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索格》是一本由SaulBellow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5元,页数:4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赫索格》精选点评:●知识分子~●图书馆借来看过一点,写得蛮好玩的,那个知识分子~●平生最爱,之一.当年冲进漓江出
《赫索格》是一本由Saul Bellow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5元,页数:4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赫索格》精选点评:
●知识分子~
●图书馆借来看过一点,写得蛮好玩的,那个知识分子~
●平生最爱,之一.当年冲进漓江出版社才买到,后来在贵阳旧书店发现一地都是...
●我家收藏
●怎么说呢,如果作为意识流小说来看,它不够细腻优美(我喜欢的风格可能是那些如梦中呓语般的),掺杂了过多理性因素(那些发不出去的信和非理性的絮絮叨叨其实挺迷人的)。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来看,所叙之事和叙事手法又太过琐碎无聊(可能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聊吧)。不过最后的获奖演说确实打动我了,贝娄有其信仰和人道关怀,更像一个俄国作家。
●很普通的精神病人
●信息量很大的小说,确实读的心烦意乱
●赫索格一个被爱情背叛和友情背叛的人,在事后陷于自我的抛弃中,仿佛陷入了被迫害妄想症,这种在生活中找不到意义,无处落脚。索尔贝娄反映的美国当时整体的社会问题,而这种问题在我们国内正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或许他的作品在当下应该能够在国内获得更为广泛的认知,其作品表达风格和角度也值得其他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学习借鉴。
●向毛主席保证这本书我确实是很早很早很早以前买的……现在再读……真是……阿米巴巴妈咪哄思密达……。要是有电影,是不是尼古拉斯•凯奇来演那种……
●应该是我这个寡闻的人读的第一部长篇现代派小说吧?很有意思,用大段的回忆、内心独白和所谓的「写信」来编织「学人小说」是很合宜的。最奇妙的体验是,当我昏昏沉沉的时候,最适合读这小说,读着读着就睡过去,在浅睡中却似乎在补足小说的内容。当然,读得太囫囵吞枣了,以后还要细读。
《赫索格》读后感(一):gggg
贝娄是个浅薄的家伙,对于自己的灵魂看的很了不起,一边骄傲一边有自私无聊,但富于洞察力,也是因为他无法忍受自己的浅薄,他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性格上的或者内心里的不能疯狂而自责以及想在灵魂的疯狂里沉醉。。。
因为我和他一样。。所以我评价他就是在说我自己。
《赫索格》读后感(二):文字之外的一点吐槽
译者的语言功底不错,读起来文气很好,但对于这本知识分子小说,其文化背景和学术圈的基本知识显然力有不逮。只能对康德、黑格尔、卢梭、海德格尔这样的人莫名地添加一句话的注解,而对托克维尔、齐美尔、帕斯卡尔、蒂利希、别尔嘉耶夫等人一概搞不清通译,更不用说比较专业的概念术语了。如果说这在1985年的漓江版尚可原谅,在此后的河北教育、上海译文等版本中丝毫不改,实在说不过去。就算这是小说不是学术著作,至少像“红灯区”这种词,就应该把初版加的注(“指妓院很多的地区”)删掉了吧……
《赫索格》读后感(三):赫索格
这是一次相当现代的阅读,书中有着大量有关人物的感觉、回忆、意念、说理等意识流手法中的自由联想和多层次结构。自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建立以来,在人类的各种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印迹,此书便是例子。 主人公赫索格也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所以这样的表现也符合其人物身份和性格。全书以赫索格的几日行动为架构,加上穿插的主人公沉浸的杂乱无章的内心活动,几乎表现了赫索格的一生,过去的经历,内心的想法等等。恍如黄梁一梦。 赫索格离了两次婚,现在正与第二任妻子马德琳争夺女儿的抚养权。由于马德琳是被人勾引,正在同居当中,于是赫索格带了父亲留下的枪准备行凶,可是在潜入后看见妻子的情人正在帮自己的女儿洗澡(我私心想到了弗洛伊德童年性行为),于是放弃了行凶。第二天带女儿出去玩耍没想到遇上车祸,被警察发现实弹的枪,于是被捕。故事结束时,他被哥哥担保出来,而情人正在来看他。 赫索格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其特点显然是头脑大于行为,而在当今社会,清醒的知识分子显然大多数是内心苦闷的,他们要么飞黄腾达(如《洪堡的礼物》),要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荒诞地生活着。不管怎么样都是孤独的,当然知识分子都是孤独的,重要的是如何“享受”孤独,但大多数人只能随波逐流,赫索格也不例外。可能也因此,妻子受不了离开了他,而他事实也并无留恋,他的回忆中有着许多异性交往的内容,现实中也有着一个美艳的情人,但他依旧内心空虚。甚至他还在看精神病医生,而当他试图行动时(即杀人),也只是一时之冲动,很快便放弃了。真是证明了“头脑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也算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样貌。 结局会怎么样,不得而知,现代作品怕大多数没有结局,是与情人结婚,还是继续这种生活。看样子赫索格不知道,读者呢?
《赫索格》读后感(四):用写信疏通思想
死亡死去——再活――又死――活
没有人,就没有死亡
你的灵魂要下跪么?也有好处。擦地板
对付傻瓜要用他的傻办法,免得他自以为聪明。对付傻瓜勿用他的傻办法,免得你也象他一样成为傻瓜。两者试着选择一个。
据沃尔特.温彻尔告知,巴赫在创作安魂曲时套着白手套。
我无话可说 悲哀是懒惰的一种
赫索格一直想疯掉,他换了好几个精神病医生,可是他的精神状态只是濒临崩溃的边缘――或者在常人看来介乎崩溃的边缘。
赫索格仔细回顾、反复温习曾经的人生,他觉得完蛋了,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他是一个坏丈夫,两次失败的婚姻足以证明这一点;他对待第一个妻子戴西不好,作为报应,他的第二个妻子马德琳就要把他搞垮;对儿女,他慈爱,但是失职,所以还是个坏父亲;对于父母,他忘恩负义;对于国家,他漠不关心;对于兄弟姐妹,他平时很少往来;对朋友,他自高自大;对爱情,十分疏懒;说起聪明才智,他愚昧迟钝;对于权力,毫无兴趣;对自己的灵魂,不敢正视。
赫索格躺在沙发上这样严格的作着自我批评的时候,感到十分得意,他伸了一个懒腰。他想――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不是仍有不少迷人之处吗?
有一阵子,赫索格凭借过去在学术界的威望,在纽约的一所夜校给成年人上“浪漫主义的由来“的课程。他的学生们有幸看到赫索格在春天温暖的840个小时里渐渐的陷入渴望、固执、愤怒和混乱――他讲课的时候常常会久久的发呆,什么也不说下去,甚至干脆停下来,喃喃的说声“对不起……”,然后从怀里摸出钢笔,趴在吱吱嘎嘎作响的讲台,在一些碎纸片上写起来。赫索格当时的样子好象是在和空气中只有他能看到的一个对手争持、辩论,看上去就象在经历痛苦。全班所有的学生都瞪着眼睛看着他,等着他,三分钟、五分钟、鸦雀无声。
赫索格采用着一个自己觉得很了不起的办法在疏通自己的思路,他随时随地的写信,给自己写信、给朋友写信、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任何人写信、给所有在世的或者不在世的人写信,甚至给上帝和总统写信……这些信都放在他四处漂荡时随身携带的手提箱里。当赫索格打开箱子,抓起一叠空白的信笺,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
一只狗快要淹死的时候,就给他一杯水喝。
赫索格依然忠于文明,依然反对极端主义,但是他已经背离了温和、稳健、实用主义盛行的中产阶级。所有能够极端刺激中产阶级情欲的东西都失去意义,
“微笑的牙齿是饥饿的武器
暴君疯狂的渴望看到他周围的尸体。”
赫索格第二次的婚姻开始的时候,屈服于马德琳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种种念头,辞去了原有的教职,用父亲留下的2万美圆遗产在乡下购置了一幢小楼……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马德琳牵着他的鼻子返回繁华的城市,搞垮了他的性功能后,以一种处心积虑小心翼翼的态度将他们的婚姻维持到最后一分钟――她宣布她从来没有就爱过他,然后彬彬有礼的将他从家庭里驱除出去。
他渴望疯狂,以为自己已经崩溃了……但是这时候他距离自己的灵魂和内心却从来没有这么近过。赫索格返回到破败的乡下小楼,他的书、英国骨灰瓷器、新家具,被马德琳玩具一样摆弄然后抛弃的一切,都交给了田鼠和昆虫的牙齿。赫索格睡在地板上,睡在吊床上,睡在花园的草丛旁,凌晨五点醒来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星星是会发光的液体。他围着房子走了一圈,透过蛛网密集的一面玻璃窗看着自己的脸,有多久没有看过自己的脸了呢?
什么也看不清。
上帝往来于人的灵魂中,而人也往来于他人的灵魂之中
当时,我认为我不应该一人独处,我同意了你的意见。其实,我被该独自一人生活的。你给我的安慰越多,我离鬼门关就越近
为我骄傲的愚蠢行为复仇
个性,只是一种固执幼稚的自大狂
(索尔.贝娄《赫索格》 漓江出版社)
2001.4.20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