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时期,孝庄太后真的下嫁多尔衮了吗?清朝初年,宫廷之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谜团一直没有解开,那就是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有人...
满清时期,孝庄太后真的下嫁多尔衮了吗?
清朝初年,宫廷之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谜团一直没有解开,那就是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
有人说证据确凿,肯定孝庄肯定下嫁给多尔衮了,也有人说,你那些证据靠不住,都是谣言。
这个问题之所以一直被称之为谜团,是因为一方面有着太多的证据,指向孝庄皇太后确实曾经下嫁给多尔衮,另一方面在正史记录中对这件事却没有丝毫记载。
这就让人非常费解了,太后下嫁这么大的一件事,正史不记载,却在民间找出了诸多证据和传闻,这是什么原因呢?
孝庄下嫁之谜到现在都没有结论,因为没有找到客观存在的证据,一切都是臆想出来的故事。经典电视剧《孝庄秘史》精彩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的故事,描写了孝庄皇太后传奇的一生。电视剧中认同了下嫁这件事,而我有不同看法。
没有正史的记载,便不能确定这件事的存在。虽说这一句话就能够驳斥正方的观点,但其实这样是有点耍流氓的意味。法律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证有不证无。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能够直接证明“太后下嫁多尔衮”确有其事,这样就导致这件事可信度不高。但是,另一方面,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想要证明“太后下嫁”是谣言,就必须要论证“太后下嫁”这个话题是怎么传出来的?
其实这个话题产生和发展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件事,最精彩的证据就是张煌言的“太后诗”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这首诗里描写了慈宁宫里的孝庄皇太后下嫁的热闹场面,像是作者亲自看到的一样。但是我们要弄清楚的是,作者张煌言是明朝的死忠粉,是大清王朝的死对头。那么他写的诗大多都是从嘲讽的角度去写的,因为太后下嫁在汉人文化里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一件事。张煌言这样写写诗就能够起到讽刺和调戏对手的作用,不比在战场上拼命要简单得多?
所以张煌言的这首诗就不能作为太后下嫁的参考依据,但是这却是太后下嫁谣言的起始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顺治时期,南方依然还是明朝的势力,张煌言这首造谣“太后婚”的诗很容易就逐步流传开来,人们听说满人中有这么件好玩的事,马上就把这个消息带到了全国各地。然而,随着清朝文字狱的出现,民间关于朝中提及“太后下嫁”之事的人逐渐消逝,毕竟没人不想多活几年。渐渐地,这件事就被人淡忘。
第二个阶段
随着清朝统治的不断稳固,和文字狱的兴起,大清朝廷的绯闻被逐渐隐藏起来。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到了清朝晚期,二十世纪初的时候,许多清朝的反对者开始深挖清朝的秘事,当然主要是坏事,其中就包括清军入关之后的大肆屠杀,以及雍正杀父夺权的秘闻,关于“太后婚”的这个事很有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
我的上一篇文章写的是支持“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一篇为何又要反过来写呢?历史都是有两面性的,是正是反都有说法,我只是说出来图个乐呵,不求识得历史的“庐山真面目”,但求满足一下好奇心。
支持孝庄下嫁多尔衮的最有效的论据是上述的张煌言的诗句,另外还有三个证据值得一说。
1、政治婚姻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争夺权力,最后却让小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成为皇帝。而福临才6岁,这样的年纪怎么能坐稳江山,他的母亲孝庄不得不为他忧心忡忡,母爱的力量促成了这场与多尔衮的政治婚姻。
我认为这个理由非常不充分。我质疑的点在于,所谓政治婚姻,有没有感情、住不住在一起、乃至有没有办婚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做到让这场婚姻人尽皆知,可是正史中一直都没有记载一丝一毫,这是我认为政治婚姻不成立的理由。
2、多尔衮的称呼
顺治帝登基后,多尔衮被拥立为摄政王,他的称呼从叔父摄政王,演变为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变成皇父摄政王。因此“皇父摄政王”的称呼就成了众人口中“太后婚”的铁证,但是这根本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称顾命大臣为父的比比皆是,比如周武王称呼姜子牙“尚父”,秦始皇称呼吕不韦“仲父”,刘禅称呼诸葛亮为“相父”。可见一个“皇父摄政王”的称呼只能说明多尔衮权力大,却并不能确定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
3、风水墙之谜
关于孝庄皇太后最大的谜题就是她的陵墓之谜。对清史感兴趣的人都知道,孝庄皇太后与孙子康熙皇帝玄烨的关系特别好,远比孝庄皇太后和儿子顺治要好得多。但是奇怪的是,康熙二十七年,孝庄皇太后走完传奇的一生,享年75岁,她最孝顺的孙儿康熙帝玄烨却迟迟没有将她下葬,把棺材放置在外足足37年。直到雍正帝继位,孝庄皇太后才得以入土为安,而且她的坟墓并没有安置在清朝皇族的祖坟清东陵里面,而是安置在清东陵的风水墙之外。
确实,假如孝庄皇太后曾经下嫁过多尔衮,的确能解释孝庄葬在风水墙外的谜题。但是这条线索并不能作为证据直接证明“太后下嫁”,只能作为辅助线索出现。或者说,孝庄皇太后传奇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其中某种事情导致她不愿入住清东陵,这件事情并不一定就是下嫁多尔衮啊。
清朝的皇太后孝庄真的下嫁给多尔衮了吗?
孝庄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她是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死后顺治和康熙两朝都是小皇帝登基,孝庄太后对清朝政局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换句话说他是孝庄太后的小叔子,也是清朝前期的名将、权臣。而这两个人物在历史上还有过一段"情缘",相传孝庄太后曾经嫁给多尔衮,但是被清朝官方模糊淡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多尔衮对皇位的竞争与顺治即位皇太极去世之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而这个位置的空缺,也导致清朝内部的竞争。皇太极是有儿子的,比如他的长子豪格,已经三十多岁正值壮年,是竞争皇位的有力人选。然而古代继承制度不仅有父死子继,还有兄终弟及。何况清朝在当时也没有受到中原政权文化的彻底影响。所以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也是一个有力人选。
多尔衮心里想当皇帝,但是手中的力量不足;豪格受到更多的力量的支持,但是也不能视多尔衮、多铎的两白旗于无物。于是多尔衮退而求其次,扶立一个皇太极的小皇帝,既能够得到皇太极死忠的同意,又方便自己辅政擅权。于是顺治即位,多尔衮成为辅政大臣,靠着自己的手段操控权柄,如日中天。
孝庄太后下嫁之谜孝庄太后和多尔衮这两个人,向来都有情缘的传说。在《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因为多尔衮放弃帝位,拥立顺治成为皇帝,导致当时的人都为多尔衮感到歉然。趁这个机会,多尔衮与自己的心腹范文程定计:先让顺治视多尔衮为父;等到这个计策成功之后再以"不可使父母异居"的理由促成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婚姻。
孝庄太后嫁给多尔衮,在清朝无疑是一件大事情,一定存在一些文献资料。但是在正史当中却找不到任何记载,只有野史偶有提及。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在《清朝野史大观》中也有解释,因为纪晓岚认为这不是一件值得彰显的好事情,请求乾隆皇帝把这些资料都删了。所以"是后遂鲜有知者。"
孝庄下嫁的侧面证据孝庄太后嫁给多尔衮,没有正史记载,但是还是有一些侧面的证据。首先在清朝早期的习俗当中,在父亲或兄长去世后,儿子或者弟弟是可以娶不带血缘关系的后母或者嫂子,是存在的情况。这一点在古代一些周边民族中也是常见的情况。孝庄太守嫁给小叔子,不符合中原政权的文化,但是在清朝前期却有其根基所在。
其次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的称呼就是"皇父摄政王",在顺治七年多尔衮去世,他下葬的礼仪就是用皇帝的制度,还被追封为宗义皇帝,后来才被削夺。另外张煌言还有这样的诗句:"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体恭逢太后婚。"被视为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最直接证据。
最后孝庄太后本人也有一个要求,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不要与皇太极合葬。孝庄太后个人的说法是不愿意打扰皇太极,希望和子孙葬在一起。但是仍然有人认为她是因为曾经与多尔衮有过一段情缘,心中对皇太极有愧,才不想与皇太极合葬。不过这件事终究是没有正史记载,目前的证据也不够充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长久且强烈的争议。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就是赞襄内政的好帮手,为皇太极所倚重,因此也被称为清朝的“兴国太后
孝庄太后真的下嫁多尔衮了吗?
对于历史上孝庄与多尔衮,一个身为太后,另一个是皇叔,先皇的弟弟新皇的叔父,这两个人之间却一直流传着一些流言,认为在皇太极死后,孝庄又嫁给了多尔衮。这件事情传得煞有其事,还有很多证据能够证明,还很能够说服人,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历史上并没有这件事,这是为什么?孝庄太后是否真的嫁给了多尔衮呢?
“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雍正继位”,被合称为清初三大疑案。
1.后来,在《孝庄秘史》等影视剧中,大都是按太后下嫁的线索进行的。支持太后下嫁的说法,主要来自于这么几条资料:第一条史料是抗清明臣张煌言写有一首《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春官指礼部,太后而曰“婚”,自然是改嫁了。通过这首诗,可见这次婚礼大典是由礼部等衙门操办,极为隆重,中外文武百官都上表祝贺。在那个时候,能让太后改嫁的,只能是多尔衮。
第二条是多尔衮为顺治的叔父,清廷先称为“皇叔父摄政王”,后则迳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死后,当灵柩回京时,顺治亲率诸王大臣出城恭迎并颁布哀悼诏书,命令以皇帝的规格来安葬他。第二年,顺治又追封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升祔太庙。顺治帝改口,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母亲改嫁了。
第三条史料是孝庄病重时,遗命不与已故丈夫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沈阳,而是在关内清东陵另建陵墓。她的理由是太宗奉安已久,不可为她惊动。后人认为这是她因为改嫁,没有脸面葬于皇太极的陵墓。在野史中,“太后下嫁”说的是在皇太极死后,孝庄文皇后为了辅助年幼的顺治皇帝,又嫁给了皇太极的弟弟摄政王多尔衮。
据称,当时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出入宫禁,时与嫂侄居处,如家人父子。”不久,多尔衮妻子亡故,经范文程等人的鼓动,孝庄正值壮年,决定以身报答。顺治遂颁诏天下:“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体,不能养志,使圣母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考?皇叔摄政王现方鳃居,其身分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2.至于孝庄为什么给嫁给多尔衮,原因则又有以下几个:
私通说:孝庄与多尔衮在入关之前就相识,后孝庄被皇太极娶入宫中,但皇太极最宠幸的是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孝庄与多尔衮私下有了暧昧关系。
报恩说:皇太极死后,皇位争夺激烈,多尔衮最终没有夺取皇位,而是选择了当摄政王,辅佐孝庄的儿子福临为帝,孝庄为了报恩,下嫁多尔衮。
保皇说:多尔衮在清朝入关时立下大功,顺治帝幼年继位,根基不稳,多尔衮有夺取皇位之心,为拉拢多尔衮,保住顺治的皇位,孝庄下嫁多尔衮。
风俗说:满洲旧俗可以娶兄嫂、姑母、侄女甚至继母,并非是见不得人的丑事,顺治祖父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其中一个。孝庄扶幼主在入关初期,汉化未深,从风俗上看也有此可能。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蒙古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是最早归附于后金政权的蒙古部落之一。为了巩固这种政治联盟关系,寨桑采取联姻的手段先后将自己的妹妹和女儿嫁给了后金的贵族。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当年只有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33岁的皇太极做侧福晋。十一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给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1634年),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可见她们一家姑侄三人共侍一夫。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位居次西宫,她的姑姑哲哲位居中宫做了皇后,而后入宫的姐姐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位居东宫。皇太极似乎更喜欢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恩宠的宸妃生的皇八子夭折。两天后庄妃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3.不过,著名的清史大家孟森对太后下嫁做过驳斥:(一)张煌言是明遗臣而坚持抗清,写诗时人在南方,依据又是远道之传闻,邻敌之口语,难保不借此以渲染新朝的丑秽,故不能据此孤证作完论。(二)古代有尚父、仲父之称,都是对功臣的尊称。多尔衮功高,所以皇父也是尊称,非父亲之父。(三)清代皇后与皇帝分葬,不止孝庄一人,如孝惠之与顺治,而且当时已有另一皇后孝端(孝庄的姑姑)与太宗合葬,自更难再合葬。另外,如果从情理上看,如果太后确实下嫁给了多尔衮,那么在多尔衮死后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应该不会有人敢出来陷害他。
如果太后真的下嫁多尔衮,并发了诏书,但至今历史学家尚未找到这份档案。遍检当时官员的文集笔记,也未见到这一事件的记载。另外,在当时朝鲜的《李朝实录》中,也没有找到“太后下嫁”的任何记载。当时朝鲜是清朝的属国,每年都会有几批朝鲜使节到北京进贡,如果下嫁,他们肯定也会听说这件事。由此可见,太后下嫁是假,应该是对清朝不满的汉人的伪造。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