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它们分别是什么?提到唐朝,我们第一印象就是: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唐太宗、唐玄宗等人将唐朝推向...
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它们分别是什么?
提到唐朝,我们第一印象就是: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唐太宗、唐玄宗等人将唐朝推向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进入了由盛转衰的局面。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五代十国”的开始。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它们分别是什么?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十国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和“北汉”。
五代本来是指梁”、“唐”、“晋”、“汉”、“周”,为了和历史上的朝代区分开来,所以五代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而十国,很多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比较动荡混乱的日子,各地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领土被分割的四分五裂。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中国历史发展有三个比较混乱的时期,处于群龙无首的乱世。这三个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了。在这三个时期里,中国处于割据、混乱,名不聊生的日子。这么多分裂的小国,指不定哪一天就会被别国消灭。在天下割据的状态下,大家都虎视眈眈,意图称霸天下。
秦朝的秦始皇统一了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局面,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元朝的忽必烈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我们今天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
在唐末、五代及北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
十国是:闽、南汉、荆南、楚、 吴、前蜀、吴越、 后蜀、南唐、北汉。
有没有人知道唐到五代十国的历史
我就纳闷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咋就分成真么多国家了?军阀割地?朋党之争:元和时期的党争多存在于对科举、藩镇等的政治态度上,这样的争论仍然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可是自长庆以后,党争的内容已经丝毫看不到有意义的内容,而完全是一些能将对手打倒在地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唐代党争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这正是唐代党争的实质所在。唐代党争真正陷入了尔虞我诈的权力争夺中中,朝政败坏,并且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正常发展,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品格开始划向堕落的深渊。
宦官专权晚唐宦官专权相当严重。甘露之变后,文宗(李昂,原名涵,809-840,在位827-840)曾泣下沾襟对翰林学士周墀(796-855)说自己受制于家奴。此家奴,就指宦官。在我看来,晚唐宦官专权有三个互相联系且最重要的表征:一是多次扶立皇帝;二是操控皇帝直接任命节度使或接收庶族士人子弟甚至世家子弟为养子并扶植其做官,且在京城及近畿巧取豪夺;三是主宰神策军军权并监天下所有方镇之兵。在儒生看来,这三点尤其是“扶立皇帝”“任命节度使”和“监军”等本是以宰相为首的儒家文官体系的份内事,但现在却被宦官抢夺了。文人极度蔑视宦官,两者存在严重对立关系。
藩镇割据
在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中央为了抵御叛军进攻,所以就把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唐王朝在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并且让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以扼守军事要地。于是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不少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大小军镇。后来又扩充到全国。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因为藩镇的节度使们掌握着本藩镇内的最高的军事和行政权力,所以在他们逐渐的坐大以后,就有些藩镇开始不服从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了。这些藩镇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举行叛乱的短期割据者。从唐代宗李豫开始到唐德宗李适﹐是藩镇割据形成发展时期。这就是唐朝最为有名的“藩镇割据”。
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中央的政令在他们那里失去了效用。更有甚者还发动针对中央的叛乱。在唐德宗时期,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各地节度使,唐德宗也试图削弱藩镇割据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措施失当,反而引起节度使的反抗。后来节度使梁崇义发生叛,随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据镇反叛﹐自称建兴王﹐并联合已称王的淄青﹑魏博﹑成德﹑卢龙四镇节度使抗拒中央。再后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叛乱,弄得德宗皇帝先是逃到了奉天,后来又逃到了梁州。后来勉强的平定了这几次叛乱,在此基础上唐德宗但是唐朝中央政府再也无力控制各地的不断做大的藩镇了。于是唐德宗在无奈的情况下发布了《罪己诏》,首次明确的声明不再约束各地的藩镇,对其姑息迁就。从此,唐王朝的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而各地藩镇则乘机不断的发展壮大。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从出版史角度看,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第一部监本九经,宋人称其为「旧监本」或「古京本」,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这实在是个奇迹,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仅刊刻了《昭明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诸书,而且还于广政十四年(951),经营了「广政石经」的刊刻。这个石经和以前的石经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连同注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迈评价其「犹有正(贞)观遗风」。此外,后晋的刘等,还撰成了《唐书》二百卷,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吴越的罗隐,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文学家,著有《罗隐甲乙集》,收其诗作,今已不传。今可见者,有《四库全书》所收《罗昭谏集》八卷。西蜀的韦庄、欧阳炯,南唐的冯延巳、中主李景、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均有不少名作传世,开宋词鼎盛之先河。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留传至今的绘画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后梁
五代十国之一。自梁太祖朱全忠(本名朱温)建国907年至梁末帝亡国(923年11月19日),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甘肃、宁夏、辽宁的一部分。历三主,共十七年。
朱温曾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后叛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与沙陀贵族李克用等协同镇压黄巢起义。黄巢覆亡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方节度使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镇海节度使钱镠、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等人势力最大,史载“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
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是怎么回事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