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04 21:47: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8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一本由梁漱溟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精选点评:●扉页“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却如此言,从梁先生学问、思想、人生看,皆是如此。先生自谓问题中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1000字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一本由梁漱溟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精选点评:

  ●扉页“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却如此言,从梁先生学问、思想、人生看,皆是如此。先生自谓问题中人,其问题都来自对生活的思考。其思想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与不肯屈己就人的“执拗”。故思想有洞见、读之往往能引发心灵上的共鸣与亲切的启发。再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及缜密亦让人钦佩,应大加学习。

  ●17.11.4

  ●现当代新儒家的开山之作。 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的。

  ●可能不是一个专业的问题吧

  ●现在看来许多观点已经落伍了,但在当时可能是先进的?

  ●新儒家的现代性启示

  ●解决我关于东西方文化比较之根本疑问的思想书籍,同时也是对人生态度及生活哲学分析极其透彻的书籍,经典中的经典,明天写书评。

  ●太多的主观臆断,可以改名为《批胡适之书》了。

  ●感想者多 苏格拉底下到洞穴,被孟子一顿狂批,决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蜗牛阅读上看的,读不懂呀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一):诚意的、逻辑的论著,需要再读

  囫囵吞枣地、较快地读完了这本书:

  1、富有诚意,不学究、不卖弄,观点鲜明、语言直接畅快;

  2、同时,论证富有逻辑;但,一些地方还没有读懂,特别是关于“唯识学”,要参照其他论著、再读;

  3、对现今的启发:对民族的复兴、文化的重振,理论上是否有借鉴?

  4、一点疑难:文化的发展方向,确是“单向性”的?20世纪、21世纪的发展态势,如何?

  5、本书的核心观点:

  (1)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是就是没尽的意欲,文化的根本便是意欲。西方化以意欲向前的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

  (2)文化无所谓好与坏,而在于是否“合时宜”;中国文化就是跨越了第一路向,太早熟、不合时宜。

  (3)现在应持的态度是:1)决不能走第三条路,不能“出世”;2)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但注意它反人性的一面,改变其过分强调理智的态度;3)批评地继续中国原来的态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二):诚意的、逻辑的论著,需要再读

  皖河 评论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2019-01-25 10:05:01

  囫囵吞枣地、较快地读完了这本书:

  1、富有诚意,不学究、不卖弄,观点鲜明、语言直接畅快;

  2、同时,论证富有逻辑;但,一些地方还没有读懂,特别是关于“唯识学”,要参照其他论著、再读;

  3、对现今的启发:对民族的复兴、文化的重振,理论上是否有借鉴?

  4、一点疑难:文化的发展方向,确是“单向性”的?20世纪、21世纪的发展态势,如何?

  5、本书的核心观点:

  (1)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是就是没尽的意欲,文化的根本便是意欲。西方化以意欲向前的要求为根本精神,中国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

  (2)文化无所谓好与坏,而在于是否“合时宜”;中国文化就是跨越了第一路向,太早熟、不合时宜。

  (3)现在应持的态度是:1)决不能走第三条路,不能“出世”;2)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但注意它反人性的一面,改变其过分强调理智的态度;3)批评地继续中国原来的态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三):本书要点

  1、全书共5章,若干小节,乃梁先生于鲁、京演讲之记录。此本共250页,约19万字。2、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到独立的价值,以应对中国彼时的现实问题。3、本书结论是:第一排斥印度文化、第二全盘西化,第三却以中国传统态度改造之。印度文化则留给将来的世界。以符合世界发展的三期说:西洋文化第一期、中国文化第二期、印度文化第三期。4、本书乃比较文化、文化哲学之著作,其文化概念包括三个子系统:物质、社会、精神。其文化观之分析乃基于人生观之分析,所以其所谓文化即人的精神心理的展开。本书所谈论之文化,多限于精英文化,或所谓大传统,小传统或民间文化则于宗教处谈之。5、本书题旨甚大,由心性到社会再到文化之总体,然似不严谨,论证多模糊,语言少精确,似彼时大学者多如此,如钱穆先生的一些书。6、本书倾向于为理学辩护,然实汲取改造之,以更近于阳明心学,最推崇心学泰州一派。7、本书的历史观:以天才偶然创造文化之大框架,历史于此框架内铺展延伸,中国的框架太大,故后来者不能居上,乃至拘泥不前,而西方的框架较小,所以能不断突破。8、推荐参考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中有关梁漱溟的四章。【2019.2.26始读,3.12即今读完,中有数日未读。】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四):迷茫洪流中的救命稻草

  我没有亲历过那样一个年代,不能完全体会那时的恐慌与迷茫。

  我没有亲历过那样一个年代,但我可以在这里读出企图力挽狂澜的殚精竭虑。

  我眼睛所看到的中国,正在经历“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并没有全盘西化,我们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语言,孔子的东西仍旧被敬重,中医仍然坚强的活在今天。

  我眼睛所看到的中国,对西方种种技术、思想、科学极其包容,努力的学习着能够帮助我们生活的更好的种种能力,各个学科越分越细,越来越全。

  不能说今日中国的种种状态都归功于梁漱溟,只能说,很巧,不到百年,梁先生的话,正在逐渐实现。

  向前奋斗的西方的路,走到极致,将使亲情寡淡、自然破碎、生活无望……

  向后反思的印度的路,出世寡欲,似乎我们还没有发展发达到可以抛弃自己私欲的境界……

  彼时的中国,泥古不化,排斥改变和抗争,一味顺从,确实也不利于中国走一条向前的路而不被欺侮……

  学西方的文化、科学、思想,但不能改孔子之态度,批判继承我们已经延续千年的变化之学、整体之理、生活之念,礼乐之制,才能走出我们自己向前发展的路,而尽量规避西方光明文化背后的挣扎。

  梁先生书中的思想并不全是正确的,但如何评价孰正孰误,孰是孰非呢~

  在那样的情境下,有如此洞见,许多思想至今受用,能够指导百年之后的人继续向前而不被淘汰,就足以说明其成功了吧!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五):向前、调和和向后

  这本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当时也根本不懂,只是记住了什么向前、调和与向后,觉得很对,后来写很多小文章,也经常引用梁先生的这个观点。此次重读的时候,越发觉得梁先生的这个观点确实是高屋建瓴。特别是于我而言,梁先生的很多思想经历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关于佛学的见解,以及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后来影响了李泽厚先生提出了“情本体”的思想,更是长久地影响了我。

  话不多说,谈谈此次重读我的一些思想上的收获吧。

  在《自序》之中,梁先生谈到:“我要做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的性情不许我没有为我生活做主的思想;有了思想,就喜欢对人家讲;寻得一个生活,就愿意也把他贡献给别人。”这就是独立思考和文人思考的意义吧。

  在《绪论》之中,梁先生关于中西文化比较问题是这么来看的,“第一个意思,没有说出东西文化所以调和之道而断定其结果为调和,是全然不对的。第二个意思,觉得此问题很大,可以俟诸将来,也非常不对;因为这个问题并非很远的事情,虽然我们也晓得这件事的成功要在未来,而问题却是目前很急迫的问题!”此语在今日仍是有效的。谈中国文化的复兴,就必须要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而调和论是不当的,不是一种负责人的学人的态度和做法;置之不理,俟诸将来也是部队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现在文化上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因为这个大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必须要尽快努力搞清楚。就像邓公晓芒所言:“中西文化比较可能是未来一百年学术研究的主题。”

  那么在百年之前,梁先生就以出版了这本书,开始了这个问题,可谓开山。

  梁先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前提是他关于文化的定义,即“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这一点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问题在于三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是最根本的、决定性的;而梁先生一般认为精神生活是最重要的。“唯物史观家以为意识事被决定的而无力决定别的,是我们承认的,但精神却非意识之比,讲唯物史观的把两名词混同着用,实在不对。”

  第二个特别重要的前提是梁先生对西方的认识:“一个便是科学的方法,一个便是人的个性申展,社会性发达。前一个是西方学术上特别的精神,后一个是西方社会上特别的精神。”对这一点而言,也没什么大的出入。主要的就是梁先生的关于世界文化的一个比较:

  “西方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

  “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本书的最核心的观点。

  而对于三种文化的根本精神的由来,梁先生认为:

  西洋生活是直觉运用理智的;

  中国生活是理智运用直觉的;

  印度生活是理智运用现量的。

  特别是梁先生对西方社会生活的原则有予以了概括:

  第一层便是公众的事大家都有参与做主的权;

  第二层便是个人的事大家都无过问的权。

  这也有就是所谓的“群己权界”之论:

  “大家的事便大家一同来做主办,个人的事便自己来做主办,别人不得妨害。”

  再概括之,便是“个性伸展”与“社会性发达”两者同时成立、相辅相成:

  “个性伸展的时候,如果非同时社会性发达,新路就走不上去;新路走不上去,即刻又循旧路走,所谓个性伸展的又不见了。”

  ——这不就是五四以来个性解放之后的彷徨嘛!不就是鲁迅的《在酒楼上》与《娜拉出走后怎样嘛》。放到今日,空谈自己的个性伸展,其实社会性不发达,年轻人其实都是被市场经济所操控之的,其实只有消费的自由,而并不真实的个性的伸展的自由,毕竟还得上班,毕竟社会性权利并没有。所以所谓的现在的年轻人的个性,其实就是普遍的无个性,被操控而不自知;被社会压迫,却也无可奈何。

  “在抑制统御之后所生烦闷、疲倦、人生空虚之感。这才是大苦恼,人当此际简直会要溃裂横决!”这就是现代病。

  梁先生指出的出路是:

  “一个人必确定了他的人生才得往前走动,多数人也是这样;只有昭苏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活泼和乐的生活便是‘仁的生活’。”“世界未来文化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本文标题: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0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亮剑》读后感锦集人间失格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