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11 20:30: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古今和歌集300》是一本由(日)纪贯之编著作,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一):和歌的情意好像是两三年前,读到了一首秋相闻:“长月黄昏后,伫立露沾身,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100字

  《古今和歌集300》是一本由(日)纪贯之 编著作,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一):和歌的情意

  好像是两三年前,读到了一首秋相闻:“长月黄昏后,伫立露沾身,莫问我为谁,我自待伊人”。一时心动,买回钱稻孙先生的《万叶集》译本,读着却没有滋味,于是下定决心去读日语双学位,寄希望于原文之美。《万叶集》从此搁置一边,和歌也再没有碰过。只是双学位终究还是半途而废,再看到和歌时,心里总有愧怍。因为不懂翻译的技巧,故而不便置喙。周作人先生早就谈过日文诗的难译,给钱译《万叶集》作跋时说:世间或曰神或曰国家,分出许多间隔来。但此只以理论,若是情则不但无隔而且无不可通,此不佞所以对于作诗与读诗的人特致敬意,以其同有通情达意之功也。

  真名序中谈到和歌的六义,也是风雅颂赋比兴,可见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的相近,读日文诗也好,俳句也好,在情感上总是“无隔”,譬如在三月最后一日“雨中强折/藤花枝,不怕/衣衫湿”;与昔日知己相逢秋野时感叹“秋日荻花/新开于/旧枝上——啊,/连花也念旧/不忘初衷”;想要忍住相思的人“眉间却泄了底”;在清泷瀑布前希望用它“清澈的白丝,织成/我山中修行时/穿的衣服”。我最喜欢的是杂歌辑菅原道真的一首:“此行匆匆,/未及备妥奉币——/幸有手向山/似锦红叶作金币,/恳请神笑纳”。此诗是“随朱雀院宇多上皇赴奈良时”所咏,因为出行匆忙,只好借山上的红叶进献神明,并作和歌向山神解释,类似“借花献佛”的可爱,想来神明必不会责备。

  除了上文写到的清泷瀑布、手向山,和歌集中还提到许多日本的山川名字。是以前读《枕草子》时很喜欢的部分,手向山就收录在第十一段中。还有暗部山、笠取山、末松山,都是化用进诗歌的好意象,在原元方的有一首即是如此——“音羽山传音,传来/关于你的风言/风语——我在逢坂关/此方等着和你/相逢,要多少年啊”,使人觉得地名有意思,和歌也有意思。清少纳言也曾用过类似的手法:“关是逢坂关……无益关,怎么说是‘无益’,所以转念了,这理由很想能够知道。或者因此就叫作勿来关的么?假如那逢坂的相逢,也以为无益而转念,那才是真的寂寞的事哪(周作人译)。”地名可以有这些引申的意思,所以才觉得处处是好地吧。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二):人这个矫情的生物

  《古今和歌集300》是诗人译者陈黎和张芬龄从日本经典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成书于公元905年前后)中选译出303首结集而成,所以是这个数字,我揣测不仅是出于篇幅和艺术的考虑,译者也许有意在向我们的《诗三百》(即《诗经》,收诗305首)作某种隔空的致敬。的确,日本和歌与《诗经》中的诗歌实在有诸多相似,比如都搜集于民间,都可吟唱,主题上常常歌咏自然与爱情,具有古朴动人的魅力。

  “和歌”的兴盛与日本本国文字、文学的发展有莫大关系,诗人们摆脱了汉诗的束缚,以日本文字为创作载体,表达本国人民的思想与情感,呈现出不一样的趣味和情致。

  客观说,和歌的成就当然无法与《诗经》以降的汉诗相提并论,《古今和歌集》成书的年代,唐朝行将灭亡,汉诗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范围的深度与广度,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相比而言,和歌更像一个初试啼声的小弟弟。这么说,不是贬低和歌,相反,我认为和歌最大的魅力便在于此,他正值青春年少,元气淋漓,对世间万物有着本能的反应,稍加整理,便脱口而出。想说的似乎很多,但说出来的又很少。当然是简单、直白的,但又是那么天真可爱,清新动人。所有的事物,在它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极其迷人的,那个时候,诗人是年轻的,文字也是年轻的,诗歌当然也是年轻的,一切都很妥帖,即便是歌咏那些伤心事,甚或到寻死觅活的地步,仿佛多少也点少年意气或是为赋新词的味道,固执矫情得让人不忍责备,反而心生怜爱。虽然和歌大多出自无名的作者,我仍愿将其视作一个年轻气盛的青年所作,他走走停停,从春天看到冬天,从相恋、相思到失恋,发乎于情,便随手记下,最终形成了这几卷诗行。

  《古今和歌集300》共有六辑,春、夏、秋、冬各一辑,恋歌和杂歌等各一辑。自然与爱情,果然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四季歌里,密集出现了大量相同或相近的意象,如春之樱花,夏之布谷鸟,秋之红叶,冬之梅花,可见这些意象留在日本人文化心理中的印象之深。有趣的是,春之歌和秋之歌要明显多于夏之歌与冬之歌,我揣测原书中的比例也大致如此。在四季相对分明的国家的文学里,歌咏春秋的文章确乎都比冬夏要多得多,仔细想想倒也不难理解,春天起于隆冬,终于盛夏,秋天起于盛夏,终于隆冬,物候上可谓大起大落,生命的勃发与衰退于此存焉,人的身体也最能直观体会到与自然相生相应的骚动;而夏天与冬天,似乎平了些,对于缺少制冷和制暖设备的古人来说,甚至有些难以忍受,作诗作文的雅兴自然也就消沉了。

  在恋歌之中,又以受相思之苦,相恋而不得之类的“苦情诗”为主,格调明朗、大大方方展现情爱欢愉的诗歌相对少一些,这又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与四季歌春秋与夏冬的待遇不同的原因类似。人嘛,异于禽兽者,根本处就在于矫情,喜欢搞点事情,找点刺激,脑子才能活络起来。“相思”比“相守”更得到诗人们青睐,也在于此。君不见当代流行歌手(不妨也可以看做是“诗人”)唱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就是这个道理。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三):唯美而浪漫的古今和歌

  今天二月份的时候日本捐赠过来的物资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起了不小的谈论,也让诗词文化再次大范围的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这几年国内对于文学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的,诗词大赛,成语大赛,见字如面等节目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喜爱,也曾掀起了收视狂潮。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诗词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同样,日本文学史上诗词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诗词有记载的从《诗经》开始,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词集是《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它们标志着日本和歌在艺术上的高度成熟,开创了细腻纤巧,浪漫唯美的“古今风”。如果说《万叶集》说代表的是雄伟浑厚,那么《古今和歌集》便是文雅浪漫的。

  《古今和歌集》原卷存有一千余首和歌,而这本《古今和歌集300》选收了303首和歌,其中301首短歌,一首长歌,以及一首旋头歌。短歌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现存最多的和歌。日本的诗词是有着分别的,最常比较的就是和歌和俳句,我之前读过一些俳句,松尾芭蕉等人的作品,读和歌的时候也只是欣赏着作品,并未明白和歌与俳句的区别,便百度了一下进行更详细的了解。俳句更重视规范,像我们中国诗词的绝句,而和歌则相对来说规范的范围更广一些,当然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认定。

  《古今和歌集300》是日本诗人纪贯之所编著的,因为和歌最早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很多和歌的作者并不明确,也无从考证,但这些作品在千百年来流传了下来,成为现如今人们所喜爱的诗词一部分。本书共六辑,分别是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恋歌以及杂歌。风花雪月,山水鸟虫是和歌内容的主体,人们在歌颂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将情感寄托于文字中,体现着文学的趣味和生命的美学,爱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无数的人在传唱,初恋时的懵懂,热恋时的火热,失恋时的惆怅,在恋歌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华秋实,万物生长,和歌描述着四季的更迭,是人们生命的轮回。

  新编著的这本《古今和歌集300》保留了日语原诗作并配有着中文翻译,中日双语的形式更能让我们容易理解和歌的意境。并且每一首和歌都配有罗马音标注和作者的精辟批注,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日本的和歌艺术以及背后丰饶的情感世界以及风物人情。和歌是日本千年来文学的一个顶峰,它唯美而风雅,为我们描述出世界万物应有的模样,《古今和歌集》是风雅的,它写春天:

  以风为翼

  四处发送花香

  邀引黄莺

  出来与

  春天约会。

  春暖花开的季节本该如此充满着期望。

  它的爱是浓烈的:我心汹涌如

  滚滚急流

  区区俗众目光

  之堤,岂能

  阻我爱的狂澜。

  古今和歌是人类文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人们将爱用文字和歌咏颂出来,唯美而浪漫。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四):走进自然与爱情的古典诗意

  在这本和歌三百首之前,其实几年前前我曾入手过上海译文的一个《古今和歌集》,不同的是,一个是选本,一个全集;还有一点,两者的译者不同,译风也大相径庭。暂且按下,不表。

  先大致简单说说《古今和歌集》。这是继日本的“诗经”——《万叶集》之后的第二部和歌集,算是相当古老的一部日本诗歌总集了。

  许多读者可能跟我一样有过同样的疑惑,日本的那些古诗,为什么叫“歌”——和歌、连歌、俳歌等,而不称“诗”?而在中国,虽然古诗最初也是谱曲歌唱的,但我们还是称之为诗,词,曲。仅在称呼上,在中国,似乎“诗”的地位和认可度大约要高于“歌”,更为被视为严肃文学,歌则容易被视为娱乐文化。

  在日本,所谓的“和歌”,究竟是不是要唱的,这个本人没有考究过,所以这里姑且不谈。

  这个和歌集,书名前面冠以“古今”二字,是因为本书收集了日本各个时代的和歌作品,但最晚也就在日本平安朝初期(十世纪初),因为它面世于公元905年。这个时间很特殊,相当于中国唐末。906年大唐帝国崩塌,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比中国的第二部诗歌(词)总集《花间集》稍微早几十年。所以放在现在看来,《古今和歌集》其实应是妥妥的古诗。由当时的纪贯之、纪友则、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等几位文学大臣共同编选而成,而且是天皇御定的一部皇家文学诗歌集,其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至今看来,《古今和歌集》与《万叶集》可以并列为日本古典诗歌的双璧,堪称流传千秋的优秀之作。

  不过,与浑朴的《万叶集》偏于平民的浑朴风格相比,古今和歌这个集子,则更偏于贵族气质,婉约、纤柔、唯美、浪漫,应该多是贵族文人的创作的集萃吧。

  另外再说下,东洋的这部和歌集的编排也很有意思。

  它基本按照季节和主题来进行分类,依序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恋歌、杂歌等(此外还有羁旅歌、离别歌、哀伤歌等),和歌的这个分类传统,可以看出,日本文人对自然和四季的关注和敏感,也有让我多少明白,后来的古典俳句这个诗歌体裁,为什么要求包含季语,以体现不同季节的风物特征,这是多么强大而延续的传统。

  除了歌咏自然之外,和歌最突出的一个主题便是“恋歌”,也就是情歌类,其篇幅也快占本书的一半,可见日本古典诗坛对爱情主题的热衷和喜爱,同时也透露日本文学对爱情开放的态度。

  总之,这种编排多少能看出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倾向,因为没有儒家思想的禁锢,任是风花雪月吟。

  回头再说说内容。

  看得出,不同于上译的全本,雅众这本走的精巧风。这个诗集精选三百首,似乎有些模仿《唐诗三百首》的意味和野心,篇幅上不多也不少,避免了大部头的厚重。在文字风格上,上海译文走的旧体诗的译风,基本采用的是五言绝句的形式,典雅而清丽,译者功底不浅;而雅众的这个选本,则是现代诗的译风,诗句自由而含蓄,并运用了现代诗的分节,算是个创意。如:

  龙田川上

  红叶漂荡如织锦——

  经纬它们的是

  或直或斜的

  十月初冬阵雨……

  捻青柳的细丝

  为线,黄莺

  穿梭花柳间,缝

  织出一顶笠——

  一顶梅花笠

  落泪成河,枕

  漂流如

  无桨之舟——

  终夜沉浮,我

  如何入睡入梦?

  现代诗风,充满晓畅明白的拟人、比喻、夸张,至今读来感人心肺,与绝句体相比,别有一番风味,尽管这个可能包含了译者的很大的创作性,或者说偏离了原诗的贴合度。

  总而言之,两个版本读来,诗味自然不同。至于读者究竟喜欢哪种,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翻译成绝句体,虽然旧体,但难度较大,与中国的古典诗相比,很容易被译成打油诗。翻译成现代诗,明显有些迎合当下广大阅读口味的倾向,富于新意,与上译有所区别,也算是一个出版策略。喜欢和歌或俳句的读者,很大一部分都会买不同的版本。毕竟它们的差异性很大,值得玩味。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五):和歌——一场风花雪月的盛宴

  这本书一放在手中就立刻被它清新雅致的封面及装帧所吸引。其实这种风格也正反映了日本和歌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风雅、清丽。

  和歌是日本文学的一种体裁。为何叫做“和歌”呢?因为日本是大和民族,而和歌是唱出来的诗歌,因此叫做“和歌”。

  如果说俳句对应的是中国的唐诗绝句,那么和歌所学习的就是中国的汉乐府诗歌。和歌中包含多种形式,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短歌。它的特点是“5-7-5-7-7”的音节构成形式。而这本书中所选取的300多首作品均来自日本的经典和歌集《古今和歌集》。

  可能很多人也像我一样不知道这个知识点,那就是9世纪以前日本是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的,他们书写的都是汉字。在公元800年左右,日本有志之士开始提倡“复兴本国文学”,这才促成了以日本文字书写的和歌的抬头。

  这本诗集中收录的和歌包括“无名氏诗人”、“六歌仙”及《古今和歌集》编著者的作品。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和歌、恋歌以及杂歌等。相信对日本文学有深入了解或喜爱的读者肯定都非常希望将其珍藏,那么对于不熟悉日本和歌的读者们可以跟着我一起来了解并欣赏一下这其中的作品。

  日本的和歌多为宫廷诗人所作,因此注定了其风雅唯美的主基调。此外其内容多为咏叹风花雪月四季变化以及爱恨离别等心境,所以比较容易理解。且经过翻译之后就更加感觉和歌拥有了现代诗的韵味。

  例如:假如有一天/这世上再无樱花/开放,我们的/春心或可/稍稍识得平静。

  这一首看似在咏物,实际在抒情。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樱花如云霞般遮天蔽日,暖风吹过,柔软的花瓣如雨滴洒落在歌者肩头,撩动起他爱的思绪。寥寥数语就如同给读者勾勒出一幅画,让人犹如置身其中,而情丝却又飘扬到了远处。何其之美,何其生动。

  还有这首:果能以我命/换得你爱,我/乐意一死——真死/比想死你,轻松多了。

  这首诗出于无名氏作者。它带给我们的感觉跟上一首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位爱到发狂的多情种,他的爱已经成为洪水,漫出了他的心,漫出了文字之外。如此直白如此大胆,有没有让你想起情窦初开的那个傻傻的你。

  第三首:我要把红叶藏于/袖中,带下山——/当城里人以为/秋已尽,得意地/亮出它们。

  读罢这首你有没有联想到一首唐诗?对了,就是白居易的那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却有一样的伤春悲秋之心,一样的天地人和之念。有道是,音乐无国度。我想说,诗歌也是同样的可以跨越国度。

  最后我想说一下在众多作者中间我最喜欢的一位:小野小町。她是“六歌仙”里唯一的女子,而且相传她是日本那个时代最美的女子。而她的和歌的特点在于其中充满着炽热和强烈的情感。比如这一首:对你无限/思念,来会我吧/夜里,/至少在梦径上/没有人阻挡。还有几首更加直白的,等你去发现。想象一下她的作品创作于公元800年左右,这样的激情豪放是多么得难得!

  快来捧起这本和歌集吧,低吟,浅笑,品味风花雪月。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六):日本文学的盛宴——读《古今和歌集300》

  李长滨

  作者个人微信公号【五彩“滨”粉】(ID:bfwc12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生产生活中创作了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创作了不朽的经典诗歌,以及伟大的诗人。《击壤歌》是上古时代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可谓经典不朽之作。人们逐渐创作了更多的诗歌,广泛流传。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了中国第一个诗歌总集《诗经》,里面有许许多多诗歌让我们流连忘返,彻夜难眠。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文学方方面面深受中国影响,汉诗成为一种时尚,背诵模仿汉诗。日本本土文学的兴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是第二古老的诗选,同时又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天皇敕命编撰的和歌集,在日本文学史享有崇高的地位。《古今和歌集300》是陈黎和张芬龄选取了303首结集而成,有点类似与中国的《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歌作为一种日本的文学形式,兴盛发展与日本文学有着重要的关系。日本深受中国的影响,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风俗习惯,方方面面都是中国的影子,文学也是如此。日本上层人士以背诵汉诗,写汉诗为荣。人与人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最好的形式就是诗歌。和歌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日本诗人逐渐摆脱了汉诗的束缚,尝试用日本文字创作,表达情感,传递思想。

  9世纪以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官方文字都用汉字记载。随着“假名”的出现,和歌应运而生,或古朴,或明快,或悲壮,或缠绵,为日本文学注入新气息。宫廷贵族陆续举办和歌会,逐渐积累了不少佳作,终于在10世纪初有了《古今和歌集》的编成。

《古今和歌集300》

  和歌类似于中国古诗中的风雅颂赋比兴,由此可见日本文化始终存在中国的影子。《古今和歌集》原书,和《万叶集》一样,共分二十卷。陈黎和张芬龄选取部分作品,将其分为六个部分: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恋歌,杂歌。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中日诗人对于春的描写,代表中国的是田园大师,孟浩然,作品是《春晓》,代表日本的是佚名,作品是《花香》。

  春晓

  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写出春天到来,鲜花盛开,鸟儿鸣叫,一副热闹的景象,此时,此刻,此花,此景,让人回味无穷,仿佛看到春天到了身边,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春天的脚步悄然到来,院子里的花儿绽开。

  花香

  日本 佚名

  比花色更惹人

  爱怜——谁的袖子啊

  被我庭梅所触

  余香令我迷……

  与孟浩然相比,日本佚名的和歌又是一番风味,春天已经到来,花的香味日益渐浓,惹得人们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没有执着与花的颜色,重点放在花的味道,怎奈一个香字了得。

  和歌集的春秋也好,夏冬也罢,有时淋漓尽致,有时朦胧神秘,有时直抒心意,有时婉转情长。

  《古今和歌集》是日本文学的顶峰时刻,一场文学的盛宴,影响日本文学一千多年,为日本文学注入新的活力,至今为止,日本很多专家学者供奉《古今和歌集》盛典,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一千年来日本文学传统的瑰宝,不仅因为它是首部奉敕编纂的和歌集,更因其所收录的歌作极具水平,将短歌从随兴的吟唱提升为着重创意、技巧的艺术,为日本文学注入活水,至今许多评论者仍视此书为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如果你对日本感兴趣,或者对日本文学感兴趣,不妨读一下《古今和歌集300》,相信你的收获满满,感触颇深。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七):最美不过诗歌

  之前读过一些日本的俳句,觉得文学无国界,虽然理解的不够透彻,但因着和中国的古诗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人生经历,再去读其作品,领会的就明白了些。这本《古今和歌集300》,是从日本经典和歌集中挑取比较有代表性的选译,所以要想了解日本的诗歌文化,这本还是值得一读的。

  整本诗歌分为六大部分,以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恋歌、杂歌等的形式来划分,可谓是景物、人物、情感都做到了细致的表达,读者读起来也方便许多。

  在春天,结几个知己,同游春景,夜晚席地为床,看着浩瀚宇宙,星星点点,仿若梦中,怎么想都是美。“一心但思知己三五,春日春山边同游——日暮四野随意宿,七八星斗梦中浮。”

  在夏天,炙热的空气总使人心浮气躁,心理的忧愁,似乎只有风能懂,鸟能明,“夏山间鸣唱的布谷鸟啊,请同情同情我——你的悲歌让悲愁的我更愁”。

  到了秋天,漫山枫叶红,浪漫中带着淡淡的惆怅,“常磐山常绿,无缘展枫叶红——若非飕飕风声入耳,不知秋意浓”。

  感伤着冬天如约而至,白皑皑一片,似是要与梅花争艳,“白雪纷飞,在树木每株上争着开花——树木每株上开的是梅花或雪花,欲折如何辨?”四季轮回,日月交替,“寒冬犹在,雪白的花从空中翩翩而降——云外,莫非春色已君临?”最美无非文字,字字润心,柔到深处。

  书籍的最后以歌人小传作为总结,将每首诗歌的作者简单概括,方便读者去了解从而体会诗歌的真意,但因为对作者描写过于简单,每首诗歌下面的解析也一带而过,所以我大部分并不能真正体会其作品真意,但也可能是我没文化的缘故。其中无名氏也很多,有幸作品保留下来,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此书中不仅有短歌、长歌、还有旋头歌。短歌是近一千两百年来日本最盛行的诗歌形式,传统上用以表达温柔、忧郁等题材,是男女恋爱传达情意之媒介。其中有首无名氏的著名短歌的变奏,“如果黄莺可以缝织梅花笠遮顶——我为什么不能折梅花为簪,稍隐我龙钟老态?”可以说是短歌的代表作。

  长歌和旋头歌此书只各收录一首,其中长歌含情脉脉,将思念大方跃然纸上,读到最后想起了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同样的情思,同样的等待,纯粹的爱情,如今难得如斯。“春霞升起,伊人在天一方:我远眺,期待重逢……”

  在辑5的恋歌部分,是整本收录最多的,共109首。我有仔细读过,大多都很喜欢。从而也认识了伊势,她的文字最先打动了我。“水上的浮舟如若是君 ——‘来我处停泊吧!’是我想说之话。很浪漫的字眼,又不过分浮夸,读来让人回味无穷。伊势据说才貌兼得,她与小野小町并称为平安时代前期女歌人之双壁。是后来《和泉式部日记》等女性日记文学的先驱,女歌人中作品收录最多者。她的个人生活也带有传奇色彩,作品中提到的“君”是宇多天皇, 这首诗歌是特意为他而作,诗中天皇是“水上浮舟”,她是“水池”,本以为自己是天皇的归宿,奈何造化弄人,宇多天皇最后出家,她又受宠与其皇子敦庆亲王。

  命运总是爱如此捉弄人,或命运坎坷,仕途不畅,家庭不亲,友人不济,总之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或快乐或悲伤,但我们总要向前展望,寄托山水诗歌不是纵情,只因心中依然怀有无限希望!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八):欣赏《古今和歌集300》中的细腻之美,感悟汉文化的融入与影响

  《古今和歌集》中的汉文化 说到诗歌,中国作为大宗当仁不让,自先秦启蒙,绵延数千年、直至现代。而说到日本诗歌,则大多以近代的口语自由诗为主。

  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歌选集《万叶集》约于759年收录成集,包含约4500首左右的歌作。在中国,759年是唐肃宗时期。《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第二古老的诗选,由醍醐天皇下令编纂,收录1100余首完成于平安时代905年。

《古今和歌集》影印本

  《万叶集》是全文由“汉字”书写而成,所以也被视为唐风传入的重要标志。《古今和歌集》则是在有识之士的大力鼓舞下,创作积累出的和歌作品集,以和汉混交文为主。 不仅仅是文字形式,诗歌的内容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许多中国文化。

  这本《古今和歌集300》从《古今和歌集》选出300首,分为六辑,分门别类的收录了春夏秋冬、恋歌与杂歌。对于四季变化的细腻与敏感,和着日本特有的幽玄物哀之情,给人一番特别的文学享受。

  自平安时代开始,大唐的“唐风”逐渐同日本的“国风”结合,对日本之后的文化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些和歌中,读者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汉诗对和歌的影响。

伤春悲秋的汉和文人

  《古今和歌集300》一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春夏秋冬”的分类方法,按照季节的推移进行和歌的收录,在本书中,春歌60首、夏歌12首、秋歌50首、冬歌二十首。那么,为什么四季和歌的选录数量差别如此之大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学曾一度在日本大受推崇、汉诗也广为流传,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日本废弃遣唐使,汉文化影响力减弱,日本文化才渐渐开始觉醒。 从众多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文人有着“伤春悲秋”的固定观念。

  从以上提到的和歌数量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歌人深受汉文化影响,偏爱春秋两季。

林少华在《古今和歌集中的自然》一文中提到:“正如时间是中国诗人最普遍的动机和主题一样,日本诗人也很早就注意到了时间的推移和时序的流转,注意到了宇宙时间的无限渺远和个体生命的短暂无常。《古今集》前卷既是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的,尤以寄托‘惜春’和‘伤秋’之情居多”。

  《古今和歌集300》在主题方面深受汉诗的影响,伤春悲秋的和歌居多。除此以外,对季节风物的描写也受到汉诗的影响。据考据,梅花一意向首次出现是在汉诗集《怀风藻》中,而《万叶集》中也仅仅只有一首模仿中国汉诗的咏梅和歌。而《古今集》成立之时,日本歌人经过长期的汉文化浸润,学会了把香气纳入文学素材的范围之中。

  另外,诗歌中多次出现了牛郎织女的典故,亦出自中国的民间传说。

关于本书的个人建议

  翻译方面,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古今和歌集》中一首杨烈的翻译是 月是从前月,春亦往日春。我身虽犹在,不见去年人。本书的翻译如下:

  另外,为了日语初学者更好的阅读,可以在汉字上标注假名,节省了读者时间。

总结

  《古今和歌集》写成于日本文化觉醒时期,确立了日本人的季节观与审美传统。在季节观方面,可以从“伤春悲秋”的观念上窥视一斑。在这本《古今和歌集300》中,读者可以欣赏到和歌的细腻之美,感悟汉文化的融入与影响。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九):世界美好本就相通,日语版的《宋词三百首》

  我记得前不久看过四季系列的日本俳句,对于日本的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描写一年四季,描写风景名胜,描写花鸟宠鱼等等等等,和我们比较起来,也是各有各的特色。

  而因为母语是汉语的关系,我更喜欢我们的诗人和作品,但是也不妨碍我们欣赏别国的佳作,也能从中找到很多共通之处,还能看见不一样的亮点,何乐而不为。

《古今和歌集300》

  于是我又找到了一本讲述日本和歌的书,名字叫《古今和歌集300》,它总让我联想起《宋词三百首》,但是却有一种非同寻常的风味。

  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它是继《万叶集》之后,日本第二古老的诗选,也是日本史上第一本奉敕编纂的和歌集,全书从中摘录了300余首风格各异的和歌名作,并配以精心的翻译,用中日双语进行呈现,再佐以作者简介及精辟批注,让我们更容易代入其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同时这本书经过归类整理,把和歌归纳成六个部分,分别是《春歌》、《夏歌》、《秋歌》、《冬歌》、《恋歌》和《杂歌》,我们随意翻开某一页,都能带来惊喜和感动。

  比如,我们在《春歌》里,能读到对春日的期盼,冬尽春来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关于春雨、春风、梅花、樱花、棣棠花等的万种风情;我们在《夏歌》里,能读到藤花、水晶花、莲叶、布谷鸟所抒发的或怀旧或悲愁的心境;我们在《秋歌》里,能读到秋风、秋月、秋雨、秋露、秋菊所勾勒出来的秋意;我们在《冬歌》里,能读到冬雨、冬梅打造出来的冬日世界;我们在《恋歌》里,能读到恋情从无到有、由喜转悲的发展轨迹,了解到爱而不得的心酸,相思苦无药的惆怅与煎熬,失恋后的神伤和对旧爱的追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令我们对这个神奇的和歌世界流连忘返,爱不释手。

《古今和歌集300》

  对于日本,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樱花了,而樱花也是和歌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很多都提到了它,我们都爱樱花,而樱花最美的时候,在于它绽放即凋零,美得荡气回肠,一往无前,让身在其中的人被景色所迷,忘了归路,忘了过去,也忘了将来。

  就像诗集里提到的,

被缤纷乱舞的樱花所迷,我忘了归路。《古今和歌集300》

  春天的雨总是连绵不绝,在日本也是,在雨中总是很容易升起一种怅惘,一种什么都不想做,只是凝望着窗外的雨,仿佛就这样度过了一生。

花色已然褪去,在长长的春雨里,我也将在忧思中,虚度这一生。《古今和歌集300》

  因为喜欢这位小野小町的诗句,于是我阅读起来就格外留意,没想到又发现了一首她的诗,这本书还在末尾很贴心得附上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没想到她是一位女歌人,是“六歌仙”中唯一的女性,据传还是当世最美的女子,擅长描写爱情,现存的诗作都为恋歌,才貌双全,说得就是这样的女子了吧。

  她的诗作也是非常的通透,如:

我知道在醒来的世界, 我们必得如此,但多残酷啊―― 即便在梦中, 我们也须躲避别人的眼光。

  我们总是说,爱一个人就会变得很卑微,而童年如果不被爱的人,就更难找到爱自己的人,我们总觉得自己不配,不配拥有美好的爱情,美好的恋人,得到的就像是偷来的般小心翼翼。而完美如女诗人,也是如此,在爱面前,在爱人面前,我们都无人幸免,在劫难逃。

  渴望被爱,也渴望爱人,而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携手并肩地走在阳光之下。爱,应该是让人成长、成熟,变得更美好的事物才是。

《古今和歌集300》

  还有一首不知名作家写到的诗,让我为之动容,也感觉在哪里读到过类似的话,“喜欢这种东西,哪怕堵住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欲忍相思, 终不敌――败在我固守了五官四肢、左心房右心室, 眉间却泄了底。

  翻来覆去地看,这本书的经典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就等待大家自己去发掘吧。

  End。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十):似曾相识的日本和歌

  机缘巧合得到了这本书,起初并不是很感兴趣,假期无意之中拿起来读读,竟发现是日本最重要的三部古典和歌集之一。于是开始拜读精选了300首的和歌集,越读越感叹古代文人的文化气息,短短的31个音节竟能表达出如此纤丽的情感,遂读完之后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斗胆来写篇书评。

古今和歌的的由来

  《古今和歌集》是日本平安王朝时代前期醍醐天皇敕命纪贯之、纪友则、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等人编纂的歌集,约成书于延喜五年 (公元905年,中国当时处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醍醐天皇时代是日本从唐风文化向和风文化转型的时代,宫廷贵族文化开始形成,所以后世文人学者将这个时期视为理想的圣代。

  《古今和歌集》是即《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日本其实相当于《诗经》在中国的地位)之后的第二部和歌总集。对后来历代敕撰和歌集的编纂提供了先例,所收作品标志着和歌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的定型化、成熟化、唯美化,形成了与《万叶集》质朴雄浑的“万叶风”有所不同的纤细婉丽的“古今调”,并成为日本和歌史上的主流歌风,影响深远。

精装书籍,小巧精悍

译本的“歌体”和“歌意”

  早在1921年周作人就说过:“凡是诗歌,皆不易译,日本的尤甚:如将他译成两句五言或一句七言,固然如鸠摩罗什说嚼饭哺人一样;就是只用散文说明大意,也正如将荔枝榨了汁吃,香味已变,但此外别无适当的办法。”此书“歌体”和“歌意”的翻译与杨烈、张蓉蓓、王向远三位的有所不同。杨烈、张蓉蓓的译本在“歌体”上主要是将和歌汉诗化,形成标准的五言诗(杨烈的是四句,张蓉蓓是两句)。王向远不再完全受字数和结构的拘束,翻译成更加贴合日文原意的诗歌,结构上更趋向于歌,而不是诗。结构上与和歌“57577”三十一音的短歌句数对应,字数上没有统一的束缚,阅读起来的感觉更像是30年代的诗歌。整体上感觉更加朦胧婉约,意境犹在,但同时也有部分和歌有点晦涩难懂。两点是,有的和歌增加了作者简介及精辟批注,有助于了解和歌艺术背后的情感。

“和歌”与中国的诗词歌赋 似曾相识

  日本的古代,一直深受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在唐朝时期汉诗的发展到达鼎盛时期,把汉字当作官方文字的日本,朝野上下也盛行汉诗文。用汉语创作的诗与用日本语言创造的和歌犹如两朵鲜花,争奇斗艳。无论是歌咏“花鸟风月”的四季和歌还是表达男女情感的恋歌,在内容上及艺术手法上与中国的古代诗词歌赋似曾相识,展示出的是那个时代自由奔放的文化气息和高度的个性美。

  春天是乍暖还寒,是草木萌芽,是万物复苏,这种季节的变化与推移,仿佛是在瞬间所完成的。盛开的花朵,美妙的鸟鸣,徐徐的微风,连天的彩霞;而秋天是万物的衰变,是树叶的凋零,是秋雨的凄凉,这种季节的变化很容易让人伤感,触发悲凉、相思之情。与中国诗词的比例也很类似,春秋的和歌要多于夏、冬的和歌。内容上或赞美,或隐喻,或言志,或者睹物思情。

  立春的和歌:我心渴盼春花,深为其所染,伸手欲折枝,枝上雪花似春花;

  中国的汉诗:小烟弄柳晴先暖,残雪禁梅香尚浅;

  立春的节气之下,天气渐暖,但树枝依旧被冰雪禁锢,这是立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抒发一种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

  咏梅的和歌:月夜银光耀,难辨梅花白,暗香浮夜空循香知花踪;

  中国汉诗: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个“暗”字,使花香更加突出;

  到了春末夏初,有一种昼夜不停地鸣叫的鸟,在中国它的名字是杜鹃。与和歌中的布谷鸟一样。是一种可爱、有灵性和富有神奇传说的益鸟。古代的诗人们特别喜欢这种鸟,估计它能给诗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又能寄托文人们许多情思。

  夏歌和歌:夏山间鸣唱的布谷鸟啊,请同情同情我——你的悲歌让悲愁的我更愁

  中国词: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还有秋天的风与月,虫与雁;冬天的雪与梅,就不在这篇书评里一一赘述了。无论是歌咏的内容还是表达的情感,与中国的诗歌都很相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

  恋歌的数量在《古今集》中占据近三分之一,是和歌中的重要部分。恋歌作为独立门类除了数量浩瀚之外,表现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艺术创作技巧也是因人而异,个性十足。古今集中的和歌以梦境的委婉和与自然的对比表达较多,直抒胸臆的创作较少。虽然是婉约朦胧的表达男女之间相思相爱之情,但相较于中国的汉诗来说,还是比较奔放自由的。但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与汉诗几乎是如出一辙。

  和歌:思君终日/盼能梦中逢/夜幕早已降,如今却不知如何以枕为舟/做梦到你面前

  张九龄的诗: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同为相思之苦,日复一日。想着梦中相见,奈何无法入睡。心灵的孤寂,无以言表,越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孤苦难耐。

  和歌的恋歌是和歌的一大亮点,写尽了男女之间的情感,跌宕起伏。一见倾心,如痴如醉,相思惆怅,分离神伤,就像一幕幕进入眼帘的动态画面,撩拨心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

  在感叹和歌之美的同时,也触动了深藏内心的青春回忆,同时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反思。

  过快的生活节奏,已经将奋斗在人生路上的我们追赶的筋疲力尽。无暇顾及和欣赏这条道路路边的风景。我们要调整好心态,不要为了生存而生活;要为了品味生活而前行。一边砥砺前行,一边细细品味,欣赏春花的斗艳,融入夏绿的盎然,感受秋风的凉爽,抚摸冬雪的柔软。找回爱恋的热火,寻求幸福的时光。慢下来吧,积极的慢生活,才能品味到短暂人生路上“真正”的人生。

本文标题: 古今和歌集300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1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第四共和国》经典观后感集《我的第一本哲学启蒙书2:这个世界的奥秘》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