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1-15 09:42: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0

《犹太教》是一本由(美)撒母耳·S.科亨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3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犹太教》精选点评:●系统的信息量不是很大。确实作为入门还是ok的。●带着对犹太民族和犹太教的强烈好奇不仅读了还

犹太教读后感摘抄

  《犹太教》是一本由(美)撒母耳·S.科亨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3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犹太教》精选点评:

  ●系统的信息量不是很大。确实作为入门还是ok的。

  ●带着对犹太民族和犹太教的强烈好奇不仅读了还认真的做了笔记~里面对幸福对苦难对情感的解释很细致

  ●改革派。改革改变的是标尺,终点却会回靠传统(一点);反之亦然。 “默西亚来临的时候,地上不是全善就是全恶。(大意)”LoL

  ●Cohon所写的这本《犹太教——一种生活之道》,语言优美而富于感召,且具有鲜明的改革派特色。不过,正是这种突出的改革派特色,使得这本书作为了解犹太教的入门书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作者在论述人和自然的区别、人的道德性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康德的思想痕迹,在论述劳动的地位时,你也可以明显地看到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而书中亦大量引用现代思想家(鼎鼎有名的有弗洛伊德、詹姆斯等等)的思想,甚至心理学、宗教学或医学的研究来论证犹太教的诸多合理性。这些做法,呼应了改革派的特色,即总是将犹太教置于现代语境中去审视,寻求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得本书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读者常常分不清,到底什么是传统的犹太教观点而非现代人的解释。我十分欣赏改革派本身,但这样的写法,使得这本书陷入窘境。

  《犹太教》读后感(一):与其说是教,不如说是道

  “上帝规定在礼拜日必须停止工作,那么母鸡在礼拜日下的鸡蛋能不能吃?”

  这本书是犹太教改革派神学家从非信徒的角度为信徒与非信徒而撰写的。他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为什么宗教对人对世界如此重要。犹太教的《托拉》如何用规范日常生活的戒条来凝聚犹太人民族的向心力,使其无论遭受多么大的挫折与折磨都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人类世界的各种顶峰。与其说犹太人伟大,不如说犹太教伟大!如果想了解宗教的本质(不仅是犹太教),这本书是不错的入门之选!

  《犹太教》读后感(二):有点混沌

  可能自己囫囵吞枣赶时间读的太快,导致读完了之后又出现那种记不得作者到底写了什么的感觉。

  读完下来,并没有对犹太教有一个比较具有框架的了解。虽然每个章节都有主题,但是整本书的内容还是比较松散。很难系统地去了解犹太教。不过我这种想法或许也是带着太多自己的期许。然而从生活方面,我认为这本书的介绍还是很详尽的。对生活的概括,本身就是很难系统化的一件事情。

  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基督教太多的内容(这内容包括对圣经的理解、对自我的要求、以及日常的生活行为准则、对神的关系的认识)都是从犹太教而来。而有一些关键的地方,却又差了开来,比如最重要的——原罪问题。虽然说,这里面所描述的信仰生活对我来说不是特别的陌生,但书里提及的许多文献以及类似于生活“指导手册”这一类的书,让我觉得很陌生。这是一本需要做很多拓展阅读的书,正如前言所言及。本书最后的结语,也是以面对犹太人的身份而呈现。

  总之,还是比较潜吧。也许是例子过于少,让我很难将犹太教对于过去的历史和现代贯穿中的角色,达到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犹太教》读后感(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人类的宗师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Abraham)或易卜拉辛(Ibrahim),原名亚伯兰或阿巴郎(Abram)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是上帝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同时也是传说中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经书中有记载他生于两河流域下游吾珥,后带领部落穿越阿拉伯沙漠到达位于巴勒斯坦的应许之地,整个部落得以繁衍生息。

  血系及召唤

  亚伯拉罕及其家族原居于苏美的吾珥(现今伊拉克南部T)。父亲他拉来自于迦勒底人统治的吾珥察底斯,可能位于两河流域南部,但一些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权威人士认为吾珥察底斯在两河流域北部今日的南土耳其。

  亚伯兰全家迁徙到哈兰(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其父他拉就死在哈兰。之后亚伯兰又和他的妻子撒莱、罗得(亚伯兰兄长哈兰之子)、和跟随他的众人往迦南地去。神要亚伯兰前往“我(神)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并承诺"必赐福给你(亚伯兰),叫你的名为大",使亚伯兰“成为大国”。亚伯兰便到迦南的示剑,并在摩利橡树的地方受到神的启发。耶和华对亚伯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便在那里为神建了一座坛。从那里又迁到伯特利的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又在那里建坛奉献给耶和华,求告耶和华的名。自此之后便渐渐迁往南地(死海西南的尼革地)去。

  撒莱和法老

  亚伯兰由于饥荒到埃及避难,因怕妻子撒莱的美貌会引起埃及人的邪念、危害他自身安全,便先后向不知名的法老王和基拉耳王亚比米勒称撒拉是他的妹子。尽管如此,撒莱还是被法老带到后宫,并准备娶她,厚待亚伯兰,给他许多牛羊、骆驼、驴子、奴婢,耶和华因此降灾于法老和他的全家。亚伯兰和撒莱便离开了埃及。

  亚伯拉罕离开后便回到艾,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牧人和侄子罗得的牧人起争执,又因财产过剩而不能全被带回迦南地,便提议分开。亚伯拉罕让罗得先选地,罗得便选了约但河的全平原,他自己迁到希伯伦幔利的橡树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建了一座坛。

  亚伯拉罕杀子的故事

  圣经《旧约》中说,在人类遭遇洪水之后,挪亚的家族便繁衍到各地,其中有个名叫亚伯兰的闪族人,被神看中,要他替天在世上行道。耶和华(即神)让亚伯兰离开闪族往南迁移。他受神的指示,扶老携幼,辗转迁徙到迦南的幔利橡树林定居,其时亚伯兰已99岁。神令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并使他家业大兴,后来得了一子,取名以撒,爱之如掌上明珠。一天,耶和华突然来到亚伯拉罕家,命他将爱子以撒作为牺牲献给耶和华。笃信神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祭祀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正欲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砍杀时,突然霹雳一声巨响,天使飞来,拉住亚伯拉罕的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这是耶和华的磨练。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从此,神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连后来的耶稣降生也属于他第五十二代的后辈之事。

  《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和《古兰经》中皆记载亚伯拉罕的嫡子以撒是犹太民族的祖先、庶子以实玛利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易卜拉辛)是信心的楷模,他愿意服从神、把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祭,预表了神献出耶稣。在伊斯兰教里,易卜拉辛(亚伯拉罕)同样是信仰之楷模,顺服神把儿子以实玛利献出。

  亚伯拉罕诸教指信仰亚伯拉罕为始祖的三个世界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共同信仰犹太教的唯一真神,发源于中东沙漠地区,以希伯来圣经为根基,以耶路撒冷为圣地。三教信仰其经典是神的话语,归顺其经典,才是遵循正道。伊斯兰教称呼亚伯拉罕诸教的信徒为“经典之民”。

  《犹太教》读后感(四):“改革的,太改革的”

  Cohon所写的这本《犹太教——一种生活之道》,语言优美而富于感召,且具有鲜明的改革派特色。不过,正是这种突出的改革派特色,使得这本书作为了解犹太教的入门书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作者在论述人和自然的区别、人的道德性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康德的思想痕迹,在论述劳动的地位时,你也可以明显地看到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而书中亦大量引用现代思想家(鼎鼎有名的有弗洛伊德、詹姆斯等等)的思想,甚至心理学、宗教学或医学的研究来论证犹太教的诸多合理性。这些做法,呼应了改革派的特色,即总是将犹太教置于现代语境中去审视,寻求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得本书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读者常常分不清,到底什么是传统的犹太教观点而非现代人的解释。我十分欣赏改革派本身,但这样的写法,使得这本书陷入“改革的,太改革的”的窘境。

  批评终归只是一方面。读此书亦有许多收获。将几点感悟深的,或者说特色鲜明的犹太教思想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学术所需。【[美]科亨:《犹太教——一种生活之道》,徐新,张利伟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

  犹太人对宗教仪式有独特的理解。他们反对认为宗教仪式只是形式主义的观点,而认为这种实践性是对宗教严肃的必要条件。【7】“形式和象征是培育精神生活的有力仪式。”【11】

  关于恶。“只有在有神论的思想体系中,恶的存在才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40】犹太民族有一种乐观主义。“恶被看作生存的一个悲剧性因素,而生存本身则是美好的。恶被认为具有惩戒性质。如果在善与恶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恶是可以被克服的。”【44】犹太人强调在恶问题上的自由意志关联,不注重恶的形而上学性,更注重实用一面——以道德的完善性来克服恶、享受生命。【46】恶总是被看作积极的原则,如迈蒙尼德“恶是一种缺失”,是由于精神不能完全控制肉体。【50-51】

  犹太人道德理想的根据是“圣化上帝之名”【Kiddush Hashem,109】,道德和宗教生活被假定为具有为上帝作见证的意义,以色列人的善举会影响上帝本身。【110】

  犹太教拒绝对圣徒的神化和崇拜。耶稣不过是一个平常个体,而非所有时代的绝对理想,模范“没有一个能作为世界上所有地方在所有时代的所有人所效仿的永无谬误的行为标准”。【121】“圣洁的人是上帝的见证,但并不是神。他们并不神圣,而只是人走向神圣生活的领路人……只有上帝本身,才能反映出超凡性、无限性和神圣性。”【122】

  犹太伦理的主要目标是“圣化生命”【Kiddush Hahayyim】。“圣化这一概念将神和人结合起来,人们遴选出被认为是神圣的那些要素,并将之作为编织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案的模式或典范。”【127】作为上帝之子,犹太人被上帝赋予了精神性,因而不同于动物,可以达到神圣性。“作为上帝的子民,人不应降格为工业秩序或政治秩序中的一个纯粹的齿轮。人本身就是人的价值的中心,就是他本身的目的。个人的价值,是犹太教民主精神的基石。”《塔木德》:“人是被单独创造出来的。这句话是教导你:根据圣经,谁毁灭以色列的一个灵魂,就好比毁灭了整个世界;而保护一个灵魂,就如同拯救了整个世界。”【128,没想到《辛德勒的名单》里那句“save one, save the world”出自犹太经典啊】自杀被谴责为一种背弃圣化生命的谋杀,而谋杀者被视为不再具有生命的圣化能力而遭到惩罚,失去神圣的生命权利。【130】

  犹太教在禁欲主义的问题上是比较温和的。乐观主义使犹太人不鼓励过分的禁欲行为,只是将禁欲作为一种严肃对待灵魂的仪式。【132】犹太人禁食猪肉、野生动物、猛禽及其水生贝壳类动物,其他的一些饮食法处在传统与改革的拉扯中。【138】

  劳动被犹太人看作是“与上帝合作”,应召完成由上帝开创的事业。【140】“工作是人的职业,是人类获得愉悦和拯救的主要手段”【142】,“在所有古代民族中,只有以色列人认识到,在劳动中蕴藏着快乐的秘密源泉,并强调劳动比战事更为崇高。唯有工作是真正值得尊敬的。”【145,作为犹太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否受犹太教传统影响呢?】

  犹太人强调公正、仁慈和“兄弟情谊”。其中“兄弟情谊”与一般人指责的只在犹太人内部的不一样,而是“四海之内皆兄弟”【164,这是现代思想还是传统资源?】

  “犹太人的弥撒亚观念包含着三重希望:(1)在尘世建立上帝王国;(2)恢复大卫家族的统治并在其统治下重新统一以色列;(3)开启一个不仅对以色列而且对全人类都是普世和平的新时代。”【183】犹太民族的乐观主义,相信人的道德和精神完善、新的社会秩序最终会到来。相比于基督教,犹太教的弥赛亚的实现是在现实中的而非天国之中。

  犹太人宗教践行的三重方法是“研习《托拉》之道”、“自新之道”、“崇拜之道”。

  犹太教不认可“原罪说”,人性更多是中性的,是善是恶受自由意志的影响。【228-230】罪的解决方式在历史上首先是礼仪,尔后是忏悔的内在改变。献祭贯穿其中,在古代作为一种仪式,而在现代作为一种行动,“只有献祭才能使人上升到精神的高地”【249】,无私奉献的行动。

  犹太人的崇拜之道主要是祷告。祷告中的祈求因为自私而不符合信仰精神逐渐被抛却,转向伦理性(教诲性、先知式)祷告,特点是理性精神,对现实生活的本质的洞察,对事实的深层思考。【261,262】回忆很重要,“最有意义的经历从过去的历史中被发掘出来,帮助个人或群体崇拜者克服他们面临的新问题……赋予犹太人的生活以意义……历史经验与伦理经验相融合,当下的情形与往昔传承下来的理想相遭遇。”【262,263,犹太人的“回忆”传统在作为犹太人的本雅明那边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亦影响整个法兰克福学派。】

本文标题: 犹太教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08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创业圣经经典读后感有感拯救华尔街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