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为什么日语这么多敬语

发布时间: 2022-01-30 17:00: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为什么朝鲜语和日语都有敬语现象,汉语里几乎没有?汉语里的境遇几乎只剩下几个可用可不用的词而已了,而前面几种语言在语法上都有敬语的...

从历史上看,为什么日语这么多敬语

为什么朝鲜语和日语都有敬语现象,汉语里几乎没有?

汉语里的境遇几乎只剩下几个可用可不用的词而已了,而前面几种语言在语法上都有敬语的情况。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朝鲜语和日语语法属于黏着语,敬语表达很容易实现,多加一个词缀,或替换一个,就成了敬语用法。

汉语属于孤立语,不可能有完整的敬语系统,至多有一两个敬辞。
其实,中国也有啊,像什么令尊啊,令郎啊,贵府啊,贵庚啊,客气的说法要多少有多少,只是中国人好像都不大用了,或许和文化大革命有点关系吧?
中国也有,但是现在基本不用了,朝鲜和日本的敬语现象其实最早是源于中国的,和古代中国大臣对皇帝说话,下官对上司说话必须用敬语一样。但是近代中国一个是普及白话和简体字,还有就是文革的影响下,基本敬语已经很少用了。
汉语也有 举个例子
1. 坐
2. 上坐
3. 请上坐
4. 请您上坐

为什么受汉语影响的日语,韩语都有很多敬语,而汉语里面除了“您”...

汉语里也有很多敬语谦语,但是因为位阶意识没有日韩那么严重,或者说,没有中国古时候那么严重,对敬语谦语也没有要求,所以日常生活中逐渐就不再使用了。
中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敬语也是不少的,除了“您”,还有:你/您老人家,各位(“每个、每个人”的尊敬形式),这位/那位(“这/这个,那/那个”的尊敬形式),“贵姓、贵公司”等贵字头的词语
韩语日语你黏着语,汉语是汉藏语系

为何日文源于古代中国,最后为何却和汉语完全不同?

日本作为我国自古以来隔海相望的近邻,无论是从历史亦或是人文发展的方面,无不透露出中华文明的影子,尤其是在日本于西元669年开始频繁的遣唐使活动后,在此后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全方位的学习了大唐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军事,甚至就连建筑模式、娱乐方式等方面都没有忽略,而这也为日本国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从语言文字上来谈谈日语汉语、日文中文的关系。

尽管日语同汉语有差异,但日文同中文却有极高的相似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人说中国和日本是“同文同种”的两个国家。

实际上,这个观点并没错,只是很多人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将日语视为汉语的衍生品,如此大错特错了。受汉字影响最大的是日文,至于日语,在学术界的观点看来,则是同汉语有着本质区别的另一种语言体系。那么,日文和中文(汉文),日语同汉语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相干的语言体系

日语起源的争论

因此,由于多方各执一词的观点,有关日语起源的问题便成了空中楼阁,无法得到正确合理的解答。

日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

不过根据形态学分类法中对语言的分类,人类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黏着语、屈折语、孤立语和复综语(由于复综语只有类似印第安人这样人数极少的民族使用,所以在统计语言分类的时候,学者往往会将复综语排除在外)四种。

其中黏着语主要以突厥语系为主阵营,而日语根据其自身发音的特点和语法,也同样被列入了黏着语的行列。而所谓的黏着语,实际上就是指在一句话中,含有许多无意义的成分。比如学过日语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在日语的诸多敬语称谓中,同一句话有时会因表达尊重的程度不同,而在词尾后面加上一串无意义的文字,但意思却完全相同。再者就是在属于黏着语体系的语言中,动词往往出现在句子的最后,从而形成“主宾谓”的结构,而日语便符合了这一基本的语法,所以有关学者才认为日语的起源主要是受到了北方语言的影响。

外国人学汉语

再就是以汉语为主要代表的孤立语(又叫屈折语),其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句式中单个字的表意明确,比如“春”这一个字,就代表着春天。二是孤立语的语序十分严格,句式中的语序但凡出现变化,就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句子的含义发生变化,例如“我喜欢你”和“你喜欢我”,句子中的单个字完全一致,却因不同的语序而有着不同的表达。最后一个特征,就是汉语不属于拼写读音的范畴,这也就使得汉语中充斥着许多同音字(韩国废除汉字之后,深受同音字拼写表述的摧残)。

关于复综语的特征,虽然不常见,但解释起来也很轻松,那就是在这一语言体系中,单个的词无法直接使用,比如我们可以单独说“喝”,但在以复综语为特征的印第安人的口中,喝后面必须跟有具体的事物,如“喝水”、“喝酒”,可唯独“喝”这个字不能单独拎出来使用。

解释了那么多,我们不难看出,日语和汉语属于不相干的两种语言体系,所以由此可以直接断定,日语无论如何都不会是起源于中国的。

日文起源于古代中国(汉文)

日本新年号令和

尽管日语和汉语之间不存在源头上的关联,但用以书写的日文,却完完全全是从中国本土传过去的。著名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村元,就曾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论证并肯定了日文起源于古代中国。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原文:大约在1400年前,汉文就传入了日本。但直到推古朝,只有一小群专家使用汉文,他们对当地的语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随着中国直接交往的开始,以及隋唐文化制度的引进,学汉语和懂汉文的人数才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西元1784年(日本江户时代),有两名叫喜平和秀治农户,在从事农活的时候,无意中挖掘出了一枚四方蛇形钮的金印,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的字迹(由于这枚金印是标志着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珍贵历史文物,所以现存放于福冈市的日本国立博物馆中)。只不过日本国内的不少汉学家认为这枚出土的金印是赝品,不能由此将中日两国的交往时间向前推进。

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是古滇王国存在的证据

但无独有偶,新中国成立后,在云南一座滇王墓中,同样发现了一枚相似的四方蛇形钮金印。再之后,考古学家又从江苏扬州市周边的一座汉墓中,挖掘出了一枚广陵王玺,上面刻有的印章字迹同日本出土的金印如出一辙(只不过广陵王玺是龟钮)。

所以说,尽管日本国内的部分学者将那枚金印视为赝品,但关于日本最晚使用汉字的时间,则大致可以被定义在五世纪。其中一个证明就是在我国现存的关于西元四百七十八年的史料记载中,曾出现有“倭五王”的字样(这里的五通“武”,也就是当时日本雄略天皇“上表文”的记载)。再就是在日本九州岛熊本县的江田船山古坟中,曾出土过一把表面刻有七十四个汉字铭文的刀具。

汉文逐渐被日本所接受后,日文形成的4个阶段

至此,自汉文逐渐被日本所接受后,日文在形成的过程中,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以不确定的汉字为日语注音(类似汉语中的拼音)。

二、一个汉文字符对应一个日语读音,从而形成著名的万叶假名(假代指“借用”,名代指“字”)。

三、在万叶假名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汉字的楷书形式,比如将“伊”简化为“亻”,形成片假名。

四、简化汉字的草书形式,形成平假名(由于平假名原本只在女性之间流通使用,所以平假名也被称为“女手”)。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曾经提出过著名的“语言世界观”理论,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其民族所使用语言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尽管中日两国同文同种,但无论是在文化亦或是特性上却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我们习惯将一个外来的词汇,从我们现有的文献中找出一个与之匹配的解释。如西方的“圣诞节”,其中“圣诞”二字就源于道教信仰神明的生辰,翻译过来就成了西方神明出生的节日。但同样的词汇,放在日本却是直接翻译,比如他们会将圣诞节的发音,转化为同音的日语进行使用(具体是则是根据片假名进行配对使用)。

综上所述,日文起源于中国的说法并没有错,但日语和汉语的之间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联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切记不可将两者混淆。

本文标题: 从历史上看,为什么日语这么多敬语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63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陈庆之以区区7000之众,横扫河洛,14月内连下魏32城, 攻无不克。这些逆天的战绩是否都是真的如何评价电视剧《无悔追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