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没有被后人称道的地方

发布时间: 2021-11-11 02:02: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清朝时候一个省有多少个道台还有就是道台是个啥管干啥的具体数量根据不同的省份还是有区别的。道员(又称道台),乾隆十八年(1753年...

清朝有没有被后人称道的地方

清朝时候一个省有多少个道台

还有就是道台是个啥管干啥的
具体数量根据不同的省份还是有区别的。
道员(又称道台),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原则上,道台为正四品官员。但实际操作中却有特例,而驻外道员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光绪时期的御史李慈铭对此种“ 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颇不以为然,上奏请求删减,未获批准。而宣统时期,由于内忧外患,人才匮乏,此种跳级加封现象更为严重了。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
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佥事演变的结果。
初设只辖一府,或数道同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三四府之地。为此,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所掌渐趋一致。

清朝有哪些名胜古迹

1、故宫
清朝宫廷所在地,是世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2、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3、颐和园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4、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偏东,西北去西直门二十华里。其东南角为清华大学西门。圆明园遗址公园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在“西洋楼”旧址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
5、恭王府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6、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1637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
南京的清朝名胜古迹有: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里有大量建筑都是大清时建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更是被誉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南大与北大并称“中国高校南北双姝”

甘熙故居——清朝大学者甘熙的故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现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可以看到皮影戏、拉洋片等节目。

文德桥——位于夫子庙大照壁前。之所以把它列在大清,是因为它和吴敬梓有联系。文德桥有一奇景——中秋半月。每年中秋是站在文德桥上看秦淮河里的月亮,桥两边各可以看到一半月亮。清朝著名文学家吴敬梓迁居南京后潜心编写《儒林外史》。一年中秋他外出赏月听到河边人声沸腾,跑去一看原来是分月奇景出现。但等到第二天吴敬梓喊他夫人再去看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吴敬梓还是记录下这段经历。可惜的是现在文德桥经过多次重修已经看不到中秋分月这一奇景了。

豁蒙楼——位于鸡鸣寺内。是两江总督张之洞为纪念他的学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所建,楼名取自杜甫诗句“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郎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幕府山—燕子矶——幕府山上有很多山洞,最有名的有三台洞、二台洞和观音洞。燕子矶上有乾隆帝亲笔题写的“燕子矶”石碑,与江西城陵矶、安徽采石矶并称“江南三大名矶”

惜阴书院——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所建。现为金陵图书馆特藏部,在乌龙潭旁的小巷龙蟠里内。乌龙潭大门往左走一条纵向的小巷就是龙蟠里,往里走100米看到金陵图书馆特藏部大门进去就可以。

小卷阿——《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故居,惜阴书院往前再走50米即到。现在已很残破,住著魏源的后人,只有门口竖著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

静海寺——和天妃宫同为明朝政和下西洋后所见。归在清朝是因为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就是在此签订的。现有鸦片战争博物馆。

南洋劝业会石阳伞——清朝举办南洋劝业会时为慈禧太后遮阳所建石阳伞,现存于南京工业大学三牌楼校区内。

陶公祠:林则徐、左宗棠为纪念恩师两江总督陶澍所建。原建筑已在拆迁时移走。在总统府旁。
长江三峡, 台湾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庄 ,秦陵兵马俑 ,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东陵等 万里长城 桂林山水 杭州西湖 北京故宫 苏州园林 安徽黄山 文德桥
苏州园林 安徽黄山 长城 桂林山水 杭州西湖 颐和园 圆明园 承德避暑山庄 。。。。
万里长城 桂林山水 杭州西湖 北京故宫 苏州园林 安徽黄山

长江三峡 台湾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庄 秦陵兵马俑

清朝共有多少府,多少道?

这个问题会不会有难度?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这就不难看出浙江事实上是归闽浙总督管的。李沛诚所著《中国历代改革者》一书中专门介绍两江总督管辖的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都是从明朝开始设置的。那时,政府派大臣处置地方军政事务,有两种头衔,全称分别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和“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前者就是总督,后者就是巡抚,都属于临时性质事罢还朝。
清朝时,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冶理辖区内的军民要政。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鸦片战争前,清朝全国有8总督16巡抚。8总督为:直隶、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江西。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督抚一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置。直隶、四川两省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开始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公元1885年,台湾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其余各省则督抚并置。总督的官品高于巡抚。
附:清朝官制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内阁: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
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权位尤重。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行宪机构: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地方行政: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清朝贵族的后裔还多吗?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清朝贵族的后裔大多低调隐忍,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出身抛头露面。难以明确统计的皇族后裔们大多分布在北京、河北、东北三省。

据历史记载,清朝灭亡之后,清朝后裔子孙有的为了躲避战乱隐身埋名,改了名字。

八大姓指的是大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

百家姓是中国历史上,除了少数民族特别难懂的,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在这本书找到。而现在,统治中国276年的满清王朝,拥有八大姓氏,现在在百家姓中都找不到了原本的名字。

扩展资料:

明中叶以后,女真各部互争雄长,长期征战。具有卓越政治军事才能的努尔哈赤(清太祖),用30多年将女真各部统一起来。期间,他对狩猎组织牛录进行创造性改造,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

满族兵丁参加了有清一代几乎所有战事,为战争付出巨大的牺牲。八旗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合一、兵民合一的组织,对清统一全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建立大金国,自称“英明汗”,史称后金。清太宗皇太极继位改元“天聪”,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陆续组建完成。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八旗兵丁由过去关外时期的旗地制,转变为入关后的旗饷制。满、汉统治阶级逐步结合,社会经济也渐次恢复并走向繁荣。

康乾时期,中国版图东起库页岛,南及曾母暗沙,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东北连外兴安岭,疆土约1250多万平方公里。

在军事政治上,八旗军队是清政权存在的基石;从民政方面看,八旗制度是清代旗、民分治的有效手段。

八旗制度将八旗人口与汉族分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初较为尖锐的民族矛盾。清中叶以后,又防止了八旗人口消融于汉族汪洋大海中。但一个民族全民皆兵,不准从事农、工、商各业谋生,最终成为束缚发展的枷锁。

1911年辛亥革命,清廷覆亡,旗营解散,八旗制度彻底垮台,满族从赖饷而食转向自谋生计。

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分化出数个新穆昆。宋元后深受蒙古族的影响,女真人称名而不称姓。

清入关后,很多满洲旗人受汉文化习俗影响,用汉字为姓氏,如瓜尔佳氏以音译为关姓,钮钴禄氏以意译改称郎(狼),伊尔根觉罗又称民觉罗,改汉称为赵。

也有将满姓汉语音译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的,如佟佳氏简称佟,马佳氏简称马,还有图、德、大、暴、呼、阿、肇、西、布等姓氏,大多数是将原来的满姓用汉字来进行简称。

对此,清统治者十分不满,多次严令禁止,但没多大效果。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的满族人普遍用汉字姓,或捏改汉姓,使他人不知其为满族,以至于今天很多满族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老姓。

满族先民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崇尚骑射。婴儿初生时,悬弓箭于门前,象征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射手。男孩六七岁时,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稍长,就骑马佩箭驰骋山林。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备品,结婚时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轿车进门,新郎要射三支箭。

满族男子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清入关后强行在全国推广。女子发式幼年与男孩一样,稍长,在脑后留辫子,结婚时开脸上头,戴钿子。平时,在头顶盘髻,有架子头、两把头等样式。

男子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其中的“箭袖”(满语:哇哈)是在窄袖口上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如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以御寒,放袖子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规定动作。

少妇穿宽大的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有花盆底和船形底等样式。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男子所服的坎肩等至今仍有沿用,而女子旗袍历经演变,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满族 从“白山黑水”走来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王妃皇后,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与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学者认为,后金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由于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爱新觉罗·恒钛
195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亲王奕宗后代
爱新觉罗·启祥
1931年11月生于满州里,满族正黄旗人,字景辉,号长白卧龙居士,系清圣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世袭和硕庄亲王允禄之九世孙、同治辅国公载勋之四世孙、光绪镇国将军毓愍之孙、爱新觉罗·恒锟之长子、即康熙帝十世孙.
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约顾问编委,中华人物大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特约顾问编委,中韩文化艺术中心特聘美术师(教授).
爱新觉罗·启骧
字腾伯,生于一九三五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清雍正第九代孙.
爱新觉罗·毓震峰
1956年生于北京,满族.清道光皇帝五世孙,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之子.
爱新觉罗·启新
一九四二年生,北京人.清皇族后裔,现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墨林书画院资深书画家.其书法笔力遒劲,洒脱自然,深受业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美术展览中获奖并被相关艺术机构收藏
肯定不少吧!但是相比于汉人就少的多了。
分布的话,北京及其以北地区肯定比较多。
大部分在辽宁
本文标题: 清朝有没有被后人称道的地方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23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们有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四库全书等,为什么都是「四」如何评价赛金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