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杨修生于官宦世家,杨家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修在文学界声名卓著,而曹植更是聪明绝顶的文学天才,也许惺惺相惜吧,杨修投靠的是曹植这一方。《三国演义》也提到杨修帮助曹植出谋划策、写“答教”等等。《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中说到:“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曹植很有才学,而且又有丁仪、丁廙、杨修等左膀右臂辅佐,曹操犹豫了很久,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察,曹操发现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做事情任性而为,不知道节制,还是个酒鬼,他怎么放心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给曹植呢?然而,曹操发现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曹丕很懂得权谋之术、御下之道,所以曹操觉得自己百年之后,曹丕应该能够撑得起曹氏天下。于是,曹操决心立曹丕为太子,这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月的事了,此时曹操封为魏王已经有一年又五个月了——封为魏王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五月份。
历史上的“立嗣”之争是非常残酷的,杨修既然站在了曹植这边,按照官场的说法是“站错了队”,那么就是曹丕的死敌了。曹操既然已经立了曹丕为太子,作为一个有远谋的政治家,曹操对于曹植集团的干将杨修只能是打压了。但是曹操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等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十月曹操病重且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见《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最后杀了杨修!
自作聪明的杨修,历史上是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一生著作颇丰,结集成册的两文稿已失,著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今共存作品数篇,其中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
扩展资料:
杨修死的罪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政治上的两大因素。
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政治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见忌。
杨修被杀后,有一天,曹操碰到杨彪,问道:“杨公为何瘦得成这个样子?”杨彪回答说:“ 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说,我惭愧没有金日磾那样的远见,而又还有老牛舐犊的爱子之心呀。曹操听了,很有点下不了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修
书籍评价
《后汉书·杨震列传》:“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世语》:“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
《后汉书》赞:“脩虽才子,渝我淳则。”
人论杨修
祢衡:“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
诗赞杨修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史评杨修
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幕僚,堪称中子群体中的典型人物。若对其客观地评价,该君才华学识是出众超群的,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掉了脑袋,反丢了自己的卿卿性命。曹操杀杨修,并非嫉贤妒能,而是自有苦衷,或许我们知道的只是片面,曹操毕竟是一代奸雄,而杨修只是他南征北战的一个插曲而已,若说可惜,只能怪杨修糊涂一时,只看曹操爱才,而不揣摩主公之性,说简单一点,只能怪他选错了明主罢了
评析三国历史上杨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杨修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我要历史上的....不是小说里的...看了很多,关于他的死,我觉得主要原因根本不是曹操妒忌他,虽然当时的蜀中有如鸡肋,曹操也是进退为难,但他却如此大胆敢拔营收拾行李。
敢问一山能容二虎吗?谁才有资格发号这种命令?d当然只有曹操一人了,换了谁对他这种做法都会觉得他的行为让自己很不爽。所以他的结局只能是以霍乱军心被处死啊。他就是做人太不低调了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