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是一本由[意]马基雅维利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君主论》读后感(一):非常精致的版本,导读详尽,翻译到位quot;经典作品“有个共同的特色:体现时代的风貌,同时又展现
《君主论》是一本由[意] 马基雅维利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主论》读后感(一):非常精致的版本,导读详尽,翻译到位
quot;经典作品“有个共同的特色:体现时代的风貌,同时又展现超越时代的眼界。就此而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当之无愧:他看透五百年前意大利半岛政治事件的本质,辨识出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这些通则到今天仍然使用。其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去和巩固政权等。道破了政治、领导、权力的秘密,值得细细品读。
酒红色渐变的封面,有细节的图案勾勒,印银和烫金的工艺纸张舒适,印刷清晰市面上最为精致的版本,从内容到包装都值得五星好评这个译本的导读非常详尽,将马基雅维利思想的两面性、他的生平和这本书的创作背景都作了立体的剖析。翻译的语言是简洁利落的,不拖沓,很有马基雅维利一针见血的风格。
《君主论》读后感(二):《君主论》:世人为何责骂马基雅维利?
先对译者表白:语言流畅,古雅,使得阅读文字本身成为一种享受,而内容虽好,倒成了其次。这让我觉得好有一比,武则天读《讨武檄文》时居然陶醉在上官仪的文采里。
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阅读《君主论》之前,我在《败露》的影评里,就引用了英国作家奥利弗.詹姆斯《办公室政治》的观点,:
有证据表明,那些在职场中给你造成伤害的人,很可能具有相互关联的三个特性:精神变态、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自恋。当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三重阴暗性格时,他们的做事方式就是弱肉强食和完全自私自利的,所有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都是棋手,把其他人仅仅看作是棋盘上任其摆布的棋子……并且,我把影片中,操纵一切的CEO鲍勃.嘉文比作“棋手”,而迈克尔·道格拉斯扮演的汤姆.桑德斯和黛咪·摩尔扮演的梅勒蒂. 约翰逊等统统是棋盘上的“棋子”。
我变相骂了马基雅维利,可那时我并未读过《君主论》。
由此,我想到,或许世人最初责骂马基雅维利的原因,在于《君主论》,他因此成了“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形象代言人。然而,当这个骂名延续了将近500多年后,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否已经被抽象化了。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与马基雅维利的关系,前者已经被提纯为政治学意义的标签。
2020年5月23日,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诞辰551周年纪念日。我带着以上的疑问,开始读《君主论》(英文名字IL PRINCIPE),看看能否得到答案。
酒红色、硬皮,端庄大气的外表。略微有些褶皱和磕碰,皆因快递途中引起的。不管褒扬还是贬损,人们至少认可一点:他看透五百年前意大利半岛政治事件的本质,辨识出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这些通则到今天仍然适用。
时至今日,《君主论》还能引起人们巨大的关注,跟本书具有“经典作品”的特性有关:不仅体现时代风貌,同时还展现超越时代的眼界。
《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道破了政治、领导、权力的秘密。
一、为《君主论》招来恶名的正是“狮子和狐狸”的譬喻
有人提到马基雅维利的作风就想到不坦诚、不按牌理出牌、诡计多端使人无从捉摸,不合实情莫此为甚。
看完前头十七章,我认为马基雅维利的三观没问题。为此,我颇为疑惑。直到我翻开第十八章,论述“群主守信之道”。算上标点符号,这一章满打满算一千六百字左右。
而真正为世人“诟病”的是,马基雅维利劝告君主要懂得运用野兽的习性,他说:
理当选择狐狸和狮子为效仿的对象。由于狮子无法躲避陷阱,而狐狸无法保护自己抵御豺狼,因此一定要像狐狸才能够辨认陷阱,而且一定要像狮子才能够惊吓豺狼。完全效法狮子习性的人不理解个中道理。因此一旦违反自己的利益或是当初承诺的理由消失时,明智的君主既不能也不应该信守诺言。……最善于模仿狐狸的人总是最成功。就上述区区三百字,就把马基雅维利给盖棺定论为: “为人或行事善耍心机、不可信任”的人, 对应的专有名词为“Machiavellian”(马基雅维利式) 。看来,老马挺冤枉的。
无独有偶,另一个英国人,与莎翁同时代的剧作家马洛,在《马耳他的犹太人》中,把形容词“Machiavellian”(拟人化为“马基维”(Machevill),这显然是丑化马基雅维利的角色。英国人确实是非常具有政治性的民族,戏剧台词都那么深奥,要知道,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都是供三教九流娱乐的,演出场合类似于中国戏曲的梨园环境。一句话,算不上高雅。
其实,马基雅维利在第十八章,开头便给出为什么要成为狮子与狐狸的伏笔,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君主信守诺言而且为人正直不耍诈是多么值得称道的事。然而,环顾当今之世,我们看到那些功成名就的君主,一个个不把守信当回事,而且善于使用狡猾的手段愚弄世人,就这样征服讲究信实的人。
于是乎,他“发现”人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指出政治是一门艺术,诀窍在于扮演角色,因此“发明”现代政治学,寻求与道德无关的现实主义。
在第十八章,马基雅维利总结“君主如果可能的话,他不应该忽视德行,但是必要的时候,他应该知道如何为非作歹”。“必要”这个前提,值得世人细心体会,不要再妄下评断了。
综上,说明一般人对马基雅维利的看法,在某些关键的地方错得多么的离谱。
全书共156页,轻巧,易携带。二、“马基雅维利的世界”其实是中性而不带价值判断的
《君主论》第八章第三段,关于登上统治王国高位的阿加托克利斯,老马对其生平与作为做如下检讨,
就算是这样,杀害同胞、出卖朋友、缺乏诚信、不懂得慈悲怜悯、缺乏宗教信仰,生而为人走到这样的地步根本谈不上智谋[插图]。采取这样的手段可以得到权力,却没有荣耀可言。如果只考虑出生入死的能耐和克服逆境奋斗不懈的志气,阿加托克利斯不愧为最杰出的指挥官。然而他蛮横残忍又无情无义,再加上恶行重大罄竹难书,我们没有理由推崇他是人中豪杰。上面,他所提及的“荣誉”和“豪杰”,与世人理解的完全相同,别无二致。
再有,他在后面又加以补充,“那么妥善运用残酷的手段是指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形势所逼而干净利落地采用暴力,可是下不为例,而且事后竭尽所能寻求臣民最大的利益。”此处,他提到臣民“最大的利益”。
好吧,不论是多么粗心的读者,应该都能看得出马基雅维利是用心良苦的。
因为马基雅维利从政治史中看到的现象根本就是“惟精惟一,保权保命最要紧”,所以,他提倡务实政治,绝不接受那些门面话,如“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归根结底,马基雅维利是超脱于“善恶美丑”之上的,他的实证精神不允许他中庸,只是他太诚实和冷静了。基雅维利引人不安,这跟他开门见山的笔法和出奇冷静的笔调有关。使我们感到震惊的倒不是马基雅维利说了些什么,而是我们宁可希望他说的不是真相而已。
三、马基雅维利是个高级的“马屁精”
在第二十三章中,老马谈论“如何避开马屁精”非常智慧。
普通人都以为,了不起的君主之所以明智,并非出自君主自身的良好资质,而是因为他身边的人向他提供忠言良药。
然而马基雅维利却觉得普通人的想法太不上道。他认为:
1、不明智的君主根本就没有能力虚心接纳建言;
2、一个昏君,如果把政务全盘托付,保不齐别人在短时间内就会篡夺他的权力;
3、当面对不同建言时,不明智的君主永远不可能协调各方意见,从而缕清自己的思路;
4、当下面的人各怀鬼胎时,不明智的君主既没有能力加以纠正,也没有能力辨明是非。
所以,他最终下了这样的结论:忠言嘉谟,不论是谁提出来的,必定源自君主的智慧,而不是君主的智慧源自忠言嘉谟。马基雅维利看穿了真相。普通人真的不懂为君之道,但是却又喜欢推已度人,装得煞有介事。
记得奈飞的热剧《The Crown》开播后,许多小市民感慨,英国女王居然小学都没毕业?她这个女王做得也太舒服了吧,全靠身边的侍从为他打理一切。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女王终其一生都在学习研究法律,尤其是宪法。她的确不用懂数理化,但她必须掌握驭人之术,这是为君之道,真不是忠言良药能解决的。
据说,嘉庆皇帝有一句口头禅“混账东西”,为了帮助他改掉这句口头禅,太监们从宫外买来一只八哥,放在了嘉庆处理朝政的地方,初见皇帝时,这只八哥来一句“皇帝吉祥”,惹得嘉庆帝甚是喜欢。不过,嘉庆皇帝在生气的时候,骂了一句太监“混账东西”,结果这只八哥也来了一句“混账东西”,自这件事情之后,嘉庆皇帝就把“混账东西”这句粗口改掉了。
君主不英明,任你说破嘴皮也没用。所以,老马是个高级“马屁精”。
结束语:
青年时的腓特烈二世,在成为普鲁士国王之前撰写了《反马基雅维利》。该书是由伏尔泰润色,书中痛斥治国中欺骗和背信弃义的行为,谴责不义之战和用暴力消灭敌人。
然而,伏尔泰后来跟腓特烈二世闹翻,留下一句格言“每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第一件事就是批驳马基雅维利主义!”
很讽刺。
马基雅维利所讲的君王先得打天下,然后才能做明主,只是讲出了真相。意大利没有一脉合法的国王,无法产生传位的君主。缺乏合法性的新君王不得不胡作非为,横行霸道。到他的后代时才可以挑剔讲究。事实上,欧洲所有的皇族都是靠武力起家的。单说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与其表妹,苏格兰女王玛丽,为了英格兰的继承权进行了半辈子的争斗。最后,玛丽被送上断头台。女人之间的斗争尚且如此血腥残忍,更别说男人之间了。
封建统治者的道德特征是含糊不清,所以他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行事。读《君主论》若不考虑时代形势的不同,就会以为马基雅维利怂恿地位已确定的君主继续在所有的场合中都做狐狸或狮子。
以上,五星推荐本书。
《君主论》读后感(三):被禁 400 年《君主论》| 对标战国,便知道为何是君主实操成功学
古罗马日落西山,意大利山河破碎。 山河动摇,政体、宗教势力林立,于是,一个颇经当时意大利政治洗礼的人,呕心沥血写成一部献给君主的著作,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批准出版,二十年内重版25 次。却在他去世三十二年之后,被列为禁书,直到 19 世纪被解禁,席卷美国、发过、德国等。 这前后翻然不同的态度,让这本书名声大噪。以至于它的声名同《圣经》、《资本论》比肩。而它也当得起如此荣誉。这便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
对标春秋战国,从《君主论》书名说起 实际上,《君主论》这书名未必合适,让人以为是君主所言所论。本书第一个中译本,伍光建的译本,书名为《霸术》,可见这如春秋争霸差不多,所谓的“霸术”,也就是称霸之道。诸侯、君主称霸,称霸之策是臣子谋士献的,就像齐桓公有管仲。而非诸侯自己所论。作者在书前所作的“献辞”也明确了这个事实。 此书第二个中译本,叫《横霸政治论》(曾纪蔚译),可见译者也认为是为君主所献的稳固江山、称霸以治的术策。之所以以《君主论》之名大行天下,恐怕只能解释为欧洲那些君主们,实际上对此书内容颇以为然。 说透了,这是马基亚维利替君主们说了君主不愿意也不敢说的话。凡当时统治者,应当是非常认同的,否则也绝不会是由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批准出版。 这就很明白了,此书只是讲实际的,只为君主考虑,其他的一切不计。就像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儒、墨、道,都是不讲实际的,首先道德论点至上,只有法家不管道德,只讲有没有时效性,有没有对诸侯国君有用。张仪、苏秦合纵连横,纵横战国,说服君王的,也只是实际的利害,至于道德什么的,他们不管。商鞅入秦,三说秦孝公,第一次谈王道,第二次谈仁政,秦孝公根本不想听,因为他觉得没用,不符合实际,没有实操性。第三次讲变法,秦孝公就很感兴趣,然后据崤函之固,而后谋划天下,欲待并吞八荒。 所以,要弄清楚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以上区别不可不辨。 同时,还得弄明白马基亚维利所述的时代问题,准确的说,应该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形态。意大利君主时期的社会政治形态说起来颇为复杂,因为很多人不熟悉,但我们可以横向对比,跟我们熟悉的中国封建时代对照,就很清晰了。 马基亚维利所献言的君主,是洛伦佐·德·美第奇,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他一生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维持意大利城邦间的和平。那时候是 15 世纪末,对标的中国朝代是明代。马基亚维利去世的那一年,恰好是明嘉靖六年。所以,平行时间线上的对标是——
佛罗伦萨君主时代-明代中后期 但那时候的意大利政治形态,跟明代是不一样的。 欧洲的君主制,是以君主(皇帝、大汗、国王、大公、苏丹和沙皇等)为国家元首的政体形式。而那时候的意大利的君主制,是一种等级君主制。一个君主所统治的地方,主要以城邦为主。 这跟明代的帝王制区别非常大,明代的帝王是一统江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而且,这并非封建制,至少不是中国的封建制度。 意大利的君主制,也称为封建制度,也是我们常说的封建社会。这个跟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的帝王治国的制度还是有区别的。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从公元前开始,跟东周晚期并行,就开始了罗马王政,接着是罗马共和国,然后才到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标的是两汉时期。马基亚维利时代,罗马帝国早已灭亡,剩下的只有罗马的教皇。 那时期的君主制,如果跟中国的古代对标,制度上,倒像是——
意大利君主制-东周封建制 这样就明白了。东周末年是已是春秋时期。整个政治形态是乱糟糟,诸侯林立的。认谁是霸主,谁是老大,打谁,都是很难抉择的一件事情。所以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解决办法,先秦士子们献言献策,各为其主。而法王查理入侵意大利之前,意大利是有教皇、威尼斯人、那不勒斯国王、米兰公爵和佛罗伦萨人割据统治的。
马基亚维利时期的意大利,也大体是这样。 其政治形势无非是两种: 1.共和国(君主共和)——与君主制相对 2.君主制。 君主共和制的政府以及元首是由选举产生的。 君主制不需要选举,世袭的。跟西(东)周封建很像。 例外的情况是,混合型的君主国。因为其国并不是全新建立的,而是兼并的,其中可能有的地方是共和制,大部分地方是君主制。何况,其中还有宗教势力,比如,主教,教皇,也深入政治中心。 这就形成了一个分裂的状态。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样的。这时候,有作为的君主是要奋发向上,想着一统的。如果兼并的地方(被征服)的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呢?文字不同呢?法律条文不同呢?这时候,君主就要施行一统之策,可以称为“霸术”。 马基亚维利的目的就是如此。 所以,他为君主献策《君主论》。 马基亚维利“霸术”方略
这时候,涉及到的问题就比较敏感了。因为这需要实操方法。实操方法有时候是不好听的,因为话说得太白,造人忌讳。譬如中国秦汉之后帝王的政治伦理,先提道德,再讲方法,这叫“外儒内法”。面子上要过得去,帝王要讲仁义孝的道德,至少嘴巴上要这样说,不能先把“法”提到道德的前面。 在中国的传统政治哲学里,圣明天子,是理论上必须要强调塑造的。 欧洲的政治政治哲学,本来也是如此,沿袭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传统。 这种政治哲学,必须要求提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法,让天子、君主的个人行为符合一定的规范,这个规范,就叫伦理。伦理是要合乎道德的。 所以,传统的政治哲学,是理论先行。正如马基亚维利所说的: “许多作家想象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 这实际上是理论。但理论跟现实不一样,如何实际发生是个问题,所以马基亚维利说: “为了研究事情应当怎么做,而无视事情实际如何做,这样的人救不了自己,只会自取灭亡。” 因此,马基亚维利撇开了理论,“只讨论现实世界的君主。” 也就是,他认同了现实,而要为现实的君主提出指导原则,让他们成功称霸,一统江山。 这跟中国春秋战国时一模一样,孔子、墨子、老庄,都是不认同现实的,孔子认为至少要回到西周时代,实行礼乐制度;墨子、老庄一样,反正不认同这个现实,要回到过去。只有法家认同现实,已经如此,何不实际一点,帮助那些高高在上的诸侯国君开疆拓土,巩固江山呢? 这一点上,马基亚维利跟中国的法家特别像。 就凭这本书能从意大利流传于世界各国,风靡天下,就知道内容实效性的重要性。君主们自然是喜欢的。
马基亚维利至少是提出要注意人性的。 这应该是很难的,因为这样的话,人(包括君主)心里会有压力,成功和道德之间如何选择? 马基亚维利斩钉截铁的回答:君主只要成功,道德靠边! 这本君主“成功学”如何从人性讲到现实? 为什么要道德靠边? 因为不现实。在弱肉强食的权力场域,要求负责维持秩序、保护猴群安全的猴王讲道德,讲仁义理智信靠谱吗?在灭国并土的战国时期讲信誉,能生存吗? 明显不靠谱!天方夜谭! 宋襄公雄心勃勃,要得霸业。公元前 638 年,他讨伐郑国,与楚国争霸,史称“泓水之战”,楚兵强大,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列好阵势。大司马公孙固说:“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摇头,仁义之兵怎么能趁人之危呢?等他们过了河,摆好了阵势再打。——“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左传》) 楚兵过了河,大司马又说趁他们阵势不稳,冲过去。宋襄公还是认为这不好,不道德,一定要等对方摆好阵势,明刀明枪,跟春秋前期的战争一样,正经地打。 但是楚兵不跟你讲道德呀,一通蛮打,宋襄公自己腿都被射伤了。大败而归。 争霸时期,楚国是中原诸侯眼里的蛮夷之邦,他会跟你讲仁义道德? 马基亚维利也讲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他看清现实而冷静写《君主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故事说: 当时的欧洲有一种很神奇的草,茄科的一种,叫曼德拉。根部呈交叉状,跟人参一样,是人形的。自古以来,曼德拉都是被用作催情药的。 有个老头子,娶了一个很美妙龄女郎。因为他没儿子,娶年轻女子的目的就是传宗接代,但是,始终没有生孩子。有一个年轻人,觊觎这个妙龄女郎的美色。就开始忽悠老头子,他说让你老婆服食曼德拉吧,这草很神奇,一吃就怀孕。但,这草有剧毒,女人服食以后,第一个星期内跟她睡觉的男人必死无疑。 老头子要儿子心切,就相信了,同意年轻人的主意,第一,给妻子吃曼德拉;第二,头一个星期内,由年轻人替他和自己的妻子睡觉,以便吸收毒物,保护自己。 但是老头子的妻子不愿因,认为这是不道德的。于是,修士去劝她:不能因为怕这点不道德就忘了利益呀。眼前的好处要抓住,你能够怀孕,便是为天主生下了子民,以后你还能再天堂有一席之地。而且,你满足了你丈夫的心愿。 妻子母亲也加入劝说行列,她对女儿说:女人没有孩子就没有家。 这个年轻的妻子最后只能答应了。修士赚到了他想要的钱,她母亲不必再为女儿的后半生操心。
马基亚维利认为,世上没有不讲利害关系的人,道德是次要的。而且,他亲眼目睹了当时天主教多明我会的萨沃纳罗拉修士,如何费尽心思引导佛罗伦萨人成为道德挂帅的清教徒,焚烧了众多书籍,最终却把自己送上火刑台的失败。 所以,他以极为冷静、干巴的语言,给君主的成功献言,期望君主能察纳其中旨趣。 所以,他用大量的实证来说明君主如何取得成功。并且说:“大家都知道,君主信守诺言、为人正直、不耍诈术是多么值得称道的事。然而,环顾当今,我们看那些功成名就的君主,一个个不把守信当回事儿,而善于使用狡猾手段愚弄世人,就这样征服讲究信实的人。” 马基亚维利看到的事实让人心灰意冷,所以他告诉君主,要在合适的时机,忘记到的,不去信守诺言,用点手段。阴谋诡计,凡是能用的,都可以用。君主的目的只有一个,维护自己民众的“最大利益”。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忽视道德,但必要的时候,应该知道如何为非作歹。 这简直颠覆三观,让人大跌眼镜。 然而,事实如此。 马基亚维利所举的例子,是切萨雷·博尔贾,这个人在征服新罗马涅之后,造成一种无序状态,然后杀人如麻,包括自己的手下也一样对待。但那只是这位君主所采取的的非常手段而已,目的是建立新秩序,在秩序建立之后,切萨雷·博尔贾立即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他的残忍,只不过是为了大部分黎民苍生着想而采取的方法而已。 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就是如此的开门见山,笔法冷静。他是深刻体会了“为人君者,多有不得已处”这句话的含义而想出的办法。他明白“政府必要之恶”的必要性,也就是,君主处理具体事情时,有时候会牺牲部分人的利益,然而这是没办法的。 他甚至还举了几个例子,说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我们对照历史,便能非常明白。马基亚维利说,征服者要保住成果并不难,如果被征服者不习惯于自治之时尤其如此? 如此的这个“此”是什么呢? 那就是,消灭统治他们的王室就足够了。其他的方面,不妨任从其旧。古老的生活方式维持不变,风俗习惯相同的人自会相安无事。 这很不带感情。但返回来看。周武王伐纣,只灭了纣王,王室灭了,甚至纣王的后代,都能封王封侯,其他的一切照旧。武王和周公知道殷商被灭,就是因为残暴乱杀,于是,他们提倡礼仪,大家和平一点。汉高祖进咸阳,不杀不抢,约法三章,项羽是大杀四方,最终呢? 所以马基亚维利不是没有道理。而且他支持的是必要的时候,选择有必要的、有范围的杀伐,而不是随便挖个坑,一起埋了这种滥杀无辜。 君主明白了这些,基本都能成功,剩下的,就靠两个东西,机运(运气)和赋禀(才能)。除此而外,不可能不成功。 实操成功学背后的血泪理想 《君主论》实际上是给君主的“成功学”实操手册。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大概是教皇爱它,它风靡的原因。在马基亚维利所回顾的过去二十年中,只要是意大利人组成的清一色的军队,战果总是不堪闻问。塔洛、亚历山大里亚、卡普阿、热那亚、维拉、博洛尼亚、梅斯特里。从 1495 年查理八世在塔洛河附近打败意大利军之后,意大利没有胜利过,全是败仗,路易事儿占领亚历山大里亚(1499 年)、卡普阿(1501 年)、热那亚(1507 年)、维拉(1509 年)、博洛尼亚(1511 年);威尼斯人又在 1513 年完全被外国联军打败,导致梅斯特里惨遭洗劫。 所以,马基亚维利强烈建议君主的首要之务在于建立自己的武力,这是一切基础,也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他甚至分析了西班牙人如何无法抵挡奇兵,瑞士人害怕步兵,西班牙人抵挡不住法国骑兵,德国人如何学习瑞士人的战术,西班牙人的作战方法以及兵器等等。优点缺点,一目了然。 从而建议君主殿下要建立新的军种,既能抗衡骑兵,又能对抗步兵,军队和战斗队形都要训练。 但不得不说的是,虽然这是一本只讲实效的君主实操成功学手册,但马基亚维利的目的却是非常理想化的。 他再三强调,“这个机会千万不要错过!”“等了那么久,意大利终于看到救星!” 他所陈述的一切目的,在于家国之难的拯救与国土的恢复,跟岳飞渴望“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心情没什么区别,可以说一样的强烈。他深切念着的是来自国外的洪水猛兽肆虐不止,人民如何悲惨,复仇情怀和信念坚韧不拔。 他说,我们有赤忱,有热泪,敢为国而战,望殿下义不容辞,我等已无法股,祖国恢复,指日可待。 他在惶惶数万字的最后,满含热泪的高唱: 德性拿武器反抗暴虐,战斗很快会完结! 古人的勇气仍然激荡 在意大利的胸膛!
《君主论》读后感(四):《君主论》超现实主义写法,衍生王者的圣经,造就平民的进阶书籍
经典作品”有个共同的特色:体现时代的风貌,同时超越时代的眼界。以时代为背景,暗示当下的生活从中辨识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
马基雅维利的一本曾经作为禁书的《君主论》现如今却有着“现实政治的《圣经》之美誉。回望当时历史这本书对于十六世纪中期欧洲君主的影响何其深远,本书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欧洲各国君主的事迹为主要依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君王创业统治江山提出了可谓是一剑封喉的看法,语言魅力更是不加浮夸的修饰直击要害。以实用为主提出通则,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是当之无愧的,他看透了意大利半岛事件的政治本质,从中也探寻出了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马基亚维利在书中所指出的通则至今仍然实用,对我们而言依旧有实用价值。 何为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超”又由何而来 如果把他的思想比作一座金库,而打开这个金库的钥匙就是——运气。他是一个把运气看的很重要的人,读他的《君主论》我们不难看出他把大部分的君王之所以能够成功运气也占其中的一部分。在书中所表达的运气。我的体会中并不像是我们所理解的就是上天的垂怜,更像是一种切合时代背景下一次机遇的出现。我感觉他关于运气学说能够体现在他的人生观和政治思想当中。 《君主论》之所以能够成为超越时代的经典,原因在于它并没有他并没有刻意去引导读者采用浮夸的字眼让人深陷其中,而是以一种开门见山,出奇而又冷漠的手法。以绝对的实为证据,以历史为根本关于成功失败之间,最客观的态度用现实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绝不以理论而理论讲出事实的真相,而我们有时并不愿相信他所说的就是真相,但同时你又不得不信。这时读他的经典你就可以想象是多么的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了吧!尽管超现实主义文学名词的初次提出,出现于1924的法国,后来才在20世纪六十年代遍及全球24个国家,直到如今才被人们所熟知。但他的作品从问世到如今已经将近快五百年的历史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早就超脱了那个年代了。对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君主论》加入一个超字更能体现出,他所提出的通则对当世人们的思想的影响程度。 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极为广泛,而君主论恰好符合这一点。 为何能够称其为王者的圣经对比王者之书为何造就平民的进阶书籍 与其说是君主论,不如说是教古代欧洲君王。或有志者如何成为一名好皇帝,创作这本书最初的意愿在于向意大利最有声望的家族,罗佐伦·德·美第奇殿下献策。同时也为自己谋得赏识的眼光希望能被伯乐所相中,恳求解救意大利于蛮夷蹂躏的水深火热之中。促就他能够成为一名古代先贤帝王一样的传奇人物,可不幸的是美第奇殿下英年早逝。美梦破灭的他只能将希望寄予再来人,于是在1532年君主论出版。 从整体到局部的去讲述问题,步步为营先让你明白君主国的种类和建国的方法。开讲述了世袭君主国和混合型君主国,讲到了如何治理国家,平民又是如何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武力或者依靠他人成为君主,以及军队和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然而对于读过他书的人最有启示作用的在于最后的几章内容讲述的为君之道,为人之道逆向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总能让你耳目一新。化作自己的知识用于实际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或者有意向成为管理阶级的人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君主之大机遇下神射手的目标 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新君主、大机遇、目标。这是第六章的内容主要举例了摩西、居鲁士、忒修斯、罗摩路斯这些起初平凡之人如摩西因看到了犹太人在埃及的奴役中受到了压迫而下决定心让犹太人在他的领导下摆脱埃及的压迫,居鲁士因发现了波斯人对米底人不满情绪及米底人统治懦弱,发起了反抗。忒修斯发现了雅典人形同散沙,不能展现他的抱负。大环境下的机遇给予了这些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是否适合自己。——大机遇。 只有环境和机遇对于皇帝而言是不可能成功的,还需要目标与德行。 目标也就是一个人想要达到的某个成就,那么树立目标就显得很重要了。对于君王而言,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这里作者用弓箭手射中物体的目标暗示君王应该去树立目标。 当弓箭手瞄准的目标看起来太遥远的时候,他知道弓力的长度不够,就会刻意的把视线拉的比预定的目标要高,不是要为了把箭射到那样的高度,而是要把箭射到预定的目标。正所谓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求其下而得其末。正是这个道理,想成为一代君王之人是不会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很低的。他们会找到恰如其分的高度,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以达到预定好的目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能够让他们更好的自我要求自己不会在达到目标后贪图享乐,其二让自己的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理想。 (二)怨恨让君主陨落,畏惧让君主受人尊敬 两个近义词为何却是两种不同的结果,仔细探究你会发现这两个词在表达程度上有所不同。作为君主就更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善于把握其中的度,尤其是为了成为一位让人敬仰的君主,为了证实这个观点以叙拉古的国王阿加托克利斯为例,平民出身,家境赤贫制陶工人的儿子,但是却以作恶多端,邪恶著称最后却能平步青云,成为叙拉古的行政长官,直至最后成为国王! 他的凶狠奸诈程度让你会感觉到不可思议,当时为了成为君王,召集了所有没有的元老院成员,并暗藏伏兵,一声令下杀光了所有人。虽事后遭到了迦太基人的两次打击而且都已失败告终,但是他的凶狠却让所有人都感觉到畏惧,一边解除危机,一边攻击非洲。可想他的凶狠程度了,即使失败了也能够让迦太基人与其和谈将西西里国度整个就给了他,你说这样成为帝王的人仁慈吗?丝毫没有看出来,但是他的凶狠却让人记忆犹新,让人不敢招惹。 当战争结束了,就一心想着国家。这样的人作为君主本应该群起而反之,但是因为他的凶狠却让更多的人感觉安了畏惧,就算想反叛也不敢密谋,但他也很好的的把握了怨恨和畏惧的度。他知道战争是为了谋求和平,他绝不伤害大多数平民的利益。只用让他的军民和敌人知道他的凶狠而产生畏惧即可。从而产生对他的尊敬,这就是君王之道让人畏惧远远要比让人怨恨管用的多。在这里我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去效仿他这样凶残的做法,但如果对于一个管理阶层,你过于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别人反而会轻视你。假如你发布一个号令去完成某个任务,可由于你的过于平和即使做不到别人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么工作还能顺利完成吗?对于公司的效绩是不是就有了影响。 举这个例子你同时也要明白,严厉只是为了让别人畏惧你。可平和是为了让人接近呢?一味地严厉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你应该看到事情的两面性就想阿加托克利斯一样懂得掌握平衡点,千万不要觉得这有点两面三刀的性质,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你就可能是忽视了什么叫做管理学的艺术了。 (三)君主的—躯干和脑袋 单看这个你可能不太明白,脑袋指的是那些马屁精和进献忠言的人。躯干指的是那些为君主办实事的人。这里就不举什么具体的例子了,提出直接的方法我感觉更加了当。首先从第三方角度来说:要辩识一个君主是否知人善用,不在于看主人本身,从身边人着手更能凸现出他是否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如果他的身边都是一些无用之人,不堪重用的玩弄之臣的话!他就绝对不会是一个好君主,那么相反一个人的身边都是精明能干之人,作为主人就更加优秀! (1)躯干——贤明之臣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探究眼光和方法的问题了,关于知人善任的眼光无外乎有三个等级,看看你属于哪一种第一本身拥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能够辨明人的好坏,这是一等,第二自身没有辨明的能力却能通过别人的辨明来评判好坏,这是属于第二种。第三种就简单了,自己也没能辨明,别人的辨明你也看不出那就只能属于第三种了。这是关于眼光的探讨!但是不要怕以为自己辨明不出就没了方法。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一个最简单,却最实用的方法。 当你作为领导层的时候你无法辩识,你只需要看清一点就可以了。“看看是否对你足够好”凡是为你着想的或者为公司及集体着想的,心心念念都是以你的利益为主,这样的人值得你委托他重任。相反只想自己很少为了你的利益考虑,自私到极致的哪一种,你应该趁早跟他摆脱关系,这样的首先就不是一个好人,更不值得信任。 这是一个知人善任最简单的方法,但很少人却能考虑到这一点,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我同时也希望你能明白方法终究是方法。并不能称之为绝对与权威。只是为你的生活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更加便捷和简单的方式!你在看待问题时仍然要保持最理性的心态! 我不崇尚自私别人对你着想,你知人善用。要想这种关系持续而长久的存在,特别是作为管理者而言,你也应该为他着想礼遇待人。不时的犒赏他只有彼此诚心以待,才能互不伤害!伯乐遇到千里马,也仍需衣暖饭饱才是千里马! (2)脑袋——善言与谗言 脑袋是思考的是听人言的,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溜须拍马事事败。一个成功的君王难免会沉醉于以往的的事迹中,再加上别人无数的赞美就会让忘乎所有。逐渐走向掉落。如果仅仅是提出意见不要听信溜须拍马之人的话!而不举例相应的事件以及方法,那这本书就不能称之为经典。和别的书籍又有什么两样呢?关键在于他的思维方式所提出的切合实际的方法,有成就的人会听到别人的赞美是避免不了的,那么又该如何听取忠言呢避开马屁精?不听取意见的后果又是什么呢? 思想掌握的是人类的行为,首先你要更正你的思想。当一个人愿意跟你讲真话的时候,君王不能对讲真话的人怀恨在心。如果是这样的话谁还敢对你讲真话呢!所以你应该让人明白,讲真话并不会得罪于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你随意的讲真话,如果一旦人人都对君王讲真话,那君王的威严何在。这就于前边所讲的要让别人畏惧你背道而驰了。 应该怎样既让别人讲真话,又能够让所有人尊重你呢?这就体现了作者的高明之处了!他提出了什么方法呢?这就跟前边的君主任用贤臣的有关了。让贤臣有资格讲真话,让其他人少说或者闭嘴而且只许你去提问而不能让他们随意言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一能够让马屁精隔离之外,其二能够给你掌握主动你不至于被过多的谏言而搞得晕头转向。有益于你更加完善的思考问题,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这样看来可见这一招还是挺有用的。 当然君王是权威,管理层也是一小部分的权威。既然做了决定切不可朝令夕改,否则权威何在呢!而那些朝三暮四,举棋不定的人反而让人觉得瞧不起。而马克西米利安皇帝,就是少了这两点而无人尊重。性格内向从不向别人询问意见导致大臣们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直到他自己做出了决定,群臣才知道他要干什么于是便七嘴八舌的进言,导致不能将自己的决定进行下去。朝令夕改这样的皇帝这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作为在管理层的人同样也是这样如果连已经决定好的事情就随意更改,那威信又在何处呢? 可往往人们有另一个疑问,别人的进言才有了好的结果。那是不是就不是君主的功劳了呢!而是听取了别人的话才让你成功,威严不也不复存在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就和前边说的眼光有关了,你所任用之人不止一个,慧眼独到是从他们众多的建议中找到了最合适的。才有的最后的成功。就像作者所说的。 忠言嘉谟,,不论是谁提出来的,必定源自君主智慧,而不是君主的智慧源于忠言嘉谟。 从这里我相信你已经能够明白了躯干和脑袋的含义,作为一个聪明的人你一定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最后我想跟你探讨一下运气的问题,可能作者的观点会对你有所帮助。让你改变运气 (四)运气不只是上帝的安排,他留给你一半的选择权 我在文章开头解释过,运气是打开他思维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线索。这里所指的运气并不是普通事物的好与坏,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太肤浅了,在我看来他所指的运气指的是机遇和环境的好与坏,能否造就你个人的运势,身处这样的大洪流之中君主或者说是我们又应该去改变命运和适应命运呢? (1)自由意志,不被命运掌控 一是自由意志,二改变自己如果你拥有这两样品质。上帝将会把一半的命运交由你来掌控。为什么要从这两点出发呢?如果你把命运比做洪水野兽的话!一旦发威他就会冲毁一切,房屋,树木建筑物,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但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你愿意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吗?如果你的自由意志能够让你提前想到在青天白日,风平浪静之日建筑堤坝,修理渠道,防洪疏洪即使最后还是被无情的摧毁了,命运还会肆意横行吗?自由意志证明了你是否能够对即将到来的命运做好准备呢?中国自古就讲究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是这个道理。自由意志绝对能够影响你的命运!请你不要忽视这个至关重要的品质。 (2)改变自己,适应命运 战胜别人容易可要战胜自己就是个最大的难题,特别是改变一个人的品性,但对于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那些成功的人每个人都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环境和命运,之所以他们能够成为伟人的原因至少离不开这一点,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粗暴,有的狡猾有的耐心,而有的谨慎可时代不会因为你的性格而选择与你为伍,除非你特别幸运。不然你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时代的特色,例如战争时代不需要,步步为营,谨慎小心之辈。而正真需要的是能够当机立断,勇猛富有决策力之辈。就像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一样,时代需要像他这样的刚猛之势,亲自挂帅上阵一出招就打败了西班牙和威尼斯人取得了胜利。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启示这么看来,命运不只是掌握在上帝的手里。他会慷慨的将一半的选择权交在你的手里而关键在于你又讲如何把握命运,很多人都觉得命运是一成不变的,不可更改的。但往往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咱老祖宗提出来的,事在人为的道理,尽管有时候你依旧不能抗争命运,失败了!你也不应该选择放弃,为何不换一种思维的方式去选择适应命运呢?办法总会有的找到办法的前提是首先不要放弃自己。 总结 无论对于君主还是管理者而言,方法也许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不停的摸索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方法也与时代和背景有关属于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时代的方法,也只能说是一种建议,突破你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打开你的思维结合曾经的精华来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处理事物的方式!最后我将我所总结到的四个方法写出来以便你更好的总结。 1弓箭手的精神,没有更高的目标,就不会有更高的成就。 2相比于怨恨,畏惧让你更受尊敬,但不是让你伤害别人。 3高明的管理者,不会听信谗言,能够任用贤才。 4运气是机遇,要拥有自由的意志,改变自己才能不被命运所左右。君主论8.5[意] 马基雅维利 / 2020 / 上海文化出版社
《君主论》读后感(五):公然倡导君主做坏事、做伪君子,这本书却成为人文经典
公元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亲手射死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死于这场兵变。为斩草除根,他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全数杀死。
在儒家道德伦理中,这种行为是很难辩护的。或许因为心存歉疚,李世民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得到了后人的谅解。杀死兄长、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被淡化为“夺嫡之变”。类似的,还有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帝位的明成祖朱棣。
很多历史学家都费尽心思为他们辩护。假如他们能够读到意大利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这段话,一定会引以为知音的:
(君主)应该警惕自己不要沾染可能危及政权的恶名。如果做不到,放纵一下也没关系。进一步来说,就算是坏事,如果不做就很难维持自己的政权,那就应该毅然决然去做,不要担心坏名声招来别人的谴责。归根究底不难发现,有些事情看来是美德,化为行动却带来毁灭;也有些事情看来是邪恶,化为行动却能保障君主的安全和百姓的福祉。也就是说,君主是有另外一套道德标准的:只要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政权的巩固,就不必受普通道德伦理的约束。这个道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讲得非常透彻。
《君主论》还提出,君主既要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又要有狮子一样的力量;关键时刻,君主完全不必信守诺言:“一旦违反自己的利益或是当初承诺的理由消失时,明智的君主既不能也不应该信守诺言。”“无数现代的例子可以证实,君主永远不会欠缺正当的理由粉饰自己背信弃义的行为。”
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使得《君主论》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一部奇书。很多人都为它的非道德言论而侧目,甚至一度被教廷列入禁书。但都挡不住它跨越时空的传播趋势。
作为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国内已经有多个《君主论》译本。果麦文化出版的这个版本,是台湾翻译家吕健忠的译本。吕氏长期从事西洋经典的译解,翻译出版过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罗马史》,以及《西方文学史》《英国文学史略》《易卜生戏剧集》等多部著作。其翻译文字信、雅、达兼具,是一个不错的译本。
一、深谙人性弱点,洞悉历史真相,为君主打造“权力实操指南”
《君主论》本不是为了发表而写的书,而是给君主定制的“权力实操指南”,所以写起来没有任何粉饰。一旦发表,自然有一种石破天惊的感觉。
1、基于人性幽暗,他告诫君主要做伪君子
为什么君主不必信守诺言?马基雅维利告诉君主:“人类生性邪恶,不会对你守信,同样的道理,你也没必要对他们守信。” 君主背信弃义,永远不愁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君主要做伪君子。君主不仅要有狮子和狐狸的兽性,而且还要知道如何漂漂亮亮地掩饰兽性,“做个伟大的说谎人和伪君子”。因为他看透了人性:“人都很天真,只顾虑到眼前的需求,竟使得骗子永远找得到心甘情愿被骗的人。”
在需要使用暴力的时候,马基雅维利说,应该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民众越少品尝痛苦的滋味,反感自然越少。不重复暴行才能使民众有安全感,也才能施惠给他们而争取到民心。相反地,施惠则应该细水长流,好让民众彻底品味。
他还告诫君主:“千万不要染指别人的财物。因为对一般人来说,忘记父亲的死亡容易,忘记继承的遗产不容易。”
政治是和人打交道的技艺,巩固权力必须基于人性。只有深察人性的幽暗,君主才能无往而不利。
2、着眼于统一意大利,他教给君主各种巩固兼并领土的“秘笈”
他告诉君主,兼并得来国土,如果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同文同种,征服者要保有成果并不难,只要消灭统治他们的王室就够了,其他方面不妨率由旧章。
如果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不是同文同种,法律习俗也不一样,最好也最有效的办法是占领者亲自坐镇占领地,这样统治权才能稳固而持久;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在占领地选择一个或两个关键地区建立殖民地。·
如果吞并的是共和国,那种国民活力充沛得多,积怨更深,而且复仇的欲望更强烈,缅怀古老的自由使得他们既不会也不能平静下来甘于顺从,所以最稳当的方法是把他们消灭。
这些政策,可以说是冷酷、无情,难免引起人们的质疑与指责。但马基雅维利所有的主张,都是由历史案例和经验教训做支撑的。
政治智慧的来源,无非是洞悉人性和以史为鉴。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个资深政客和历史学者,其政治智慧绝非纸上得来。虽然惊骇世俗,但直指人心,不得不服。
据说拿破仑兵败后,普鲁士士兵在他抛下的车驾里发现了一本《君主论》,上面写满了批注。
二、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学领域实现了“哥白尼变革”,是如何做到的?
众所周知,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从根本上颠覆了当时流行的“地心说”。这一改变如此深刻,以至于后来人们经常把某些领域的深刻改变,称作“哥白尼变革”。
哥白尼(1473—1543),与马基雅维利同时代1、政治学领域的“哥白尼变革”
在欧洲的政治学史上,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认为政治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就是伦理道德的实践。在中世纪神权政治中,道德当然也是政治的最高法则。
尽管在现实中,政治从来都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冷酷无情,尤其是在意大利。但在理论上,学者们却总是把政治写得庄严神圣无比,要求政治家追求道德纯洁。仿佛政治家无需考虑政治现实,修养好道德,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了。——这种论调,有点类似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
马基雅维利改变了这个传统。他以冷酷的现实主义精神,把伦理和政治这对连体婴分割开来,把政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冷静地告诉人们,现实的政治操作必须抛开伦理与道德的束缚:
许多作家想象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可是实际如何生活和应当如何生活这两者有天壤之别。为了研究事情应当怎么做而无视于事情实际上怎么做,这样的人救不了自己,只会自取灭亡。凡事标榜仁义道德的人,一旦置身鸡鸣狗盗之徒当中,到头来一定惹祸上身。所以说,身为君主如果要存活下去,一定要学会不当滥好人,还得看实际的何况决定是不是要把这方面的体认应用出来。不考虑理想的君主该怎么做,只讨论现实世界的君主该如何做。这一点,把他与此前欧洲所有的思想家区别开来。
2、马基雅维利为什么能做到
知人论世。如果我们了解马基雅维利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度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有这种观念。
马基雅维利少年得志,一度身居高位。1494 年,他25岁时,统治佛罗伦萨六十年的美第奇家族被驱逐,佛罗伦萨恢复共和体制。1498 年,不到30岁的马基雅维利被执政团任命为政府第二厅秘书长,稍后又兼任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秘书,负责处理外交及军政事务。
1500 年他出使法国,会晤法王路易十二和鲁昂枢机主教乔治·德昂布瓦兹,见识了君主集权国家强盛的国力。
1502—1503 年,他出使罗马涅与罗马,认识了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儿子、有“毒药公爵”之称的切萨雷·博尔贾,目睹了切萨雷·博尔贾在教皇扶持下用尽权谋与暴力建立自己的政权,却在父亲去世之后转眼沦丧。
马基雅维利看到本国的雇佣军军纪松弛,亲手组建一支国民军。1509 年,马基雅维利率领佛罗伦萨军队占领比萨。
但世事难料,意大利政局更是翻云覆雨。就在马基雅维利仕途得意之时,1512 年共和政权被推翻,美第奇家族重掌佛罗伦萨的政权。
新政府免除了马基雅维利的官职,解散他一手创建的新军。1513年,他被指控参加反美第奇家族的阴谋,遭逮捕、监禁,出狱后被放逐。
他只能归隐田园潜心写作,完成了《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战争的艺术》等著作。
马基雅维利(1469—1527)从马基雅维利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如果不是共和政权被推翻,肯定会有更多作为。
可惜后半生只能在笔耕中度过,对于一个天生爱搞政治的人来说,这是痛苦无比的事情。1527年6月21日,马基雅维利在失望中离世。
身处混乱不堪的社会,亲历残酷的宦海浮沉,才写出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君主论》。
正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出的:“诚然,在他的思想中,确有许多真正需要批判之处;可是这些地方,不过是他那个时代的表现罢了。”
归根结底,是时代造就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
三、以东方历史智慧观照《君主论》
在欧洲文化史,《君主论》这种只论利害、不谈道德的政治哲学,是头一次出现,所以有石破天惊之效。
甚至专门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术语:“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专指那些奉行信奉他的学说,为达到目标不计一切手段的政治家。
但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观照,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早在春秋时代,《君主论》所反对的政治领域的道德主义,就已经在实践中被否定。
最后一个以道德主义治国的政治家,就是那个著名的、“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在与楚军的泓水之战中,讲究“仁义”,坚持等楚兵渡完河、列好阵后再开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虽然宋襄公被千百年来的人们所讥笑,但宋襄公所体现的,不就是古老的礼制和仁义道德吗?
从此他以后,列国就没有人再坚持传统礼制了,那太迂腐!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中,孔子和孟子一辈子都在呼吁实行周礼,行仁义道德,但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尝试以仁义道德治国。
倒是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等一批法家,提出了和《君主论》类似的现实主义治国策略。韩非子将法家理论集大成为“法”“术”“势”,教导君主要用“法”来统治人民,用“术”来驾驭臣下,用“势”来保住权位,压根没有仁义道德什么事。
孔子周游列国最后,是贯彻了法家理论的秦国,统一了六国。
那么,治国全靠法家行不行呢?也不行。秦朝统一天下不假,但二世而亡。
人们的认识总是在“正—反—合”的辩证循环中前进。到了汉代,统治者一方面采用儒家学说装点门面,另一方面继续以法治国,搞“儒表法里”。
面上大谈仁义道德,背后实行法家治国。这不就是马基雅维利所主张的:“君主不见得一定要具备那一切被认为是好的特质,但确实有必要让人家觉得他样样具备。”
对于那些美好的道德理念,马基雅维利甚至指出:“具备那些特质,还随时随地身体力行,一定害到自己;反过来,让人家觉得拥有那一切特质却非常有用。”
这在汉代也有一个有趣的案例:王莽。他不仅深谙儒家经典,成为当时人们公认的儒家代表,还真心实意想实行古代礼制。这就麻烦了。最后,王莽身死国灭。
马基雅维利为什么经久不衰?
正如本书翻译者吕健忠指出,《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根据他的从政经验,着眼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政治局势写出的一部书。他从所处时代辨识出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到今天仍然适用。
只要人性不变,《君主论》所阐述的权术策略就不会失效,这本书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小结: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马基雅维利生于1469年。他生活的时代,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已接近尾声,但意大利还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中。马基雅维利强烈主张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成就非常事业,需要非常人物,运用非常手段。实际上,马基雅维利真正向往的是共和国。但为了统一意大利,在当时情况下,必须由铁腕人物来完成,马基雅维利愿意为这样的人物出谋划策(是不是有点像战国的诸子百家?)。
马基雅维利曾对切萨雷·博尔贾寄予厚望,后来又寄望于美第奇家族的继承人罗伦佐·德·美第奇,这本书题词就是献给他的。但罗伦佐很快也去世了。
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马基雅维利葬于此书没有送出去,也没有发表。直到1532年,他去世后5年,才得以出版;又过了二十多年,这本书被列为禁书。
经典的传播是不可能阻挡的。从西方到东方,《君主论》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