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爱》是一本由[美]苏珊·福沃德[美]克雷格·巴克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毒的爱》精选点评:●最后读到对峙的时候,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希望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能找到方法走
《中毒的爱》是一本由[美]苏珊·福沃德 / [美]克雷格·巴克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毒的爱》精选点评:
●最后读到对峙的时候,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希望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能找到方法走出阴影
●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本书就是我的速效救心丸,尽管其中有些东西不适宜中国国情。
●如果心里承受能力不是很强建议放弃从这本书上找到自我调节情感的方法,只会越陷越深。
●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思维
●不得不说,在深度和文笔方面比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差一大截,大概这就是学者和大师的差距,但可贵的一点在于给了被家庭伤害的孩子以重新开始的勇气和信念,这一点我给四星。
●父母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正确的教育以及标榜自我,不要生活之毒污染了童年
●最搞笑就是施虐和受害双方都否认事实
●“妈妈,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你的朋友吗?我是你的朋友吗”“当然是,尤其是现在的你。”
●我看到了很多人身上的影子,也明白原生家庭对小孩的重要性。其实好的家庭结合,不是两个家庭变成一个家庭,而是两个家庭变成三个家庭。
●看了中文版,例子不错。 很多思考
《中毒的爱》读后感(一):致重要的人
我们小时候,父母便是我们心目中评价是非的唯一标准,我们心目中的神。可悲的是我们总认为他们是对的,哪怕他们错了,甚至错得离谱,我们也会无可救药地爱着他们,把他们的罪过归咎到自己身上,我不值得被爱;我应该体谅他们;我有义务拯救他们;他们是被生活所迫,错不在他们……到了长大后,我们才会渐渐发现,自己在付出爱时是那么地无力,甚至靠近爱都会是一种痛,在人际关系中不安、恐惧、小心翼翼。我是这芸芸众生的一员,我有着一个以事业为重,对我袖手旁观的父亲,还有着一个在我父亲身边长不大的母亲,在他们身上我极少感受到“爱”是什么。我的童年总是在一次次相聚和离别中度过的,刚开始,我会为一次相聚而开心,为一次离别而落泪,但是渐渐地,我麻木了,其间不时会出现让我现在仍然能回忆起的关键事件,在每次事件中我都是无助的、不安的,而我的父母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一些事件对我影响有多大,他们在那些事件中一般都是不在场的,或知道以后会有“小孩子会为了这种事哭,而感觉很有趣,很可爱”这种想法。现在回想起来,便又会肯定他们不知道怎么爱一个孩子。而我的另一个家,是由我,爷爷奶奶组成的,它是我在成长过程中呆得最久的地方,但是正如大多数文革中的受害者一样,他们也有着极其严重的心理问题,我生活在其间,必定受其伤害,但是很可幸的是,我的爷爷奶奶都是会爱人的人,也许她们不会与我谈心,但是让我明白了,我是一个有人爱的人。但是即使会有爱的感觉,他们对我的一些残忍我也是记得的。在这里,我也会如本书中所说的那样,不会去原谅他们,不会为他们所做的承担责任,找到独立的自我,到最后与你们对峙,事实证明这场对峙也许已经完成1/4了。但是这只是我想在这条书评中些的一个部分,算是给家人的吧。另一个部分我想留给我离开的一个又一个朋友,以及我在乎的人。
由于我个人经历的问题,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从小学到现在我不言不语地离开了许多交往甚好的朋友,我有种恐惧,就是如果我不先抛弃他们,就会被他们抛弃,也许现在文中的他们就有现在在看这篇书评的你,我很抱歉,我真的是怕极了,但我每一次离开都是很愧疚的,因为我明白,那种莫名其妙的离别,是会让别人受伤的,对此,我真的要再说一次抱歉。然而有一点我能保证,在与你们交往的过程中,我是真心实意的,我离开,只是因为——我真的好怕。这样的我,在面对爱情时就更加手足无措了,尤其是在高中第一次告白失败后,让我彻底地否定了我自己,其间的痛苦,让我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业。但是,也许是被爷爷奶奶溺爱惯了,或者说自己很清楚地明白自己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我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逐,我后来仍然对许多女生心动过(漂亮的女性还真是让男性难以抗拒
《中毒的爱》读后感(二):所谓爱与继承
豆瓣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我没有加也略有耳闻。相信春节刚过,被各种被相亲、逼婚、逼生娃的悲催节日怪现象压迫的广大青年们已经吐槽无数,大有比一比谁的爹妈更极品的势头。所以春节选择看《中毒的爱》必须可以算今年我做得比较英明神武的一件事情。
在人民大众都在追星星的时候,我看了去年另一部大热的韩剧《继承者们》,在追赶潮流的洪流里我一直是后进生。和其他的韩剧一样,俊男美女十分养眼,这里想说的是本片的名字起得十分之妙,继承者起双关之意,其一是本片的宣传语“欲带王冠,必承其重”,说得是这些财阀家的孩子们要继承家业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层则暗指子女会继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法。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里唯一正常的人好像就灿荣父子了,其他人无论有钱没钱,孩子们都很拎巴,再仔细看看他们的父母好像活得也挺拎巴的。正如Esther李说的:Rachel刘发现自己很爱金叹,可她不知道怎么爱,或许是自己做母亲的没有教好,可是她也不会。对于这一段,我很有感触。血缘与基因传递不仅仅是我们的血型、外貌,包括我们伤人伤已的笨拙的爱人的方式。我们叫嚣着“父母皆祸害”,却不得不承认某些时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完全是父母的翻版。
片尾,金叹终于报得美人归,而其他人好像都不太幸福,哥哥得到一切夜里却会痛哭,学长离家出走去当兵,Rachel刘接受心理治疗崔英道有妈无爹……如果非要说为什么这样,只能说金叹做了不一样的选择吧。身为私生子,被哥哥视为眼中盯,金叹却一直热情地希望和哥哥建立好关系;理解母亲十年如一日困在大宅的痛苦,公开自己的身份企图修正因自己的出身带来的错乱……虽然编剧在性格塑造上着墨不多,我还是能从这个角色身上看出他对周围人的理解,即便在被恶意对待后,他也仍然后能够理解并坚持自己的初衷(虽然他也没远大的志向,这就是个口水片呀),这或许是他最终成为本片中除了灿荣父子之外第三个看起来比较正常的人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种理解和坚持,我想这是在直面父母带来的伤害,重塑自己。大多数的人能够意识到父母带来的伤害,直面这种伤害,并能够理解父母实属不易,但这的确是修正父母与我们之间传承着的缺陷性格,必做的事情。回避或都隔断伤害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这种性格上的传承,但是我们却失去了和父母一起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父母会伤害子女,我曾仔细想过。原因很简单:他们年幼的时候也被这样对待过,他们没有机会学会更好的处理这类问题的办法,只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我想通这层关系之后,理解父母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所谓修正不良的既有关系,建立新的良好的关系,需要沟通,父母已年迈,那么请由我们迈出这第一步吧。
对于修正关系,另外一点值得分享的经验来自于另一部韩剧《绅士的品格》(这位女士,你真的是在写书评而不是影评吗?)金道振与伊秀确定恋爱关系后有一段交待双方家庭背景的谈话,伊秀说到一看到你就知道你的开朗和自信是天生的,而我是后天努力得来的。所以我没有你那么理直气壮。修补性格的缺陷如同修补精美的瓷器,努力补好了,却还是会有伤疤,偶尔还会漏漏水。
《中毒的爱》读后感(三):《中毒的爱》——为什么要原谅伤害过你的人?
作者|懒汤圆
最近在跟读一本书《中毒的爱》。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爱相杀及如何自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一个情感畸形的家庭,会以哪些形式对孩子造成伤害。
由于父母也是人,于是父母经常会把自己的一些感情投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造成影响。
比如为了维持自己高大的形象,通过神化自己形象来控制孩子,让孩子失去自信的能力;由于自己的自制力不强,将愤怒等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理创伤;由于父母懦弱,不得不让孩子成为家庭的支撑者,让孩子承担着不该承担的责任;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的控制欲,通过各种软硬的方式限制孩子逃出自己的控制。
上面的这些例子,归结起来都属于目前心理学中很热门的一个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由于之前看了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对人影响的例子,这本书的上半部分,让我看的有些疲乏。原生家庭会给孩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目前很多公众号都会过大的去夸大这样的影响,所以对于这样开头的一本书,我还是稍微有些抵触的。
今天开始看了下半部分,之前的抵触情绪突然就一扫而光了。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这本书与网络上的那些过于追逐热点的书不同,他在上半部讲述的这些类型,只是为了让你正视你的家庭和你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下半部,他会告诉你如何去面对。
不必原谅。
我被这样的观点吸引了眼球,中国受到儒家和佛教的影响,经常宣导要隐忍和善,要原谅那些犯过错的人。作者反对这一点,他甚至认为“原谅”这个行为是危险的。
原谅这个词通常会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放弃复仇的欲望,一种是接受对方对自己的伤害。如果是前者,那还不错,复仇是辛苦的,放弃了总算是解脱自己。而后者则有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一种无限循环的怪圈中。
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这样的选择大部分是因为你很爱对方。由于你很爱对方,所以你说服自己原谅,可是对方曾经对你的伤害却无法抹去,所以每当你想到这种伤害之时,你总会委屈,不理解。可是你已经对你自己说过你要原谅对方了,所以你会选择把这种情绪压下去。
这样不断反复,就会形成一个怪圈,而你会困在其中无法走出。这样反复的情绪会使得你精疲力竭,难堪重负。而这种反复循环的压抑会让你变得习得性无助,影响你对周遭事物和对自己的信心。
看到作者关于“不要原谅” 的观点时,我的脑海中闪现了很多人的面孔。当你选择接受一个你很爱的人对你造成的伤害时,无形中,你是选择将曾经那份伤害做指数相乘,如果你最后不能将这种情绪转变为一种正念,就会被这种负面情绪压得崩溃掉。
就像你看偶像剧受不了那些白莲花一样,如果你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请不要害怕你爱的人离开,把这种情绪以正确的方式发泄出来。这样的观点其实并不局限与父母与孩子,也适用于爱侣和朋友之间。
如果你选择原谅,说明你很爱对方,或者你已经不care 对方。后者你不需要原谅,前者你还需要考虑对方是否爱你。如果对方仍旧爱你,他需要对他做出的事情负责,而对方不爱你,你也不需要付出更多感情来维持你们的和平。
如果你要原谅,也该是在得到对方的道歉并请求原谅后进行的选择。
两都腹:记录两个平凡人对世界的看法
欢迎关注
《中毒的爱》读后感(四):《中毒的爱》读书笔记
界定你自己,相信你自己
非辩护的方式
控制子女的母亲:我难以形容你想挣脱我的时候,我感到多么痛心。我需要你需要我,想到会失去你,我就受不了。你是我的全部生命,我真担心你会犯可怕的错误。假如看到你受了伤害,我会感到身心欲裂的。我宁愿死,也不愿意感到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
我这样做是因为太怕失去你了,所以宁愿你过得不好。
中毒的父母出于对自身生活的强烈失意以及对遭到遗弃的深深恐惧。孩子的独立,对他们来讲就像自己失去了一条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父母越来越感到必须在背后拉紧绳索,保持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性。
你的意见毫无价值,你的需求和愿望无关紧要。双方存在着惊人的权力失衡。
有两种观念:说出口的和没有说出口的。规矩是观念的反应,是观念的强制执行者。没有说出口的规矩死死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要改变它们,就必须先了解它们。如不论什么事都要顺从、分不清彼此。你做出的每项决定都与家中的其他人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你的情感、行为和决定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事情。你也已不再是你本身,而成了家庭圈子的附庸。因为没有恪守这些早已根植于心的观念,你才有了内疚的反应。能够理解你的观念同你的情绪之间的关系是朝着结束作茧自缚的行为迈出的关键一步。
只要你继续对他们做出激烈的反应,你就是在授权他们骚扰你,骚扰你就是让他们控制你。对抗时,你的行为不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是出于要表明自己是独立的的自卫需要,对抗型行为显示出你依然同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绪激昂时应当避免采取与父母对峙的行动。此时你的洞察力和判断里已笼罩在云雾中。
对她来讲向母亲证明自己既不自私自利,也不忘恩负义实在太重要了。
你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完全取决于别人的好恶。只有当没有人反对你、批评你或对你不满的时候,你才能自我感觉良好,你的感觉同引起这种感觉的事情相比,常常过于激烈。
当你听任自己的反应一触即发的时候,就等于放弃了任何克制,将自己的感情放在银盘子中拱手相送,给予别人驾驭自己的巨大权力。
我告诉桑迪她还在自我辩护,还在道歉、分辩、解释。她用不着再费劲儿“让他们明白”了,只要她还在期盼母亲的赞许,就还得受摆布。若想解脱自己,她就得采取非辩护的方式。非辩护的方式是让你在接触中尽可能得化解过激情绪。
“嗯?哦,我知道。这很有意思。你当然有权利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很抱歉你不赞成。让我想想。我很遗憾你生气/激动/失望了。”
记住,只要你一开口争辩、道歉、解释或试图让他们改变主意,你就等于把很大一部分主动权交了出去。如果你请求别人原谅或理解自己,你就等于给了他们以不满足你的请求相要挟的权力。你必须对他们是无所求的。
不要说“我不能……”,而改为“我还没有……”
多数中毒父母的子女培植了对虐待行为极高的耐受力。
不要让怒气强化你反面的自我形象。你是有权生气的。
关爱合同
【你要放弃:
试图让你的父母改变,以使自己心里能好受一些的努力。
试图弄清该做什么才能赢得他们的爱的努力。
在情感方面过于受制于他们的做法。
终有一天他们会给予你应有的关爱和支持的幻想。】
爱的行为是不会折磨你,让你失去平衡或者引起你自责的情绪的。爱并不伤人心,而是让人精神愉快,爱的行为培育了你的情感健康。当有人向你表示爱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在为别人所接纳、关爱、看重和尊敬,真正的爱造就的是温暖、愉悦、安全、稳定和内心平静的感觉。
一旦你理解了爱是什么,你就会明白你的父母不能或者不懂得怎么示人以爱,这是一个你不得不接受的可悲的事实。
学会相信自己对现实的洞察力,界定自己,你越能界定自己,越具有独立性,就越不讨父母的喜欢。
《中毒的爱》读后感(五):阻断“毒源”,做更好的自己
“当然,我父亲以前经常打我,但他打我只是为了让我听话。我不明白这和我的婚姻破裂有什么关系。”
这是苏珊•福沃德博士爱的系列的第三本《中毒的爱》中的开篇第一个案例,如果说之前的《强迫的爱》和《抑郁的爱》中的行为都让人感觉痛苦的话,《中毒的爱》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因为,人们往往“中毒”而不自知。也就是说,“下毒”的父母和“中毒”的儿女大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害人和受害的过程,而最需要我们警惕的是,这样的“中毒”常常会代代延续。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妻子抱怨自己的丈夫懦弱逃避,女人变得越发强悍,男人则索性甩手。当寻根溯源的时候,让人惊奇的发现是,丈夫的母亲也是一个强势的女人。这个男人只不过是从一个强有力的母亲手里转交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媳妇手里罢了。
对此,苏珊博士认为,“治疗只有双管齐下才会有效:既要改变他们目前作践自己的行为,又要同过去的精神创伤一刀两断。”
“我们的父母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有些家庭里是关爱、尊重和自立的种子,有些家庭却是恐惧、责任和负罪感的根源。”
谁没有被父母责罚过呢?所有的父母都会有失误。对此,苏珊博士的鉴定是“他们负面的行为模式是持续的,在孩子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的。”也即“长期性和反复性”。当然也有例外,性虐待或者肉体虐待造成的损伤太大了,往往一次就可以造成巨大伤害。
当一个人常常感觉自己无价值、讨人嫌、没能耐的时候,缺乏自尊和自信就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评估——
你的童年与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
你现在的状态是怎样的?
你成年以后同父母的关系如何?
书中第二部分提供了详尽的治疗方案。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时时回望自己和他人童年的过程。一点点的闪回,无论是微笑还是苦痛,我都庆幸自己能有一个这样的机会,理智地清醒地回顾自己的来处和源头。包括对身边的人的认知,也因这样的回放使我清晰地窥到了他们的来处。助人也罢自助也罢,都要找到那个着力点和切入点吧。
中毒的父母从孩子学会大小便起直到青少年时代,他们往往会把孩子的反叛甚至个性差异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通过强化孩子的依赖性与无助感来维护自己。
由此孩子习得的概念是:
1、我坏,父母好
2、我弱、父母强。
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往往自己就出自虐待成性的家庭。暴力是他们对付愤怒情绪的唯一手段。
许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会变得痛苦而怯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被劫走童年早早承担过重家庭责任的孩子难以界定自己的存在和打开感情的阀门。
不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的父母,或者直接控制、或者间接控制,孩子结婚的配偶就是争夺孩子忠诚的竞争对手。
在言语虐待中长大的孩子敏感、自卑。
遭受过性虐待的孩子终生苦痛。
无论从我们传统文化中对君权父权的无上推崇,还是从现下情境中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来考量,苏珊博士的书中呈现的一幕幕画面都让人在大量的对位中触目惊心。
但我认为,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曾经在我们身上发生过的、中过的毒,应当在我们今天的清醒和自觉中截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