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会多次被攻破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虽然领土庞大,但是地广人稀,兵力分散,这导致楚国的都城虽然在国土腹地,...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会多次被攻破
比如就同时期的赵国来说,虽然都城邯郸处在国家的边境地区,但是兵力集中,各地军队征调迅速,成为秦国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此外,正是因为和秦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尤其是都城两次被秦军攻陷,这导致秦楚之间积怨颇深,所以,在秦末起义军队中,楚地子民成为中流砥柱。
战国楚国地盘那么大 为何那么弱 一直被攻打?秦国何时荡平楚国残余势力
楚国灭亡后一直试图荡平楚国残余势力,但是不成功,项家就是一个例子。
公元前223,王翦倾秦国举国之兵力而灭楚,说明楚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
吴国攻陷郢都,楚国为什么能复国呢?
吴王阖闾执政之后,以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确定先破楚国,再服越国,最后北上中原的争霸方略。
公元前506年,在轮番侵扰楚国长达六年后,楚国正恰发生内乱,小弟蔡国和唐国对大哥楚国极为不满,这与令尹子常的贪婪有直接关系。
《史记》有记载,“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
蔡国国君蔡昭侯有两块玉佩和两件皮衣,自己穿戴一件皮衣和一块玉佩,另一份则献给楚昭王。
可是子常看着眼馋,想要皮衣和玉佩,蔡昭侯却不给,子常就把他扣留在郢都,什么时候给就什么放人,结果一口就是三年。唐国国君唐成公也是如此,他有两匹宝马,一匹自己用,一匹献给楚昭王,结果又被子常看中,唐成公却不给,结果同样被扣押三年。
虽然后来蔡、唐两国妥协了,国君都回到封地,可是两人咽不下这口气,想要报复楚国。他们请晋国出马,自己愿意当马前卒,可是晋国内部矛盾重重,对伐楚争论不休,最后没有答应。
两国大失所望,不得已投靠“野蛮”的吴国,毕竟吴、楚两国近年来战乱不断。当时吴国很小,倾全国之力也只有三万兵,可是兵贵精而不在多,吴王阖闾亲自出马,带着伍子胥和孙武出击楚国,柏举之战由此爆发。
三万人想要击败楚国,最好的方法就是奇袭,所以吴军必须要快,在楚军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出击。在蔡、唐两国的协助下,吴军夺下楚国北部三个重要的要隘,九里关、武胜关、平靖关,即为义阳三关。
控制这个地方后,吴军只需少量兵力就能分割关内和关外的楚军。晋楚两国交战数百年,大多在边境上打打闹闹,楚国防备晋国,把兵力都布在三关北面。如此一来,楚国数万大军被隔绝在关外,基本上对吴军没有太大压力。
楚国也并非没有能人,司马沈尹戌建议主将子常正面拖住吴军,自己迂回攻击吴军侧翼,断其后路。
计策虽好,但是执行过程中却出现问题,子常为了贪功,不等其他楚军到位就主动出击,结果中了孙武之计,子常大败。在随后的数天时间里,吴军紧紧追击楚军,经过五次战斗,吴军兵临楚国郢都。
《史记》有记载,“比至郢,五战,楚五败。”
楚昭王知道挡不住,用发狂的大象冲击吴军,然后趁乱逃出郢都。楚昭王带头逃离,朝臣和百姓也没有信心抵抗,不久郢都沦陷了。
都城被攻陷,楚昭王逃到随国,结果又被吴军包围,从某种程度上说,楚国已经沦陷。可是一年时间不到,楚国又得以复国,原因有很多,其中两个人至关重要。
一人是楚国重臣申包胥,他知道想要恢复楚国必须依靠外援,当时有实力打败吴国的有晋国和秦国,晋国是楚国世敌,没有趁火打劫已是大恩。
《史记》有记载,“昭王之出郢也,使申包胥请救于秦。”
所以,申包胥只能选择秦国,可是秦哀公不想参合此事,因为没有利益所图。
申包胥使出绝招,在城墙处日夜哭泣,数天不吃不喝,这便是历史上的“哭秦庭”。最后秦国君臣被感动,秦哀公出动五百战车救援楚国。除了申包胥,还有一人对楚国复国也功不可没,他就是阖闾的弟弟夫概。
吴国没想到进攻楚国会这么顺利,事先也没有预定好利益分配的方案。因此进入郢都后,为了争夺成果,经常发生争斗之事,其中以阖闾之子和夫概最为激烈,这无形中减缓了吴灭楚的步伐。
越国看到吴军大举进攻楚国,内部极为空虚,所以领军来袭,夫概受命回国支援。
夫概击退越军后,看到秦国发兵救楚,而阖闾却留在楚国不回,显然是打算把楚国当成吴国,他便有了自立为吴王的心思。
《史记》有记载,“会吴王弟夫概见吴王兵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
阖闾听说后大怒,于是领军回吴,攻打夫概,自此,楚国才得以复国。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没有申包胥和夫概,阖闾会继续留在楚国,以当时的形势来说,秦国和晋国未必会出兵,楚国就真的可能会灭亡。
(参考文献:《史记》)
楚国兵强马壮,为何会被三万吴军差点灭国呢?
虽然说当时的楚国看上去是兵强马壮,而且楚国的疆土也是非常的辽阔,但实际上当时的楚国内部矛盾已经非常大了,楚国的高层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楚国其实就像一个外表光鲜,但内部已经非常破败的一个屋子,随时都有可能倒塌。而吴国当时虽然比较的小,但是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所以能够攻破楚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次就是两国将领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当时的吴国虽然比较的弱小,兵马的数量也不及楚国,但是当时统领吴国的是孙武。兵圣孙武当时采取的方法就是游击战,也就是说虽然对面比较的强大,但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避免和楚国兵马正面交锋。另外在两军对阵的时候,孙武不停的派小股部队去骚扰对方,也是让对方非常的疲惫。
虽然说后来吴国的兵马只差楚国腹地,但是由于楚国的地盘比较的大,所以本身楚国其实还是有翻盘机会的。但是这个时候楚国的将领子常就出现了问题,这个将领贪功冒进,于是被孙武抓住机会一举歼灭,最后也是打的楚国的君王直接逃离了都城。在打入了楚国的都城以后,吴国的士兵竟然直接挖开楚平王的坟墓进行鞭尸,由此可见这两个国家的矛盾其实是非常大的,双方的仇恨也是比较的大。
其实早在晋国和楚国争霸的时候,吴国当时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时的吴国水站特别厉害,但是陆战却不行。当时的晋国为了牵制楚国,于是就去教吴国怎么打陆战,当然吴国的军队学的也是非常的快,后来也是帮助晋国去牵制楚国,随后的吴国在战争的洗礼当中就变得越来越强悍了。
为何中原大国无法重创楚国,吴国却能攻下楚国都城?
提到吴国三战败楚,最后攻下了楚国都城这件事,很多人会认为以吴国的国力,怎么可能做得到呢?但看过那段历史之后,就会发现吴国能够击败强大的楚国是有原因的。
楚国做为老牌的强国,除了楚庄王时期实力达到鼎盛,值得一提的就是吴起在楚国变法的时候了。其他时候楚国似乎可有可无,并不引人注目,到了战国中期,出现了齐国和秦国的东西二帝局面,楚国已经被甩出了很远。
楚国佣兵百万,但是自古以来内乱不断,君臣离心离德,因此楚国虽大但不强。他在南方的主要对手是吴国。很长一段时间里,楚国对于吴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打得吴国灰头土脸,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这个人叫做伍子胥,楚国人,由于被费无忌陷害,他只好背井离乡逃到吴国,寻求报仇的机会。伍子胥举荐专诸给公子光,完成了刺杀王僚的行动,公子光登上了王位。伍子胥又推荐孙吴为吴王所用,让吴国的军事实力一天天强大起来。此消彼长下,楚国形式则岌岌可危。
孙武号称兵圣,《孙子兵法》更是流传于世的兵家经典,伍子胥则对楚国的军情了如指掌,有了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吴王阖闾的信心大增,这是吴军能够击败楚军的根本。
从当时楚国方面来看,朝堂之上奸佞当道,士族大家各怀鬼胎。他们没有几个是真心为国的,楚军内部缺少名将,面对训练有素、熟知军情的吴军的进攻,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楚国地大不是吴国能够一口吃掉的,尽管国都被占,但楚国的大片国土还掌握在楚人手里。吴军陷入了持续不断的战争之中而不能自拔,申包胥到秦国又搬来了秦人的虎狼之师,此时越国又在吴国的后院防火,吴国被迫退兵,不久楚国又复国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