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画家》是一本由(美)奥登等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诗人与画家》精选点评:●非常好。好到让人不好意思再写画评。。。●翻开第一篇文章,我就:.......???这是什么翻译
《诗人与画家》是一本由(美)奥登等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人与画家》精选点评:
●非常好。好到让人不好意思再写画评。。。
●翻开第一篇文章,我就:.......???这是什么翻译...英式中文吗
●很难预知在未读完一本书前真正令人心动的内容会出现在哪一页,尤其是此类以某种名由聚合起来的文集。也许原初的目的在马克·斯特兰德,预期会途径奥登或者别的智者。诗人与画家真正的互谅终究不会在同一个物理事实里达成。但怎会料到Charles Tomlinson会有如此熟悉的观看方式和声调…分明是我的…
●艺术批评
●诗人在闲聊,画家在无聊。形象的制造者相互慰藉。
●印刷精美,如沈胜衣言,读起来确实不那么通。
●同意下面书评说的:“这是应该被重译(并且光明正大地介绍来历)的书。” 节译、乱译、错译很多。
●各种看不明白
●读完《诗人与画家》,发觉绘画是可以用诗翻译的,因为诗就是一种艺术。正如绘画并不源于画架,诗并不源于句子,我们却“生活在给一只作画的黑猩猩拍电视片的年代”,它——也就是上帝——甚至不看它的画纸,还有一个缩小成画笔末端的宇宙。其中的幸与不幸,就像塞尚对着脱光了的女模特疯狂叫嚣:“做一只苹果,做一只苹果!”我们所看见的一切,诗或画,以及我们,都只不过是我们所看见的很小的一部分,慢慢消逝的又一部分。
●从诗人的角度看待艺术家是不错的视角,但是评论性的文章,比较主观,我不太喜欢
《诗人与画家》读后感(一):诗与画
“波德莱尔把天才看做童年的持续和完美。法国人中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认为成年人是从儿童的灵性的衰退。”
“巴尔蒂斯拥有天真画家的直接。毕加索的人物全部都是演员,带着面具,他们是中介人,就像毕加索本人一样,介于真实和幻觉之间。”
《诗人与画家》读后感(二):巴尔蒂斯
高中的时候在附近的书店买到,因为封面有些旧了,我还专门包了书皮
那时候我真是有耐心 任何书只要买来肯定会认真的看完
这本书关于巴尔蒂斯的一篇评论写得太好了
因此才去了解关于巴尔蒂斯更多的信息
无论多少次重新看那篇评论都要惊叹用词的精妙
《诗人与画家》读后感(三):他们是具有专业训练的“艺术评论员”,
这部评论集收了18位诗人谈论画家、画艺、流派的随笔。像叶芝、劳伦斯的文章或许读者不是第一次读到,但像奥登、雷克斯罗斯、汤姆林森等诗人的画评则不常见。另外像庞德、阿什贝利、达文波特这样的诗人,他们同时又是具有专业训练的“艺术评论员”,这种兼而有之的身份使得他们的评论深谙艺术之道,对诗歌与绘画艺术中的共通之处,作了精到的分析。如果这本书跟坊间的艺术评论书籍有何不同的话,大概就是这些作者的身份,要知道,评论画家波洛克的奥哈拉除了是诗人,还担任过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马克·斯特兰德写的那篇霍珀为什么特别好看?因为这位桂冠诗人不仅研究绘画,还写过霍珀的专著。正因为如此,这些评论基本上有一说一,没有太多一厢情愿的自我抒情。
《诗人与画家》读后感(四):被译坏了的好书
(在好几个地方见到楼上的小戴盛赞此书,尤其今天看到7月26日《中华读书报》他的评论,更上升至说是“精品”、是“范本”——如果仅从原著来说我不反对,但他还说对这中译本“读起来非常过瘾”,则不由令我大吃一惊,贴出我的聚书录,就教于小戴和其他方家。)
《诗人与画家》马永波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5月一版。
共收英美现代诗人的美术评论18篇。作者中不少人同时还是业余画
家或艺术评论家,对美术有所造诣;其他的,也至少曾浸淫其中,具浓厚兴趣,因此这些文章并非随兴印象式的随笔,而是有一定深度的分析。像奥登论凡高、叶芝论拉斐尔前派、劳伦斯论塞尚等画家、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论马蒂斯和“美国气质绘画”等,都很吸引人;此外,斯蒂文斯论“绘画与诗歌的关系”、霍华德·奈莫洛夫“论诗歌与绘画,兼及音乐”、斯蒂芬·斯彭德论“作为作家的画家”、查尔斯·汤姆林森论“作为画家的诗人”(作者一开始想做的是画家而不是诗人,也一直作画;此文围绕写过很多诗歌的塞尚展开),属于穿越、打通和联系两大艺术门类的“比较评论”,也很有价值。
全书还插附了百余幅美术作品图片,印刷十分精美。——奇怪的是,这样一本好书,前前后后没有一个字的交代和介绍。我从每篇文章前的按语看出一些端倪来:这些文字甚为到位,但从行文风格上看,不像中国人的手笔。于是我怀疑:它们应是原选编者所撰,即本来就有这么一部西方人的选本,中文版“照搬”过来,因此只署译者不署选编者,又遮遮掩掩地不作任何出处的说明。
不过这还不是主要问题,更令我败兴的是翻译。译文经常出现半通不通、含糊混乱、磕磕绊绊、佶屈聱牙的文句段落,难以下咽。我看了两篇便无法卒读,感到是一本被译坏了的书。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我又翻开一篇《劳伦斯论绘画》,将它与手头一个毕冰宾译本相比较(该文本是劳伦斯为自己的绘画展写的自序,收入本书时有多处删节,也未加说明),果然是译者的问题:对照了毕冰宾译本,才弄明白马永波译文中的“白色的、磨损了的精神的傲慢”、“在他自己生殖的身体中”、“在他生殖之血中”、“塞尚的苹果从墓穴的门边滚走了石头”等等是什么意思——这仅仅是两篇半文章中让我糊涂乃至头痛的很小一部分!
糟蹋一本好书了。这是应该被重译(并且光明正大地介绍来历)的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