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文明的尝试》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12-10 13:21: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4

《再造文明的尝试》是一本由罗志田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再造文明的尝试》精选点评:●漫长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能懂只言片语。●为嘛都喜欢用这张做封面啊因为看起来很纯情么●孔夫子。

《再造文明的尝试》的读后感大全

  《再造文明的尝试》是一本由罗志田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造文明的尝试》精选点评:

  ●漫长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能懂只言片语。

  ●为嘛都喜欢用这张做封面啊 因为看起来很纯情么

  ●孔夫子。与其用智,不如乘势。很多见解非常不错。P42,眼界小则胸襟自然不宽。按:此说极是!P49,胡适知道新民(指梁启超的《新民说》)的“新”是动词。P134,与近代中国的级进化相表里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家都在一窝蜂似地“寻本”(即使讲制造之事,也是都以为在讲求富强之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倒是还留在那里讲求前次之“本”者,反成了少数特立独行之士,也常因更新的“本”又被发现而落在大众之后,旋即成了群众的尾巴。以后的情形大体类似,到民国初年大家都讲究文化时,讲西政又不时新,这正是北洋政府能屡次停开或废黜国会的思想大语境。P315,有望才有怨,怨是为了望。一代哲人正是在这怨和望交识之中与世长辞。后人若只看见那开头的生气,忘掉了临去的微笑,实在是看轻了胡适之。

  ● 谁还会记得“我的朋友胡适之”呢?他早就不够时髦了。当年那些石破天惊的论断,而今早已流布于贩夫走卒之间…谁还会为写文章用白话而不是文言而感觉唐突了祖宗?谁还会惊异于用白话还可以写诗--美不美是另外一回事。也不会有人再觉得《红楼梦》里面充满了反清复明的口号,也不会有人会认为《西游记》是《射雕》中那个牛鼻子老道丘处机的作品…同样更不会有人在意脂砚斋的本子,郦道元的贡献,禅宗和尚的生平…甚至不必听说过胡适… 让胡适被忘却吧,这样又何尝不好?中国又一次睡去,且不必打扰。惟愿她醒来时,偶尔还会想起自己曾经做过一个荒诞不经的梦,那个梦的名字叫“再造文明的尝试”。

  ●本書主要介紹胡適的思想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能帶給人不同於其他胡適傳的新認識,使我對胡適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是一本好書,但文字略顯晦澀難懂,值得再讀一遍,相信會有新的收穫

  ●文笔真好。不过作学术书读则稍显牵强

  ●罗先生好帅啊!!!!论点新颖,论据充分~还有诸如“喷血”一类的幽默语言~读得很慢,却一直不愿意放下。

  ●还不错

  ●想看八卦的话肯定会失望(除了曹珮声的那段),但这确实是一本相当精彩的思想传记。

  ●既有大的时代关照,又不乏小的性格分析,两相结合,颇得其味。惟觉收尾之处不够力度。

  《再造文明的尝试》读后感(一):胡适的尝试

  近代多数知识分子一直忙着寻求救国的根本之道,总想着来个根本解决,而极少有人肯踏踏实实的去做那些所谓的枝叶问题。表现就是多数知识分子对现实问题根本就提不出解决办法,却又口口声声的认为自己的努力才是治本之道。而且由于提不出建设的办法,从晚清以来一代代知识分子以一种“正义的火气”皆从破的层面来对待中国问题,以破坏为己任,并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了保守就是不爱国,激进才是爱国这种思维惯性。胡适在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家之就在于,他不相信有这样一个一次性的、彻底的根本解决,而主张中国再造文明就是要通过一个个问题的逐步解决。

  《再造文明的尝试》读后感(二):在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面前无知的胡适

  30年代时,当一生都在认识真我的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向一位来自东方的学者请教《易经》时,后者却给这种热情泼了冷水。这位学者就是当时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极力主张西学强国的胡适,在他看来,《易经》不过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巫术总结而已。然而,这并没有打击到荣格的信念,因为在他看来,误解、敌视和纷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好是整合的开始。这就是人类的使命——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身,身体与心灵,东方与西方——当一切深及到“人类”这一层面时,一切二元的对立都将被灵魂这一主题所无限包容。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最终,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

  《再造文明的尝试》读后感(三):文化本位和人本位的局限

  胡适的一生背负着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宗教性使命感,从情感上而言是极其迷人的。 但就本书叙述而言,并未见到确切的结论或者效果,成果当然有,只是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开学术风气之先。能扩散开来的当数白话文运动,同时也传播了部分更为人道或者科学的思想观念。 但是这一切距离胡适所想的通过再造文明,建造理想的政治制度,实现人民物质的充足和精神的丰盈自由以及人格的健全,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文化很大程度上作用于人。人本位的观念是有其适用领域的,大约在熟人社会里能发挥直接效果,在更大领域就只能成为社会软性约束和民族认同。在社会协作和陌生人领域就必须使用组织理性和社会理性了,更别提在成熟的政府机构里。将人本位的观念普及到所有领域是有问题的。 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良方,经济不是,制度不是,文化当然也不是。企图用文化撬动社会发展,也是不太可能的。 第一步永远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实践的开拓,文化、观念、理论总结是在后面进行的,用资源的创造增多去满足了人类的原始愿望,并不代表原始愿望是先验的,也不带代表将原始愿望加以显化宣传就能代替生产发展的作用, 将理想化的生活一步到位。    

  《再造文明的尝试》读后感(四):05/05/2019

  罗志田这本胡适传要强过周质平那本,持论也更客观,点出了胡适的许多问题和不足。

  行文非常连贯,自然。承接有序。这是真的书,而不是根据某个主题塞进多篇论文的“论文集”著作。

  读完后,胡适变得更加立体。罗书从胡适幼年经历出发,总结出其为人常在“率性”与“作圣”之间徘徊,好强,要名声,防卫心重,颇有精神分析的几分意思。

  对胡适的功过得失分析的好。胡适的“暴得大名”不是凭空得来的:胡适聪明,自不待提;从小的旧学底子,让他不同于绝大多数留美学生;在美国留学七年的主动积累;回国“再造文明”的大志向;最重要的,也是罗书过人之处,梳理了五四前夕的思想流变。旧典范的过时,和新典范的缺失,积聚了时势,胡适正是时势造出的英雄。胡适最重要的品质,“善假于物”,让他能够借助各方条件,成就自己。而他自己在压力下的愈斗愈勇,自我强化学习的能力,非常值得今天的人学习。

  胡适的“臭名”也有他自己的问题。天真,无可救药的乐观,让他在许多急迫的问题上流于空想,不切实际;好强要名声,不肯承认自己的一些错误(老了以后追认恐怕于事无补);想作圣,又时常在率性上游移,想鱼和熊掌兼得,哪能如此便宜你;经常打脸自己,说二十年不做官,之后就任了战时驻美大使。如此种种,不能一一。

  然而像周质平说的,大陆越批胡适,胡适却越立得住;越尊鲁迅,鲁迅却越像个假人。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胡适的思想还不过时,甚至有越来越被重视的趋势,这本身反映了我们在一些方面的倒退。

  《再造文明的尝试》读后感(五):一本让我忘了晚饭的胡适传

  这是一本很特殊的胡适传,十分佩服罗教授思索之深和搜索资料之全面。为了不被绕晕,阅读时也要不停地自己思索和整理故事结构。太过专心,以致半夜突然发现自己今天还没吃晚饭。。

  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对胡适的人生选择背后的因果追寻。

  对于胡适的“再造文明”的志业而言,家庭背景和各地求学经历也构成了他的思想酝酿阶段。传统书香门第、孤儿寡母的成长经历让他学识上早慧,懂得宽容、体谅、忍让、谦逊、爱惜羽毛。举个例子,父亲去世后,23岁的寡妇妈妈和胡适的生活,需要其它人的接济;其中有很多的忍气吞声、察言观色、人情冷暖的部分。这也帮助了胡适后来和旧文化势力的耐心周旋。再举个例子,妈妈对胡适也很严厉,不在人前落他面子,在夜里才偷偷重罚胡适,纠正他的错误,使得胡适一生爱惜羽毛、小心谨慎。

  胡适的家乡教育和生长环境,也对他产生“白话是活文字,古文是半死的文字”可能有深远的影响。比如说,胡适从小读很多古文,比如四书五经等,但却不能完全理解;但真正让他理顺文字的是各种各样的小说。胡适在他的自传《四十自述》里有个小故事也让我印象很深刻:胡适的姐妹们喜欢听胡适讲故事,这个过程也逼得胡适把古文的故事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写诗作文不能只管自己写,也要管别人看得懂。”

  在上海求学的6年,和在美国生活的7年,也让胡适开拓眼界,深受“西潮”影响,形成学贯中西的特色。最启发我的地方是,是胡适的博览群书。相比我身边很多人在美帝待了几年就进入混吃摸鱼状态,胡适还是在非常主动积极地在探索。他看书的种类非常宽泛,哲学,政治,宗教,文学,科学。不光看西方的书,在美帝也依然阅读国学名著。他也十分利用时间,随处看书,并且随手记笔记。他非常关注国内政治变化,也常读从外国人角度理解中国的书,甚至会思考国亡之后的存国之道(当时是1915年左右)。

  在美帝读书时,胡适和一位极为精神世界丰富、长他6岁的姐姐(韦莲司)的爱情,也极大的启发了胡适;2年100多封书信往来,实乃真爱啊。然而为什么没有选择和这位深爱他的姐姐在一起呢,暧昧一生但没有妻子的名分呢。这当然也是和胡适脑海中东西文化、成长环境的冲突有关。在胡适出国之前,妈妈已经为胡适定下了包办婚姻。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可以抵制包办婚姻了,然而恩义和责任还是让他没有跨界。(脑洞不禁又大开,如果胡适和那位灵魂知己成婚了,他后来是否还会有那些风流故事?)

  ......................................

  太困了.....就先写到这.......有机会再补.....

本文标题: 《再造文明的尝试》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3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搪瓷靈魂的比重──鏡稜子與變裝密室读后感100字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