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六抽小柜》是一本由杨凯麟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祖父的六抽小柜》精选点评:●第一次感受到老家具的魅力。喜欢六抽小柜,牛奶灯和那几个玻璃橱。但是应该不会买。还是觉
《祖父的六抽小柜》是一本由杨凯麟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祖父的六抽小柜》精选点评:
●第一次感受到老家具的魅力。喜欢六抽小柜,牛奶灯和那几个玻璃橱。但是应该不会买。还是觉得忌讳。
● 物的生命,其实比人久远,然也。 这本书的前言推荐写的极好,极大的提高了这本书的基调。之后有所下滑,仍不失为一本趣味书。 物,不管新旧,是要看眼缘合脾性的。听一段往事,忆一回相交,就是时间里的细节。此间流淌着的微妙,实在无法言说。 要敏感,要细节,要感同身受。
●老橱柜、红眠床......我家也还留着,并且仍在使用。看着书里的种种,觉得很亲切。
●收藏故事,知识性不强。老物件多为台湾日据时期的物品,作者的经历也没什么特别的,表达的情感也一般。作者给人一种很还念日据时期的感觉,把“先生”称为“桑”,令我很不喜欢。
●从董桥的高贵顺到杨凯麟的民艺,有意思极了,让人怦然心动,满满的喜乐~
●突然发现民间艺术倒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柜子、提篮之类,价格不高,放着也好看。但那种玻璃大柜实在是有些消受不了。这本书出大陆版,对其中的台湾术语如柑仔之类的却没什么解释,实在是出得粗糙。两岸文化,尤其是日据时期后,有些渐行渐远。
●3.5,风格颇似欧阳应霁
●物的生命,从来比人悠长。
●图文并茂,感情真挚细腻,是对民艺事业鼎盛时期的怀念,也是作者民艺收藏历程的点滴回忆及人生感悟。此书可反复阅读。
●台湾的民俗工艺总有些有趣的杂糅感。
《祖父的六抽小柜》读后感(一):爱而不见,也不搔首蜘蹰
因为自己也爱旧物,只是没有去罗列过喜爱的原因。所以,对待这本书,只是翻阅图片,照片拍摄的很好,仅从图片都能感受到美好与时光的流转。至于作者寻寻觅觅的过程,没什么兴趣去一探究竟,不外是身为外物所累。
至于自己的实物,只待机缘而已。只怕也是力所能及时,也都累到自己身上了。
《祖父的六抽小柜》读后感(二):有趣的人和他的别样生活
这是一本介绍私人收藏的书,笔者的藏品很小众——近代家具和家私。
这种收藏不像古董那般昂贵,倒也是颇有些价值的。作者用笔和相机描绘了对一件件藏品的懂得和爱,从一个很特殊的角度展示了这个有趣的人对生活的热爱,于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人与物相知相守的喜悦。
顺带着,作者在介绍自己一样样宝贝得来的过程中,也介绍了台湾民艺市场进一二十年的兴衰。
很有意思的一本闲书,我很喜欢。这个世界不就是因为有一些可爱的灵魂才让人留恋的吗。
《祖父的六抽小柜》读后感(三):从相逢到告别
我小的时候,姥姥特别疼我,物资贫乏的时代,家里孩子又多,姥姥却总能偷偷给我留下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藏在她那个笨重的大衣柜里。每次我去她家,她总会拉着我走到后面的屋子,从腰里抽出钥匙,慢慢打开衣柜,从里面掏出各种各样她藏好的宝贝:有时是一把糖果,有时是应季的水果,有时是她刚给我做好的一件小棉衣。次数多了,我就知道那个衣柜是个百宝箱,里面有好多送给我的礼物,于是每次姥姥刚把衣柜打开,我便迫不及待的探进头去,在黑黢黢的衣柜里搜寻着宝藏。衣柜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樟脑味儿。
很多年后,舅舅搬了新家,姥姥也跟过去了。她的新房间摆设简单整洁,干净明亮,可是唯独少了那个百宝箱一样的大衣柜。当然了,新搬的楼房敞亮通透,还带着精装,哪里需要那些陈旧过时的笨重家具。那个大衣柜也不知去了哪儿。
读了杨凯麟的《祖父的六抽小柜》,这种久被淡忘的伤感情绪,竟然又慢悠悠绕回来了。原来对物什,还有人有更强烈浓郁的感情。在杨凯麟看来,老物件“不只是客观与中性的岁月,不只是没有知觉的无人称时间,而是一整个精彩人生所可以依托、注记并融贯生命厚度的生活物件”。怀着这种感情,翻开书,我们就能跟着作者,从收集的老物件中,捡拾时空中一个又一个被遗落的回忆,结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人。
作者杨凯麟旅居法国十年,学习的也是西方哲学与艺术,但是却为台湾的古老事物着迷。在他笔下的每一件收藏,都有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背后也有隐藏着一个有趣的人。
瓜筒来自高仔手中。高仔是资深的民艺业者,有不少奇遇。早年台湾人不重视老东西,他们夫妇曾在垃圾堆里翻出一件矿物彩满工的华美衣裤架。从废弃木料架下翻出它后,太太骑着摩托车,高仔坐在后座扛着巨大的衣裤架,夫妻两人一路吹着口哨欢喜地将它载回家;花鸟插角从Joyce手中买到,她只是一个娇小年轻的女生,卖的是从事风水堪舆的祖父的遗泽,住在位于稻田中央的美式平房中,花园里种满了桂花,让人误以为闯进了《聊斋》中的深宅大院;孔雀椅从乡间一位退休的医生处购得,他少年天赋极高,记忆力超常,后来妻死心冷,便回到老家行医半生……这些物件到了杨凯麟笔下,仿佛一下都有了生命,作者也对它们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常常为买不到的一件事物彻夜难眠,也为了买到一件心爱的东西,兴奋地三更半夜睡不着。老物件不仅仅是器物,而是生命和记忆的承托体,需要用心体会。“物的生命其实比人长久”,这样想来,那么每个收藏物件的人,也无非是这些器物生命中的过客了。它们辗转流落到许多人手里,见证了这些人的悲欢与离别,从一个人的手中传递到另一个的手中,时光在它们身上的印记,就是这些不断的相逢与告别。
到如今还记得自己初到故宫时的震撼。黄瓦朱墙,飞檐斗拱。而让我久久驻足的,却是偏殿一张宫女睡过的窄床。逼仄的空间里,摆了一张床,放了一个马桶,便再也插不进任何其他东西。谁睡在这上面?她曾在深夜的小床上哭过吗?她曾经望着窗外的月亮因思乡而彻夜难眠吗?几百年后,人去床空,这个曾经唯一属于她的私密空间,被后人游览观看着。
换季时,姥姥让我帮她找衣服。打开豪华的整体衣柜,忽然闻到了熟悉的樟脑味。童年那个载着我美好期盼的大衣柜骤然又跳到了眼前。虽然不清楚它的去向,但与我们告别,它该有更好的归宿吧,那承载着我美好童年的物件,也该与其他人,有一个美好的相逢吧。
《祖父的六抽小柜》读后感(四):人生流离,红樟木箱是故乡
文/***
我执着地喜欢上一位香港女作家,西西。原因特别简单,她手工缝制布娃、毛熊。我不恋物,可却钟情于有情感的东西。西西的手工熊寄托着她对生活的感恩与希望。她患乳癌,术后留下后遗症,右手失灵。她遂改用左手写作,并开始制作布艺。我曾经想,若她百年之后,这些熊娃儿们必将失落人间,谁来像她一样呵护它们,谁又来令它们的前生今世流芳久长?
读了《祖父的六抽小柜》,我的心里踏实些了。有这样一群人会惜物如己出,他们认为:物的生命其实比人久长。杨凯麟是其中的代表。不要以为收藏旧物的都是老人家,杨凯麟在旧物面前永远都是个年轻人。作为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的他,身体力行,去传承和保护这些许多人眼中的破败和残缺。他在台湾百年民间艺术品中发现的美远不逊于他在法国学习的哲学与艺术。
尽管骆以军和郑颖为本书所作序言会让人感觉到与老东西相处的神乎其神,可褪去行为的宿命,呈现给我们的是万代繁衍中的伟大精神。就像郑颖所说:“每一件老东西在时间的洗淘下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明灭闪烁着悠长生命所充盈的灵光。”猛然想起收藏旧书的董桥说过的话:人生流离,书是故乡。杨凯麟们的故乡恐怕是一个又一个的红樟木箱吧!
听说法国人是不太买新家具的。每次走在巴黎城中的大街上,陪同的朋友用脚戳着地上的方砖对我说,这块几百年,那块上千年的时候,心里都会升起莫名的惆怅。我身陷于一个崭新的世界,新造的大街,新建的楼房,新装修的卧室,新买的家具……曾经为焕然一新而沾沾自喜的我在古老的面前瞬间溃败。都说智慧在民间,可我们这些时间的子民却无法在老物件面前俯首称臣。对于时间的遗忘,让我们活得像个罪人。
本书最令人感动的是在演绎一批批民间艺术品的滚滚红尘。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不曾享受荣华富贵。通俗点说,它们不是古董拍卖行的宠儿,在类似于《鉴宝》的节目里永远是寂寞的看客。它们只是邻家阿公的一只菜橱,隔壁阿婆的一架碗柜,外婆常坐的一枚方凳和祖父留下来的一件六抽小柜。它们的身份太平民了,年代也并不久远,存世较多,散落民间。材质就是些平庸的桧木、樟木和铁,甚至连今朝有钱人家里刻意摆放的昂贵的红木和花梨木都不及。为人们赚不了大钱的东西,人们才不觉得那么稀罕!
可是,收藏的价值在哪里?与其说民艺收藏家们在收藏器物,不如说他们在收集时间或是一种精神。我们仿佛坐上了小叮当的时光机,穿梭回到旧时代。而老东西,便是开启时光机的手柄,那一幕幕的旧时风月,一段段传奇故事翩翩上演。如果哪家拥有一件老东西,就等于赎回了记忆,挽住了生命。有机会做一个时空梦旅人,是何等幸福之事。
乍听“时空梦旅人”的头衔,好似穿越。其实,他们就是如书中所述,目光敏锐的老收藏人谢桑;台南乡间开古董文玩展示屋的阿海;在跳蚤市场摆摊的苏仔和专门拆庙卖花柴的胡须仔,他们像古物件一样散落在乡间,日复一日地做着可遇不可求的事。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们对于民艺品岂止是懂得,而是有一种深深的眷恋。
杨凯麟曾提到在市场看中一件漂亮的日据时代高脚冰碗,正与贩仔讨价还价间,冰碗突然在阳光下发出脆响,破碎成仁。此情此景,像极了阿赫玛托娃的诗句:“因为影子想与身体握别,因为肉体想与灵魂分开,所以,现在我想被遗忘。”冰碗累了,以自己的方式向尘世告别。我们失去的不是一只冰碗,而是讨不回来的生命。
读罢全书,会感受到一种尊重生命的力量。现代文明催促人类进步,但真正的进步不是弃物,而是尽量去捡拾那些失落在时空隧道里的美。一切皆新是生命的耻辱,越是平凡的东西,越是滋生美的源泉。惜物,便是穿越层层叠叠的万物,就像在翻阅一本虚幻的书,让纪伯伦的向死而生变得从容。
转载请告知
《祖父的六抽小柜》读后感(五):收藏是一件“奇檬子”的事情
“一生中借着物件藏匿许多秘密,辛苦不语,默默注视。” 有着二十几年民艺人资历的阿枝说。
对于有着收藏癖的民艺人而言,开一间自家店号的博物馆、怀旧餐厅或是民艺商店,才是最大的梦想。而这一切,阿枝都做到了。当年她与老公奔驰在高速公路上,日以继夜地南北找货,在最繁华的商业路段开店,甚至当怀旧餐厅还未为风尚时,他们已经开了起来,并经营台湾古早味饭菜。在台湾,与阿枝一样有着热情的民艺人,都深爱着饱经岁月浸染、数十载经人手摩挲抚平、藏匿许多生命秘密的古物。也正是蕴藏在他们内心中浓浓的感情,才有了这些可爱的人,感动的事。缘于对岁月的情,对裂损断残之物的怜惜之心,才有了杨凯麟对古物的喜爱,才有了回忆这段温馨又充满乐趣的收藏之旅的文字,才有了这盈满浓郁怀旧之思的书籍——《祖父的六抽小柜》。
杨凯麟布满屋子的老家具中,唯独祖父留下的六抽小柜,是由家族传承下来的物件。也是由于他对这六抽小柜一时的不舍,才保留在身边。没想到,这份对古物的情怀和不舍,让他在收藏古物的路上越走越远,深深地迷恋起来。杨凯麟收藏的古物,是褪却市场浮躁后,对古物形制和品味的喜好。能在他屋子一隅有所位置的古物,全凭他的眼缘,也极特别。你仿佛能看到一个流连于古物中的耐心且忘怀的心细男子,在杂乱的古物中反反复复地寻找,仔仔细细地品察,最终在并不起眼的地方,拿出能让你瞬间发出:“我怎么就没看到”感叹的别致古物,让你不禁眼红起来。
他将曾置身于古厝、柑仔店、寺庙和医馆里的一些古物藏为己有。有普通常见的,也有鲜少人喜好的。虽说杨凯麟收藏的古物中普通常见的并不少,比如菜橱、红眠床、石臼与猪槽、玻璃糖罐与花瓶、神龛、汤盘、大鼓以及医生椅、候诊椅等。但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古物,却有着独特的设计与形制,其中的神韵是收藏者与古物的传情所在,仿佛冥冥之中,它们施展了法术,让收藏者将它们一一带回去。那鲜少有人喜好的,比如糕饼模子与粿印、玻璃橱、牛奶灯、新力宝宝与Q比娃娃,却被杨凯麟一个接一个地买回来。如若不是他本人,你很难解读其中的兴味,所以从收藏的古物中,恰好能了解到收藏者独特的癖好。
杨凯麟所收藏的古物,无论是工艺、形制还是所传达的韵味,正应了精挑细选四字。被收藏回来的古物,定是几经琢磨,无时不向你传达着收藏者的审美和品味。菜橱是日常所常见的物品,只是杨凯麟买回来的,却是与饭斗橱结合的“复合式民艺家具”。镜台是性格鲜明的女性常用家具,只是杨凯麟买回来的,却是有着磨砂刻出的明月花草的古旧镜面。他在众多匠气十足的镜台中,寻得一个精细做工、温婉动人、设计考究且保存完整的,实属令人艳羡不已。碗公盘子是民艺的基本主题,只是杨凯麟买回来的,定是那个让他怦然心动,与众不同的。古朴氤氲的气息是必不可少的,灵动的手绘,需能饱含生活趣味,要透着喜感与喜气。杨凯麟追寻的,是古朴与喜感之外,那令人感动的安稳与静好,那令人在心底所荡出的笑意。
不仅如此,他的古物中,还有别致有情趣的。比如虎爷、憨番会社、观音缘、剑师、风师爷等。听着这些憨雅可爱的名字,也不禁喜欢起来。杨凯麟将每一个收藏的物品都拍下来,并在书中留下它们永远的印记,并附上他的形容和描述,细腻的文字非常传神。“许多虎爷目光涣散,这只的眼神也不锐利,但是双眼上吊额头堆挤,而且调皮,两脚前扑,翘着S形长尾转头瞪人。大粒头上长了两片小耳,陪着似乎自己无法控制的一排龅牙,这只虎爷仍有小兽的无忧与天真。”杨凯麟对于这只小佛像的迷恋,还在于它有着一颗蒜头鼻,虎尾翘成一个夸张的大问号,既让他感到白目极了,又让他心动于虎爷撒娇讨食、一副看你能怎样的赖皮姿态。 杨凯麟还得意于收藏了一个不同于千篇一律的印模形制,而是饱含民间工艺质朴野趣,完全由工匠凭手感捏就的风师爷。“风师爷不骑马却骑短胖滑稽的大嘴师,拉弓作势欲射,但相貌却毫不凶狠,天生是小儿玩具相。我留下来的风师爷都喜气洋洋,憨傻可爱,最宜节庆。”不由得杨凯麟喜欢万分,如若摆放在自家中,也会欢喜不已吧。
杨凯麟所收藏回来的古物,携满了找寻的热情,是寻寻觅觅后蓦然回首的投缘。他洋溢的收藏热情,让他成为大眷村跳蚤市场最勤奋的青年。好几年的周末清晨,杨凯麟都会风雨无阻地到蚤市报到。每周的报到,使得专卖生铁制成品的老夫妇将一只巨无霸黄铜水龙头预留给他。这种民艺人与贩仔之间的独特感情,在杨凯麟的民艺收藏路上,已有很多。与杨凯麟一样热衷于民艺收藏的人,更是相聚在一起,有时兴味盎然地一聊几小时,有时遍踏台湾南北部寻找着投缘的古物。这段略有寂寞的收藏古物之旅,因为彼此的热情,而温暖不减。
“即使已经成为营生,民艺人仍不免有情,并因感情而每个人个性十足地做着生意。”正是杨凯麟所接触的那些在民艺之路上已坚持走过无数春秋的人,才让他发出这样的感慨。个性十足地做着民艺收藏和经营的事业实属不易,却是缘于民艺人和贩仔内心深处深深的感情。收罗一切民艺出版品的高仔,为资讯匮乏的民艺界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他曾在古厝门口翻出一件矿物彩完好的华美衣裤架,和太太骑摩托车一路吹口哨欢喜回家的场景,令人动容。发出“民艺文物是我一生志业,成与败都无关紧要,而唤醒本土文物意识,对收藏者有所交代才是紧要的”豪言的,则是身经百战、爱恨分明、眼光独到且有枭雄性格的余仔。有着独特美学素养且眼光犀利准确有品位的叶桑,坐拥着令人畅想能汇聚珍宝的顶楼,他不仅热爱油画,还是资深山友。而他的太太雍容漂亮,拉得动听的大提琴,使杨凯麟在门外聆听许久,如沐甘霖。杨凯麟也幻想着自己误闯深宅大院,寄情田间遍植桂花的别墅。不怪他有着幻想,当几十个隆着龟背纹路的肥皂如活物一般蹦跳而出时,掉满一地的心情,是落花的好时节,给杨凯麟的收藏之旅平添一抹沁人的温馨。
这是本温情的书,是有关生命与物的故事,是宁静的喜悦。它所能提供实用的收藏信息少之又少。但在言语间,它却会带给你来自生命的感悟。你会体会到怎样与老东西缓慢相处,学会细心呵护周遭万物,戒绝“用时随便,用后丢弃,再买就有”的坏习性。你会体味到台湾旧时的民俗风情,唤起或留下关于担着杂什担沿街叫卖针线杂货、豆花凉粉、米浆早点等古老行业的记忆。你会了解些许台湾日据时期的生活物品,构图为翘着胡子的日本军阀的日本仁丹老招牌,作为日据时代气氛的主要符号的牛奶灯,曾叫“新力”的索尼牌“新力宝宝”,还有那个名气十足的金炼成陶瓮。你会欣赏到,在台湾专事勾勒庙门的彩绘大师潘丽水的画作。你还能听到老贩仔和与古物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之间的故事,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成独特的友人,定会让你唏嘘不已。你还会回想起与这些古物共通的回忆,旧时烧水煮饭时的灶椅、候诊外的候诊椅、装点杂什的小木柜,是否也牵扯出你许多有关它们的思绪?日据时期雅致的鸦片炉,想必你也会好奇关于它的一段故事。
杨凯麟在收藏这些古物的同时,又与古物有了共同的回忆,赋予了这些古物更深厚的生命积淀。在深夜竞拍是神有鬼相的桐木鳌鱼莲花魁星踢斗,杨凯麟在一种以秒计数的时间中暂且丧失时间感,以几十来回的“厮杀”获得高出预算两倍价格的价钱终于将它拿下,这紧迫的拍价中,是他对这古物的钟情。抬着让他几次瘫软于地的猪槽,一路上沉甸甸的后车厢几乎贴地刮擦而行的经历,却没法阻断他悠闲自在地养出由鲜绿水草和小鱼形成的迷你生态圈,虽然在不大的阳台上走路不小心踢到让他痛彻心扉,但却仍然乐此不疲。
每一件古物承载的,是比人更久远的记忆。它们是悠久历史中,灵动的一笔。在充满生命机缘与偶遇的古物收藏中,这古旧的东西由经一代代人传承,伴随着每一个拥有者一起老去,它愈久弥香,散发着岁月的光泽,不多言语地流经他人的生命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是生命中多么华美的经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