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直解》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12-17 09:43: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成唯识论直解》是一本由林国良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804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成唯识论直解》精选点评:●读《成唯识论》的参考书、辅助书。●通俗易懂,功德无量。●之所以找到这书,一开始只是想找

《成唯识论直解》读后感锦集

  《成唯识论直解》是一本由林国良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804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唯识论直解》精选点评:

  ●读《成唯识论》的参考书、辅助书。

  ●通俗易懂,功德无量。

  ●之所以找到这书,一开始只是想找后面那篇百法论的译解,然后也捎带着也看了一点书的前几章,当然以我这点的知识储备坚持不下去,也并不想是冲着当一个宗教徒来看的,等过几年再研究下吧。

  ●这部成唯识论直解我没有读过,但是我收藏的是林国良教授的签赠本。

  ●有点难,和外道的辩论太多,糅合的唯识思想也很多,要慢慢啃,需要比较好的唯识基础。最后附录有一个唯识三十颂的直解是很好懂的,建议先看后面的附录再开始从前面看,算是能打一点基础。另外,个人觉得这就是一部佛教哲学著作,纯理论、思辨性质的。

  ●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成唯识论的参考书,当初没买到实体书,还是下载了电子版跑到政法大学那去复印的。。

  ●感觉也没什么修持的东西在里边。可能是我水平太低了。

  ●从人的认知,构造大厦, 展现的是个高速运转宇宙,推翻了所有归纳总结……一点点就沉吟,拉康什么的呼啸而过。在论述第八识,第七识存在时引用大小乘经典,这点觉得它在凝和宗派裂痕的努力。极少用喻,唯由识食之体证有第八识。

  ●可能要用一辈子去读

  《成唯识论直解》读后感(一):简单一介

  唯识学说是玄奘“西天取经”回来后所创建的一个佛学流派。寿命比较短,或许是因为其太专业了吧:相对其它佛学流派在中国的发展,唯识宗更系统深奥。玄奘以为其代表了真正的佛学,坚持而不更。

  在中国对唯识论的阐释由于其断代导致数量较少。目前可供我们学习的书,就我所有的有三本比较合适,其一即是本书,其二是《成唯识论较释》,其三是《唯识的结构》。而本书更加通俗些。

  根据我学习唯识的经验,就算本书通俗,没有一定的佛学基础,基本上是在读天书。而且有了一定佛学基础,读其它佛籍或许会有收获,但读唯识还是难。一般来说得有位居士指点迷津方可入门。不妨经常到寺庙里去请教或找到修行的居士请教。

  《成唯识论直解》读后感(二):有些地方不太准确

  刚看了几十页就发现一些翻译上的错误,如第19页

  1:”如外诸色,有质碍故“

  就是讲的有对色,不如不翻而沿用“质碍”,怎么也比把“质”译成“质量”来的好

  2:接下来“心、心所法,亦非实我”、"余行余色、亦非实我"

  如果说第1点只是为了文字上的方便,那么对于这段的翻译,则是法义上的错误。

  林老认为这里的心、心所法只包含“识蕴、受蕴、想蕴”,而把后面的“余行”解释成整个行蕴。

  实际上,心、心所法包含的是“识蕴、受蕴、想蕴”以及大部分的行蕴,即除受、想外的诸心所有法,都在内。

  “余行”只是表示心不相应行法,而不是“行蕴”

  这一减一增,还是功夫不到家

  其他还有什么问题,待以后发现

  《成唯识论直解》读后感(三):佛学必从此入的吧。

  荣格赞唯识学,藏地义理有唯识学,唐僧取经取来唯识学。不学唯识学说,于佛教流俗易入迷信误区。而法相唯识之学真正难学难知的很。此书方便教化,解释通俗,殊有可观,是佛学学习的普世教材一种。林教授功莫大焉。此书有的地方言及(或说引述)熊十力爷爷唯识著述。熊十力爷爷知佛学正见难普行于世众而终推儒学(孔子、阳明、船山)。梁漱溟爷爷赞之觉证极高了,梁漱溟爷爷与佛学也是学唯识学的,而也是推儒学的,(晚年诵地藏经,见梁漱溟全集)潘雨廷先圣曾写过熊十力思想结构一文可参见熊爷爷深识灼见,深心悲慧。王元化爷爷曾言读熊师之书有他书没有的精神力量实感(大意)。似觉得唯儒普世启发人生之自觉(或始于胸中光明自觉),此自觉状态或可尽参宋明理学诸书,启发天人合机。好像说远了,此书极好,因讲唯识,超级心理学哦,反诸身,破诸迷。唯自力尚浅,祈菩萨大悲加持。阿弥陀佛。

  《成唯识论直解》读后感(四):下载的PDF版没有目录。目录整理如下

  第一章 论破我执与法执

  (卷一)

  第一节 概论 一、造论宗旨 2 二、总破二执 6

  第二节 破我执 14 一、破外道的我执 二、兼破小乘某些学派的我执 18 三、总破我执 21 四、论俱生我执与分别我执 24 五、答责难 28

  第三节 破法执 31 一、破外道的法执 1.破数论的法执 2.破胜论的法执 40

  3.破自在天等八论的法执 49 4.破声论的法执 50 5.破顺世论等外道的法执 51

  6.总结 56 二、破小乘的法执 1.色法非离识实有 59 2.心不相应行法非离识实有 76 (卷二) 3.无为法非离识实有 95 三、总破法执 99 四、论俱生法执与分别法执 100

  第四节 余论 104 一、总结与答疑 二、三类能变识略释 110

  第二章 论第八识 114

  第一节 第八识综述 一、第八识的主体与种子 116 1.第八识的主体性状 2.种子的含义 120 3.种子起因的三种观点 124 4.种子的特征 137 5.熏习的含义 二、第八识的行相与所缘 146 1.概说 2.难陀的二分说(后改为展开四分说,先说二分说,而非难陀) 149 3.陈那的三分说 151 4.护法的四分说 153

  5.第八识的认取对象详析 157 (卷三) 三、第八识的相应心所 168 四、第八识的伦理属性 178 五、第八识的非断非常性 183 六、第八识的伏断位次 189

  第二节 第八识存在的证明 一、经文的证明 1.大乘经的证明 198 2.小乘经的证明 209 二、理论上的十种证明 1.由持种心证有第八识 212 2.由异熟心证有第八识 220 3.由三界、五趣、四生的主体证有第八识 222 4.由有执受证有第八识 225 5.由寿、暖、识证有第八识 228 6.由生死时心证有第八识 230 7.由缘起依证有第八识 234 (卷四) 8.由识食之体证有第八识 236 9.由灭尽定证有第八识 242 10.由染净法延续之因证有第八识 253

  第三章 论第七识

  第一节 第七识综述 一、第七识的名称 259 二、第七识的所依 1.总说所依 261 2.释因缘依 263 3.释增上缘依 265 4.释等无间缘依 279

  5.结论 287 三、第七识的所缘 288 四、第七识的自性与行相 292 五、第七识的相应心所 1.与第七识相应的根本烦恼 293 2.与第七识相应的其余心所 296 (卷五) 3.与第七识相应的受心所 307 4.总结 309 六、第七识及其相应心所的伦理属性与界系 310 七、染污第七识的伏断位次 312

  第二节 第七识存在的证明 一、经文证明 321 二、理论上的六种证明 1.由不共无明证有第七识 323 2.由意识的二种缘证有第七识 328 3.由思量名意证有第七识 331 4.由二种定的差别证有第七识 333 5.由无想有染证有第七识 334

  6.由有漏心的成立证有第七识 336

  第四章 论前六识

  第一节 六识的名称和性质 一、六识的名称 341 二、六识的自性与行相 344 三、六识的伦理属性 345

  第二节六识的心所 一、六识心所概说 1.六识心所的类型 350 2.与六识相应的受心所 354 二、遍行心所 365 三、别境心所 368

  (卷六) 四、善心所 384 1.释信 385 2.释惭与愧 387 3.释无贪无嗔无痴 390 4.释勤 393 5.释轻安 395 6.释不放逸 396 7.释行舍 398

  8.释不害 399 9.建立十一善心所的理由 400 10.释善心所的各种性质 404

  五、根本烦恼心所 1.前五种根本烦恼 409 2.恶见及其类别 413 3.根本烦恼的各种性质 419 六、随烦恼心所 1.概说 435 2.释十种小随烦恼 436 3.释二种中随烦恼 440 4.释八种大随烦恼 442 5.建立随烦恼的依据 452 6.随烦恼的各种性质 453 (卷七) 七、不定心所 1.不定心所的种类和名称 462 2.释悔和眠 463 3.释寻伺 466 4.释“二各二” 468 5.不定心所的性质 469 八、六类心所与心非即非离 479

  第三节 六识的现行活动状态 一、六识的共同依托对象 481 二、六识的活动和间断 482 三、第六识的五位间断 1.意识在无想天间断 484 2.第六识在无想定中间断 487 3.第六识在灭尽定中间断 489 4.第六识在极重睡眠、严重昏迷中间断 495

  第四节 八识相互关系总结 一、八识的共同生起性质答疑 497 二、八识非一非异 501

  第五章 论一切唯识 503

  第一节 论唯识所变 一、唯识说的基本含义 504 二、唯识说的理论依据 507

  三、唯识说成立的四比量 509 四、释唯识说与经验的矛盾 512 五、释唯识说与教义的矛盾 514 六、释唯识不成空 515 七、释颜色类现象以识为本 516 八、释五境的现量性与非心外实有性 518 九、释未觉悟时如同梦境 519

  十、释认识他人心不违唯识 520 十一、释唯识不是独识 521

  第二节 论识的缘起 一、释颂文 524 二、释四缘 527 (卷八) 三、释十因与二因 544 四、四缘与十五依处、十因、二因的相互关系 552 五、释五果 554 六、释从缘而生 559

  第三节 论众生生死相续的原因 一、第一种观点 564 二、第二种观点 567 三、第三种观点 570 四、第四种观点 591

  第四节论三种自性于三种无性 一、释三自性 597 二、释三自性于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 611 (卷九) 三、释三无性 623

  第六章 论修行证果

  第一节论修行明道 一、修行证果概说 631 二、释资粮位 634 三、释加行位 642 四、释通达位 649

  第二节论修习位 一、修习位概说 661 二、释十地 665 三、释十胜行 668

  四、释十障 681 (卷十) 五、释十真如 698 六、释转依 1.转依的类别 700 2.释能转道 703 3.释所转依 705 4.释所转舍 706 5.释所转得 708

  第三节论究竟位 一、释转依果 726 二、释佛身佛土 733 三、释相分、见分异同论 746 四、结束语 750

本文标题: 《成唯识论直解》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6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龙裔黑帮之野牛》经典影评有感《1942》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