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终究悲哀的外国语》精选点评:●还将就吧...也不是什么正经的村上春树作品...●讀的是台版,時報出版,比大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精选点评:
●还将就吧...也不是什么正经的村上春树作品...
●讀的是台版,時報出版,比大陸版好得多了,因為有安西水丸可愛的畫和村上自己的咸梅飯國旗畫啊,哈哈
●【阅读时间:1小时40分钟】这几天心情不太好,竟然连吃东西都不愿意了——大概是因为我的身体已经知道吃多少就要健身多少然后感到自责。于是我开始了别样的暴饮暴食——使劲读书。但是看了一半心情就平复下来了。这本书里的内容有些有趣有些平淡,但是跟我自己的美国留学生活对比一下,有些其中的苦闷我也能体会一二。我觉得最有趣的一章是最长的、讲述村上讲课的那一章。得知的新信息是村上喜欢在运动的时候构思。不过说起来某件事的开头,我不得不说,对于我来说,事情的开头就好像是念头在腹中翻滚许久之后,某一天就自然而然地对自己说:“我要做什么什么事。”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想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哎,我还没读过的村上的书是越来越少了。什么时候能遇到下一个让我忍不住读完全部作品的作家呢?
●看了,还是挺喜欢他的自嘲和叙事方式。除了那些翻译过来的爵士乐的名字让我摸不着头脑之外,他这懒洋洋的生活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不错的随笔
●随笔什么的还真不是村上的强项。
●喜欢日本人同美国人的那段
●随笔也蛮辣手的,以自嘲、嘲讽之文风比对美日文化之差异,读来有趣又不艰涩,很适合在办公室空闲但要佯装忙碌的脑袋。
●都是村上自己的普林斯顿的遭遇,这些遭遇也和他的爱好以及工作关系密切,爵士算是谈得最多的了,弄得我很想找一些经典的爵士乐来听。村上算是冷嘲型的吧,漫不经心写出一两句尖刻话藏在里面,表达自己的不满,还有无奈。不过多少也觉得他的生活甚是无趣,反正我不喜欢就是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林少华对IKEA等一些国外品牌的翻译,和现在我们通常见的完全不一样,读起来的感觉像是在读七八十年前海派作家对舶来品的称呼一样,所以也就有了许多“老派”的味道,其实这书也就199X年写的而已。好玩。
●写不出来的时候不勉强写也未尝不可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读后感(一):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一本小书。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带着对偶像私生活的好奇心,读来颇快,也有意思。但是对村上不感冒的人,大约会对这本书嗤之以鼻,觉得无聊。
最近坐地铁上下班,打发时间,随身想带着一本小点的书,就揣上了它。重读一次。每次只读一点点,还是妙趣横生。几乎不记得曾经读过。
“斯蒂芬金和郊外噩梦”这一篇故事,前几天刚读过,太有意思了。觉得生活平淡的人,可以去读一下,不按常理出牌的一篇故事。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读后感(二):史蒂芬·金与郊外恶梦
读到《终究悲哀的外国语》的《史蒂芬·金与郊外恶梦》,前半篇讲的希尔特娜的故事固然好笑,但后半部分由此引申出的思考让人看到他看问题的深入性(这部随笔集大概是由于前言所讲的篇幅和美国生活体验的关系特别具有思考性)。“深重的孤独感和隔绝感”, “不知邻人在干什么的恐惧感”, “潜伏在这种看上去一派田园风光的地方的恐怖”。十几年后美国人自己拍的《绝望主妇》还在讲同样的问题。我同样认为“有共鸣才有人看”。联想下前一篇《在美国跑步在日本跑步》,觉得理想的住所/生活或许只存在于回忆中的家乡和你的想象中吧。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读后感(三):还行
当年很羡慕村上写个小说还能混到国外大学住个一年半载的,很好奇这个经常旅居国外的家伙对那样的生活有什么感想。这本《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比我看过的另外两本随笔集《旋涡猫的找法》以及《村上朝日堂卷土重来》更系统地介绍了旅居生活的点滴。而且,似乎更学究气一点,《旋涡猫》给我的感觉是纯粹的描述,但《终》则在描述里不知不觉地加进了许多判断性的感悟。所以我不得不觉得……这本书不如其他的几本散文集。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喜欢村上,就是喜欢他那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也可以,那样也未尝不可,他自得其乐的坚强和宽容在书本里处处可以体现。但《终》里则有好几篇出现了村上式的悲凉道理讲述。其实好也罢坏也罢,许多东西该留个读者判断不是么……
我想要么是一个长篇写完,多多少少有点心灵的不塌实,所以体现到了随笔集上?这个也强求不得,不过就本人而言,真的是更喜欢旋涡猫里自得其乐的村上来着。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读后感(四):一如既往的浅酌低唱
标题只是这本随笔集中的一篇。全书基本写的是作者在美国生活的点滴感受。以作家独特的敏感与视角,剖析了日本与美国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异同,并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比较得失优劣。
这不是一本论文或者专著,只是本随笔集,因此没有学术性的板起面孔教训人的态度,而是宛如一个旅外归来的朋友,娓娓地说着这样那样一些看似琐屑却又令人好奇不已的故事。也正因为是随笔,作者才可以兴之所至地从不同角度描述,文中有两国精英学者的生活态度的比较,有两国马拉松跑步比赛组织的比较,有爵士乐,有啤酒,有女人,有理发店,有史蒂芬·金,也有菲茨杰拉德的孙女……总之都是些村上春树迷恋不已的东西,也都是让村上迷们为之着迷的元素,作者既是在对读者讲述美国故事,也似在喃喃自语,浅酌低唱,越是如此,越显迷人。
语言上,仍是林少华的译作,一如既往的林少华式的村上风格,在村上随意的语言里融入中国式的古典美,清新的感觉,让人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这样的文字,竟然能出自两个行走于文字间的中年男子。
本书固然可以增长见闻,但作者的目的绝不在此,如果只是想了解某地的概况,去翻旅游手册可能更清楚一些,但随笔里渗透着的情感与眼光,还有作者切身经历过的种种有趣细节,莫说是翻手册,就算自己亲自去当地旅行个十次八次的都未必感受得到。
除了个别几篇稍长外,这些随笔篇幅大都比较短小,且装帧又小巧可人,携带方便,在咖啡厅一类的地方等人时,是本消磨时间的好读物。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读后感(五):初读村上君之作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我读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一部不那么“村上春树”的随笔集。
就着书名,我以为村上君会通过写旅居海外的各种遭遇来表达身在异国他乡无奈要讲外语的心情。然而读罢此书在发现,这是一个积累着村上君在美国三年对于社会、生活各种思考的心情散文。当然,也是很有意思。译序的林少华说这是“门外的村上”,说随笔中的村上春树是“心不化妆”、“精神上不化妆”的人。由于目前我还未读过他的其他作品,这便不得而知。但是我确实感觉整本书行文流畅,感觉心情是悠悠的,那么的和风细雨,没有大起大浮,读得是踏实自然,轻松中还带些小小的调皮。我常常在读的时候就感叹:村上君现实生活中就是这个样子么?可真是可爱风趣又体察细致啊!
因为我自己也很喜欢跑步,当看到作者写“在美国跑步 在日本跑步”一文时,简直为日本举办长跑比赛的累赘模式感到既荒谬又好笑。我从来都觉得美国人有一种无政府,自由散漫的状态,但是在举办长跑这样的活动中,他们的简洁明快到成为了优势。
另一篇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文章是“关于精力旺盛的女人们的考察”。日本社会不少妇女在结婚之后都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打点家事,村上的夫人也不例外。这在日本社会稀松平常的事情面对美国人“你太太是做什么的”的询问时却变得非常麻烦,居然牵涉到了女权主义问题上面。美国女人似乎要为作者的太太辅佐丈夫事业而打抱不平。然而这其实是东亚和欧美国家妇女意识形态,心理形态(但愿我没有把词用大,哈哈)的差异。“人各有自己的情况,也大可不必全世界所有女性都活成一个模式”。
还有就是书的后记。作者就标题给了一些解释。村上提出了“自明性”一说,并认为“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我们迟早都将在若明若暗的地带被无言的‘自明性’所背叛和抛弃——这是令我不无悚然的疑念”。这虽然不好解释,但是生活中却能真真实实地感受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