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道家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1-01-20 10:58: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禅宗与道家》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禅宗与道家》精选点评:●了解佛学禅宗、道教道家的标准教科书。还没有读全,目前只看了禅宗部分。打算全部看完。●被新闻刺激了,

禅宗与道家读后感精选

  《禅宗与道家》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禅宗与道家》精选点评:

  ●了解佛学禅宗、道教道家的标准教科书。还没有读全,目前只看了禅宗部分。打算全部看完。

  ●被新闻刺激了,来mark旧豆瓣号时代读过的书。第一次接触,写历史但不是历史,褪去沉重阅读的同时记下了这个姓氏,开启了后面一系列阅读

  ●不得不说,南怀瑾先生对于现代人武断所言“迷信”的驳论很棒。

  ●禅宗部分还挺靠谱的

  ●缘生而起 缘尽而散

  ●还是没看完,额

  ●送同学的 随便翻了一下

  ●很好的一本普及书

  ●不错

  ●真能吹。。。

  《禅宗与道家》读后感(一):南怀瑾的《禅宗与道家》

  作为了解禅宗的历史的书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显然,南师对于禅宗或佛教较为了解,对于道教,道家的介绍与评论就较为肤浅了。

  其实,个人觉得如果对于禅宗的制度能有更多的介绍,可能会更好。

  《禅宗与道家》读后感(二):读书心得

  《禅宗与道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南怀瑾。

  对南怀瑾先生早有耳闻,读《中国佛教史话》时,也多处见到对南先生的引用,因此想找来一读。本来是想找南先生的《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的,但我所去的图书馆只找到南怀瑾的这一本书,只要先拿来解渴。一读确实不错,首先南先生知识丰富,其次语言平实易懂,读来亲切,最后南先生行文常喜欢在儒释道之间,在古今中外之间相互穿插勾连。最后一点是基于第一点的才可能的,也是我所喜欢的。记得前几年刚接触宗教方面的书,也是想过从了解宗教之间的关系入手的,结果找到的几本书不理想,书本身和翻译都不理想,虽一句句勉强啃食,但效果终不佳,这次看南先生的书不是这样,虽然也有读不下去的地方,但经常还是有“内心一亮”的感觉,我估计这也跟背景知识的多寡有关,如果基础不够,冒然去啃各种“比较文本”,想走捷径,实际一定是欲速则不达,正应了南先生评价禅宗和道教中的各种流派,如果不注意脚踏实地的功夫,只想着快速“证果”或求“长生不老”,其结果一定也是枉然。

  《禅宗与道家》读后感(三):世界著名灵性大师锡 玛塔吉谈禅宗修练

  现在我们要超越思维(mind)。我已说过,思维只是个神话;而我们却总是常常活在思维层面,因此才有这么多问题出现。它们都是来自思维的。假如你己超越思维,就不会有问题要问,因为你己到达那境界。你就是不在那境界才会发问。你总是到达那境界一段短暂时间,就再掉下来。因此,我要告诉你怎去停留在那境界久一点。我没有那问题。我时常都超越思维。对你们来说,我要找个方法让你们维持着超越思维的状态。我时常告诉人们的,且效果极佳的方法是:无时无刻,正在入静与否也好,起立也好──去看看你的思维正在想什么。你是己得到自觉的灵。你必須先达到「连接」的状态。若你不是「有连接的」, 你就是做不成这功课。但若你看着思维正在想什么,静观着思维,且向思维发问:「呀!你想要什么啊?」 「你想思考什么啊?」 你会很惊讶,看着看着便会突然到达一点,变成无思虑。因此,要时刻静观着思维,它在做什么?它在想什么?思维自会停止思想。因为它不能回答,不能向一个己得自觉的灵回答。不过,你得先要超越思维。你要把自己与思维分开。你向思维发问:「思维先生,你在想要什么呢?」 「你在哪?」对着镜子也可以,你不必患自恋狂。当然不会。不过,要做的就是这样发问。......要进入无思虑,最好是看着某物,例如花朵。你的思维会立刻有反应。你就看看它在说什么。「不!我不想听!我不想听!」 只要说:「不,我什么也不想听,只想观看!」就这样,它自会渐渐消失。这原本就是禅宗想修练的功课。

  ——世界著名灵性大师锡 玛塔吉

  《禅宗与道家》读后感(四):南师的思想智慧。

  这本书拖拖拉拉的看了近两个月,都是在地铁或者公交车利用碎片时间看完,内容细节可能记不住大部分,但是中心思想领会到了。一句话,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前半部分讲述了佛法和禅宗,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印证,举出许多我们一般人在一般历史书中看不到的诸多人物,事件,文章,诗歌,娓娓道来,不觉枯燥。

  后半部分讲述道家思想和道教起源历史。列举了老子,庄子,张道陵,伍虚冲,柳华阳等等道家开宗立派的人物,大体分析了《道德经》和庄子的一些著作,同时从历史发展和王朝更迭的时空变换中讲述了道家道教的宏观发展。使人从道家道教画符念咒的迷信观念中解脱开来,恍然大悟到原来道家道教是如此模样。

  联系到现实中的佛教寺院和名山大川的道教道观,真的觉得是堕落啊,宗教在如此的经济发展大潮和资本主义滚滚巨轮中已经面目全非,虽说佛法全在心,不在形,但是看着和尚道士一味敛财,怎不让人寒心。

  于我个人而言,有所感悟的是儒释道是我们中华名族子孙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护身符。在我们年轻求学之时,饱含儒家精神,锐意进取,学而优则仕,争先恐后。到了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几年闯荡江湖下来,才发现根本不是书本上说的那么回事,人心不古,世事纷杂,这时候的我们迷茫了,焦灼了,老子适时的出现了,告诉我们要上善若水,要和光同尘,要不敢为天下先,最重要的是。要“无为”。这个无为当然不是什么都不做,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要顺应势,自然而然而为。至于佛法,目前我还没有深入涉及,我想一定是有它的作用的。

  越来越觉得,对待宗教,不能光是形式上的膜拜,一定要把它当做哲学来研究,一定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智慧深度提前自己的年龄进行提升,我想,人就能真正活的通透,活的自在,活的开心。毕竟,人活是活一份心情,一份心境,不是活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之中。

  《禅宗与道家》读后感(五):原来没有宗教

  我刚刚看完了上篇,禅宗和佛学。对于佛教,我一直很有兴趣,这种兴趣更多地是源于“菩萨保佑”这种世俗又朴实的想法,当然也有对于宗教自带的神秘感的追逐。

  于是,我断断续续看了一些关于佛教的书,也念了一点点经。所谓佛学,就是一个求得般若的过程,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修行,修行的最好状态就是诸法空相。对于佛学,这就是我朦胧的看法。我知道佛教是一个求证内心的宗教。

  但是,看完南怀瑾先生的书,我感觉到,无论是中国的佛教,还是原始的佛教,与我所想的佛教是不一样的。

  南怀瑾先生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佛教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其实我大部分都没看懂,现在把我能看懂点的梳理一下。

  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主要是度己,以出世的思想进行自我修炼,采取戒定慧的方式,最后求得内心的安宁。大乘佛教则是度人,怀有同体之慈,无缘之悲,以出世的思想行入世之事,也采取一定的修炼方式,布施、持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小乘佛教应该接近原始的佛教,在东南亚流行,而大乘佛教则主要在中国,具体表现的流派为禅宗。禅宗讲究顿悟,但是也需要修炼,功夫与见地并重。而且禅宗认为“心即是佛”,佛像并没有放置在禅堂中间。

  禅宗在中国的影响很大,达摩祖师是禅宗的开山祖师,在魏晋南北朝的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历经6世至慧能祖师。盛唐时期,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敢为天下先,创立了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农耕文化相结合,建立了类似书院制度的研习佛学的方式。南怀瑾先生说,正因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才能和佛教相结合,使禅宗流传至今仍旧香火旺盛。而那些原始佛教,则成为少数人的修炼秘术。

  读到建立丛林制度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是非常振奋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万物,使得佛教,使得禅宗,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也更加有利于社会,丛林制度不仅能够使学佛者自给自足,安心求法,甚至充当了社会福利机构的角色,实在很伟大。相比之下,小乘佛教,无生产无劳动,靠乞食和受苦的修行,显得很颓废。

  但是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很失落,原来佛教,原来禅宗,并没有什么神秘,它也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并且会不断地调整自身,去适应社会,去更好地造福社会。所以不变的法门,唯一的真理,似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其实并没有宗教,并没有故弄玄虚的神秘。

  我想,有的是人类的一颗不断求索的心,通过各种形式,去了解这个世界,去了解自己。

  对于佛学的一些思想和经句,我觉得还是很受用的,我觉得这是美好的东西,应该像欣赏和珍惜艺术品一样去对待它们,它们是珍宝。

本文标题: 禅宗与道家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2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唐老师》观后感100字终究悲哀的外国语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