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19 12:07: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是一本由[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让-米歇尔·贝尼耶著作,未读出版的2019-8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精选点评:●有趣●好问题,但是答案无聊。没有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读后感1000字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是一本由[俄]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 / 让-米歇尔·贝尼耶著作,未读出版的2019-8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精选点评:

  ●有趣

  ●好问题,但是答案无聊。没有脱离最基本的伦理学、科学探讨,思考延伸的范围远低于大多数科幻读物。其中,赛博格、机器人做爱、经济面临的挑战是主要探讨的范围:人类需要的爱情是一种情感需求还是生理需求,抑或人工智能都能满足;规则则是说,科技发展要受到限制么?这些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很cliche的讨论 收获是注解中学到很多法语词和典故! NBIC学没写好的软文之低配版来福3.0。但整体蛮简洁的,未来的我们会很怀念the 2019s.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布莱兹·帕斯卡

  ●技术在驯化人类本身吗?超人类主义在营建新的乌托邦极权吗?奇点来临后人类必然坐上技术滑梯迎来自身生存的降维吗?

  ●性成熟之后的寿命都是从上帝手里赚来的,这本书想说,赚到了还不够,我们还想要更多。

  ●立意很好,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经常听说人工智能,但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些可能或必然会导致的问题,科技的发展和人性的矛盾之处,自然选择的偶然性多元化和科技定义的狭隘完美模板,数据取代感情,永生和作为人存活着的意义,产业导致的职业变化以及未来的教育会发生巨大变革……读完这本书,觉得眼下看到的从事的思考的事情,在这些宏观且具有远见的思考面前,都变得切实狭隘且容易了许多。

  ●如果把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的冲突简化为“符号”与“信号”之争,则前者趋稳的静态系统显然已远远滞后于后者更加活跃的动态系统。在法式思辨中,前者筑起的人类文明堤坝,已难阻却后者已然掀起的惊涛骇浪……而哲学反思的深入、技术伦理的构建、政治议程的安排、教育体系的升级等等无一不是约束信号消除符号这股洪流的有力举措,但悲观在于这些不仅仅严重缺失,更无法在现有体制下予以协同,只能任由GAFA们依凭着NBIC群的迭代一路狂奔……

  ●未来世界发展成这样,你要怎么办?

  ●以为很遥远的事情已经是迫在眉睫,只是每个人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样。这本书说的已不再是未来科技而是现代科技。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读后感(一):一本小小的辩论形式论述的书

  看到这本新书果断下手,今天刚刚收到,拿起来读了一些。与其说自己对这类话题越来越感兴趣,不如说是这个时代让我对其感兴趣。今天,人们通过媒体知道了技术的发达,比如人造器官、干预DNA防止患病、人体植入芯片等,但是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时是否也深刻的考虑到这些技术将会以何种走向发展以及如何与人类共处呢?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读后感(二):无论什么时代,你都要有钱,不然你会被淘汰出人类范畴。

  我不谈未来的技术多么高深,计算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要说我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我们要趁年轻,还是要努力挣钱,不然,你不是被时代淘汰,你会被人类淘汰。

  看看未来吧,根据奇点理论,在不久的某一天技术突然大爆炸,人类世界突然变得和科幻小说一样的存在:

  有了基因改造人,从娘胎里就获得了力量、智力水平的大幅提升。

  有了改造人,通过药物注射,变得像美国队长一样充满力量。

  有了永驻青春的人,不断的更新器官,哪个坏了,换哪个,永远保持年轻。

  有了不死人,全身器官都可以换成新的,即使大脑用久了,都可以进入数字化生存,在网络中永生。

  看了吧,不用再纠结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人类很快实现长生不老,没有往哪里去的问题。

  未来很美好,但是他不一定属于你。为什么呢,这一切改造不需要钱吗?有这些技术了,你没有钱,对不起,你只有看着别人的孩子基因改造,你只有看着闺蜜青春永驻,当然你永远看不到别人永生了。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读后感(三):这么快,赶着去投胎啊!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在干什么?

在超人类主义者心中,未来的超人类会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呢?

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快速发展”这几个字里面,“快速”这两个字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与人,国与国,似乎无时无刻都在一场百米赛跑的比赛里面,看谁能先到达终点,然后看谁能率先迈出下一段赛程的第一步。

借用一句人们在遇到超速行驶的汽车,或者闯红灯的人时会说的一句话:

这么快,赶着去投胎啊!?

是啊,这么快,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无论是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企业的成长,或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它都从来就不是一场接一场的百米赛跑,而是一段距离未知的耐力跑。冲在最前面的人,可能面对的会是万丈深渊,若是急刹车没刹住,那就下辈子见了。

再者,快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是更高的GDP,还是更高的CPI,还是更高的FDI,还是更高的随便什么I或者P?

然后呢?所以呢?证明了什么呢?

证明你比别人发展得快,地位更高,更牛X?

然后呢?所以呢?证明了什么呢?

是啊,连地球都适应了人类这个奇怪的需求——快。

冰川化得很快、海平面升得很快、气温降得快是升得也快、空气污染指数飙升得快、海洋里动物们吃了美味的塑料以后归西得也快……

此情此景,人类应该倍感欣慰吧?毕竟,人类自认万物的主宰,现在连地球母亲也已经像我们服软,顺从了我们的“快速发展”,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读后感(四):多少人愿意长生不老呢

  如果让你可以一直活着,没有死亡这回事,你愿意吗?

  对于长生的人来说,“第一次、唯一一次”这样的词也许就要失去部分意义了。那个时候的你不用怕死了,因为不会死,很多之前因为死亡这件事而带给人的意义感受都消失了。

  将来出生的“人”可以不仅可以定制,而且可以把它所有的都设置为最优化,那这样的大家都该是最好的了。

  可如果真的要用科技去制造,筛选一个优生的人,把这个人的不好的全去了,大家都只剩好的,这样的世界难道真的什么都是朝好的方向发展吗?

  将来可能在你想做什么,还没开口或者还没动手之前,人工智能就已经帮你处理好这一切了。你真的可以做到躺着就可以完成一切了。那我们就是来享受的吗?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便利自然不用说。比如一想到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让人痛苦的疾病都能得到缓解,或者消失,就会觉得真是太好了,多少人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这种太好了的感叹,还有很多时候。可要是有一天当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到让人(可能)不再是人的情况下,我们人到底是什么?人具有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创造出来的独特情况消失而被冠以确定性时,人和人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区别了吧!

  每一个未来的发生都有每一个当下的存在。12问,问的是当下的我们,而我们就是未来。人类自己到底要把自己引领走向什么样的未来呢。当我们在接受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时,这些所谓的科学技术又会怎样改变我们呢。想起曾经看过的那些科幻电影片段。有些利益集团,或者顶尖群体掌握了所谓的最高科学技术,然后拿那些他们感兴趣的普通人做实验品,或者漠视、不尊重这些普通人的生命。还有的是人工智能用着好好的,突然人工智能升级进步了,反过来它操控了它的使用者。在看电影的时候,觉得这样的事情发生,细思极恐。

  这本书通过两位非常专业的专家的谈话,讨论了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下的人类面对的12个问题(目录)书中很多专业词汇,优生学、赛博格、超人类主义者,也出现了很多专家的名字和书,最常见的就是那本《美丽新世界》。说实话,对于不怎么接触这些内容的我来说,还是有些磕磕巴巴的。甚至看没多久就发现,要是没有简介和目录,让我一来就翻开这本书,大概没几页可能我就弃了。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触大概是,看见了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讨论,我一会儿站这边,一会儿站那边,因为好像都是有理的。没有输赢,也没有对错,就是信息的传播吧。没有谁可以阻挡科学技术的进步,就算你视而不见,可这一切正在发生。逃避是不可能的,因为被动也好主动也好,你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就像书中说得我们要让科学技术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去为科学技术服务。人之所以称为人的独特性,在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要怎么办呢?好像只有在一边进步的同时一边在讨论啊。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读后感(五):生而为人

  接过这本书的时候,书名就已经十分吸引我。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十二问。

  未来是多远的未来?身为人类的我们在未来会因为什么问题而发问?终极的眼光有多深远?十二问问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几乎在书名略过脑海的同时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书中洛朗·亚历山大与让·米歇尔·贝尼耶关于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讨论,在我面前的,仿佛不是文字,而是一场场技术与伦理,科学与哲学的激辩。而这些激辩的背后所涵盖的思考,才是这本对话形式的书里,深刻的地方。

  一开始看到洛朗引出一个又一个对于人类发展大有裨益的新兴技术,和对这些新兴技术应用到人类生活中的展望时,我的茫然,远远大过我的错愕。可能因为年少时先入为主的片面观念,我一直觉得很难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应用到现实生活,譬如改造人,譬如永生。可当我意识到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严格来说,其实也只有两百年左右。我的错愕又已大过了我的茫然。

  以现在的角度,站在过去的节点,以当时的眼光展望过去的未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譬如,十年前的我,没有想到手中的按键手机会在我长大后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五年前的我,在农村看着手机时断时续的3g信号,没有想到5g会在不久后的将来,向我们招手;三年前的我,没有想到传感器会在日后万物互联的浪潮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科技的进步速度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增长,幸运的是,我们都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所以谁又能保证,书中这些看似只能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场景,在一个个新兴技术激进派的引导和努力下,不会真的发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面对关乎改造人类基因,甚至赋予人类永生的话题中,富尼耶所提到的,作为人,区别于机器和动物的地方。

  全书看完,我依然没有自己的立场。因为我发现,我竟然无法站队。

  追求先进科技没有错,因为科技的进步是由一代又一代划时代的人物为我们铺好的路,我们理应进取。而将先进科技应用到生活,甚至生存的议题上,也是科技所存在的至高意义。

  坚持生为人的韧性和特质,也没有错。因为人类所拥有的情感,自知,探索,等等特质,才让我们得以延续和发展至今天的繁荣。

  我无法明确自己的态度,就像,我无法在书里的讨论中,找到能让我坚定选择的答案。

  而这背后深刻的东西,是关乎科技与人性的区间中,如何能拥有交集。

  人与动物的区分度在于,我们不会只满足于一日温饱与就地而寝。我们意识得到自己的生命会有终点,而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的创造自我价值。而当这些新兴技术,干预到我们生为人的独特性,或者模糊了我们对自己的定义,我们该如何接纳或重新界定我们自己。

  永生?基因改造?赛博格?

  那时的我们,是否又是自己呢

  追求完美的人性,本身或许是走在摒弃人性的道路上。但追求完美,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

  借由封面引语作为结语:

  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你我不应缺席讨论。

本文标题: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6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读后感1000字《北京女子图鉴》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