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设立西厂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4-11 12:01: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明朝的东厂和西厂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啊?东厂和西厂一样吗?为什么要分东厂和西厂啊?一、明朝的东厂和西厂建立时间。1、明成祖于永乐十八...

明朝设立西厂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的东厂和西厂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啊?东厂和西厂一样吗?为什么要分东厂和西厂啊?

一、明朝的东厂和西厂建立时间。

1、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2、明宪宗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

二、明朝的东厂和西厂不一样。

1、东厂是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其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2、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西厂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

3、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正德元年(1506年),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

三、要分东厂和西厂的原因。

1、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东厂、西厂与锦衣卫都是这样的机构。

2、西厂的成立是非常偶然的,成化十二年(1476年),妖道李子龙案被锦衣卫校尉发现,李子龙伏法。当时二十余岁的成化帝朱见深疑神疑鬼,想了解宫外的民臣动向,于是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

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于是宪宗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扩展资料: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

一、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

二、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由于东厂镇压的手段极其残酷,且有因向独裁者邀功或其私利而为之,所以容易制造大量的冤假错案,以致于东厂在明代社会上的口碑极差。明代的宦官是人们不断诟病的对象,宦官及领导的东厂给明朝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朝多数士大夫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出发,对东厂干预司法的行为予以激烈的批评。他们认为,东厂受理词讼常常酿制冤案,随意侦缉威胁社会稳定,干涉狱政经常滥加私刑。他们指出,东厂干预司法,破坏了明初设立的三法司管理司法事务的祖制,威胁明王朝统治的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厂

1、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2、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其权力超过东厂。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被撤销,只相隔一个月明宪宗又恢复西厂。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一,建立时间与区别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即明朝官署名。即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正德元年(1506年)复置,刘瑾被诛后,即废去。
  二,原因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和他的党徒最终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宪宗由此深感侦刺力量的不足。于是他身边机灵的小太监汪直被选中,派往宫外打探消息。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宪宗。宪宗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对汪直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要他继续做下去。几个月后,宪宗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首领便是汪直。西厂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你前面的两个问题已经有人回答了,我就不再赘述。至于为什么要分东、西厂我认为原因如下:一、在特务机构方面东厂一直一家做大,蛮横无理甚至蒙蔽圣听,皇帝为制衡东厂而建立西厂;
二、由于东厂作为特务机构由来已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期限和寿命,时间的久远让东厂日渐腐败、堕落皇帝为寻求侦查新消息不得不重建类似情报机构;
三、明朝政治斗争激烈、复杂,西厂的建立正是基于这种政治斗争而划分两派制衡权力的产物,也许正是皇帝的帝王驭下之道的结果;
四、太监汪直巧言令色,换句话说比较有能力而使皇帝动了建立西厂的意思,也使他达到自己权利膨胀的目的;
五、东、西厂是在不同年间设立的,其两厂的一同设立正是中国封建历史逐渐发展到顶峰的专制的一种表现和需要;
好了,就这么多了,不知道你还满意不?
朱棣(明成祖)时设东厂(明宪宗)时设西厂。
不一样。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东厂现为刑侦总队办公地..
西厂即明朝官署名。即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于东厂之外增设西 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正德元年(1506)复置,刘瑾被诛后,即废去。

明朝为什么会有东厂和西厂?

东厂出现的原因是: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西厂出现的原因是明宪宗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有效的控制。

具体原因如下:

(1)东厂: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并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命所宠信宦官担任首领。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

(2)西厂:全称"西缉事厂"。英宗、景帝、宪宗等皇帝一个个昏馈无能,长期不视朝政,宦官乘机窃夺权势,于是朝臣和宦官之间为争夺权势也在明争暗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日趋激烈。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有效的控制,皇帝便开始采取一种新的监督控制办法,即设立特务机构,通过心腹亲信太监秘密监察朝臣的言行,于是西厂便应运而生。

扩展资料: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

关于东厂和西厂相关作品:

(1)以明朝厂卫制度为题材的剧目,经常出现在银幕中并为大家所熟悉,如2021年《龙门飞甲》。

(2)《西厂与东厂》上下,作者:东方明,中国文联出版社。

明朝东厂和西厂的由来:为了保护国家领导人安全,也就是皇帝的安全。到了明朝,对国家领导人的保卫更为严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引进了现代警卫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

在尚未称帝时,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便建立了自己的直属警卫团——“侍卫上直亲军拱卫司”,称帝后次年又扩编为“亲军都督府”。

朱棣设了“东厂”,这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秘密组织,厂主都是皇帝宠信的太监。朱见深(明宪宗)当皇帝时又设立了“西厂”。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与东厂一样,是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机构。

扩展资料:

明朝除了东厂和西厂外,还设立了锦衣卫。明代军事单位分卫、所,卫的负责人称为“卫指挥使”。在全国军队卫、所基础上,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销了此前的皇家警卫团“亲军都督府”和“仪銮司”,创造了一支新的皇家警卫力量——“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

随后又组建了“旗手卫”、“府前军卫”等十二个禁卫机构,总称“上十二卫”。十二卫的指挥权不属于明朝的国防部“五军都督府”,而是由皇帝直接掌控。

“十二卫”体系中,数锦衣卫最厉害,“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与汉武帝时的“绣衣直指挥使”差不多,但规模和权力更大。

明成祖朱棣对这套安保体系很青睐,篡位当了皇帝后便恢复了一度被朱元璋撤销的锦衣卫镇抚司,并将十二卫亲兵扩充为二十二卫,建立了一套比汉唐更先进的、“军队与警察”相结合的国家领导人保卫体系。

参考资料:人民网—古代如何保卫皇帝:明代靠特务清代用满族

明朝会有东厂和西厂的原因如下:

1、明成祖朱棣上台后,他十分惶恐政权的不稳定,并且担心侄子朱允炆尚存在人间。便任命身边的宦官心腹,成立了东厂,明成帝想知道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便由东厂来完成。东厂的人员遍布全国,甚至超越锦衣卫。东厂的首领是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所以东厂的成员打探出任何消息,皇帝都将在第一时间知道,对于东厂发挥的作用,皇帝自然是宠信有加。

2、西厂受明宪宗朱见深的需求与成化年间成立,由明宪宗的心腹宦官汪直为西厂首领。西厂的成立源于民间出现了狐妖的传说。当时,这个传说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明宪宗便让汪直成立西厂前去打探。汪直为人精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狐妖的伪装者,并且还给皇帝带回了很多消息,深得朱宪宗的喜爱。西厂便由此成立。

拓展资料: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东厂

百度百科——西厂

成立东厂是因为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命所宠信宦官担任首领。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

成立西厂明宪宗朱见深十分想了解宫外的民臣动向,于是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宪宗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扩展资料: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厂 百度百科-东厂

东厂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後,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是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援。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於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後,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於其地址位於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於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於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东厂府衙的布置比较搞笑,大厅旁边的小厅,供著岳飞的雕像,厅右的影壁上,刻著胰式芏案的故事。
到了明中後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搞的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後来居上。由於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西厂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著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和他的党徒最终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宪宗由此深感侦刺力量的不足。於是他身边机灵的小太监汪直被选中,派往宫外打探消息。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宪宗。宪宗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对汪直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要他继续做下去。
几个月後,宪宗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首领便是汪直。西厂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物件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後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
在这种情况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学士商辂(就是那个连中三元的人才)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宪宗收到奏章後为之震惊,於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一个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後,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後,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
在此後的五年裏,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但俗话说:“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後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东厂也随之解散。几年以後,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後,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好笑的是,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直到五年後,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明朝设立了东厂和锦衣卫以后,为什么又要设立西厂呢?

电影《龙门飞甲》中,陈坤饰演的西厂厂公有一句十分霸气的台词:“一句话,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西厂受皇帝信任之深,权力之大,远超东厂,那么明宪宗为何有了东厂、锦衣卫等厂卫机关下,还要在成化十三年(1477)设立西厂呢?我们一一来看。

若要追溯西厂的建立还要从一起“狐妖案”说起,《明史》中对这个案件只是寥寥几笔带过,而据祝枝山的祖父说,明宪宗于成化十二年(1476)率领文武百官祭祀,路上妖风大起,冰凉刺骨,竟然冻死几人。虽然皇帝在车帐内安好无事,但是越想越觉得不安就派人查看,谁料民间也发生了类似“狐妖作乱”的灵异事件,造成多人死亡。再追查下去竟是未果,根据史料猜测很可能是东厂负责追查这起“狐妖案”,所以皇帝对东厂的办事能力有了怀疑。加之东厂并不是由明宪宗亲自设立的特务机构,所以明宪宗希望选用自己的亲信,再建立一个凌驾于百官之上的机关,专门为自己办事,对自己效忠。

而西厂设立的直接原因在《明史》中是这样说的:“成化十二年(1476),黑眚见宫中,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伏诛。帝心恶之,锐欲知外事。”也就是说宫中出现了异象,妖道李子龙串通了太监进入了宫中,后被锦衣卫发现,李子龙被诛杀。明宪宗十分反感这件事,一个身份不明目的不明的人就这样进入了皇宫,还有传言说李子龙是来弑君的,更是威胁到了自己的安全,虽然最终被锦衣卫发现,但是皇帝对此非常在意,认为东厂办事不力,于是“帝因令(汪直)易服,将校尉一二人密出伺察,人莫知也。”派自己的亲信汪直装扮成百姓,在宫外探听消息。

至此,虽然西厂还未正式设立,但可以看出宪宗皇帝已经与东厂之间有了嫌隙,不然他完全可以派东厂去做这件事。而汪直也非常懂得皇帝的心思,在宫外调查,捕风捉影,整理了不少秘密情报呈报给皇帝,皇帝很是满意汪直的表现。所以将这个临时的“调查小组”稳定了下来,于成化十三年(1477)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

更加宏观地看,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至明宪宗设立西厂时,东厂已经存在了五十多年,宦官内部出现了种种问题解决起来很是棘手。而明宪宗时期吏治趋于腐败,统治阶级对人民地压迫越来越强烈,各地都有人民反抗的迹象。

在明宪宗看来,东厂无法满足巩固统治的需求,急需一个更加听话、忠心、办事效率高的特务机关替自己检查百官和百姓。而且当时东厂权势滔天,恐怕皇帝也有想让西厂分化事权,相互监督的意思,否则西厂不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在人员、职权范围、特权程度上都压过东厂一头。

明朝设立了东厂和锦衣卫以后,为什么又要设立西厂?

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和西厂,甚至后来的内行厂,都是明朝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表现。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明白。但不明白的一点是,既然已经有锦衣卫了,为什么还要设置东厂呢?既然已经有锦衣卫和东厂了,为什么还要设置西厂呢?

我们只要来看一看锦衣卫与东厂、西厂以及内行厂是怎么形成的,就明白了。锦衣卫是朱元璋设置的。朱元璋设置锦衣卫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收集开国功臣们造反的证据,打击甚至杀功臣。朱元璋杀功臣,与之前的刘邦等开国皇帝杀功臣,还不一样。刘邦当年杀功臣,是没有办法。除了杀韩信、彭越(都是吕后所杀),并没有真凭实据外,其他人,都是明明白白造反。

刘邦不得不带着军队和他们作战,最终把他们一一消灭。而朱元璋杀功臣,却多多少少有“为杀而杀”的嫌疑。他在“洪武四大案”中杀掉的功臣及其党羽,似乎都没有确切的造反的证据。比如他杀胡惟庸,他说是因为胡惟庸造反。而且胡惟庸让他去胡惟庸家里看“异相”的时候,让士兵躲在夹墙里,欲对他图谋不轨。但实际上这些事,有很多是经不住推敲的,证据是不足的。再比如他杀李善长,说李善长与胡惟庸勾结。但实际上从他收集的证据来看,李善长并没有参与胡惟庸的任何行动。没参与行动被杀,这是说不过去的。又如他杀蓝玉,他给蓝玉罗列了非常多的罪证,并把这些罪证编成了一本叫做《贰臣录》的书,而这里面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正是因为朱元璋是有意要杀功臣,有意废黜宰相,有意加强中央集权,因此,他必须要有专门来为他收集功臣们犯罪证据的机构。这样一来,锦衣卫就产生了。

再比如他杀李善长,说李善长与胡惟庸勾结。但实际上从他收集的证据来看,李善长并没有参与胡惟庸的任何行动。没参与行动被杀,这是说不过去的。又如他杀蓝玉,他给蓝玉罗列了非常多的罪证,并把这些罪证编成了一本叫做《贰臣录》的书,而这里面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正是因为朱元璋是有意要杀功臣,有意废黜宰相,有意加强中央集权,因此,他必须要有专门来为他收集功臣们犯罪证据的机构。这样一来,锦衣卫就产生了。

本来已经有了锦衣卫,为什么还要设置东厂呢?东厂是朱棣设置的,而且是由宦官来担任的。朱棣为什么在锦衣卫之外,还要设置东厂呢?道理很简单,朱棣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朱棣是通过篡位夺取皇位的。他夺了皇位以后,实际上对自身的安全是非常担心的。历史上曾记载朱棣一怒之下杀掉3000宫女和太监的事情,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我们不清楚,但不管怎么说,绝对不可能空穴来风。

这说明什么?说明朱棣严重缺乏安全感,担心自己有一天被杀掉。同时,朱棣也需要掌握大臣及民间的情况,因此必须要有自己的亲信。之前的锦衣卫当然可以用。但是,这些锦衣卫,本身就是特务,有没有朱允炆潜伏下来的人呢?这些人会不会对朱棣不利呢?朱棣当然不可能不考虑这一点。

朱棣担心,也没有办法啊,他不可能把所有的锦衣卫都给撤换了。正因为如此,朱棣干脆重新建立一个特务机构,并且机构的首领,由他最相信的宦官来担任。东厂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朱棣当然知道这是一种机构的重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把东厂的权力扩大,让东厂的权力位于锦衣卫之上,朱棣就这样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么锦衣卫有了,东厂有了,为什么还要设置西厂呢?西厂是明宪宗朱见深设置的。我们知道,明朝有一种皇帝不喜欢上朝的现象,最严重的是正德皇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但实际上,皇帝不喜欢上朝的肇始,是从明宪宗朱见深开始的。当时朱见深上台以后,一方面宠幸万贵妃,另一方面又贪图享乐,因此非常不愿意上朝。而作为朱见深的宰相首辅万安,不但没有阻止朱见深这样做,反而不断给他进献壮阳药,怂恿他这样做。朱见深想要玩乐,当然也不愿意大权旁落,所以他又专门设置了特务机构。

这个特务机构就是西厂。这个西厂与东厂一样,完全是为皇帝服务的。朱见深同样让自己最亲信的太监掌控西厂,同样让西厂的权力在东厂之上,而且人数还是东厂的两倍。不过,由于西厂的领袖汪直闹得实在不像话,朱见深迫于压力,不得不撤销西厂。后来正德皇帝的时候,又把西厂重新设置起来。

当然了,目的也是一样的。如果当时西厂还在的话,正德皇帝说不定又要再设置一个特务组织。而实际的情况是,当时既统领了东厂,又统领西厂的太监刘瑾,果然又设置了一个内行厂。这个内行厂,其权力又在东厂和西厂以及锦衣卫之上。(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设立西厂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东厂,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他职位的势力,这样也能够使得权力集中。
是为了让东厂和西厂互相监督,起到一个相互制衡的作用,同样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维护自己的统治。
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害怕东厂与锦衣卫势力过大,所以就设立了西厂,用来制约他们。
西厂是明朝中叶皇帝设置的由心腹太监管控的特务机关,便于皇帝更直接地掌握监控朝廷内外,后遭群臣反对而终止。

明朝为什么设东厂西厂

东厂出现的原因是: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西厂出现的原因是明宪宗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有效的控制。

具体原因如下:

(1)东厂: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并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命所宠信宦官担任首领。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

(2)西厂:全称"西缉事厂"。英宗、景帝、宪宗等皇帝一个个昏馈无能,长期不视朝政,宦官乘机窃夺权势,于是朝臣和宦官之间为争夺权势也在明争暗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日趋激烈。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有效的控制,皇帝便开始采取一种新的监督控制办法,即设立特务机构,通过心腹亲信太监秘密监察朝臣的言行,于是西厂便应运而生。

扩展资料: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

关于东厂和西厂相关作品:

(1)以明朝厂卫制度为题材的剧目,经常出现在银幕中并为大家所熟悉,如2021年《龙门飞甲》。

(2)《西厂与东厂》上下,作者:东方明,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文标题: 明朝设立西厂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1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高一学生想问一下三星模型与三体运动的关系孝庄太后是否下嫁了多尔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