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的冯道用哪首诗歌道出乱世中的生存秘诀?《偶作》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
五代时期的冯道用哪首诗歌道出乱世中的生存秘诀?
《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上面这两首诗是五代名臣冯道的作品。
冯道是五代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一生经历五朝十帝,号称政坛不倒翁。
这样的人物写出以上两首诗,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冯道,他的作品,以及那个时代。
《偶作》是冯道的代表作,这首诗体现了他在混乱的五代政坛中的境遇和心态。冯道服膺儒教,又精通道家谦退自保的道理,擅长明哲保身,见风使舵。
他说“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可见,冯道是将五代军阀视为“虎狼”的,他面对残暴的军阀,其心态是“但教方寸无诸恶”,其内涵是“不争不怒”。
正是冯道以“不争”“韬晦”的态度处事,所以在五代乱局中得以成为政坛常青树。
《天道》则是冯道处事哲学的体现,他说“穷达皆由命”,这是儒家天命观的体现。
天命观认为天人感应,地上的事物是天道的物质化体现,而人世间的思想活动会反作用于上天。冯道服膺天命观,恰恰是他之前“但教方寸无诸恶”的思想基础。
如果拿一个人对比冯道的人生观,我认为曾国藩和他有些相似,俩人都是道学先生,都是精通官场生存之道的老油条,都是善于利用儒教道家韬光养晦精神的人精。
五代时期战乱频繁,五代十国前后70年,共有十五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契丹辽国,则有十六股势力交织在一起。
这些人混战连天,大都穷兵黩武,穷奢极欲,百姓的困苦到了极点,中国的败坏也到了极点。
冯道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中。
冯道年轻时便有名望有才华,以他的为人和学识,如果生在和平的大一统帝国,则会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宰相,但是很遗憾,五代军阀不重视文人,冯道不过是朝堂的摆设。
在残酷的政治环境下,冯道在各派势力间游刃有余,如弄潮儿,这份定力和智慧,确实非一般人可比。
《偶作》和《天道》可以视为中国古代官僚,在逆境中的生存之道,同时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部分精髓。
三首冯道的诗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 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北使还京作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
殿上一杯天子泣, 门前双节国人嗟。
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
李嗣源: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忧退归乡里,自耕樵采,与农夫杂处,略不以素贵介怀,真士大夫也。
石敬瑭:经邦致理翊戴功臣特进守司空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冯道,礼天苍璧镇国元龟,夏璜为稀世之珍,轩镜是辟邪之宝,方诸才业,良平有可差其肩,较彼忠贞,姚宋不得并其辔,可谓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
薛居正:⑴ 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漓之态。⑵ 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平生甚廉俭。逮至末年,闺庭之内,稍徇奢靡,其子吉,尤恣狂荡,道不能制,识者以其不终令誉,咸叹惜之。⑶ 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所以饰终之典,不得谥为文贞、文忠者,盖谓此也。
欧阳修:⑴ 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⑵ 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⑶ 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⑷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司马光:⑴ 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
《冯道传》
⑵ 臣光曰:天地设位,圣人则之,以制礼立法,内有夫妇,外有君臣。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之大伦也。苟或废之,乱莫大焉!范质称冯道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或以为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馀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何!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或灭迹山林,或优游下僚。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然则盗跖病终而子路醢。果谁贤乎?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何则?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君事仇,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时君之责也!
苏辙:冯道以宰相事四姓九君,议者讥其反君事仇,无士君子之操。大义既亏,虽有善,不录也。吾览其行事而窃悲之,求之古人,犹有可得言者。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従而相之。子贡以为不仁,问之孔子。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管仲之相桓公,孔子既许之矣。道之所以不得附于管子者,无其功耳。晏婴与崔杼俱事齐庄公。杼弑公而立景公。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卒事景公。虽无管子之功,而従容风议,有补于齐,君子以名臣许之。使道自附于晏子,庶几无甚愧也。盖道事唐明宗,始为宰相,其后历事八君,方其废兴之际,或在内,或在外,虽为宰相,而权不在己,祸变之发,皆非其过也。明宗虽出于夷狄,而性本宽厚。道每以恭俭劝之,在位十年,民以少安。士生于五代,立于暴君骄将之间,日与虎兕为伍,弃之而去,食薇蕨,友麋鹿,易耳,而与自经于沟渎何异。不幸而仕于朝,如冯道犹无以自免,议者诚少恕哉。
吴处厚:世讥道依阿诡随,事四朝十一帝,不能死节。而余尝采道所言与其所行,参相考质,则道未尝依阿诡随。其所以免于乱世,盖天幸耳。石晋之末,与虏结衅,惧无敢奉使者。少主批令宰相选人,道即批奏:“臣道自去。”举朝失色,皆以谓堕于虎口,而道竟生还。又彭门卒以道为卖己,欲兵之,湘阴公曰:“不干此老子事。”中亦获免。初郭威遣道迓湘阴,道语威曰:“不知此事由中否?道平生不曾妄语,莫遣道为妄语人。”及周世宗欲收河东,自谓此行若太山压卵,道曰:“不知陛下作得山否?”凡此,皆推诚任直、委命而行,即未尝有所顾避依阿也。又虏主尝问道:“万姓纷纷,何人救得?”而道发一言以对,不啻活生灵百万。盖俗人徒见道之迹,不知道之心;道迹浊心清,岂世俗所知耶!余尝与富文忠公论道之为人,文忠曰:“此孟子所谓大人也。”
吴曾:孔子曰:“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夫管仲降志辱身,非圣人不足以知其仁,彼元结乌足以论之。求诸后世,狄仁杰、冯道庶几焉。仁杰则人无异论。道自为欧阳公所诋,故学者一律不复分别,惜哉!独富郑公、苏黄门、王荆公以大人称之。盖欧阳公为史时,甫壮岁;使晚为之,必不尔也。
胡三省:⑴ 冯道自此历事唐、晋、汉、周,位极人臣,不闻谏争,岂惩谏守光之祸邪。⑵ 晋高祖讬孤於冯道,与吴主孙休讬孤於濮阳兴、张布之事略同。⑶ 冯道以依阿免祸,有国家者,焉用彼相哉!然历事七姓,皆以德望待之,亦持身谨静,有以动其敬心耳。⑷ 二人(李崧、冯道)历唐、晋,位极人臣,国亡不能死,视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⑸ 冯道历事八姓,身为宰辅,不闻献替,唯谏世宗亲征一事。
李贽:冯道自谓长乐老子,盖真长乐老子也。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信斯言也,道知之矣。夫社者,所以安民也;稷者,所以养民也,民得安养而后君臣之责始塞。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冯道之责始尽。今观五季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五十年间,虽历经四姓,事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
《冯道:乱世の宰相》
王夫之:⑴ 高平之战,决志亲行,群臣皆欲止之,冯道持之尤坚,乃至面折之曰:“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夫谓其君为不能为尧、舜者,贼其君者也。唐太宗一躬帅六师之能,而大声疾呼,绝其君以攀跻之路,小人之无忌惮也,一至此哉!道之心,路人知之矣,周主之责樊爱能等曰:“欲卖朕兴刘崇。”道之心,亦此而已。习于朱友贞、李从珂之朒缩困溃而亡,己不难袖劝进之表以迎新君,而己愈重,卖之而得利,又何恤焉?周主惮于其虚名而不能即斩道以徇,然不旋踵而道死矣,道不死,恐不能免于英君之窜逐也。⑵ 积乱之世,君非天授之主,国无永存之基,人不知忠,而忠岂易言哉?人之能免于无恒者,斯亦可矣。冯道、赵凤、范质、陶谷之流,初所驱使者,已而并肩矣;继所并肩者,已而俯首矣;终所俯首者,因以稽颡称臣,骏奔鹄立,而洋洋自得矣;不知今昔之面目,何以自相对也!⑶ 若夫辱人贱行之尤者,背公死党,鬻贩宗社,则崔胤、张浚、李磎、张文蔚倡之于前,而冯道、赵凤、李昊、陶谷之流,视改面易主为固然,以成其风尚。
王士祯:世讥冯瀛王道依阿诡随,不能死节。尝考质其生平行事,亦多侃侃不顾避处。王荆公雅爱道,谓其能屈身以安人,如诸佛菩萨行;富文忠公称以为孟子之所谓大人。其所作诗,虽浅近而多谙理。
康熙帝:自后晋至周,皆以簒得国。冯道历臣其比肩,事主之人其俯仰愧怍不识,当何若矣?乃犹著长乐老叙以自述,其荣遇当时,反以徳量称之,四维不张于兹为甚。无惑乎其乱亡接踵也。
赵翼:⑴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遍检薛、欧二史,文臣为节度使者,惟冯道暂镇同州、桑维翰暂镇相州及泰宁而已。⑵ 张全义媚事朱温,甚至妻妾子女为其所乱,不以为愧。及唐灭梁,又贿赂唐庄宗、刘后伶人、宦官等,以保禄位。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视丧君亡国,未尝屑意,方自称长乐老,叙己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二人皆可谓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矣。然当时万口同声皆以二人为名臣、为元老。以朝秦暮楚之人,而皆得此美誉,至身後尚系追思,外番亦知敬信,其故何哉?盖五代之乱,民命倒悬,而二人独能以救时拯物为念。
蔡东藩:⑴ 太师冯道,最号老成,实最无耻。⑵ 冯道是个著名圆滑的人物,实是老奸巨滑。⑶ 冯道历事四朝,未闻献议,此次硬加谏阻,无非怯敌所致。⑷ 晋王嗣位,即有北汉之入寇,挟辽兵势,直抵泽潞,内有冯道,外有樊爱能、何徽,向使君主怯敌,大局立溃。郭威但诛及二功臣,不知卖国求荣者,固大有人在。
范文澜:构成统治阶级的文官部分,丑恶并不亚于武夫们。文官的代表是冯道。冯道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人物,是这个时期的特产,是官僚的最高典型。他尤其擅长的手段是揣度胜败,估量强弱,舍弃败弱,奉迎胜强,按照时机做来,不过早也不过迟,被舍弃者来不及怨恨,被奉迎者正适合需要,他就这样避免危害,长享富贵。南朝梁刘峻作《广绝交论》,说,小人以利相交,叫做利交。利交有五种方法,其中一法是量交,观望形势,计算利害,谋而后动,丝毫不差。冯道就是使用量交法最精的一人。……以冯道为代表的官僚风气,对统治阶级也很有害,宋人讲理学,就是想改变冯道对士大夫群的巨大影响。
“红尘潇洒,独自前行,但尽人事,莫问前程”是什么意思?
“红尘潇洒,独自前行,但尽人事,莫问前程"意思是自己在世界上潇洒前行,只需要做好自己,不需要问前程如何。只要把该做的都做了,该来的都会来。
此句出自这么远那么近《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正是作者成长过程的心路历程体现。是作者从年少、成长、爱情和生活中对真实自我的感悟。
扩展资料: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用与世界和解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红尘潇洒,独自前行,但尽人事,莫问前程"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1. 让烦躁的内心,终于能够安静下来。面对同一个世界,甚至同一件事情,有的人感到烦躁不安,有的人却静若处子。不是因为他们的心态有多么不同,而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存在巨大差异。
2. 让活得太累的人,享受他们本应有的快乐。我们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欲海漂流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本书就是要帮你找到最初的自己,与最真实、最纯洁的自己相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人生长路独自前行,生活要潇洒一些,凡事不可强求,只要努力就好。
杨大侠HeroYang:怀抱古诗文,瞻望走前程|歌词
1
安徒四壁处,
才气尽纵横。
怀抱古诗文,
瞻望走前程。
2
夜来城外雪,
几多玲珑心。
身在炉前坐,
可怜寒衣人。
3
平明落飞雁,
东南起歌声。
月下西楼里,
诗人万里行。
4
喃喃尽自语,
青春易老心。
孤鸿天上来,
凄惋托精神。
5
消寒品诗话,
古今修道人。
执手举杯送,
无语酒表真。
冯道的《天道》原文及翻译
冯道的《天道》原文及翻译如下:
天道
唐代:冯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翻译
贫穷富贵都是天意,不需要长吁短叹。
只要把握现在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管将来会怎样。
冬天过去了雪就会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开放。
你要是能参悟这个道理,就能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看透彻了。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人,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他处在唐朝灭亡,宋朝建立之间的五代时期。短暂的五代,动荡混乱,中国北方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最长的后梁延续了十七年,最短的后汉只存在了五年。
在这期间,后晋被契丹人所灭,契丹人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 冯道之奇,在于他的一生,历经五朝,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三师等职位近三十年,前后俸事八姓十帝。
从中国传统士人气节上看,用现在话说,冯道至少做了四次汉奸,七姓家奴。宋朝的欧阳修写历史,骂他是中国读书人里最不要脸的东西,叫无耻之极,所谓“有奶便是娘”。同样是宋朝人,苏东坡讲他:“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讲他,“佛位中人”。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能解释一下吗?意思是说贫穷富贵都是天意,不需要长吁短叹。只要把握现在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管将来会怎样。冬天过去了冰雪就会消融,春天来了花草就会开放。你要是能参悟这个道理,就能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看透彻了。
这几句出自唐代冯道的《天道》,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他平时除奉养双亲外,只以读书为乐事,即使大雪拥户、尘垢满席,也能安然如故。天佑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
扩展资料: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主要成就
冯道曾主持国子监对《九经》进行刻板印刷,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冯道奏请唐明宗,以唐代开成石经为底本,雕印儒家《九经》,得到明宗批准,于当年开始印行。后周广顺三年(953年),《九经》全部刻印完成,前后共历时二十二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冯道
大意就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喟叹。认真做好每件事,真正的机会就会到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