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0605》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2-04 10:58: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读库0605》是一本由张立宪(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读库0605》精选点评:●暗恋桃花源●看过暗恋桃花源的舞台剧(录像),当时没有那么深的感受,还对两部剧串来串去感到厌

《读库0605》读后感精选

  《读库0605》是一本由张立宪(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0605》精选点评:

  ●暗恋 桃花源

  ●看过暗恋桃花源的舞台剧(录像),当时没有那么深的感受,还对两部剧串来串去感到厌烦。读了这期读库之后才感觉豁然开朗。人生本来就是一串串地被打扰,只有适应这种打扰,并保持本心,抵抗这这些打扰才是处世之道。

  ●暗恋桃花源 故乡三部曲 打口带

  ●棋圣战,写得令人神往

  ●最过瘾是《暗恋桃花源》的前前后后〜喜欢《打口》《我的学艺经过》。《欲采苹花不自由》的文笔很不俗〜

  ●暗恋桃花源专题,棋圣战,明报周刊好看

  ●暗恋桃花源这个专题真好。我可能是对非虚构类有点疲劳了吧。看完06年的读库开始啃卡拉马佐夫这块硬骨头。

  ●“一个多么经得起打岔的戏啊”暗恋桃花源,“打口”

  ●第一套的书感觉超好

  ●暗恋桃花源

  《读库0605》读后感(一):一本读无可读的读库

  一如介绍所讲,本书主打暗恋桃花源,而我对此非常不感冒,基本读不进去,倒是程砚秋的学艺小文很对胃口。想想老六倒饬读库本就按自己口味弄的,不可能每篇每本都对自己胃口,细想之下倒也释然。

  《读库0605》读后感(二):耐看

  当《新周刊》的广告页越来越厚,专题越来越不新锐

  当《三联》越来越不敢说话,圆桌的话题永远食色性

  当《南都周刊》恶搞成性,总让人觉得不太靠谱

  当《城市画报》热衷于把陈绮贞和创意市集当作自己的标签

  我应该每期都买什么看呢,《书城》《万象》看不下去

  终于在去年《读库》热潮下去之后才后知后觉地找到它,看进去了

  回家的火车上一口气读完了这一本,7个小时就沉浸在里面

  发觉我喜欢其中的每一个选题,每一篇文章

  -《暗恋桃花源》专题

  大三的时候从verycd上找到了表演工作坊的作品,那时候暗恋在大陆还没有那么火

  那时候觉得太神奇,不管是《那一夜,我们说相声》《women说相声》

  还是《一女四夫》、《东厂仅一位》《台湾怪谭》,总之就是很好听的说

  后来的几年暗恋越来越火,北外话剧社排演过,天涯北京的同福剧社排演过,我也去探班过,到现在大陆的公演,看过很多版本,每次感触都不同

  最好玩的还是春天时去看电影学院的毕业大戏,其中有个片断就是用济南话表演的暗恋

  就是袁老板给春花家送被子那场戏,济南话无比亲切到位,特哏~~

  -《Heimat》故乡

  德国的电视剧本,很是喜欢,一代年轻人随着历史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着

  看到里面的对话,总是想德语怎么说才合适,走火入魔了

  一定要找片子来看看

  -《欲采萍花不自由——一本周刊的封面明星故事》

  怎么把八卦写得不媚俗,温情得让人感慨,这就是写作者的高明之处了

  这些陪我们长大的女星们,早已不再是众人爱慕的焦点,但是越来越懂得如何赢得尊重

  -《打口》

  王晓峰写的,看到很多名人都曾经贩过打口

  那我赶紧去卖盗版碟吧,没准日后都成了名人

  《读库0605》读后感(三):流水行云│事关《读库0605》

  引言

  “流水行云”原是我几年前出差时给爱人小牛所寄明信片的总称,不过是自嘲“流水账似的边走边说”,是汇报,也是自白。2008年7月整理访书翻书日志时,想着这题目挺适合的,便拿来一用。现在挑出有关《读库》的文字,按各辑出版时间重新排序(原来是随翻随写),写作时间附于其后。诚如网友所言,“现代信息繁多,不可能每个人擅长每件事,书籍不再是‘我宣扬你接受’的单方模式,网络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可能,大家共同进步便是!”我将有关《读库》的文字整理发布于此,便是意在与同好互动。今后若有新篇,将陆续增加。

  《读库0605》(张立宪主编,新星出版社2006年11版)

  本辑关于《暗恋桃花源》的专题文章,让我了解了这部舞台剧的前世今生,《暗恋桃花源》超越时代背景的恒久气质,决定了其经典化的地位。我会回头找来同名电影DVD看看,身居小城,进剧场体会《暗恋桃花源》怕是不可能了。忽然想到裴艳玲的话:“那些录像,我从来不看。我也不希望别人为我录像,后人再看这些录像,说这就是京剧,这就是裴艳玲。那根本不是裴艳玲。你要喜欢我的戏,就来现场看。要还喜欢,下一场接着来。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你要赶不上看,也就赶不上罢。”不禁有些悲哀。

  本辑里,《连环画廊桥遗梦》点面结合,描述了连环画兴衰历程和原因;《打口》反思打口唱片给内地音乐人带来养分的同时,其残缺又如何深深影响了听者的口味和文化;《邂逅一个八国联军后裔》比照“站起来”前后的国人形象,真让人羞煞;《春天的十二个瞬间》记述观看影片《桥》的经历与感受,其凸显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对作者有“成人礼”的意义——都深得我心。《打口》的作者是王小峰,记得当年在《出版人》(总第55期)上看到他的《八年:一本书的多灾多难史》,私下觉得这样的文字应该上《读库》,放在《出版人》的“封面报道”颇显另类——当然,我是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更喜欢王小峰的那股疯劲儿,且抄一句在此,以示敬意:“我只保留了一套《欧美流行音乐指南》,在我保留的那套书的扉页上,我只写了三个字:辛苦了。”

  挑点刺吧。P58的“春花的右手打陶一巴掌”、P66的“冷静地”和“音似‘好’”,字体应由宋体改为仿宋体;P64的“三人”、P74的两处“江滨柳”、P75的“护士”,字体应由宋体改为黑体;P293的“周星弛”应为“周星驰”。【080909】

  《读库0605》读后感(四):慢阅读的选择

  在《新周刊》上看见介绍,从卓越上买的第一本,很让自己惊喜的发现。

  《暗恋桃花源》专题

  当初买0605就是因为这个,没有机会看剧场版的《暗恋桃花源》,看看评价也聊胜于无。

  “往事如果甜蜜,日期就不过是一层包装——糖含到嘴里了,糖纸谁去管它”

  史航《一个多么经得起打岔的戏啊》里面的话,我总是这样,容易过分关注一些细枝末节,感悟,珍藏。

  《连环画廊桥遗梦》 李斌

  不太熟悉的领域,对连环画的记忆定格在小学3年级之前,《西游记》、《哪吒闹海》、《英雄少年赖宁》......文章里面说的那些连环画我倒是一本也没有看过。

  现在是日本动漫的天下,连环画除了在旧书摊上能偶然看见之外,真就只能是部分人的“廊桥遗梦”了

  《打口》 王小峰

  我到北京念书的已经是2001年了,错过了淘打口碟的好时光,只是在学校跳蚤市场见过,宿舍里喜欢国外流行音乐的人如获至宝,买了不少。

  现在盗版猖獗、网络发达,打口碟早就是历史名词了,估计80后知道的也不多了。

  《邂逅一个八国联军后裔》 徐星

  一篇有点猎奇意味的文章,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太多意义。

  《在民主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张鸣

  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止于辛亥革命之前,这是很要不得的事情,但是习惯使然。近来慢慢在调整自己的阅读,刻意接触一些相关知识,

  不过“民主”之于我这个理科生还是过于生涩的概念,飘过了。

  《我的学艺经过》 程砚秋

  自然而然想到了《霸王别姬》,我对戏曲最深刻的印象来源于此,还有就是黄梅戏电视剧《孟丽君》。

  《慢慢读,慢慢爱》杜丽

  没有看过《船讯》,没有办法评价,只是觉得有种淡淡的哀伤。

  《沉睡之书》 张传明

  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阅读面是多么狭窄,知识是多么浅薄,还有,学好外语是多么重要。

  《〈故乡〉三部曲本纪(下)》 牟森

  上没有看,看下,貌似德国版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或者《血色浪漫》,不过文艺气息更加重一点。

  《王牌空战》 杜嘉

  点评的是电影里表现最优异的战斗机,实在是我知识范畴之外的东西,走马观花而已。

  《春天的十二个瞬间》张钧

  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应该会心有戚戚吧,霹雳舞、流行歌曲、印度电影、......那是他们春天的记忆,八十年代初出生的我们,更多的是射雕英雄传、琼瑶戏、变形金刚.....,有谁能写写我们春天的那些瞬间呢?还是我们还拉着春天的尾巴呢?

  《欲采萍花不自由——一本周刊的封面明星故事》程灵素

  这期《读库》里面最喜欢的文章,一万多字,自己敲到了电脑里面。

  写的是《明报周刊》的封面女郎们,方逸华、萧芳芳、张曼玉、刘嘉玲、李嘉欣、张柏芝。除了前面两个,剩下的,都还在香港娱乐圈翻云覆雨。其实,方逸华也是,在幕后运筹帷幄,看着TVB花旦们来去匆匆。

  难得有把娱乐故事写得那么不八卦,那么有人情味,“香港繁华时代做了一个妩媚的注脚”

  《棋圣战的诅咒》 杨欢

  写的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围棋,笔法却是妙趣横生,佩服作者能够把那么小众的话题,写得大众起来。

  “所谓英雄就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所谓大英雄就是踩着其他英雄的脑袋练梅花桩的那个人。”

  妙语连珠啊!

  《石勒载记》 刘勃

  从另一个角度看石勒,有点意思。

  《读库》就是慢阅读的选择

  《读库0605》读后感(五):有关《读库0605》 之“暗恋桃花源”系列文章【删减】

  有关《读库0605》 之“暗恋桃花源”系列文章【删减】

  古希腊的悲剧的三场悲剧后面,会加入羊人剧(satyr play)。希腊悲剧本身境界就高,加上这个就更高了。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悲剧”乃一动作之模拟,最后达到一种恐惧、怜悯的净化效果。既已如此,加个喜剧算什么?赖声川感觉到,当情感激烈到一个程度,再用另一个方式来嘲讽这种激烈,更能达到净化的目的,产生更高的境界。

  希腊“悲剧”与“羊人剧”的关系如此,日本“能剧”和“狂言”之间亦然。“能剧”最是严肃、哲理、深沉,道尽万事无常,那么多鬼魂执着于世间那么激烈的事情上。然而却在“能剧”的上、下半场中间,演出一则“狂言”,大多直接讽刺戏的本身。日本人的喜感不像西方人那么发达,因而“狂言”可以说是用一种比较通俗的方式,穿插着笑料向观众解释前面发生的事。倘若有人看不懂上半场剧情,也可以借此增加了解。

  莎士比亚的每一出悲剧里都有喜剧成分,那已是再进一步发展的戏剧形式,从纯粹的宗教,再加上民间的、文艺复兴的种种复杂元素。【p 7】

  【我补充,柏拉图的《会饮篇》当中七个人物出场,悲剧作家阿伽通、喜剧作家阿里斯多芬都出场了,会饮篇每个角色依次即兴口述自己对于爱(爱神)的理解,一边饮酒。苏格拉底压轴。7个人物的献词发表完毕,只剩下苏格拉底还清醒着,他认为,“最好的悲剧家就是最好的喜剧家”】【见 朱光潜《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或者 王太庆的《柏拉图对话集》或《会饮篇》,当然也有刘小枫老师注解的版本,但是已经断版。】

  赖声川:艾克曼【《lie to me 》的原型,观察人类面部表情的专家】跟我说,根据他的实验研究,人类的七种主要情绪(我很惊讶,他一下就说中了我们传统中国说法中的“七情六欲”),只要推到极致,“他们都是到同一个地方” 【p 46】

  【p 13-14】

  在中国语文中,已经与“理想国”、“乌托邦”同义的“桃花源”,代表着我们所有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这种向往无法完成之后的哀愁。但细细想,这“理想国”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集体创作过程中)的讨论本身,就已经可以编一出戏了。”讨论时,大家谈到各种乌托邦,从柏拉图到摩尔到香格里拉,谈到欲望、时间、过去及未来的存在,甚至谈到了佛经、开悟的境界等等。话都说完了,结果还是回到陶渊明的文章。钻进原文,才能再从牛角尖钻出来。

  大家停下来,找出陶渊明的原文,结果发现真没什么线索,其实是个很正常的地方,只不过里面的人不知道历史,如此而已。陶渊明很高明,没像西方人那样尽力摹写一个如何如何的理想国。武陵人来到的桃花源就是耕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中国任何一个乡下地方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有一片漂亮的桃花林。唯一的不同便是这些人“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阵叹息,请这人吃饭。

  赖声川分析说:“对历史物质,这就是桃花源。陶渊明做了多么高明的政治讽刺,这是当年的政治批评,响应了多少时代多少老百姓的心声。或许我们还可以另外解读:活在当下,不追究过去,不期望未来,这就是桃花源。陶渊明又做了一篇耐人寻味的哲学论文。”

  【我补充,荣格会说,内在心灵和外在心灵具有一致性,称之为“共时性”理论,他认为他一度精神状态不佳,与当时一战爆发的历史环境有关。后来更加有名的例子就是,纳什在出国访问期间,恰恰亲眼见到冷战两大集团的对峙,不久发疯。每个人的心灵,承载了我们历史所积累沉淀的一系列经验和内容。这种心理结构沉淀,脱离不了历史。人类的确可能越文明,越孱弱,越多心理疾病,返回历史源头,犹如一种重回母亲子宫的退行,如果按照精神分析的说法,由狭窄洞穴到桃花源,也的确有“回到子宫”的意象。当然赖声川先生也认为,人不可能彻底丧失历史记忆,尽管1840年以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有太多伤痛。他说,唯有忘掉或不知道一切,才能尝到怡然自乐的幸福。是这样吗?《暗恋》中的江滨柳,透过他对过去(历史)的执着不放,是不是也走入某一种极致,让他的世界已经没有其他东西了,只剩下回忆?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忘我”吗?】

  《读库》是2006年开始发行,我在2009年毕业时候,其实已经很火了,但是我会对于口碑比较好的商品保持质疑,直到2019年,我才大规模订购读库,2019年年底才翻看《读库0605》,这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书了,十年前,此书流行,校园内也有《暗恋桃花源》,我却不曾凑热闹去看看。

  《读库0605》收录了史航的相关剧评《一个多么经得起打岔的戏啊》。史航自己在中央戏剧学院求学、任教,当时北京的许多影视、戏剧学校都把《暗恋桃花源》当作教材观摩。《暗恋桃花源》当中有恋人因国共两党战乱分离两岸几十年的悲剧,最初这作品有宏大的乡愁,两岸文化交流部门会打这牌。史航讲,【我们那时候没有好好听云之凡的那句台词——“大哥大嫂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我们以为自己不会老,所以也轻看了那一对男女的生离死别,以为只是舞台腔对舞台腔。确实,只有自己老了,才会明白,其实人是经不起几次离别的。】【p 86】

  《暗恋》一剧的剧中剧当中,舞台上,江滨柳与云之凡暮年相见,第一排有一个观众大声接听电话,演给真正的观众看。

  他大声抱怨“一个老头与一个老太太缄默了,老头子得了癌症,要死了,老太太不知道。两个人却见面说的都是废话,一对糊涂虫,看得简直闷死了。”

  这样的抱怨,也是全剧的一部分。

  史航对这样的安排,评论【这是一个多么经得起打岔的戏啊,就像说相声的人随时可以拿台下的事情现挂,而江滨柳们,他们的聚散本来就是在大时代的夹缝中进行,他们的悲欢随时可以被某个傲慢的观者打断或者压制吧。】【p 88】

  【我补充,一个人的人生,一些观看者的确会有上述的焦虑不耐烦。老情人相逢,的确很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做,互相扯闲话,但是难诉说衷肠。电影《一代宗师》里面,梁朝伟与章子怡在香港再相逢,对白已经非常文艺,但是幸亏有一句“叶先生,我心里是有过你的。”王家卫终于怕遇见粗暴的观众,做了妥协。其实就算没有这句话,梁朝伟的眉眼不断变化,都是戏。话剧不能这么拍,因为后排观众看不到,话剧比较典型的是马景涛的夸张表演。《暗恋》一剧,两个老情人见面,用絮絮叨叨来表示他们压抑的关切彼此。】

  江滨柳的太太的扮演者,曾经有这样的感受:

  【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人妻、人母的不同身份,也越发感受到生活原本就有很多的不完美及不圆满和无奈。于是,当我重新看这对夫妻,生活背景差异如此大的两个人要生活在一起,的确存在着很多不协调。这时候,我才比较能平心静气地去理解江滨柳为什么要在他人生旅途的终了前,执意追寻他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这种无奈的处境,看起来好像很悲凉,但这就是生命。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命态度。我这一次定位江太太的生命态度;她可以是急躁的、可以是不细致的、很多不符合我们对于梦幻需求的缺陷,和江滨柳在心灵上更有很多地方是完全无法交集的,虽然如此,她却可以在她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刻很诚挚地陪他走完最后的旅程,江太太是一个有生命韧度的角色。这是我第二次演“江太太”,我想呈现的是一个“人”。】【p 35】

  2006年,《暗恋桃花源》纪念演出的台湾版首演,一个男生即将出国留学,他不希望他如同戏剧当中的江滨柳一样与恋人离别,于是当天找到赖声川导演,请求老师帮助他求婚。谢幕时分,赖声川如约代其求婚。那个女生当场流泪。全场观众都起立鼓掌。

  这个男生还真善于找合适的情境,种心锚。

  接近10年了,惟愿这对佳人如今还好。

  读库收录的剧评、影评、文章基本都是这样精耕细作讲清来龙去脉的,王南的建筑学大随笔系列,洪韵老师讲游戏产业。这就是我喜欢这书系的缘故。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一日星期四16:57:15

本文标题: 《读库0605》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9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午夜娶新娘》读后感锦集女生日记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