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哪一个重要?你幻想中的诗和远方,其实是远方人眼前的苟且,你眼前的苟且,可能是远方人幻想中的诗和远方。一个残...
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哪一个重要?
你幻想中的诗和远方,其实是远方人眼前的苟且,你眼前的苟且,可能是远方人幻想中的诗和远方。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诗和远方之所以美好到让人永远向往,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到达那个彼岸。就好像永远得不到的爱人,永远是明月光,朱砂痣,而拥有的爱情,则永远是饭粘子,蚊子血。乌托邦的美好,就是因为他不存在,有距离,所以永远闪着理想的光,无限美好。也正因为如此,全世界的人都向往着远方,不管你住在世俗眼光中多童话的地方,纽约,巴黎,普罗旺斯,瑞士小镇,香格里拉,相信我,住在那里的人也在渴望远方,他们渴望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你觉得不堪的,苟且的栖身之所。
有人说,不对呀,我去哪哪哪旅游,就是如何如何美,如何如何好。那是因为你只是过客,没有生活在此地。不管怎样深度游,你总是在消费,总是在玩,去那些地方最美丽的景点,以游客的心情在过那几天,并且那种这个地方这辈子只来一次的想法也浪漫化了你旅游的体验。但如果你在一个地方住下,生根,开始工作,创造价值,和过去的朋友再见,真正开始生活,你会发现,其实你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换了一个地方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羡慕我生活在纽约,觉得在纽约一切都是发光的。但他们不知道,我并不是每天都活在帝国大厦顶楼玫瑰色的夕阳下,或者时代广场五光十色的电子招牌里。说出来很绝望,他们向往的那些,只有游客会去做,纽约人根本不会去。他们每天步履匆匆,在臭烘烘的地铁里挤来挤去,每天忙的,也是眼前的苟且。工作,家庭,事业,情感,一样的困惑,一点也不比地球上其他角落的人少。不管你多么不甘心,你眼前的苟且,真的不是换个地方就能解决的。有部电影叫革命之路,里面的夫妇住着标准美国中产阶级的花园洋房,有收入不错的工作,但他们不甘心,觉得眼前的苟且消磨了他们年轻时的理想,非要去巴黎追求诗和远方,结果鸡飞蛋打的一番折腾后,谁也没有到达那个远方的巴黎。
远方在哪里?“不管它在哪,你去的意义就在于,有人跟我们生活的方式不一样,这就是交流的意义。”毕业工作后,我曾经遇到过相同的困境,我以为自己是被现实打败的浪漫理想家,我喜欢诗词小说,喜欢文艺,却不得不成为一个金融从业者,领导说,你要多走出去,多跟客户交流,闭门造车,是做不好业务的。但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我喜欢诗词文艺,文艺青年就应该享受寂寞,他们大多是内向的——我也一样,所以我就不适合这种对外交流,我总是痛苦地认为,自己囿于眼前的苟且,却无法追逐我内心的诗和远方。
要想诗意的栖居,只能接受眼前的苟且,并且把眼前的苟且过得风生水起。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就是这个道理。最好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你家后院。相比之下,我更敬佩很早以前一个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大民的生活态度。他生活在拥挤杂乱的四合院,忙着收拾家里的此起彼伏的烂摊子,兄弟姐妹,家庭事业,全给他使绊子,在生活的泥潭里,他陷得够深了吧?眼前的苟且就打得他喘不过气了。但他靠着自己的贫嘴,一点小市民的街头智慧,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甚至偶尔还能在生活给他重拳相加的时候回击一下。我最喜欢的场景就是他想到把树围在新房子里的办法,他狂喜的亲吻路边的树的时刻,反倒是我觉得最诗意的时刻。而且这种烟火气诗意比起在远方的不食人间烟火,要温暖得多,是你触手可及的。
是眼前的苟且重要还是诗和远方重要呢,讲一下?
是眼前的苟且重要还是诗和远方重要
眼前的苟且重要还是诗和远方重要?
当然是诗与远方重要啊主要是壮丽的景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