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惠王是战国七雄国君里唯一一个活到八十岁的

发布时间: 2021-11-02 03:02: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7

魏惠王为何注定不是明君,把珍珠当“宝物”的君主,岂会爱惜人才?魏惠王继位之后,对韩国和赵国的君主,那是恨得牙痒痒,总一门心思的想...

为什么魏惠王是战国七雄国君里唯一一个活到八十岁的

魏惠王为何注定不是明君,把珍珠当“宝物”的君主,岂会爱惜人才?

魏惠王继位之后,对韩国和赵国的君主,那是恨得牙痒痒,总一门心思的想要教训教训这两个曾经密谋要杀了自己的“狂妄之徒”。


尤其是魏惠王得到了鬼谷子门下高材生庞涓的辅佐之后,这种心思就愈发浓重了,于是魏惠王就拿中山国复国的借口说事,兵锋直指赵国。


战国时期的士兵


打赵国是容易,但是赵国旁边是十分不好对付的齐国,于是魏惠王就去了齐国进行“国事访问”,为得就是让齐国在自己攻打赵国之时,保持中立。


古代君主之间的会晤,是有娱乐性的,不然干坐着喝酒聊天也聊不出个所以然嘛,至少对于魏惠王和齐威王是如此,于是魏惠王和齐威王两个人就约定去打猎,然后顺便说说国事。


魏惠王和齐威王比宝。


人逢喜事精神爽,魏惠王也不例外,当打猎到了兴头上的时候,魏惠王就提出了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他问齐威王:哎,田总,你们齐国有什么宝贝没有啊?


齐威王心里寻思着,这姓魏的小子,心里有病吧,这也算是问题?



于是回答两字:没有。


不过魏惠王到没有看出齐威王的心思,继续追问道:啊哈哈,我魏国虽然国家小,但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你们齐国那么大,难道连个像样的宝贝都没有?


这下齐威王就不乐意了,于是就对魏惠王说:我们不一样,嘿,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个叫檀子的,我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叫盼子的,我派他守着高唐,赵国人也不敢来黄河边打鱼。


看到魏惠王不说话,齐威王继续不紧不慢说道:我的大臣中还有位黔夫,我让他守着徐州,燕国和赵国投奔我国的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更有位种首,我让他防备盗贼,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照耀我齐国千里土地,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


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


等到齐威王说完,魏惠王那叫一个惭愧,灰溜溜地就跑回了自己的国家,不过魏惠王却自以为是的觉得这次“会晤”效果显著,于是让庞涓攻打赵国,结果就是齐国的田忌和孙膑来了一个“围魏救赵”,足见魏惠王之愚昧。


魏惠王的人才观。


说完了这次比宝,我们还要提一下魏惠王的人才观,那就是亲小人,远贤臣,公叔痤死前给魏惠王推荐了商鞅,结果魏惠王没用,没用也就罢了,结果还把商鞅“送”给了秦国,等到商鞅带领秦军吞下了魏国河西之地后,才发出“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的感叹,着实可悲。


那么魏惠王重用的都是谁呢?


第一位,公子卯,这位仁兄就是把魏国河西之地拱手送给秦人的主,在秦魏的河西之战中,公子卯应了商鞅的喝酒聊天的请求,结果直接被商鞅俘虏,秦人兵不血刃而取河西,全是公子卯的“功劳”。


第二位,庞涓,关于他的故事,不少人并不陌生,毕竟他和孙膑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庞涓固然有才,但其“德行”却很差,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而使出阴招加以陷害,当然也正是庞涓的缘故,导致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曾傲视天下的魏武卒几乎损失殆尽。


魏惠王为何注定不是明君?把珍珠当“宝物”的君主,岂会爱惜人才,从魏惠王与齐威王比宝的事件中,我们也就能看出,魏惠王的治国之道,是有问题的,他把珍珠当作一国之宝,也解释了魏惠王为何不能任用真正的人才。


因为他分辨不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振兴国家,明君的标准是“亲贤臣,远小人”,很显然,魏惠王没有达到,不止魏惠王没有做到,后来继任的魏王亦没有达到,可以说,魏国在魏惠王时期的衰落,只是起点。


国家真正宝物是人才而非珍珠,秦国能够强大,地理位置优越只是外因,而源源不断地重用人才,才是秦国能吞并六国的保障。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论人才产出的数量来说,魏国无疑要远超秦国,只是可惜,魏国的人才,最终却都成为了强大秦国的功臣,所以从人才流失的角度看,魏国的衰亡其实早已注定了。

为什么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魏惠王魏罃即位之后,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魏国于是也叫梁国,魏惠王也就叫梁惠王了。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惠王问宝

公元前355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一起打猎,魏惠王问齐威王:“大王有何宝物?”威王心里明白,这是魏惠王要向自己夸耀国力了,于是便以退为进地说:”我没有。”于是魏惠王不无自豪地说:“中国虽小,尚有能照亮十二辆车子、径长一寸的夜明珠一颗。像齐国这样地大、人多、光兵车就有一万辆的大国,难道连这样的宝贝也没有吗?”

威王听了惠王的话,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的珍宝与你的大不一样。你的宝是死的,我的宝是活的;你的宝会引出乱子我的宝能卫国安民;你的宝有价,而我的宝无价。”魏惠王一听,大惑不解地问:“是何宝物如此厉害!”

威王说:“我有大臣檀子,镇守下陲,强楚不敢犯境,泗上诸小国来朝。我有能臣肦子,镇守高唐,赵人不敢东到黄河捕鱼。我有贤臣黔夫,镇守徐州,吓得燕人北门祈祷,赵西门祈祷,祈求神灵保佑,并且有千余户归顺了齐国。

我有良吏种首,负责国内治安,人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有这四位能臣贤相,他们就是我的宝物,岂止照亮十二辆车子!”一席话使魏惠王惭羞难容,自认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惠王

魏惠王,东周魏国第三代君主,名魏罃。魏惠王在成功争夺帝王之后,迅速整顿内政,强兵富国,攻破秦国都城栎阳,重创秦军。

在此战役之后,魏惠王魏罃决定迁都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因为迁都大梁,魏国又被称为梁国,故魏惠王也就被称为梁惠王。

对于梁惠王迁都迁都的原因,史籍上有不同记载,对其迁都原因都存有争议。世人总结,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躲避强秦的骚扰,二是大梁乃中原腹地,占领大梁等同于占领有利的的地理位置。

我印象中是因为某个历史学家为了避讳,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避这个“魏”字,而把魏国称为“梁国”的。是不是这样?
战国魏的都城在大梁,这是它也被称为梁国的原因。但是我想知道的是:是谁,为什么要把它称为梁国。
《孟子》一书似为后人所做。毕竟无论任何原因,当着一国之君的面将魏国称为梁国是极为失礼的事情。在同一个时代的人,称魏为梁只能是私下行为,不可能成为公开的,或者官方的行为,同样的,称楚为荆也不可能是公开行为。就像古代中国人有名有字,但是名字不能乱叫。当着别人的面称人以名,甚至别名,相当于羞辱,如果对方恰好位高权重,那你的小命就悬了。对于孟子这样的儒学大家来说,更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孟子》中称魏为梁不应该是孟子的原话。
我翻了一下《史记》,在《魏世家》当中司马迁并没有一贯的称呼“魏国”或者“梁国”。而是从魏惠文王35年开始出现“梁国”的称呼。之前全部是魏国,之后大部分叫魏国,偶尔叫梁国。这种现象应该是因为司马迁抄录他所能看到的不同资料的结果。可见在司马迁之前的战国时期,把魏国称为梁国不是一贯就存在的现象,而是在某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同时,称魏为梁应该是极少数历史学家偶尔为之。

魏惠王有一手好牌且四次称王,魏国为何会在争霸的路上“阵亡”了?

魏国为何会在争霸的路上“阵亡”了?

魏国之所以会在争霸的路道路上阵亡,跟魏国的统治者有关系,自魏文侯之后魏国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是那种刚愎自用的人,不仅拎不清楚当时的局势,而且还老是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以至于原本处在优势地位的魏国,变得非常的被动。


就比如说后来继位的魏惠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主义者,而且他这种战争主义,还是那种目光短浅的战争主义,只在乎眼前的一些得失,根本不考虑后续的发展。就比如说,在魏巍王的世界里面,他从来都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认为秦国那个地方是一个蛮夷之地,根本不可能有大作为。相反他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韩,赵,齐,楚这里。


但是后来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让国内的实力发生了质的转变。再也不是之前那个弱小的国家,相反其他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还保持着老样子,试想一下,如果魏惠王把目光放在秦国这里,并且联合其他几个国家先把秦国给灭了,那我想后续得到天下的应该就是魏国了。


而且在之后魏惠王还主动了吧,魏韩赵三国的联盟给破坏了,本来他们三个国家是一体,只要有一个国家想来动他们,都要看一看另外两个国家的脸色,并且在之后的一场大战当中,更是失去了所有的先机,在这场战争当中魏军的主力基本上全部被灭,并且还是去了庞涓,太子申这几位大将,然后便彻彻底底的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

面对秦、齐等新兴诸侯的挑战,魏惠王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用来维护魏国的霸权,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魏国衰弱的现实.魏惠王先后四次称王,见证了魏国与霸业渐行渐远,最终...
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点:
1,魏国的变法存在局限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在政治领域上涉及太少没有建树。
2,地理位置处于四战之地,且无险可守。战国七雄中韩国和魏国是地理位置最差的。
3,国政在吴起之后迅速腐败,争霸又过于盲目缺乏长期规划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所以魏国崛起很迅速,衰落也很迅速。
魏国变法图强,让秦、齐两国君主意识到除旧革新的重要性。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使积贫积弱的秦国焕然一新。而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推行变法革新,国家实力迅速提升。而楚国地广物博,家大业大,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而魏、赵、韩三国联盟成为遏制秦、齐、楚染指中原的战略屏障,合则互利双赢,分则逐个击破。
处于赵楚秦三国交界地中间位置尴尬,年年征战百姓难以修养生息
本文标题: 为什么魏惠王是战国七雄国君里唯一一个活到八十岁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13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参战兵力最多的十大战役是什么历史上的郭子仪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