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归晋是三国最终的结局,但三位末代皇帝的地位则完全不同,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获得的是陈留王的封号,蜀汉后主刘禅是安乐公,而最后...
三家归晋是三国最终的结局,但三位末代皇帝的地位则完全不同,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获得的是陈留王的封号,蜀汉后主刘禅是安乐公,而最后被晋拿下的吴主孙皓则是归命侯。按理说,应该给他们相同的待遇,为啥会有区分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三者降晋的情况不一样
曹奂准确说并不是降晋,而是禅位,也就是司马氏的天下从根上是来自于曹魏的禅让。虽然这种禅让是迫不得已,但讲究法理的帝王必须保证对前代足够的尊重。这一点就类似于一个单位,老领导即使在这个单位没有任何影响力,新领导也要照顾老领导的面子,给老领导足够好的待遇。谁都知道曹奂是傀儡,但司马炎的三爷爷司马孚还是哭哭啼啼地说:自己到死都是魏的忠臣。实际上,这完全是虚伪的说辞,司马家真正牛的就是伪装,司马孚如果要是忠于曹魏,为什么不和曹魏的死敌司马炎对着干呢,为什么不阻止司马家篡位呢?给曹奂更高的待遇就是为了笼络人心,表达自己正统的地位,也显示自己的仁德。
对待刘禅一方,则是要表现自己的不杀恩德,毕竟刘禅一方是属于投降的,当时蜀国还有数量不少的军队,完全可以抵抗一阵。蜀地由于易守难攻,司马炎必须安抚好刘禅。那么,为什么不封刘禅为王呢?这与刘禅面对的情况有关,一方面,刘禅投降的时候,晋朝还没有建立,司马炎还是晋王,一个投降的君主绝对不能比曹魏的实际掌权者高,只能受封为公。另一方面,异姓不王,是老刘家的祖宗刘邦定下来的,对于投降的刘邦只能封公。而实际上,后来出现的朝代更迭基本就是禅位皇帝降封为王,其余投降者或擒获者为公。这样的选择还是比较符合新王朝架构的,既合理地安置了权力争斗失败的一方,也有效地维护了己方臣子的尊严和利益。毕竟投降的帝王封王还是让出生入死的将士不舒服的,给一个公这样的爵位非常适合。
孙皓这个人就是有一点作死了,当蜀汉被灭后,原有的三角形局面已经打破,晋朝全面压倒孙吴,挺不住是早晚的事。如果孙皓能够识时务,早点归降,他也会被封一个公爵,但是这老哥能挺啊,直到快不行了才投降,他是想学他爷爷孙权赤壁之战扭转败局呢?问题是,没有刘家就没有孙刘联军,靠什么对抗强大的晋朝呢?而直接决定孙皓命运的是,孙皓作为亡国之君,敢怼司马炎君臣,这个就是很狂躁了。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刘禅知道乐不思蜀得以保命,孙皓保持了所谓的骨气,司马炎绝对不能让他好过。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