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方公墓表读后感(节庵方公墓表主要讲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2-07 19:29: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节庵方公墓表原文和译文节庵方公墓表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

庵方公墓表读后感(节庵方公墓表主要讲的是什么)

节庵方公墓表原文和译文

节庵方公墓表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

白话译文:

文人用以修治的,农民用以具养的,工匠用以利器的,商人用以通货的,各取用他们资所能近、力所能及的而成就事业,来求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归结他们的要点在有益于人民之道。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节庵方公墓表主要讲的是什么

节庵方公墓表主要讲的是如下:

文人用以修治的,农民用以具养的。

原文: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

白话译文:

文人用以修治的,农民用以具养的,工匠用以利器的,商人用以通货的,各取用他们资所能近、力所能及的而成就事业,来求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归结他们的要点在有益于人民之道。

此文出自明代·王守仁《节庵方公墓表》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节庵方公墓表》墓表指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士以修治,家以具养,……”怎么翻译

文人用以修治的,农民用以具养的。

原文: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

白话译文:

文人用以修治的,农民用以具养的,工匠用以利器的,商人用以通货的,各取用他们资所能近、力所能及的而成就事业,来求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归结他们的要点在有益于人民之道。

此文出自明代·王守仁《节庵方公墓表》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节庵方公墓表》墓表指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工以什么, 士以什么, 农以什么为

郑和下西洋中,有句话叫,工以什么为, 士为什么, 农以什么。。什么。没, 我需要全句,, 出自哪里。。
明嘉靖四年 1525年 ,王
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自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夷考其实,射时罔利有甚焉,特异其名耳。”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说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更进一步提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道”的高度。他虽借用了托古的口气,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阳明在这篇《墓表》中,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
本文标题: 庵方公墓表读后感(节庵方公墓表主要讲的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81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教育意义的文学名著读后感(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三篇】)制胜读后感(“出奇制胜”成语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