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唐诗与宋词是哪几句走最喜欢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特别空旷又沧桑的感觉。唐诗在日本很受欢迎,那么流传...
大家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唐诗与宋词是哪几句
唐诗在日本很受欢迎,那么流传最广的是哪首诗?
在中国古代,唐代的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达到了顶峰。唐朝的许多东西在友好互通下更是传播到了周边的许多国家。比如,日本的和服就是通过唐装改造而来、京都至今保留着许多中国唐代建筑的身影。唐朝的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日本,除了服饰和建筑,还有唐诗文化。
一首诗引发的哄乱
都说战争唯一打不散的就是文化。1937年日军侵华期间,随着中国江南许多地区沦陷,日军在中国进行了一场灭绝人性的打砸抢烧。这时候有一股“清流”却没有忙着掠夺财宝反而去拍照合影。
在苏州,一名叫松井石根的日军军官带着几百人到了寒山寺,为的就是前去看一看寒山寺上面的一块石碑。原来,在寒山寺上伫立着一块刻有诗文的石碑,上面刻着我们熟知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小学生都会背诵的诗,却让这位日本军官心驰神往。从唐代开始,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唐诗更是作为日本的必修课程被翻译进日本教材中。像《静夜思》、《登鹳雀楼》等都是日本民众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但论最受欢迎和广泛传播的,还是要说说《枫桥夜泊》这一首。
诗中的美丽传说
既然这么喜欢,也搬不走,那就造一个。去过东京的朋友都会发现在青梅县也有一个寒山寺,也有一个枫桥,也有一个钟楼,更有趣的是钟楼上居然写着“夜半钟声”这四个大字。
话说在日本新年之际,民间的家庭都会自发组织去寒山寺听寺庙里的和尚撞钟,传说只要听了这个钟声,不仅可以驱魔辟邪,还可以让人容颜焕发,青春永驻。
情有独钟,事出有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璀璨的古诗中,且不说有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魄,更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广阔胸襟,单单是李商隐的“心有灵犀一点通”都透露着唯美的情感,为何日本就偏偏喜欢这首简单而浅显的《枫桥夜泊》呢?
其实,这与日本的国情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说说《枫桥夜泊》这首诗吧,稍微读过哪怕一点点书的人都知道他讲什么吧,
月亮落下了,乌鸦叫,这时候天上下霜了。江边的船上还点着油灯,而诗人却很忧伤。在苏州城外面的寒山寺外,听到了一声声敲钟的声音。
翻译完是不是很好理解,这就是他吸引日本的地方。通俗易懂!日本推崇中国文化,但是中国文化中国人自己都学不完,何况一个外来者。但又想融入其中,最简单办法就是找简单的下手。《枫桥夜泊》就是很好的例子,简单通俗,没有啥通假字和典故,字面意思好理解,也不华丽。这学习起来当然很欢迎。就像我们学习英文时候就喜欢ABC字母歌一样,越简单越容易被传诵。
其次,整首诗的意境符合日本的审美。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的人豪放,南方的人婉约。这就是土地和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同理,日本这个国家地域面积狭小、人口多且天灾频繁。日本国内称得上名川的更是屈指可数。处于板块交界处的他们,哪有心思去缅怀先烈,纵情山水。他们唯一可以get到点的就是那种忧伤的小美学,换句话说就是小格局的情怀。《枫桥夜泊》这首说的就是游子的思乡之情,那种科举落地,心神暗伤的淡淡忧伤。
最后,民族特性有关
熟知日本的朋友都知道一个现象,日本与我们最大的不同是它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意味着我国许多的诗人得不到他们的共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种情怀日本民众表示无法理解,杜甫面对外族的侵略写下的千古名句在日本人眼中毫无感觉。更别提李白的许多诗中赞美长江,长城,黄河等奇山峻岭的诗文。因为自己国内没有啊。相反那种抒发情感的诗文倒是符合他们胃口,生离死别,哀怨离愁是个人都有,能从中找到共鸣。
一首诗,一首在我们看来简单地不得了的诗,深挖之下却有着一段离奇而传奇的故事,以至于隔海相望的日本,都深受影响。这在中国诗歌文化中也算是别具一格了。
九首堪称最美的唐诗七绝,哪一首是你的最爱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为何诗歌到了唐代就达到了鼎盛?
唐诗的由来: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古代诗歌早就产生,为何单单唐诗独领风骚,唐诗又是怎么来的?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 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 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位著名诗人。
唐开元、天宝年间,出现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产生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 诗派。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有诗集《白氏长庆集》。 杜牧,人称“小杜”,他最为出色的一些抒情七绝(如《山行》、《泊秦淮》等),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还学过他的《阿房宫赋》。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怀诗、咏史诗和爱情诗最有特色,如《登乐游原》、《无题》等,又诗集《李义山诗集》。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诗歌到了唐代就达到了鼎盛,唐诗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和乐府的传统,而且极大地发展了宋词行体的风格。它不仅继承了上一代五七言古诗,而且发展成为一个漫长的叙事体系。
它不仅拓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而且创造了风格独特优美、工整的现代风格诗歌。新诗是当时的一种新诗它的产生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中国古代歌曲中的音节和谐、文字优美的艺术特色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有多种形式。
唐代古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现代风格的诗歌有两种,一种叫绝句,另一种叫节奏。四行诗和节奏在五个字和七个字之间是不同的。所以唐诗有六种基本形式: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诗词对韵、韵有着广泛的要求:在一首诗中,句子的数量可以多也可以少,文字的长度可以短,韵可以转换。
现代风格诗歌对押韵和句式有着严格的要求:一首诗的句数是有限的,即四个绝句,八个韵律,每首诗的用词层次和语调都有一定的规律,押韵不能转换;中间四句也要求是对句。
古诗体是上一代传下来的,故又称古诗体。现代风格的诗歌有着严格的规则,所以有人称之为规则。唐诗渊源: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古诗词产生已久,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许多诗歌还是被我们广泛地传播开来。
如果要评选最好的唐诗,大家都会选哪首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难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个人审美品位不一样,所喜欢的作品类型也不同,然而也正因为文学作品这样的特性,才使得其大放异彩。试想,如果所有的诗词、文章都有统一的评判标准,那不是成语文考试了吗?
唐诗就分很多种体裁,有绝句、律诗、乐府、歌行体,其中绝句又分古绝、律绝,律诗又分古律、今律,总之,唐诗的体裁丰富多彩,至于具体怎么分,翻开一本《唐诗三百首》,其中就按照不同题材归纳好了,看一眼就知道。
按照我心中所想,写几首我认为最好的唐诗吧。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这首诗很有意思,现今流传着很多唐诗选,其中大多以《黄鹤楼》为七绝开篇,更有人称其为“唐人七律第一”,可见其诗坛地位尊崇,据说诗仙李白当年登上黄鹤楼,望着眼前的壮阔美景,本想题诗一首,刚拿起笔就看到崔颢这首诗,李白读了一遍之后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好题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来李白还是不甘心,又模仿崔颢的笔法,写了好几首诗,比较出名的便是《凤凰台》,开篇就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跟崔颢的诗如出一辙。
但这首诗的作者崔颢其人,流传下来的诗却不多,能被人所熟知的竟只有这一首,如果要问:有哪些诗人只有一首诗,却名垂千古?那我的答案中必定会出现崔颢同学。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果要选一首足以跟《黄鹤楼》媲美的律诗,只能从老杜的作品中选一首,《登高》无疑是最适合的。无论是格局还是气势,诗圣都不输崔颢,在立意上我认为杜甫是远超崔颢的。讲真,我最喜欢的唐诗七律是李商隐的《锦瑟》,但比起这两首,《锦瑟》确实是差了一点,或者说整个中晚唐的诗,都略逊于盛唐,大概就是气魄上始终差了一点吧。
古人历来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诗词中对这事儿的描写数不胜数,杜甫当年在重庆奉节登高望远时,便写下了这首诗,时唐代宗大历二年,唐代宗李豫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在全国实行养民为先的政策,但刚刚经历了差点亡国的战乱,盛世气象已经没有了,国家山河一眼望去,遍地是狼藉,老杜登高极目,百感交集,极沉郁顿挫之致,特别是结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让人唏嘘不已。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读李白的诗,有时候觉得他确实是个侠客,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有时候又觉得他不过是个中二少年,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还能给人打鸡血,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不是凡人,因为凡人都有喜怒哀愁,连范仲淹这样伟大的人格都难免会“忧谗畏讥”,但在李白身上,你看不到一点世俗的东西。
在皇帝身边好好的,可由于受不了当个御用文人,发了点牢骚就被赐金放还,换做别人恐怕要写诗抱怨了,李白倒好,出门就去找朋友喝酒,席间劝酒就劝酒吧,他篇要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被贬了不开心?不存在的,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有酒就行了,其他人爱咋咋的;工作丢了怕没钱?不存在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皇上赐的金花光了,我再去赚,多大点事儿嘛,岑夫子、丹丘生,赶紧喝酒啊别废话了。
你要说李白被皇帝赶走了,真的一点愁都没有嘛,那肯定不是,但李白之妙就在于,他知道怎么消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不是阶前点滴到天明的小愁,而是万古之巨愁。
咋办?喝酒呗!
以上3首诗,都是我认为在唐诗中能名列前茅的,不论是“唐七律第一”的崔颢、以诗记录历史的老杜、还是永远飘逸绝尘的李白,他们的名气各有大小,后世受到的追捧也有个高低,但是他们留下的美丽诗篇,让人怎么忍心去分出个优劣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