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战国时代天皇和朝廷不是一个摆设吗?为什么一个大名要派军队打别人还要到京都讨要天皇的敕令?尤其是上衫谦信跑的最勤。战国时代虽...
在日本战国时代天皇和朝廷不是一个摆设吗?为什么一个大名要派军队打别人还要到京都讨要天皇的敕令?尤其
是上衫谦信跑的最勤。关于日本战国的疑惑,希望知道的朋友帮我解答一下!(麻烦稍微解答得详细点)
1 战国时期日本的大名好像都喜欢上洛,比如今川,织田,以及后来的武田,要夺取天下就必须上洛?上洛是什么意思呢?是去干什么啊?rn2 织田信长在自己死的时候,据说是眼看要统一天下了。我看了下,还有很大的地方都没统一的啊!还有许多大名在的,他也就是占据了日本的中部嘛,为什么是马上就要统一呢?rn3 德川家康和织田结盟,也知道织田上洛去了,目的是要天下,他不怕织田统一天下灭了他吗?难道统一天下可以不灭他?觉得他给织田做小弟好像很心安理得一样rn4 当今川想上洛,目的统一天下,武田信玄故意让山本勘助给织田透露今川的本阵,今川挂了,织田要上洛,武田当时不是正打浚河的嘛,刚灭了浚河,马上打德川,目的是为了将织田钉死在尾张,不准别人上洛。为什么武田信玄自己不上洛?要到后面才觉得自己要上洛,都晚了嘛呀?rn5 当时在武田信玄成为甲斐的大名后,今川家那么强大,完全可以直接攻打甲斐灭掉武田,为什么要等到后来武田坐大了,才有灭他的心,但却一直未行动?rn6 为什么总说织田是个尾张的乡巴佬?各个大名都瞧不起织田?2、织田信长只是为日本统一奠定了基础,真正在形式上统一了日本的是丰臣秀吉。只是织田信长在世的时候,织田确实具备了一统日本的实力,而且原来战国有实力的大名纷纷去世,导致了织田一统天下的形式一片大好,所以往往就说织田眼看要统一天下了。
3、德川家康对织田的扩张也有戒心的。但是日本向来是一种类联邦制的国家,所以织田信长即便统一了日本,德川家依然会存在的,德川会成为织田统一下的大名之一。
4、“信玄让山本勘助给织田透露消息”这个说法我不知道你是哪里来的,但是织田之所以可以在桶狭间大破今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川轻敌和织田奇袭造成的。武田早期不上洛的原因是武田周边的势力和自身原因造成的,而且武田当时攻略重点在上野地区,忙于巩固发展内部,周边又是今川、北条等实力强劲的大名,武田上洛必须要经过今川家,所以早期武田不可能上洛,后期又遇到了上杉,一直处于和上杉对峙之中。后面上洛,是因为将军发出了命令,号召大家对抗织田,武田才上洛的,同时因为西部长期与上杉对抗,没有发展空间,选择上洛,既名正言顺,同时也可以向东拓展领土。
5、今川虽然很强大,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一举歼灭武田的地步,而且信玄乃一代名将,甲斐的部队也素以悍勇著称,所以今川在上洛前选择了与武田、北条结成三家同盟。今川义元死后,今川家就一蹶不振了,所以今川几乎不太可能打武田的主意了。后来反而被德川和武田瓜分了。
6、瞧不起织田是因为,当时织田势力很弱小,而且织田信长的作风又很怪异、穿着古怪,大家都称呼他是“尾张的大傻瓜”,说他是乡巴佬,瞧不起他。
2.本能寺之变的时候,织田信长差不多占领了日本国土的百分之六十。但是主要大名都已经大败。毛利家除外。
3,首先两家结盟是有依据的,两个人是儿时的朋友,这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地缘上你看看,北条,武田都是劲敌,如果和德川结盟德川就能够成为,这两家的屏障。使得织田可以安心去努力上洛。德川是濒临武田和北条这两个实力强大的大名的,如果背后织田在来背后一刀,肯定抵挡不了。所以和织田结盟,解除后顾之忧,并且能够得到织田的支持,专心对抗武田和北条。两家背靠背的,在战国中博弈由此而来。
4.别忘了,武田的北方有,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两家一生宿敌。在前期还没有上杉时,有关东管领,有上村家。前期实力弱小没想过上洛,后来实力强大了有遇到了上杉谦信。在没有打败上杉时,是没机会上洛的。
5.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是类似于三国。武田,今川,北条三足鼎力。任何一方要灭掉另一方,必定会打破平衡。这是另外一家,不能认同的。而且今川的主要目标是上洛,对武田的是没那么大的兴趣的。所以后来和武田结盟,专心对付织田。
6.因为,信长一直都是装疯买傻的。加上他提出了个理论,叫天下布武。把其他大名的门下都笑掉了。才说他是乡巴佬。
上京是为什么呢?京都嘛,天皇待的地方,占领了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他个征夷大将军
目的就和咱们国家打仗一样,得到政治优势
2 织田死的时候,日本的中心地段基本统一
剩下的大名,也就是毛利家还有一点能力反抗,剩下的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九州那边,岛津正在和大友抢地盘,本身都没统一。另一边都是一些势力更小的小国
和咱们一样,一般来说统一了中原地带,基本就算最有实力的,能继承正统的,至于什么四川、新疆、内蒙、云南、东北甚至越南啥的,慢慢来!
3 德川当时的势力很小,而且位置很差,夹在织田、武田、北条中间,需要依靠信长来保存自己的实力图谋以后发展。当然条件是给织田当小弟,而织田在完全统一以前是不会动他的,德川也在一边经营自己的实力。如果织田真的统一了,德川以家老的身份也可以存活。
4 武田信玄其实很倒霉。本来是很有实力的,但是旁边有上杉谦信这个传奇人物,如果武田贸然上京,必然后方失火。而且武田的很大实力都用在和上杉谦信的龙虎斗上了,没有能力上京。
而后来,当武田决定和织田决战的时候,却败给了织田。强大的骑兵倒在火枪面前。
5 战国那些大名之间,其实很多都是结盟的,像织田和德川,武田和今川义元其实也算是结盟的,当然如果有机会,谁都想吞了对方。而大家心里一直都以上洛和大将军的名号为奋斗目标,所以斗争方向自然都指向京城。不过后来倒霉的“北海道第一弓取”就挂在了上洛的路上。
6 ,织田的外号是“尾张的大傻瓜”,因为他做事比较不羁,鹤立独行,甚至有时候不遵从礼法。在那些大名什么的眼里,礼法是很重要的,像孔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
但这要是织田的特点,不拘泥于传统
你的问题在大河剧里都能完美解答,
《织田信长》《幕府将军德川家康》《风林火山》《武田信玄》《天地人》《越后之龙》
这几个大河剧你看完就不需要提问了
2 因为日本中部是最富裕的而且他当时是控制了像界一样的自由城市(经济十分发达) 而相比之下,别的大名虽然加起来占了很大实力,但是只是一盘散沙 大名们只是各自为政,且这些大名大多数是“富二代”一类 有能力的很少(且实力和织田信长不能比)而且织田信长手下有众多名将(六大军团哪一个都够别人喝一壶了)所以可以这么说
3 他在坐等时机 虽然他知道织田信长的目的 但是如果他当时就公然反对那就会比别的大名死得更早 所以只能忍气吞声了 一旦被他抓住机会 他会毫不迟疑
4 战国时期 路哪这么好走?都是自己打出来的 武田如果上洛 势必带领大军 这时今川和德川就会趁虚而入 而北边的上杉谦信也会分一杯羹 得不偿失
5 今川和武田是旧敌后来在北条家的斡旋下 三家签订同盟 结亲 而且别把武田信玄想得太弱!他可有“战国第一兵法家”之称!
6 主要是年轻时织田信长放荡不羁 不拘小节 行为怪癖 从老师平手政秀为了劝谏自杀一事足以看出 值得一提的是 在当时佛教盛行的风气下他竟然自号“第六日魔王”!
这些都是我自己写的 完全没查资料 可能有小错误 还请谅解!
其实织田死的时候已经是实力最强的大名了……北部和南部的小诸侯其实虽然很对,对织田来说确实比较容易消灭的,再加上控制了将军和天皇……形势一片大好……
德川小时候是作为人质生活在尾张的,从小一起和织田待在一起情意好的像亲兄弟……所以就一心帮助织田了……
关于武田信玄……我记得不太清了……
日本战国时期时日本分裂成了多少个小国?分别是什么国?
日本战国时期时日本分裂成了多少个小国?分别是什么国?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
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扩展资料:
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
但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
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日本战国
1)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
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日本战国分国图(2张)
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具体按石高来算:
(1)近畿300万石
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近江国、河内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摄津国、大和国。
(2)九州240万石
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肥后国、肥前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后国、筑前国。
(3)四国86万石
伊予国、土佐国、阿波国、赞岐国。
(4)东海1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5)北陆180万石。
越后国、越中国、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
(6)中国240万石。
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出云国、石见国、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因幡国、但马国、伯耆国、美作国、播磨国、隐岐国。
(7)甲信68万石。
飞驒国、信浓国、甲斐国。
(8)关东320万石。
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武藏国、伊豆国、相模国、上总国、下总国、安房国。
(9)东北地区200万石。
陆奥国、出羽国。
日本战国时期分裂成的主要小国(日本称为:大名。类似于诸侯)有17个。
日本的战国时代,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义政时期的应仁之乱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纷乱及群雄割据的一段时期。
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1615年灭丰臣氏,正式统一全国。
织田氏
崛起于室町时代,代代在尾张国担任三管领之一斯波氏的守护代。
下克上的风气令织田氏推翻斯波氏统治尾张,织田氏家督织田信长透过长年征战成为拥有当时全国最广,足以统一全日本,领地横跨20多国的大名,1582年于本能寺之变中,织田信长遭家臣明智光秀谋叛,在本能寺中切腹自尽,本能寺也化为熊熊烈火,其死后被重臣丰臣秀吉继承。
丰臣氏(羽柴氏)
丰臣氏家祖丰臣秀吉原是尾张国爱知县中村内一位农民之子,后来加入织田军成为足轻,被织田信长重用。
织田信长死后运用其出众之手腕及政治力量,击败信长之直系子孙及织田家中其他众臣,继承信长的地位。后来击败全国其他大名,统一日本。1598年秀吉死后,1615年其家族被降伏于其下之重臣德川家康推翻,日本统一。
德川氏(松平氏)
代表人物德川家康。占领三河国的家族,原臣服于今川氏。
今川义元被织田信长击败后独立,并与织田信长结盟。信长死后臣服于丰臣秀吉,成为五大老之一。1598年秀吉死后,由于关原之战胜利,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实力增强,与丰臣氏出现矛盾,1615年推翻丰臣氏,开创长达250年的江户幕府,结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
武田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甲斐武田家家督武田信玄带领下势力大增,占领甲斐国、信浓国、骏河国、西上野国及部分美浓国、远江国、三河国、飞驒国地区。信玄死后势力大减,在织田军入侵下末代家督武田信胜及武田氏阵代武田胜赖自杀,武田势力灭亡。
今川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在今川义元带领下占领骏河国、远江国、三河国,今川义元起兵上洛期间被织田信长阻止,战役中今川义元战死,留守本国的家臣无法维持统治,三河国的松平氏(德川氏)独立,武田军及北条军先后入侵,今川势力灭亡。
毛利氏
镰仓时代武将毛利季的后人,后来成为迁到安艺国居住,是当地的土豪。家督毛利元就带领毛利氏兴起,控制中国地区十余国。后来毛利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向丰臣秀吉投降,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发生关原之战,并成为西军名义上的指挥,西军战败后被减封至长门国、周防国,成立长州藩至明治初期。
后北条氏
京都御家人伊势盛时(北条早云)因解决今川氏继承问题,封为大名。
最大领土时占领9国,雄霸关东平原。后来因没有遵守丰臣秀吉的停战命令被丰臣军入侵,北条氏政开城投降,后北条氏势力灭亡。
浅井氏
浅井氏是藤原北家闲院流正亲町三条家的庶流,京极氏的家臣。
后来京极氏发生御家骚动,浅井氏成功抢夺近江国北部三郡。因为织田信长攻打浅井氏的恩人朝仓氏,迫浅井氏加入信长包围网对抗织田信长。被织田军反攻,家督浅井长政自杀,浅井氏灭亡。
石山本愿寺
根据地在石山的佛教僧兵,一向宗教派,在全国发动一向一揆。
多次一向一揆后成立多个由一向宗教徒控制自治区,甚至推翻地方大名势力。被织田信长派兵围攻多年后显如决定投降并退出石山,但显如长子教如依旧死守石山,被信长放火烧山。
朝仓氏
朝仓氏为日本天皇之后人,室町时代是斯波氏家臣。
后来朝仓氏与斯波氏不和,不久后独立,根据地是越前国。加入信长包围网对抗织田信长,被信长击败。信长包围网因为武田信玄死亡而瓦解,织田军入侵朝仓、浅井的领土,朝仓、浅井联军战败。末代家督朝仓义景领兵退守贤松寺,朝仓军中部分将领倒戈,朝仓军战败。朝仓义景在家臣介错下死亡,朝仓氏被织田氏吞并。
上杉氏
上杉氏原为公家,室町时代被任命为关东管领的家族。
被北条军〔后北条氏〕入侵,被迫将家督交给长尾氏,就是上杉谦信。上杉谦信以越后作为根据地向关东发展,谦信死后发生御家骚动,由上杉景胜继承。织田信长死后向丰臣秀吉投降,并成为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发生的关原之战中支持西军,战败后被减封,建立米泽藩至明治初期。
伊达氏
伊达氏为藤原氏山阴流之后,东北地区的豪族。
家督伊达政宗消灭东北地区多个大名,占领陆奥国。小田原征伐时臣服于丰臣秀吉,令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关原之战中支持东军,战后原本幕府打算加封至100万石,但被揭发与一揆军有关所以被改封,建立仙台藩至明治初期。
长宗我部氏
土佐国土豪,20代家督长宗我部元亲将土佐其他豪族消灭并统一土佐。
实行兵农合一政策成为强国,并北上攻打四国其他大名。1585年统一四国全岛,但不久后丰臣秀吉派兵登陆,长宗我部元亲被迫投降,并失去土佐以外的领土。元亲之子长宗我部盛亲在元亲死后继承家督,在关原之战中支持西军并战败,失去领土成为浪人。大坂之阵中加入丰臣军协助防守大坂城,最后战败。盛亲被德川军成员蜂须贺氏的家臣长坂七郎左卫门所捕获,最后被斩首,长宗我部氏直系绝后,但旁系没有灭绝,元亲的四弟岛亲益(长宗我部国亲指染家臣岛氏妻子所生的私生子)的子孙岛亲典于大坂之阵时加势丰臣家,败北后返回土佐国,其后岛氏便成为土佐藩的下士,在明治维新后认祖归宗复姓长宗我部。
斋藤氏
斋藤氏家祖斋藤道三平民出身,父亲是僧侣。
道三年轻时卖油为业,后成为美浓国豪族长井氏家臣,后入继长井氏。虽然在美浓重臣反对下,但美浓守护大名土岐赖艺依旧升道三为家臣。后消灭美浓国内其他家臣、豪族的势力,最后将土岐赖艺逐出美浓,统一美浓。与织田氏家督织田信秀不和,但与信秀死后与新任家督织田信长结盟。后来被儿子斋藤义龙发动叛乱,道三军与义龙军激战于长良川,道三被义龙军士兵杀死,死前写下让国状给信长。道三死后不久义龙也去世,斋藤龙兴继位。信长以道三写下的让国状向美浓进军,斋藤龙兴战败,美浓被信长占领。斋藤龙兴逃出美浓并加入三好三人众并成为家臣,继续反抗信长。最后在三好军与织田军之间的战争中阵亡,斋藤氏灭亡。
岛津氏
岛津氏自镰仓时代至战国时代也是任九州南部萨摩国、日向国和大隅国的守护大名,是少数由守护大名变成战国大名的家族。
在家督岛津义久带领下,以及义久之弟岛津义弘指挥的军队,成为九州最强大名,打破了由龙造寺氏、大友氏和岛津氏三家平分九州的局面。猛将岛津家久曾经带军重创龙造寺氏,杀其家督,攻占龙造寺氏不少领土。也领兵攻打大友氏,迫大友氏向丰臣秀吉投降。后丰臣秀吉联合大友氏、龙造寺氏及其他已经臣服秀吉的大名入侵九州攻打岛津氏,虽然义弘多次击退丰臣军,但因不敌丰臣本部令岛津义久被迫投降。投降后丰臣秀吉任命岛津义弘继承家督,后在关原之战中加入西军对抗东军,最终败北,在幕府任命下成立萨摩藩至明治初期。
尼子氏
尼子氏是宇多源氏后裔京极氏支流之一,是京极氏的守护代。
家督尼子经久乘京极政经离开出云时控制出云国,独自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出云国地区的霸主。尼子义久时期被毛利氏入侵下被迫投降,族人尼子胜久不服,在旧部支持下重占出云新山城,复兴尼子家。后再败北逃到京都,4年后因幡国大名山名丰国的支援,欲从因幡攻打出云,最后以失败告终。尼子胜久后与织田信长结盟,成为丰臣秀吉的中国方面军一队分支。尼子军攻占宇喜多直家支城的上月城并成为该城守备,被毛利军与宇喜多军联合攻城,战败后自杀。
最上氏
最上氏是清河源氏足利氏的支流,三管领之一的斯波氏的分家,是与大崎氏齐名的东北名门,在第十一代家督义光的努力下,一度获得幕府五十七万石领土(山形藩)。但义光死后,于1623年发生最上骚动,被幕府改易至近江国,以蒲生郡5000石交代寄合的身份维持至明治维新。
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具体按石高来算:
(1)近畿300万石
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近江国、河内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摄津国、大和国。
(2)九州240万石
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肥后国、肥前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后国、筑前国。
(3)四国86万石
伊予国、土佐国、阿波国、赞岐国。
(4)东海1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5)北陆180万石。
越后国、越中国、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
(6)中国240万石。
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出云国、石见国、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因幡国、但马国、伯耆国、美作国、播磨国、隐岐国。
(7)甲信68万石。
飞驒国、信浓国、甲斐国。
(8)关东320万石。
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武藏国、伊豆国、相模国、上总国、下总国、安房国。
(9)东北地区200万石。
陆奥国、出羽国。
日本古代为何会分那么多国家?真田幸村那个时代,和中国的战国七雄有什么区别?最后谁统一
统一的人算不算第二个秦始皇?日本古代的”国“并不是国家,而是一种地方行政区划。这和中国的战国时不一样的。
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1600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年和16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令制国,又称律令国,是旧时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划,自奈良时代开始实施,直到明治初期的废藩置县为止。国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地方单位的州、道,抑或是行省的行政单位,有时也被称为“日本六十余州”。
1)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
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具体按石高来算:
(1)近畿300万石
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近江国、河内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摄津国、大和国。
(2)九州240万石
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肥后国、肥前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后国、筑前国。
(3)四国86万石
伊予国、土佐国、阿波国、赞岐国。
(4)东海1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5)北陆180万石。
越后国、越中国、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
(6)中国240万石。
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出云国、石见国、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因幡国、但马国、伯耆国、美作国、播磨国、隐岐国。
(7)甲信68万石。
飞驒国、信浓国、甲斐国。
(8)关东320万石。
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武藏国、伊豆国、相模国、上总国、下总国、安房国。
(9)东北地区200万石。
陆奥国、出羽国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
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年和16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日本的战国时期终于德川幕府,然而德川家康虽然本人能力很强,但后代水平就比较一般,而且德川得天下的时候本人也很老了,所以德川幕府一直也是个弱中央的格局,直到明治维新才算是真正走向了富强之路。
日本的分国制,是按照日本天武天皇所创造的“五畿七道”,作为行政分区而划分的,起自于奈良时代,共分有六十六国。16世纪中叶,实力最强的大名织田信长逐步统一尾张、近畿,信长身亡后,其重臣羽柴秀吉经过四国、九州征伐和小田原之战,统一日本。被天皇赐姓“丰臣”,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在两次大阪之阵中消灭了丰臣氏,日本的战国时代终结。
日本战国时统一日本的是谁?
丰臣秀吉(天文6年2月6日- 庆长3年8月18日,即1537年3月17日- 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及大名,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绰号秃鼠、猿,本是一小者(武家奉公人)中的最低层的下人,后因事奉织田信长且擅于经营人际关系而崛起,在明智光秀反叛,发动本能寺之变并杀死织田信长后迅速从中国地区折返,击溃明智叛军,顺利继承织田信长的地位,逐渐征服与归顺各地大名,成功自室町幕府瓦解后再次统一日本。
他是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被称为“太阁”。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后病逝。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北条氏,收服奥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阪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由于目前尚无定论,故在此皆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所以,先是丰臣秀吉,后是德川家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