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华尔街》是一本由罗杰·洛温斯坦(RogerLowenstein)著作,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拯救华尔街》精选点评:●LTCM的问题在于:投资理念缺陷(有效市
《拯救华尔街》是一本由罗杰·洛温斯坦 (Roger Lowenstein)著作,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拯救华尔街》精选点评:
●LTCM的问题在于:投资理念缺陷(有效市场、价格连续性)、高杠杆、风险控制不力,以及利令智昏地进入缺乏优势的市场(部分为竞争、规模带来的业绩压力所迫)。它的溃败通过交易对手风险、追加保证金带来的抛售,使危机蔓延至多个市场。监管真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都应承担一定责任。可悲的是,没有人对那些金融罪犯秋后算账,或许立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个不错的选择!
●“生活看起来似乎比起实际更加数学化,也更有规律:生活的精密性是非常明显的,但它的不精密性的确是隐藏的。而这种隐藏着的不精密性,随时随地都在等待时机,只要时机一到,它就会如脱缰之马,狂奔千里。”——英 评论家 G·K·切斯特顿
●全书就说了一个道理:高杠杆要小心系统风险。
●一群geeks...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历史吧,他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的私募行业大发展,马上也要经历第5个年头。
●一帮在“压路机面前捡钱“聪明绝顶的狂人,他们的灭亡有着必然性,高杠杆是速死之道。
●必然溃败的套利。 在金融市场上,运用高杠杆进行套利投机,总有一天会归零。 高杠杆的悲剧在于,他不能承受任何一次错误,哪怕赚了再多次的100%,只要亏一次100%,一切都会归零。 文章的结尾提到的JWM Partners,控制杠杆幅度在15:1的水平之上,拥有更好的风控流程,但在周期下行,2008年金融危机时,再一次倒在了市场之上,2007年9月到2009年2月之间,大亏44%,最终宣布清盘。 相关资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JWM_Partners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因素,这是用记者的角度写的,感觉有些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够清楚
●一段历史,一个公司;可以当作演义读,但仅仅只能是读!
《拯救华尔街》读后感(一):难道格林斯潘没能从此次事件中吸取到一丁点教训吗?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对以量化模型为代表的金融技术的过度依赖、忽略了尾部风险及肥尾效应;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缺失及缺乏透明度,高杠杆比例;投机交易的高杠杆水平;恐惧情绪下的抛压踩踏行为致使市场流动性丧失。可以见到这场发迹于1998年的危机中的诸多原因完美地契合了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可以说如果当时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联储监管者们能够从LTCM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修补相应漏洞的话,可以说应该能够对次贷危机起到很好地预防作用,事实接二连三地证明所谓的“Greenspan Put”是多么的可笑与荒谬!
《拯救华尔街》读后感(二):笔记
1. 骄兵必败
太骄傲,乃至踏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觉得自己一定赢。
2. 要笑道最后
在上半个周期里呼风唤雨的人,下半个周期还不一定是什么样子
3. 波动性 ≠ 不确定性
波动性衡量的是平常情况下,市场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某种确定的、日常的“不确定性”。BS模型也是建立在(日常的)波动性不变的前提下。
全部的不确定,是无法衡量的。
4. 搞清楚你的对手盘是谁
这能为你提供非常多的信息,比如对手的特点、行事风格、资金量或其他底牌
5. 要有备用的流动性/现金流
一旦危机来临,流动性就会消失,那时候每个人都缺钱
5. 华尔街及其贪婪和残酷、欺软怕硬
6. 麦利威瑟(John Meriwether)的沉着值得学习
《拯救华尔街》读后感(三):天才的陨落
天才团队才华横溢、量化模型精确制导、巨大杠杆加倍收益——四年的快速崛起;天才团队自命不凡、模型对小概率事件的忽视、巨大杠杆加倍损失——四个月的瞬间陨落。LTCM的崛起与陨落就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金融史的上空。
在LTCM的事件里,有套利者的点石成金(当期与非当期债券、IOS与POS、各国债券利差);有投机者的头脑发热(股票波动率交易、并购交易、不断放大的杠杆);有市场的理性(利差收窄)和疯狂(抛售潮);有监管机构的选择(too big to fall);有华尔街的短时间记忆(LTCM起步时不受待见、成功时众星捧月、失败后众矢之的);有国际环境的千变万化(亚洲金融危机、私营部门对新兴市场的拯救、核国家的违约)。无数的因素搭起了这台大戏,让人回味无穷。
正所谓过犹不及,LTCM的合伙人希望将金融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用精确地数字来衡量,只考虑了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却忽略了支配金融市场的主观世界——人性因素。对量化模型的迷恋,使他们最终犯下了“精确的错误”(相反,巴菲特正是在“模糊的正确”中不断前行)。"债券套利之父"John Meriwetherz在LTCM倒闭后创建了又一家对冲基金JWM Partners,采用了类似的交易策略,在08年金融危机期间再次倒闭,之后他又创立了JM Advisors公司,继续沿用从前的做法,不知道未来会何去何从。此人的才能与偏执让人既敬佩又惋惜。
要吐槽的首先是出版社,封面设计实在太不耐看;正文里时不时配一张人物肖像在文字旁边也稍显突兀。其次是翻译,英文名的主标题是“When Genius Failed”,意译成了“拯救华尔街”(另外一个版本叫“赌金者”),这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跟“理财秘笈”、“教你如何成为股神”一样低端。正文里的“normal distribution”翻译成了“常态分布”,“noise trader”更是翻译成了“吵吵闹闹的交易者”。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交易品种的翻译也没有采用国内已公认的说法。不过译者能把很多非常专业的知识描述明白已经很不容易了。
《拯救华尔街》读后感(四):对冲基金+杠杆 与风险控制模型——- 不要盲信权威与经验,更不要过于贪婪
拯救华尔街
罗杰.洛温斯坦:《华尔街日报》资深财经记者,负责股票专栏《华尔街听闻》和《固有价值》。罗杰在《华尔街日报》做财经记者期间,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掌舵人沃伦·巴菲特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这本书是洛温斯坦对政府官员、华尔街高管和银行家在内的180次采访之后对2008年金融危机根源总结分析的上乘之作。
1. 千万不要放弃你的损失,直到它转变为你的盈利。
2. 有两个因素决定债券价格:第一个是债券本身所附有的息率。如果今天你只能以10%的利率将钱拆借出去,那么你一定愿意多付一点溢价来购买债券,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得到12%的收益率。问题在于你愿意付出多少溢价。这取决于债券的到期时间、还本付息的时间、你对债券到期时利率水平的预期(如果你有预期的话),以及债券发行人为所发债券附加的形形色色的发行条件,如可以在到期前提前赎回,或可以转换成股票等。第二个是发行人不能清偿所发债券的风险。在大部分情况下,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因素,而且,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但不排除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如说,通用电气公司的债券风险很小,但与美国政府债券相比仍然大得多;惠普公司债券的风险又要比GE大许多;而亚马逊网上书店债券的风险,又要比惠普公司大许多。因此,如果要债券投资者将钱投给亚马逊网上书店,他们就会要求得到比借给GE高得多的利率;同样,如果要他们把钱借给波利维亚,提供给他们的利率就一定要比借给法国的高许多。所以债券交易的核心是决定利率究竟需要高多少,而其重点,则在于债券交易所带来的利差。债券的风险越大,债券所提供的利差,即该种债券的收益率,也就是与美国政府债券利率这一基准利率(假定美国政府债券为零风险债券)的差额,也就越大。尽管存在一些例外,但利差一般都会随到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换言之,投资者对2年期债券收益率的要求,一定会比30天期的高,因为2年期债券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也一定比30天期债券大得多。 以上这些规则,就是债券交易的全部要义。这些要素,主导着全世界所有债券不同的收益率和不同的利差水平。它们就像宗教的教义一般,精确而不容置疑。
3. 长期资本公司的主要业务,也就是大型金融公司的主营业务——对冲基金,是通过买入小风险金融产品,卖空相关高风险金融产品,由于风险间的贴性,两者不会永远反向分离,而是趋同,从而就产生了买卖间的相互综合风险。而市场证明,两者间的利差一般是正的。如,买入组合股,卖空股指期货,股价上涨时,只要组合股跑赢股指即赚钱,股价下跌时,组合股亏少即赚钱。对冲基金的关键在于找准组合股,对于机构来讲,找到低估值股并不困难,因此,单纯对冲是风险很小的。因为不论买入卖空,亏损的部分都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来摊薄成本,而且市场不会一直向一个方向发展。又比如,看好某个行业,买多几个行业优质股,同时卖空几支劣质股,股票上升,优质股上升多,赚多的差价,股市下跌,优质股下跌多,赚跌少的差价。
4. 然而,单纯对冲收益也极小,甚至比不上大市。巴菲特与某人打赌50万,赌对冲基金是否能跑赢标准普尔,五年过去,标普涨7%,对冲为2%,胜负较明显。
5. 目前市面上的对冲基金多为私营,或封闭式,主要是富豪的私人财务手段,而且一般会用大量杠杆,极大增大了风险。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