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月亮》是一本由[意]安德列•瓦伦特(AndreaValente)文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我要月亮》读后感(一):月亮和老电影如果有人在20世纪初
《我要月亮》是一本由[意] 安德列 • 瓦伦特(Andrea Valente)/文 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要月亮》读后感(一):月亮和老电影
如果有人在20 世纪初时游览巴黎—一定要在世纪之初—他将在剧院中度过一个怪诞的夜晚,各个剧院中正上演着当时的新奇事物:电影。它极富魅力、引人入胜、令人着迷。他还可能看到电影史上著名画面之一—也许可称得上是最著名的一幕—一个月亮,只有月亮,她担任了女主角。
一枚炮弹击中了月亮的眼睛。
当时是1902 年,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仅仅诞生了七年。胶片还是黑白的,如果想要彩色胶片,只能一格一格地人工上色。巴黎人乔治 • 梅里爱是电影先驱之一,他小时候一定阅读过儒勒 • 凡尔纳的小说,他非常喜爱以至于根据它们制作了一部电影。
事实上,这部电影只有10分钟,因为在那时电影只有一卷胶片的长度,不过这时间也足够把主角们发射到月球上、游览一圈然后再返回了。黑白胶片里的月亮显得更加苍白了,它是一张女演员覆盖着打散奶油的脸,对比我们今天的特效,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想要独具魅力吗?月亮是毋庸置疑的选择。
额外提示:有时电影会改编自一部书,不过这部电影更甚,《月球旅行记》改编出处有三部小说之多:其中两部是儒勒 • 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还有一部是赫伯特 • 乔治 • 威尔斯的《月球上最早的人类》。如果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读一读这几部书,它们仍具冒险故事的魅力,不过要读完它们需要的可就不止10 分钟了……
又过了二十几年,在1929 年,奥地利导演弗里茨 • 朗在他的电影中将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以至于电影的名字就叫作《月里嫦娥》。
我们经常沉浸在科幻小说的世界中,不过大银幕上的技术渐渐已经变得越来越写实。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至少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位女性登上过月球……
《我要月亮》读后感(二):儒勒·凡尔纳的月亮
类似阿波罗11 号登陆月球的情节也曾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出现过。儒勒 • 凡尔纳笔下的机组人员既不是二人也不是四人,而也是三个人:因倍 • 巴比康、米歇尔 • 阿尔当和尼却尔船长。不过这本书是1865年出版的,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任务早了100 多年……
他们三人坐在一枚巨大的炮弹中,由一座超级大炮发射出去,所使用的发射弹药被科学家们叫作硝化纤维素,而诗人们则称之为火棉。
火棉这个词美极了,应该更经常地被人们挂在嘴边,比如说在月光皎洁的夜幕下,当你向恋人递上一朵花时……
直线飞行用了97小时13分钟,也就是四天多一点儿,这再一次押中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1 实际飞行的时间,他们是三个人,既不是二人也不是四人。
所选择的发射地点是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市,而NASA 的发射基地也是在佛罗里达州,在卡纳维拉尔角,两者仅仅相距210千米。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实际任务中,回程时飞船都降落在了太平洋上。这一切只是巧合吗?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 • 凡尔纳当然不能带我们去登月,但他凭借鹅毛笔和想象力,用故事为科学家们指引了道路。他们被小说所吸引,在计划自己的事业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参照情节。
额外提示:为了脱离环地运行轨道,我们需要一个大于10千米/秒(每秒!)的速度,用这个速度沿直线飞行大约十多个小时后我们就能到达月球。但是在脱离环地运行轨道之后发动机会关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速度会开始下降,直到距离月球约60,000 千米的地方,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相等时,速度才停止下降。此时,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速度重新开始增加,直至进入环月运行轨道。考虑到速度的变化以及月球自身也在移动(我们假设的直线变成了曲线),因此从地球到月球的旅途大约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从月球返回地球时也同样如此。儒勒 • 凡尔纳的小说再一次预言了现实。
《我要月亮》读后感(三):《我要月亮》:为孩子奉上精彩绝伦的月亮科普与人文畅想
从孩提时起,对月亮就不自觉的好奇,面对孩童纯真而好奇的眼神,父母们最常说起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伴着深入人心的神话故事,再看月亮时,似乎真能看到嫦娥姐姐还有玉兔在上面。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盆。”天上那轮真实的月亮,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半信半疑的神话故事背后,依然忍不住想要去了解月亮真实的一面。在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我要月亮》是一本很好的科普绘本献礼,对比枯燥的科普读物,《我要月亮》内容全面、详实,插画精美,是一本颜值与实力兼具的高质量绘本。 《我要月亮》的作者是安德利•瓦伦特和翁贝托•圭多尼。安德利•瓦伦特曾两次荣获意大利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安徒生奖”教育类图书奖、最佳插画作者奖,翁贝托•圭多尼则是意大利宇航员、天体物理学家、科学普及者、作家,曾两次进入太空,1996年试验意大利研制的绳系卫星,2001年成为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欧洲第一人,并曾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台开办专题,每日向观众普及天空知识。 两个作者可谓双剑合璧,安德利•瓦伦特扎实的绘画基础,使得插图生动传神,既能用浪漫主义笔触再现神话故事、诗歌、文学作品中的月球,色彩浓烈,构图奔放,又能用现实主义笔触严谨的展现月球的面貌。翁贝托•圭多尼扎实的月球知识基础,则使得该书的科普内容极其严谨详实,极具可读性。 《我要月亮》绘本中,内容分为三个板块:月亮神话、月亮科学、月亮冒险,内容循序渐进,为孩子奉上精彩绝伦的月亮科普与人文畅想。《月亮神话》章节中讲述了诸多异彩纷呈的月亮故事,内容十分开阔发散,穿插电影、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机械等多领域中月球的相关知识,引人遐想、引发孩子对月亮的喜爱和对知识的好奇。《月亮科学》章节中讲述了月亮的起源、与地球的距离、月食与日食、月球的表面等月球的科普知识,带领孩子逐渐了解月亮。《月亮冒险》章节中则讲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带领孩子畅想在月亮上生活的神奇世界,漫步月球、在地球上开车、在月球上装电梯是怎样的场景呢?读完全书,原本陌生而又神秘的月球是那么的亲切、不再遥远。此外,文中不时穿插着“小问答”,为阅读再添了一种趣味性。 《我要月亮》是一本无论大人、小孩都非常适合的科普绘本,让我们畅想在月球的世界里,一起探索吧!
《我要月亮》读后感(四):《我要月亮》:夜晚的主角
中国有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传世名句妇孺皆知。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是所有中国小朋友的启蒙诗句之一。
古诗词中,“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诗人笔下的月亮意境多变。饮酒时“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游历时“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忧伤时“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得意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塞外古城“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乡间小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月光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瞧不见灯光”, 波斯诗人奥玛•卡言称“令我快乐的月亮永不亏缺,瞧,天上又升起了那轮明月”。
月亮,带给世界无限的遐想和灵感,是夜晚当之无愧的主角。
月亮是怎么诞生的?距离我们有多远?也像地球一样有生命吗?
从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小狗,到漫步月球的宇航员,再到建立太空空间站,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月亮神秘的面纱也因科技的进步被一一揭开。
为了全方位的了解月亮,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安徒生奖”教育类图书奖、最佳插画作者将的获得者安德烈﹒瓦伦特,联合意大利宇航员天体物理学家、科学普及作家温贝托﹒圭多尼,共同为孩子们创作了一本兼具艺术、人文、科学、常识于一体科普绘本——《我要月亮》。
在这本书里,小朋友对月亮的所有好奇,都能找到答案。
《我要月亮》共分三个篇章:月亮神话、月亮科学和月亮冒险。整本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小朋友来说很有吸引力。月亮神话主要介绍了月亮在文学、影视、音乐、绘画等人文领域的影响。月亮科学这一部分,不仅会发现月球是何时诞生、如何诞生,还会发现它何时距离我们较远、何时距离我们近,会明白它为何有时大有时小,它与潮涨潮落的关系……,神秘的月亮会在这里被全方位的展现。月球冒险则是从太空时代的视角来深度了解月球,你会读到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讲话,会发现在1969年发生过什么,还会了解到所有登上过月球的宇航员,可以畅想自己是未来重返月球的成员之一。
这本书的每个篇章都有一个通话故事穿插在里面,趣味与知识相结合,读起来轻松有趣。除此以外作者还精心设计了一些小问答,知识的延展性做的非常棒。
读起来吧,这是一本可以让梦想发芽的书。
l
《我要月亮》读后感(五):如何给孩子描述月亮?这本书为孩子奉上精彩绝伦的科普与人文畅想
孩子问“妈妈,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呢”“月亮是什么呀”;
谈到月亮,你会想到什么呢,你会给孩子讲什么呢?
我们印象中的月亮神话就是嫦娥奔月,还有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它好像给孩子讲出来什么了。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我要月亮》绘本,这本绘本的扉页上写着电影《登月第一人》中的著名台词:并非空无一物,宝贝,爸爸正要到月亮上去。
《我要月亮》的作者是安德利•瓦伦特和翁贝托•圭多尼。安德利•瓦伦特曾两次荣获意大利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安徒生奖”教育类图书奖、最佳插画作者奖,翁贝托•圭多尼则是意大利宇航员、天体物理学家、科学普及者、作家,曾两次进入太空,1996年试验意大利研制的绳系卫星,2001年成为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欧洲第一人,并曾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台开办专题,每日向观众普及天空知识。
苏茜.扎内拉是《我要月亮》的绘画作者,她毕业于意大利费拉拉艺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曾为《骑行车的鳄鱼》、《愤怒像只小狮子》等绘本创作插图。
安德利•瓦伦特扎实的绘画基础,使得插图生动传神,既能用浪漫主义笔触再现神话故事、诗歌、文学作品中的月球,色彩浓烈,构图奔放,又能用现实主义笔触严谨的展现月球的面貌。翁贝托•圭多尼扎实的月球知识基础,则使得该书的科普内容极其严谨详实,极具可读性。
《我要月亮》可以为你解惑,也可以让你带孩子“遨游”在月亮上领略不一般的风景。
全书分三个部分,从关于月亮的人文作品、月亮相关科普知识和人类对月球的探测三个角度全面介绍月亮。
1.月亮神话
在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就认识到月亮不过是一团岩石而已,他却因此被当时的人们以渎神罪进行审判。
在《月亮神话》这一章节中,我们能看到激发写作灵感的月亮。比如诗人但丁的《神曲》、卡多维科·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奥兰多》。
以月球为主题数不胜数的电影,1929年,奥地利导演弗里茨·朗在在他的电影《月亮嫦娥》中将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之后的电影也在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设定。
贝多芬因为爱上自己的女学生而创作出伟大的《月光奏鸣曲》,音乐家德彪西为了使他的《贝加莫组曲》更加完美,花费了15年时间苦思冥想,最后,他只将组曲中的一个名为《惆怅中的漫步》的乐章改名为《《月光》,从此这一乐章名声大噪,广为流传。
迈克尔·杰克逊在庆祝摩城唱片成立25周年时,他表演的舞步看起来像在重力更小的月球上,因此得名“月球漫步”。以月亮为主题的歌曲非常丰富,比如《看那月亮》《在月光下跳舞》
画家梵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油画《星月夜》,描绘了法国圣雷米镇的夜景,大面积的蓝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
不止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有古希腊的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古巴比伦中的月亮神。
2.月亮科学
月亮是如何诞生的?那里是否有生命?,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在月球科学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月球的诞生、大小 变换的原因、月食的形成、月球的重力、月球上的撞击坑、月谷和月球山脉的命名及分布...
月亮永远不会变成浅蓝色,也不会变成深蓝色,但天文学家会使用“蓝月亮”这个术语表示一个月内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第一次满月出现在月初的几天、第二次满月出现在月末的几天时,第二次满月就被称作蓝月亮。还有更多的月亮历史,等着你和孩子一起进行探索。
3.月亮冒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探索太空,月球就是首发站。
《我要月亮》中描述,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人发射了进入太空的第一颗人造物体:斯普特尼克1号开始,人类探索太空的计划便提上日程。
时逢美国与苏联卯着劲儿的一决高下,在苏联的太空之旅频频告捷的压力之下,美国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5月25日宣布:美国人将在10年内登月。
后来就有了阿波罗计划,终于,在那个传奇的1969年,阿波罗11号,载着3人,完成了约翰·肯尼迪8年前的宣言。
1969年7月20日,载入史册的阿波罗11号带着人类首次踏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的那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回响。
《我要月亮》中有一个太空时代进程表,特别详细地画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
《我要月亮》不仅仅只是科普绘本,绘本中的衍生话题可以发散孩子们的思维,梦幻插画激发孩子的想象。
在梳理月亮人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穿插着电影、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机械等多领域延伸;章节中还有众多衍生话题与小问答让阅读感更加跳跃活泼,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
大量梦幻插图激发孩子对月球的畅想:射向月球的载人炮弹、未来月球上的运动会会场……插画师根据文字内容精心绘制每一节配图,每一页都将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体验。
不仅孩子有好的体验,我们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我要月亮》时,也能够重拾我们孩提时代对月亮的好奇心!
《我要月亮》读后感(六):独一无二的月亮,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人类生存的地球有且仅有一颗自然卫星,每当夜晚它都会代替太阳,成为天空的主角,它就是——月亮!
说起月亮,你首先会想起什么?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是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自然洒脱;是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感慨;还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经典传说?
不论是哪一个,都在提醒着我们,自古到今,月亮在我们的认知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对月亮的情感,不亚于小孩儿对父母、人类对自然,同样有敬畏,有依托,有迷恋,更有近代以来的探索。而科学将月亮神秘的面纱揭开,让人类和月亮,得以坦诚相拥。
最近入手一本关于月亮的,文字超科普、绘图超唯美、结构超清晰的绘本——《我要月亮》,读完之后,更爱在夜晚,凝视那一轮可圆可缺的月亮了。
去掉封皮,超美~是个童话故事《我要月亮》是为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而出的月亮合集,是意大利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安徒生奖”教育类图书奖、最佳插画作者奖得主安德列 • 瓦伦特,和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欧洲第一人、宇航员、天体物理学家、科学普及者、作家翁贝托 • 圭多尼合作打造,这个作者阵容,足以打动我。
《我要月亮》是一本儿童认识月亮的超级棒的读物,书中清晰的结构非常加分,分为三大块:
月亮带给世界的灵感月亮的无数秘密人类探月征程让儿童多维度的认识月亮、了解关于月亮的一切想象与现实。
如果你在书中没有找到关于月亮的唐诗宋词,不要诧异,这是意大利的作者为全世界的儿童写的月亮史。所以,看看那些我们极少会去了解的月亮吧!
①那些关于月亮的浪漫
全世界的诗人,都是浪漫的。关于月亮的诗句,不论是中国古代诗人留下的经典传唱,还是国外诗人的的学文著作,都透露着一丝浪漫的气息。
月下,总是令人遐想,是历代诗人和思想家们灵感喷涌的地方。《我要月亮》中讲,伟大的诗人但丁称月亮是“天堂中的第一重天”;17世纪,法国人西哈诺·徳·贝热拉克用想象力写下了月亮世界的冒险之旅;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却说月亮只是一团岩石……
《我要月亮》中还有那些荧幕上的月亮、钢琴曲中的月亮、歌曲中的月亮、寓言童话中的月亮、漫画中的月亮等等,那些人们对月亮的畅想与寄托,全都变成了艺术,充满了魅力。
②月亮的真实面目
那月亮,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我要月亮》中说,最普遍的理论是,大约45亿年前,一个天体像台球一样撞向了地球,月球便诞生了。研究人员从宇航员在月球上带回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地球上某些地区岩石成分相同的化学成分,故而至今,没有比这个理论更具有说服力的假设了。也就是说,月球已经陪伴地球45亿年了。
现在科学家们,关于月亮几乎无所不知:起源、距离、大小、组成、温度、自转周期等等,这些知识,在《我要月亮》中都可以看到。
③无尽的探索与冒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探索太空,月球就是首发站。
《我要月亮》中描述,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人发射了进入太空的第一颗人造物体:斯普特尼克1号开始,人类探索太空的计划便提上日程。
时逢美国与苏联卯着劲儿的一决高下,在苏联的太空之旅频频告捷的压力之下,美国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5月25日宣布:美国人将在10年内登月。
这就有了后来的阿波罗计划,终于,在那个传奇的1969年,阿波罗11号,载着3人,完成了约翰·肯尼迪8年前的宣言。
《我要月亮》中有一个太空时代进程表,特别详细地画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
了解了探索月球的始末,就非常期待未来的探索会是什么样子。
月球冒险仍在进行,太空时代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就像在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说月亮只是一团岩石;在儒勒·凡尔纳1865年出版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类似阿波罗11号登月的情节:同样是3人,直线飞行97小时13分钟,在佛罗里达州发射。
你看,总有人会预言未来,你怎会说,未来探索太空的那个人,不是你呢?
《我要月亮》读后感(七):人类登月50周年,给孩子的诗意太空科普
1969年7月16日,全世界超过6亿人紧张地盯着现场直播,包括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在当天早些时候,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三名宇航员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又被射入了地月轨道。在飞过月球背面时,指令舱驾驶员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祝另两个伙计一切顺利,登月舱便从指令舱中分离。如果登月舱在回来时,无法从月球表面安全起飞,指令舱驾驶员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
启动推进器后,登月舱开始下降,很快,舱内的两个宇航员就听到了计算机过载的警报拉响。地面的休斯顿太空指挥中心必须迅速做出决断,是终止登月计划,还是继续尝试登月。最终,登月舱收到指令,继续尝试,启动手动控制。此时,飞船早已飞过了预计的着陆地点,燃料也即将耗尽。指挥中心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静静等待,直到通讯设备里传来阿姆斯特朗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在着陆6.5小时后,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扶梯踏上了月球,说出了那句著名的:“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在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人们再次聚焦“月亮”,向你解答关于它的所有好奇。联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作者贝恩德•布伦纳跨领域创作,将科学知识穿行于文化历史之中,这本关于月亮的书,向人们讲述了这个布满岩石的寒冷小卫星是如何成为人类文化长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题,又是如何引领科学步入太空,直至广袤的星际。这种从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识、用诗意温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评。
随后,联合低音又推出了儿童版的月亮科普书《我要月亮》,让大人有大人的“月亮”可看,孩子有孩子的“月亮”可看。《我要月亮》的护封设计成炫酷的银灰色,就像月球的表面。剪出的满月形窗口,透出内封面充满童趣的动物插画,插画内容正是书中“奶酪月亮”的童话故事。
《我要月亮》延续了诗意科普的方式。全书分为月亮神话、月亮科学、月球冒险三大章节,从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讲到地月的形成历史,再到人类的阿波罗计划。各章的每一小节有2至4页的篇幅,讲述了关于月亮的各种小主题,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广阔的“月亮世界”。在每一小节中,右下角还有有趣的小问答和延伸话题,跳脱开正文,进行发散补充,让小小的孩子大开眼界。书中没有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将文字环绕在大幅插图周围,既便于孩子理解又启发想象力,美观有趣。
这本书汇聚了意大利的三位创作者,共同为孩子们奉上精彩绝伦的月亮科普与人文畅想。
安德列 • 瓦伦特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曾两次获得意大利“安徒生奖”。在《我要月亮》中,每一章都有一个有趣的关于月亮的童话,正是出自他手。
翁贝托 • 圭多尼是意大利的宇航员、天体物理学家,他曾两次进入太空,并于2001年成为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欧洲第一人,2019年他在意大利的国家广播电视台开办了专题栏目,为大家科普太空知识。他以自己极高的专业水准,在《我要月亮》一书中为全世界的儿童进行丰富的趣味科普,除了日食、月食、月相这些常规知识,就连超级蓝血月亮这种天文爱好者才会关注的内容,也一一向孩子们进行介绍。
苏茜 • 扎内拉作为《我要月亮》的绘者,更是功不可没。书中有很多全景插图,像太空一样的深蓝色背景,看起来非常震撼。书中对未来月球的畅想,比如未来月球上的运动会场景,通过苏茜的描绘展现出来,面画漂亮又梦幻。此外,苏茜画得也非常考究,许多细节之处几乎是完美还原。书中将著名的阿波罗11号,拆分成第一级、第二级、第三极、登月舱和指令服务舱,如果你看过真实的照片,就会发现书中简直是无差别描绘。
《我要月亮》虽然是一本童书,但它丰富的内容,让大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如果谈到月亮,你能想到哪些?在这本书中,不仅有我们熟知的月亮女神“嫦娥”和中国的中秋节,还有西方人熟知的古希腊神话月亮女神“塞勒涅”,和她与爱人的特殊日子。此外,古巴比伦、美洲的阿兹特克都有着自己的月亮传说。历代的诗人、作家、思想家也留下了许多对月亮的思考,比如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描绘的科幻情节,在百年之后真实地发生在了阿波罗11号飞船上。还有画家梵高的《星空夜》、音乐家克劳德·德彪西的《月光》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迈克尔·杰克逊的“月球漫步”舞步、荧幕上的《2001:太空漫游》等等,月亮带给这个世界的灵感实在太多了。
作为一本科普书,当然少不了太空知识。《我要月亮》就为我们解开了关于月亮的许多秘密。比如,月亮是如何诞生的,又是何时诞生的,为什么它时大时小、时远时近,月相有着怎样的变化,月食又是怎么一回事,月球表面的撞击坑、月谷和山脉的命名和分布,以及对未来月球的畅想,这些都有通俗易懂的解释。关于人类的月球冒险,我们也会在书中一一见证。从第一颗飞向太空的人造卫星,到美苏的太空竞赛,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枚脚印,著名的阿波罗计划,详细拆解的世界上最大的火箭,还有科学家们对重返月球的计划...
作为我们的太空近邻,月亮影响了人类数千年。我们在它的启发下思考、生活,也不断对它追寻、探索。如果你想了解这段和月亮的故事,那就一起翻开《我要月亮》吧。
《我要月亮》读后感(八):孩子学习科普没什么用?答案并非你想的那样,多维度学习大有用处
抱着八个月的娃,嘴里念叨着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当中月亮代表的是一种思念。关于月亮有很多的引申,比如古诗,成语等等。”八个月的娃儿瞪大眼睛看着我,似懂非懂。
我在想如若我的孩子现在已经会完整表达,那么她一定会追问我,月亮的引申还有哪些?我能回答上来的也只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肚子里的这点墨水根本招架不住她的各种追问。
前段时间朋友送了绘本《我要月亮》极大的满足了我的需求,拿到这本书,本以为是一本枯燥的理论科普绘本,然而翻开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想错了,《我要月亮》真的是集颜值与知识一体的高质量绘本,绘本内容全面,绘画精美对于孩子和大人而言都很容易阅读。
《我要月亮》是为了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意大利“安徒生奖”年度插画作者、教育类图书奖获得者、天体物理学家、代表欧洲初次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共同为孩子奉上精彩绝伦的月亮科普与人文畅想。专业背书
面向幼儿的文学作品,素材的亲近性非常重要。其中的故事必须能让孩子们理解。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作品,如果远离孩子们的生活,令孩子们无法理解,那他们就不会感兴趣。故事,能够明白才有趣。绘本作为孩子阅读的切入口,对于孩子后期阅读兴趣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孩子汲取到的知识幽默风趣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尤其是科普类的绘本。
《我要月亮》绘本由意大利人文、科学领域的专业作者共同撰写,安德列·瓦伦特曾获意大利儿童文学界久负盛名的“安徒生奖”教育类图书奖、年度插画作者奖,在《我要月亮》绘本中以月亮为主题创作了三篇童话故事:可爱有趣的寓言故事--奶酪月亮、充满童话色彩而又专业的行星介绍--不一样的行星、月球居民对地球的“一探究竟”--地球上的月球居民。
作者翁贝托·圭多尼对于太空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他1996年进入太空试验绳系卫星、2001年代表欧洲初次登上国际空间站,常年通过广播、电视向意大利民众普及太空知识。
苏茜·扎内拉画风温暖,着色大胆,能非常好的抓住读者的心理,看绘画一眼就会心生喜欢。
内容递进
科普类书籍对于年纪稍微小一点的孩子而言,阅读起来会比较费劲,优质的作者在进行绘本设置时会根据读者的特点进行设计。
《我要月亮》内容设计就非常巧妙,作者将绘本内容分为三个板块,从故事逐渐进入专业领域。
月亮的神秘让人不禁一探究竟:从迈出地球的第一只小狗莱卡,到漫步月球的阿波罗号宇航员,月球是载人航天的第一个目标,也将成为迈向更远太空的中转站。月亮的神秘也成就了人类无限幻想:世界各地的尊贵神明与奇妙传说由此诞生;大师们将月亮融到乐曲、诗歌里;它也成就了电影、绘画等众多领域中的伟大梦想家。月亮神话:在故事与畅想中吸引孩子对月亮的喜爱
关于月亮有太多的内容,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故事,在《月亮神话》这一章节中,我们能了解到的还有:
激发写作灵感的月亮。比如诗人但丁的《神曲》、卡多维科·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奥兰多》。
以月球为主题数不胜数的电影,1929年,奥地利导演弗里茨·朗在在他的电影《月亮嫦娥》中将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之后的电影也在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设定。
关于月亮的音乐。1983年迈克尔·杰克逊在庆祝摩城唱片成立25周年时,他表演的舞步看起来像在重力更小的月球上,因此得名“月球漫步”。以月亮为主题的歌曲非常丰富,比如《看那月亮》《在月光下跳舞》...
关于月亮的绘画。大画家 梵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油画《星月夜》,大面积的蓝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
关于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算是最经典的代表了,除此以外还有古希腊的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古巴比伦中的月亮神...
月球科学的普及:逐步了解月球知识
月亮究竟从何而来?那里是否有生命?它的出现引发了地球上哪些奇特的现象?人类如何通过它了解上亿年前地球的形成,又如何借助它开启了探索宇宙的大门?
在月球科学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月球的诞生、大小 变换的原因、月食的形成、月球的重力、月球上的撞击坑、月谷和月球山脉的命名及分布...
月亮永远不会变成浅蓝色,也不会变成深蓝色,但天文学家会使用“蓝月亮”这个术语表示一个月内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第一次满月出现在月初的几天、第二次满月出现在月末的几天时,第二次满月就被称作蓝月亮。诸多异彩纷呈的月亮历史与畅想,和孩子一起进行更多有趣的月球探险。
了解月球知识有用吗?
可能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要花这么多钱买这本绘本?为什么要学习月球知识?
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急功近利的我们总想着让孩子看“能增加知识的书”“讲道理的书”“一学就会的书”,但我们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孩子的天性是玩,别因为“强求孩子读不喜欢的书”而让孩子逐渐对阅读产生反感心理,孩子喜欢的书、寓教于乐的高质量书籍才是真正的好书籍。
聪明的家长看到看问题总是很全面的,《我要月亮》不仅仅只是科普绘本,绘本中的衍生话题发散孩子思维,梦幻插画激发孩子想想。
以月亮为主题却不止于月亮:梳理月亮人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穿插着电影、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机械等多领域延伸;章节中还有众多衍生话题与小问答让阅读感更加跳跃活泼,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
大量梦幻插图激发孩子对月球的畅想:射向月球的载人炮弹、未来月球上的运动会会场……插画师根据文字内容精心绘制每一节配图,每一页都将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体验。
对于幼儿来说,绘本里呈现的世界是鲜活的,他们会直接当做现实来接受。这种体验并不会就此结束,一定还会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最多见的就是被运用在游戏里。总之,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把世界变成任何样子。想象力可以决定一切。同样是孩子,同样是写作,差异就在于孩子笔下的描写,拥有想象力孩子笔下的创作有趣、童真、想象丰富:
月亮住在银河里,有时候弯着小手指,有时候露着白屁股 月亮住在银河里,有时候不在家,是去表哥家玩了 月亮住在银河里,和一个叫嫦娥的姐姐,住在一起 月亮住在银河里,住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叫吴刚的哥哥 月亮住在银河里,嫦娥姐姐养一只白兔,吴刚哥哥经常砍挂树 银河里还有好多鱼吧,有好多孩子玩游戏吧为孩子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我们一起开始亲子阅读吧。
《我要月亮》读后感(九):被雪藏15年后,31岁张含韵惊天逆袭,网友:她就像一轮无暇的明月
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霸占了各大热榜,30位才貌双全的姐姐各擅胜场,霸气的宁静、冷艳的万茜、个性的张雨绮、性感的阿朵……每个人都有一身绝活,但其中最具话题性的,当属被雪藏15年的张含韵了。
从2004到2020,不经意间,16个春秋已然流逝。在这漫长的16年里,无数花开了又谢了,无数人来了又去了,没人会关心那些褪尽光环的人去了哪里,在做什么,毕竟娱乐圈里的故事太多,前浪还没有退却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年少成名者,往往缺乏与名气相匹配的心智,到头来难以逃过“伤仲永”的下场。
2004年,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因为人靓歌甜,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迅速登上名气的巅峰。然而,这个酸酸甜甜的女孩,也因为铺天盖地的网络舆论,被推落深深的悬崖。
她就是张含韵,2004年《快乐女声》的季军,一个曾红极一时,又因网络暴力而黯然隐退的女孩。
不知不觉中,张含韵已经从我们的视线消失了15年之久,但她并没有泯然众人,而是暗自积蓄着实力。等她再次回到荧屏上的时候,真的是令人惊艳。
出生于1989年的张含韵,已经不是出道时那个16岁的少女了,但她依旧满脸胶原蛋白,好像越活越年轻了。而且她的嗓音依旧清亮,就连戏剧唱腔也能轻松hold住,令网友们惊呼:这不就是一道皎洁清亮的白月光嘛!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次公演时,张含韵加入了《大碗宽面》组。在演出时,她一开嗓就惊艳了全场,那千转百回、直击人心的声音,让全场观众的目光再也无法从她身上移开:
我这一生漂泊四海看淡了今朝
月高高的挂无暇
人生能有几次机会,相聚甚是少
情谊别轻易放掉
听到她唱这句戏腔的时候,很多网友纷纷评论说:“这句歌词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啊!”“张含韵就是一个像月亮一般清澈动人的女孩!”
中国人对月亮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像月亮一样皎洁明澈”,是对张含韵最好的赞誉,正如古人用“闭月羞花”来形容一个女孩的美貌。而且,月亮也是诗人最好的朋友,一轮当空皓月,一壶绿蚁新酒,总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情思。
千百年来,人间有多少离别之苦痛、团聚之欢欣,月亮就有多少阴晴之未定、圆缺之变易。而月亮的阴晴圆缺,又会点燃诗人心中的灵感,让他们挥笔写下那些流芳千古的诗句。吟鞭北指,踌躇满志的曹操看到月亮,写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变法失败,被贬江宁的王安石看到月亮,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生性豁达,心思细腻的苏轼看到月亮,写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月亮究竟从何而来?上面是否有生命?它的出现引发了地球上哪些奇特的现象?人类如何通过它了解上亿年前地球的形成,又如何借助它开启了探索宇宙的大门?
从古至今,月亮的神秘都让人想要一探究竟:从迈出地球的第一只小狗莱卡,到漫步月球的阿波罗号宇航员,月球是载人航天的第一个目标,也将成为迈向更远太空的中转站……
月亮的神秘也成就了人类的无限幻想:世界各地的尊贵神明与奇妙传说由此诞生;大师们将月亮融到乐曲、诗歌里;它也成就了电影、绘画等众多领域中的伟大梦想家……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他那句“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句经典名言。在这一天,有无数孩子郑重地告诉家长,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是啊,月高高的挂无暇,孩子们纯真的梦想也是纯洁无暇的。为了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也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关于月亮的一切,意大利“安徒生奖”年度插画作者、教育类图书奖获得者安德列,与天体物理学家、代表欧洲初次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翁贝托,共同为孩子奉上一本精彩绝伦的月亮科普与人文畅想——《我要月亮》。
这是一本科普绘本,但又不仅仅是一本科普绘本,书中的内容关于月亮,却不止于月亮。
在梳理月亮人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书中还穿插着电影、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机械等多领域延伸,各个章节中还有众多衍生话题与小问答,让阅读感更加跳跃活泼,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另外,绘本中的衍生话题和梦幻插画,还能发散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插画师根据文字内容精心绘制每一节配图,例如,射向月球的载人炮弹、未来月球上的运动会会场……每一页都将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体验。更棒的是,这本美轮美奂的绘本还内含三大版块,分别是:
人文畅想——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德彪西笔下流淌的月光、库布里克电影中设想的月球基地;天体奥秘——地月的形成历史、月球的昼夜时长、月球的神秘背面、月球的冰与矿藏;探月回顾——升空的小狗莱卡、与月球擦身而过却震惊世界的“月球1号”探测器、少有记载的阿波罗1~6号、带上环月轨道的树种、至今遗留在月表的高尔夫球……
总之,在这本《我要月亮》里,诸多异彩纷呈的月亮历史与畅想正等待着你的发掘,读完这本书,地球仅有的这颗自然卫星将离你不再遥远。
《我要月亮》读后感(十):看,这就是月亮
儿子小时候最喜欢临睡前听故事,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听《月亮姑娘做衣服》的故事,里面讲:月亮姑娘怕冷,所以想做一件漂亮的衣服。她找到了手艺高超的裁缝,裁缝帮她量好了尺寸就着手给她制作起来,可是等月亮姑娘来取衣服的时候却发现,衣服穿不了,因为她的身材变了。最后裁缝也无能为力,因为月亮姑娘的身材总是发生变化。所以没有衣服的月亮姑娘只能晚上偷偷出来。
每次听完故事,儿子总是追问,为什么月亮身体会发生变化呢?爸爸就会给他解释说: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阳光的一部分反射出来,这样,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其实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儿子听完解释会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可我们都看出来他并没有真正懂得,这种一板一眼的科普介绍反而让他变糊涂了。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阅读的书籍的增多,孩子越来越对月亮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他经常会追问我们,月亮离地球有多远?我们见到的月亮真是圆形的吗?月亮上面有人居住吗?月球上的山和海和地球上的山和海一样吗?……关于月亮的疑惑实在太多,而我们家长其实也是一知半解,为了不误导孩子,也为了满足孩子对月球的一切幻想,我在众多书籍中选中了这本书——《我要月亮》。
《我要月亮》本书由意大利“安徒生奖”年度插画作者安德列 • 瓦伦特、教育类图书奖获得者×天体物理学家、代表欧洲初次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翁贝托 • 圭多尼,年度插画作者奖获得者苏茜 • 扎内拉,共同为孩子奉上精彩绝伦的月亮科普与人文畅想。
书中利用三大版块激发孩子对月亮的无边兴趣:人文畅想——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德彪西笔下流淌的月光、库布里克电影中设想的月球基地;天体奥秘——地月的形成历史、月球的昼夜时长、月球的神秘背面、月球的冰与矿藏;探月回顾——升空的小狗莱卡、与月球擦身而过却震惊世界的“月球1号”探测器、少有记载的阿波罗1~6号、带上环月轨道的树种、至今遗留在月表的高尔夫球等等。
内容关于月亮却不止于月亮:梳理月亮人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穿插着电影、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机械等多领域延伸;章节中还有众多衍生话题与小问答让阅读感更加跳跃活泼,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插画师根据文字内容精心绘制每一节配图,每一页都将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体验。
月光奏鸣曲
中国人对月亮有着延绵的情结,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情有独钟。文人们借着这半明半暗的、半遮半掩的月光,抒发一番情怀。可以说“打开中国文学史,每一页都有仰望月亮的目光。”
这当中,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乡思;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美;更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苍茫……
不止是在中国,在国外诗人、文学家、音乐家等,也有很多以月亮为主题的作品。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奏鸣曲》,被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
音乐家德彪西为了使他的《贝加莫组曲》更加完美,花费了15年时间苦思冥想,最后,他只将组曲中的一个名为《惆怅中的漫步》的乐章改名为《月光》。在音乐的营造下,我们仿佛进入到一幅迷人的月光幻境,仿佛能够听到优美的钢琴音符缓缓流淌出来。
还有诗人但丁的《神曲》、卡多维科·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奥兰多》、梵高的油画《星月夜》、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迈克尔·杰克逊在庆祝摩城唱片成立25周年时,表演了经典舞步——“月球漫步”……
以月球为主题的电影更是数不胜数的。电影魔术师之称的梅里爱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1968年上映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黑色科幻喜剧片《钢铁苍穹》、邓肯·琼斯的电影《月球》……
在本书的《月亮神话》章节中,在故事与畅想中吸引孩子对月亮的喜爱与探秘。太多的故事都离不开一轮高悬的月亮。月亮,带给世界无限的遐想和灵感,是夜晚当之无愧的主角。
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
人类对月亮,有敬畏,有幻想,更有探索。随着科学水平不断发展,人类将月亮的神秘面纱揭开,起源、距离、大小、组成、温度、自转周期……关于月亮的知识几乎无所不知。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它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它是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一般高出2~3公里,被称为“月陆”。阴暗的部分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被称为“月海”。月海虽叫做“海”,但徒有虚名,实际上它滴水不含。整个月球上共有32个“海”,其中向着地球的这一面有19个。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地球海洋潮汐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地球自转一次24小时,24小时里会发生两次涨潮。
月球上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中有40%的氧,30%的硅,20%~30%的铁、锰、钴、钛、铬、镍、铝、镁,以及5%的氢等100多种矿物资源,其中就有地球稀缺的,大量的电子和航天工业特别依赖的稀土资源。“未来,月球可能会被看作地球的第八大洲,且我们有望开发其自然资源。事实上,我们已知,经历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后的数亿年时间里,月球已经沉积了大量的矿物质。”
书中还讲到了“红月亮”和“蓝月亮”的起源:红月亮是一种特定现象,在月食开始时,太阳光中的蓝光被地球大气层过滤,只剩下红光,所以我们在日全食能看到血月。
而蓝月亮只是一个术语,月亮永远不会变成浅蓝色,也不会变成深蓝色,但天文学家会使用“蓝月亮”这个术语表示一个月内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第一次满月出现在月初的几天、第二次满月出现在月末的几天时,第二次满月就被称作蓝月亮。
在本书的《月亮科学》篇章中,神秘的月亮会在这里被全方位的展现。
到月亮上去
现实里月亮依然让我们普通人遥不可及,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对月球的向往及探秘。
中国民间有个美丽传说叫——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的图像在2000年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画上就有描绘: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因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只有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嫦娥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月球构造的朦胧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瞄准了月球。尽管非常不清晰,伽利略仍然发现,月球“完全不是完美球面上那样的圆滑”,而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球体。
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并撞击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探测器。1966年2月3日,苏联发射月球9号并首次成功实现软着陆于月球表面。美国也不甘落后,酝酿着人类登月的计划。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实现了“自己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一天也因此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1994年,中国科学家的探月构想正式提出。终于在2007年,世界的目光汇聚到了中国西昌。在这个有着“月亮城”之称的川西小城,中国人将美丽的“嫦娥奔月”从传说成为现实。
探索月球,是人类探索浩瀚宇宙迈出的关键一步,人类迈向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在本书的《月亮冒险》章节中,它向孩子们徐徐讲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为实现探索更远的太空所做出的付出与努力。
诸多异彩纷呈的月亮历史与畅想正等待孩子们在书中发掘,读完《我要月亮》这本书,地球仅有的这颗自然卫星将离你不再遥远。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