏,智士永叹,有识寒心。以此国风,传之庸子,遂使坟土未乾,四海鼎沸,衣冠殄灭,县宇星分,何曾之言,於是信矣。其去明主,不亦远乎?”
刘仁轨:“晋代平吴,史籍具载。内有武帝、张华,外有羊祜、杜预,筹谋策画,经纬谘询。王濬之徒,折冲万里,楼船战舰,已到石头。贾充、王浑之辈,犹欲斩张华以谢天下。武帝报云:‘平吴之计,出自朕意,张华同朕见耳,非其本心。’是非不同,乖乱如此。平吴之后,犹欲苦绳王濬,赖武帝拥护,始得保全。不逢武帝圣明,王濬不存首领。”
苏辙:“武帝之为人,好善而不择人,苟安而无远虑,虽贤人满朝,而贾充、荀勖之流以为腹心,使吴尚在,相持而不敢肆,虽为贤君可也。吴亡之后,荒于女色,蔽于庸子,疏贤臣,近小人,去武备,崇藩国,所以兆亡国之祸者,不可胜数,此则灭吴之所从致也。”
司马光:“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
李慈铭:“晋武帝纯孝性成,三代以下不多得。”
蔡东藩:“①彼如马隆之得平树机能,未始非晋初名将,观晋武之倚重两人,乃知开国之主,必有所长,不得以外此瑕疵,遽掩其知人之明也。”
“②武帝既知太子不聪,复恨贾妃之奇悍,废之锢之,何必多疑,乃被欺于狡吏而不之知,牵情于皇孙而不之断,受朦于宫帟而不之觉,卒至一误再误,身死而天下乱,名为开国,实是覆宗,王之不明,宁足福哉?”

本文标题: 猪重八和司马炎比起来,哪个更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619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哪些大学生应该知道的生活常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