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战争》是一本由[美]巴里·施特劳斯著作,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6元,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特洛伊战争》读后感(一):史诗or史实?在希罗多德之前,西方自青铜时代至古典时代这一段历史叙述,大都依赖
《特洛伊战争》是一本由[美]巴里·施特劳斯著作,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6元,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一):史诗or史实?
在希罗多德之前,西方自青铜时代至古典时代这一段历史叙述,大都依赖于史诗和神话记载。很少有人会去考证神话的真实性,并不是因为没有怀疑的动因,而是由于没有更强大的论据作为支撑。本书的作者非常有勇气的切入到了这个领域,所面对的依然是史料的缺乏:残破的书卷,支离破碎的诗歌片段,无法考证的后人转述等等。作者剑走偏锋,使用的较多的是推理和知识考古的方法,尽可能的还原事实的真相。 1、使用邻近国家或有相似文化特征的赫梯、亚述、苏美尔、古埃及等地区的文献进行类比、证伪; 2、对历史人物和战争进程的每一步都做了逻辑上的理性分析或推测 3、使用知识考古的方法,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排除考古和历史学的范畴,把本书当成一本历史小说来看也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感受。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当然不亚于任何一场战争。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二):21世纪的《伊利亚特》
巴里施特劳斯,结合《荷马史诗》,《希腊神话》,以及希腊,爱琴海和安纳托利亚的纷繁复杂的史料传说,还有从考古发掘中得到的历史真相,大浪淘金一般的筛选出有价值的史料,然后并加之以联想,推理,假设,将这些零碎的仿佛毫无关联的信息,像拼花瓶一般拼接起来,将原本一段存在与神话故事里的战争,复原成了一场地跨亚欧大陆,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有许多个国家,无数的将领,士兵,平民被裹挟其中的,交织着战火,荣耀,流血,摧毁,劫掠,勇气,财富的,长达十年的战争史诗。
阅读这本书,我们就像是在和数个人面对面的交谈:历史学家在与你分析讨论,学者在和你小心求索,诗人在你面前喃喃自语,祭司在你身旁吟诵神的赞歌。
作者并没有如一般的史学那严谨到刻板的语言来还原历史真相,从如诗一般的叙述语言可以看出来高超的语言功底和厚重的文学素养,这些文字,就像一支画笔一样还原了战争前后的一幕幕场景,犹如亲见。
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一部21世纪的《伊利亚特》。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三):特洛伊战争
从小就知道的海伦之争,木马计谋,特洛伊战争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故事以呈现文本的形式只描写场景,合理性需要怀疑,发展是必然的。
特洛伊战争是必然的,它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对东爱情海海域控制权的争夺,文学创作赋予其美女的争夺,人性大于私欲。
冲突是必然的,历史在发展。
公元前480年,希腊与波斯帝国在爱琴海上的萨拉米斯岛附近进行了一场海上大战,波斯、希腊双方都使用这种靠人力划桨的3层桨座战船。当波斯大军的战船驶进雅典附近的狭湾时,风把波斯海军的后续战船吹进海湾,800艘战船挤作一堆,这时,一支小型的希腊海军舰队,趁机用3层桨战船的撞角对波斯战船横冲直撞,一艘一艘地将之撞沉。希腊战舰左冲右突,使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波斯舰队遭到修败。此次海战,希腊舰队损失40艘战船,而波斯舰队则损失近200战船,其余船只被迫退回出发地。这次海战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波斯帝国最终丧失了海上优势,而希腊这才确立了其对海洋的控制权。
附一段考古资料来看,这才是历史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所在。
从考古看来,特洛伊城前后延续时间较长,其遗址自下而上的分为9层。
第l层大约是公元前3300一前2500年的一座直径只有90多米的石筑小城堡。
第2层大约在公元前2500一前2200年,城市开始繁荣,筑有坚固的城堡,城内有居住住址和铺砌的道路。该层有大量的灰烬,估计是于战火硝烟之中校毁掉的。
第3、4、5层大约在公元前2200一前1800年,城市范围较大,但养胃的食物其发展规模和水平都不高,建筑不如以往雄壮。
第6层在公元前1800一前1275年,特洛伊城发展到历史上最大的规模,城墙更为坚固,城内发现有火葬墓,葬具为骨灰瓮。德普费尔德认为它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但是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一层与其他层次的建筑风格有很大差异,他们怀疑它应该属于另外一种文化,可能是另一个民族对该城的占领带来的。
第7层在公元前1275一前1100年,可以分为A、B两个阶段,A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是与第8层属于同一文化系统的人创造的。那场著名的因特洛伊木马而来的战争应该就发生在这一时期。B属于后期青铜器时代至铁器时代。
第9层属于希腊化时代文明堆积。
策lo层属于罗马时代文化堆积。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四):撤去“英勇”的遮身布
特洛伊之战素来被公认为是上古的传说神话,其间神明之力撼天毁地而无拘,而那时的希腊罗马周边,也仍是朱庇特宙斯、战神阿瑞斯、雅典娜能以圣身法相亲临世间的神话之世,绚烂而遥远。但神话便单单只是神话吗,真的就与现实时空隔阂不接吗?难道一个流传数千年又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真的没有源头,没有依据,没有缩影吗?于我个人而言,是一向认为“神话”一词,只是被赋予了神性的“话言”,是有其根源,有其原本,有其实事的,只不过因为各样因由,传得荒诞与不切实际。 而巴里•施特劳斯的这部《特洛伊战争》,就是这样以史实来详细推导特洛伊战争其存在合理性的文章。全书不执着在确凿证据,而是着重在合理推导,也即是说作者本人主观上是倾向于此事存在,从而证明此事合理。当然如果钟爱于正反两面来激烈争辩论证的话,你会不习惯于巴里•施特劳斯这样一顺到底的流畅感,换言之,如果并不执着在“是与否”的抉择判断上,那绝对会被施特劳斯的文笔牵引着忘了自我,被放置在青铜时代晚期的特洛伊平原和希腊争海,并投放在战场上盾与矛的危险之中,也会透过文字而亲眼看到鲜血和腐尸的残忍难景,甚至于会为因战争而无辜着妻离子别的家庭而扼腕。 这本书常常会令读者扼腕负气,在作者的言语之间,重塑出来的血腥战场和肮脏荣誉,当真触目惊心,同时又重塑了所谓道德与崇拜。倍受推崇的神明与勇士,不过是垂涎他人财宝的凶徒,斩杀了敌人之后强扒下盔甲,又抢夺无辜的妇女,将一切美好踏碎之后捆上战舰,在挥霍一度之后又厌弃,最终再将一切祸端推脱在所谓“荣誉”这一空洞的噱头上。何为英雄?又何为神明?我们无法以现代的道德观批判或厌恶他们,因为据施特劳斯所说,那在当时简直司空见惯,在埃及,在美索不达米亚,在迦南,在近东的其他地方,这是常态,甚至是受人推崇的风向。 特洛伊战争是一场以丑闻开始,最终又以诡计结束的抢夺战争,却托以荣誉和英勇,写成史诗,传为神话,在我看来这实在算不得正当,只能连连扼腕叹息,当众人的虚伪与争名逐利纠结在一起,就会引导人性把伪善和争斗视作习惯,当众人的残忍与贪婪,结成同向的挥拳,一切表面光荣的噱头便都会拿来做掩盖,一切罪行也将在正大光明下结队地运行。千百年来,还是有人前赴后继在用木马伪装欺骗,也源源不断有人被木马所欺,因为众人心中都有贪婪,遗憾的是,他们的贪婪恰巧勾结在一起,又清理不干。想必特洛伊战场上挥舞长矛的战士,也是至始至终被“木马”一样的谎言欺瞒着,又以“英勇”一样的贪婪加害着。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五):特洛伊战争是真的吗?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战争?
涉及到古希腊人和他们参与的历次战争里,特洛伊战争是非常有名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的双方是希腊人和特洛伊人。而记载这场战争的文本资料中,以盲诗人荷马所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最为重要,其他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则包括《库普利亚》《厄提俄皮斯》《小伊利亚特》《伊利昂的毁灭》《返乡》和《泰列格尼》等6部诗篇。但这场战争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它的起因、经过以及结局又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相却再也无法无限还原。
一般的说法认为,特洛伊战争是指以争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起因,以阿伽门农(Agamemnon)及阿基琉斯(Achilles)为首的希腊军进攻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首的特洛伊城的一场攻城战。然而在实际上,这场战争其实是希腊人发动的一次殖民战争:他们一心想要把地中海沿岸最富有的地区特洛伊城占为己有,于是以海伦为借口发动战争——很显然,在史诗中,特洛伊战争失去了很多真实面貌。
鉴于希腊神话中也提到了特洛伊战争,而《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对战争又有着很多描述。那么,特洛伊战争究竟是历史,抑或仅仅是存在于神话或者诗篇中的战争呢?如果特洛伊战争是真的,那么,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
在《特洛伊战争:旧史新解》中,美国历史学家和古典学者巴里·施特劳斯试图以他的方式来解开战争背后的谜团和真相。他既考察了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以及其他诗篇,又结合考古发现,试图找出更多的线索对战争进行佐证。这样一种竭尽全力想要演绎历史真相的方式显然颇具先驱性与挑战性。合适、准确与否姑且不说,但这样一种探索的勇气和尝试无疑是值得惊叹的。
迄今为止,特洛伊战争的真实存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海因茨·谢里曼在19世纪下半叶的考古发现证明了荷马史诗的基本描述,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的基本事实确切无疑。但具体发展经过,也就是战争的完全真相显然已经无从得知。而巴里·施特劳斯的工作,就是“重现”这场战争的前前后后。他会成功吗?
战争是什么?就概念而言,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通常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特洛伊战争当然也是这样。不同于神话和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起因的描述,巴里·施特劳斯认为,特洛伊战争其实是希腊人——准确地说是迈锡尼人;或者如荷马所说的阿开奥斯人、达南人、阿尔戈斯人——出于劫掠的需要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殖民战争;而特洛伊人则处于反抗的一方。
对这场战争,巴里·施特劳斯将史诗的记述为基本依据,结合考古资料以及其他信息、研究成果为辅助,身临其境般对战争作了一次“现场报道”,这样的尝试所体现出来的勇气、信心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应该被肯定——发生在3000前的这场战争,所有的一切确实都足以引起更多的好奇心。而且很显然,巴里·施特劳斯的“还原”已经非常小心翼翼了,他是想要尽可能接近于历史真相,为此还使用了大量的“证据”。
至于效果如何,显然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至少,巴里·施特劳斯已经尽可能做得很不错了。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六):旧史新解——基于考古学、经典文本等对特洛伊战争史的还原尝试
巴里·施特劳斯(Barry Strauss)是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历史与文化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古代史转折点”的系列编辑,八本书的作者,以及军事和海军历史学家和顾问。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写过《凯撒之死》、《罗马十帝》、《斯巴达克斯起义》等多部著作,其中《凯撒之死》于2020年9月由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另外一本,也就是本书——《特洛伊战争:旧史新解》由 索 • 恩(Thorn Bird) 丛书,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他的个人网站是https://barrystrauss.com。
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从本质上讲,它将特洛伊战争从起源到结束重新推演了一遍。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特洛伊战争是纯粹的神话,是荷马等诗人的英雄捏造。即使发现了特洛伊的废墟,这个想法也几乎没有改变。作者在这本书中的论点是,荷马的说法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古怪,而是有其真实性。施特劳斯没有试图证明特洛伊战争是按照荷马所描述的那样发生的,而只是表明它确实可以发生。他根据现代历史研究,考古学发现,金石学以及对多种古典语言的研究结论,澄清了战争的实际长度(可能不到十年)和战斗人员的实际人数(双方参战人数都远少于10万人)。例如,他指出荷马时代惯用的希腊语可能使用的表达方式可与我们的“十有八九”表示通常而不是指字面数字相媲美。所以说,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但不一定就是十年。
这本书的大部分结构取材自希腊神话本身,尤其是《伊利亚特》中的版本。作者从帕里斯绑架海伦开始(顺路卷走了她的嫁妆),然后从此循序渐进,通过11章的叙述,直到特洛伊最终被希腊人人摧毁。每章均涵盖《伊利亚特》中的特定章节或主题,包括最初的绑架,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的争吵,瘟疫,赫克托与阿喀琉斯之间的伟大决斗以及最著名的特洛伊木马。
施特劳斯将《伊利亚特》中的信息以其他文学作品及研究成果的信息为补充,并且以青铜时代的军事实践作为背景材料。从中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武器,军备,食物和对妇女的态度。我们仿佛听到了战争中狂风中箭的嘶嘶声和矛头撞击肉体的声音,并意识到特洛伊平原上携带疟疾的蚊子所构成的威胁。这本书是集合大量前人研究的产物,但成果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可供非专业读者阅读。我认为,利用认真的学术研究结果来阐明普通读者感兴趣的问题,这是学者应该投入更多精力的著作。
该书还包含一组非常有用的区域地图,重要名词解释和一长串注释,参考文献推荐了一组扩展阅读资料。
当然,这本书也有缺陷,短暂的篇幅并不能完全覆盖这个宏大主题。而且,老实说,施特劳斯在文中相当多的内容是推测,是基于广泛研究和明显敏锐的头脑的合理推理,但尽管如此,这些推理仍然是有意义的。此外,施特劳斯过多地借鉴了赫梯人和埃及人的情况,尽管他们可能在时间和地点上都与书中描述的青铜时代的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生活在很近的地方,但是仍然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
另外,在第137页中,施特劳斯提到青铜时代的弓箭手可以在300-400码(270-360米)处击中目标。这个数据有些令人怀疑。我最近看到的《百年战争》相关书籍,里面提到 14至15世纪著名的英国长弓可能的最大射程约为300米。精确射程会更低一些。想来公元前1200年的射手应该射不了那么远和那么准。
扩展阅读的话,推荐看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奥维德的《变形记》,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施威布的《希腊神话和传说》也是极好的参考读物,同风格的历史推理书看李开元的《秦谜》、《秦崩》、《楚亡》。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