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魂》是一本由江波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页数:4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机器之魂》读后感(一):【雨枫试读】假如机器有灵魂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生活中也越来越依赖机器人,想
《机器之魂》是一本由江波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页数:4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之魂》读后感(一):【雨枫试读】假如机器有灵魂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生活中也越来越依赖机器人,想像一下,未来世界,机器人与人类的大战,谁输谁赢都未有定论。
《机器之魂》里便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有纯粹的机器人,有机器兽,暴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体验机器人的世界。
《机器之魂》是《机器之门》的续作,没有看过《机器之门》,初次看《机器之魂》,对很多人物都存在一定的疑惑,比如:引子里出现的饶晓华,介绍不多,只能凭借想象猜测她与楚南天之间有一秘事。
引子写得很出人致胜,能够紧紧的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对后面的故事充满好奇,好奇仿生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大战。
从正文开始,出现了本书的主角:冯汉杰,他是战争英雄冯大纲之子,也是一个仿生机器人。在前几章里,出现了一个贯穿全书的姑娘:阿米丽塔。在书里仅出现了一会,感觉她与冯汉杰的感情来的很突兀,在还没有看明白的时候,两个就很迅速的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又很迅速的死去了。冯汉杰与阿米丽塔并未接触太久,但是,却坚定的要守护阿米丽塔的那只“间谍”猫,为了这只猫,卷入了很多是非当中。
不得不说,作者的想象力还是特别丰富的,也创造了一个很恢弘的故事,有能造出了一个叫“太元”的人格载体的脑库,脑库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还有七个守门人,每个守门人还有备份。
还有纳米机,它可以注入生物体内被控制者操纵,也可以随意排列组合。机器躯体和大脑之间的交互依赖辅助纳米机进行,一旦纳米机失控,躯体和大脑之间也会断开关联,瘫痪下来。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令人酣畅淋漓的想象和场景,这有待各位读者去发现了。
另外:本书的人物涉及到了很多的人物,个别人物的塑造还可以更加有血有肉一些,比如:阿米丽塔、大帝……
期待作者更有意思的科幻作品。
《机器之魂》读后感(二):【雨枫试读】期待江波的突破
《机器之魂》是《机器之门》的续作。在惨烈的阿尔法战争之后,人类虽然暂时夺回控制权,但是死而复生的暴机器人首领萨拉丁始终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针对人类基地的繁复袭击,让战争英雄冯大纲之子冯汉杰被迫卷入阿尔法战争之后最大的人类危机。与此同时,本该是人类最后防线的脑库也产生异变,日益成为当年阿尔法一般的存在。为了人类的生存,战争一触即发。如果只从内容简介看,厚达488页、长达34万字篇幅的《战争之魂》是相当让人相当期待的。阅读完毕,感觉江波还有上升的空间。
首先,如果之前没有看过江波创作的《机器之门》,那么在看《机器之魂》的时候,很多碎片化的往事会让人感到困惑,阅读体验相对来说不太友好。其次,人物塑造还有待进步,举例说明,冯汉杰的渐变就略显儿戏。江波在设定上或许是为了延续上一部作品,因此没有太过深入,在刻意为之的庞大战争场面铺垫下,既看不到技术革新,也没有后人类时代的展望。当然,《机器之魂》里面显示机甲之战和命运之争,场面宏大。对于技术的展示和未来的畅想,也体现了江波擅长“硬”科幻的特征。
简单分析,《机器之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冯汉杰成长史,二是智网诞生记。前者拥有强大的主角光环,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让他(它)成为挽救人类溃败的救世主,一个高度智能的仿生机器人,却比人类更像人类。最后结局看似伟大,实则虚无,让人很难接受。至于最后成型的智网,空洞的说着“为人类服务”的口号,实际上只是阿尔法与脑库的强化版本,人工智能的逻辑漏洞依旧无法填补,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是由人类创作,最终人类反受制于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机器战士是由人来创造,最终受智能网络控制,人类意识到危机,试图重新控制网络。故事回到了无限循环的尴尬处境。
我不知道江波有没有受到弗诺·文奇的影响,或是受了多少影响。在《机器之魂》相当篇幅里,可以充分感受到《真名实姓》对于《机器之魂》的影响力,无论是陈子龙隐匿之后混迹网络,还是脑库庞大的数据世界,以及在数据链中穿梭的演示,甚至是虚拟与现实互动的不确定性。假设《机器》系列是在弗诺·文奇所创造的基础上做出深化处理和尝试,江波在小说中主动探讨了机器人、网络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的拼搏精神,值得肯定。
在《机器之魂》的结尾,雪山之上亮起的红色眼睛或许预示着下一次战争即将来临。期待江波的突破。
《机器之魂》读后感(三):【雨枫试读】人类定义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开始阅读后才发现还有前作,于是停下来先去看了原作。在机器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界里,机器已经能取代部分器官和肢体,甚至能够取代整个身体仅剩下人类的原生大脑,而且可想而知,机器的机能远远超越人类的原生身体,寿命只取决于大脑。原本存在着推进全面机械化派、维持人类原生派,还有一些人持中立态度认可以用机械来拯救生命。然而究竟到哪一个地步人类才仍然算作人类呢,如果换上机器就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难道要见死不救吗,伴随着技术产生了无数的问题,但是这些都随着一场由名为阿尔法的智能生命发动的消灭人类的全球战争而不再成为问题,不机器化就只有死。虽然最后阿尔法选择了自我消亡,不过这场世界大战的影响依然无处不在。
在前作故事的结尾也孕育出了本作的主角,连人脑也不复存在,完全由机器构成的智慧生物,而称呼其为机器人或者仍称之为人成为了焦点问题。其中有两类,一类是萨拉丁这种,原本为人类,经过几次改造后原生身体已经完全替换为机器包括大脑,意识存在于机器之中,甚至可以在机器之间转移,已经可以说是长生不死了,单纯从生物角度已经不能再认为是人类了,唯一与人类的联系也许仅剩下萨拉丁口中的人类的尊严。另一类像是阿尔法、太元和主角冯汉杰这种,没有人类的经历,在机器中孕育出的智能,阿尔法和太元难以理解人类的尊严、怀念这种没有实际用途的感情,所有一切都为了一个宏大的计划而服务,而在这个计划中人类只是个绊脚石,阿尔法也许通过和机六的融合部分理解了人类的细微而难以言喻的感情,最终自己放弃了计划。而主角冯汉杰醒来之后失去了记忆,身为一个仿生机器人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中,父亲冯大刚、初恋阿米丽塔以及楚南天、桑迪普、大帝,这些一个个出现在他生命中的人,让他与人类紧紧联系在一起,也越来越像一个人类,支持着他完成打倒太元这一左右人类命运的重大任务。然而哪怕他可以说是拯救了人类,但在之后依然没有被人类接纳,受到人类无情的追杀,在安排好一切之后,主动融合进一个让人类沉睡在虚拟世界之中的智网,做好备份防备人工智能。与阿尔法一样选择走上了和阿尔法一样的自我消亡的道路。除了冯汉杰,对人类充满好奇心、拥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也被人类无情的消灭。被萨拉丁唤醒了自主意识的机器兽,其中有的个体甚至有了类似亲情的情感,不过想必机器兽也会遭到人类无情的灭杀,不过也许萨拉丁会在暗中不断地唤醒一批又一批自主的机器兽。
究竟什么才能叫做人类,机器化到何种程度、机器化前是否为原生人类,还是是否有人类的情感。人类在永生不死的诱惑前又能坚持多久,而且在永生不死的对手前,有限的生命谈何胜算,那么在永生后有如何,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永生没有意义,完成一些事才有意义。人类在永生后是不是也会像太元一样,谋划以万年为单位的庞大计划,到那个时候这些人还能称之为人类吗,如果承认这也是人类,那么太元有如何,本质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也许只好希望未来能给出一个答案。
《机器之魂》读后感(四):【雨枫试读】被机器支配的恐惧
人类是这样的,畏惧AI获得自我意识,却又偏偏依赖AI,希望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更加方便快捷,还妄想通过AI得到永生。 不过本作的大多数人类其实也很难界定究竟是何物种。 因为与机器人长期作战的关系,为了胜利,人类也不得不为了变强而将身体改造成机器,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军人们。而主角正是这些军人,拥有可修复的金属躯壳,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人类了。 人们会陷入迷茫,作为脆弱的人类,只有一次生命,一旦死亡就永远消失,不会留下痕迹。可改造了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但军人们没有选择,他们必须拿起武器保护家园与亲人,这意味着接受身体改造才是最好的做法。 虽然这可能是第一部《机器之门》想要表达的,《机器之魂》应该只是继续继承这样的价值观。我没看过第一部,就顺便捋一捋。还有一种暴机器人的存在,相比只在身躯安装金属,暴机器人就是完完全全把人变成了机器人。与前者的区别就是,前者大脑还是人类,而暴机器人只是一堆数据,并且大概率会变得疯狂,胡乱杀人。 而制造了暴机器人的就是在第一部已经消失的拥有自我意识的反派人工智能阿尔法。到了《机器之魂》里,因为阿尔法的缘故又催生了新的人工智能——脑库。 而第一主角冯汉杰是近似人类的仿生机器人,有着人类的思维模式,他也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于是小说其实是机器人与机器人的战争。 也不是为了拯救世界。冯汉杰会选择与脑库对立,一开始只是想给人类女孩报仇,后来则是为了救出楚南天,拯救世界就是顺便的。 毕竟世界也无从拯救,高层决策者们早已将意识上传脑库,不再以人类的形式出现。为数不多的自然人类又对改造躯体的人类抱有偏见。世界的大部分人都是机器改造者,那如果换成人工智能统治世界,好像也不是太糟糕,只要脑库ai不动手杀人。 像那个没有改造的身体的李司令,他觉得与脑库的战争没有胜利的把握,索性放弃抵抗……虽然看上去很难以接受,但这才是大部分人的真实想法。 写冯汉杰,并不是为了以他的善凸现脑库AI(脑库ai名字是太元)的恶。因为战争本就是你死我活的过程,太元为了保护自己采取行动,其实也是应该的。 借助冯汉杰的行为思想,故事里其他人物得以更好理解机器人,读者也一样。 世界早已千疮百孔,与ai的战争,输赢又有什么所谓呢?结局看似人类取得胜利,但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没有了阿尔法,太元,还是有可能出现其他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我们应当如何与机器人相处,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为什么了什么,看了本书其实也未必能得到答案,但小说展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器人,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 以上,我是觉得小说剧情精彩,阅读起来是有快感的,立意不落窠臼,逻辑缜密,环环相扣,也不深奥。总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戳我。不要看三十来万字,我一口气看完的。希望国产科幻能多几部这样的佳作吧…… 然后人物再丰满一些就更好了~
《机器之魂》读后感(五):【雨枫试读】机器之间,人魂永存
《机器之魂》是江波的新作,《机器之门》的续作。比较遗憾的是,我之前还没看过《机器之门》,所以对本书架构一知半解,只能管中窥豹。 本书大概的背景如下:前作中有一场所谓的“阿尔法战争”,是由于名为“阿尔法”的智能想控制世界,人们掀起了反抗,最终将其消灭。到了本作中,有个大反派“萨拉丁”在到处搞事,而类似于其他类似题材,书中有个“避难所”设定,在那里的机器人和平生活,是一股重要的势力。而所谓“正义的一方”,则通过人工智能“脑库”来指挥。 脑库是个神奇的东西,载体细胞是一种生物质与机械的聚合体,细胞不断分裂更新,旧的逐渐衰亡。和人体细胞更新不同,脑库细胞的更新,竟然把脑库的意识和人格变了,然后它完全不是以前的脑库了,造出了一个叫“太元”的人格载体,这个人格,想要像阿尔法一样统一小宇宙,而正义的一方,为了阻止它而开展一场艰苦的战斗,这就是本书的主干。 不知道作者写书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是想到了,这很像忒修斯之船这个哲学思考。不过很显然,这个船还真不是以前的船,这个脑库不再是脑库,而是太元。我又想到,如果一个人的意识变了,比如黑化了,那这个人身体还是以前的,可这个人还是以前的人么?唉,人的精神世界,我实在想不懂。 在本书的世界观里,人可以自由改造成机器身体,将意识传输到一张小小芯片中。很显然,机器身体比人体强壮得多,而且各种形态的身体尽管换。此外,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一旦身体毁灭,可以将意识传输到其他机器身体中复活。机器化了的人,能做很多事,比如实时指挥一群机器人作战等,总之,这是个人与机器人共存的机器世界。 在这本书中的世界里,基本是军队在不断战斗,对平民的描写少之又少,比如悬空寺里老道士小道士,基本还是在衬托战争。所以,这本书大概是归入废土、末世题材吧。 在很多科幻小说中,有探讨人意识上载的可行性,但本书反其道而行之。当人换为机器身体后,意识单纯存储在芯片中,则能力比较有限,而在书中,有种类似细胞这种存在的东西,叫做纳米机,而且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型号。高级的机器人,可以用纳米机模拟大脑,然后小宇宙飙升。这个时候,反而是在思考意识的载体这码事。 除此之外,纳米机是个神奇的东西,可以注入生物体内被控制者操纵,也可以随意排列组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生成各种构件,大概,就类似于一大堆球球挤出个威震天那样。这个设定可谓神奇,打残了躯体可以从别处吸纳米机补起来,还可以利用纳米机操纵别的机器人,不同于毒液之类那种玄学的随意变形怪,这个真的是一本正经的科学变形。而本书的猪脚,一个一开始失忆了,都不知道自己是个机器人的皮皮虾冯汉杰,就是靠着体内遗留的阿尔法纳米机变异体,加上萨拉丁传授的神功秘籍,后来一路利用纳米机开挂搞事。 在书中,有“暴机器人”这个概念,所谓暴机器人,是阿尔法强制所有人机器化的过程中,因为意识导入芯片后因为没有体内各种激素、反馈调节机制而混乱,使人成了狂暴症患者,即使自己人和自己人也想打一架。这其实是人工智能觉醒的一大限制,没有人体这样精密的自我控制体系。所以啊,我们的身体实在是大自然赐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未来无论如何,都应该珍惜呢。 书中的世界,是一个钢铁世界,但统治世界的,还是人的意志。楚南天的军队机器化全看个人选择,李将军的北方军队强制机器化,可里边还有个温热的大脑。萨拉丁干了件壮举,唤醒一群机械兽,为它们赋予自由,它们身上的纳米机不再受人摆布,它们成了独立的个体,就像血肉之躯那样。用萨拉丁的话说:“只有独立的个体,才有生命的尊严。”要说地球上最宝贵的,一定是每一个独立的生命,无论伟大还是渺小。 在前作中,阿尔法是通过融合的方式自行消亡,在本书的最后,又是一次这样的轮回。冯汉杰选择了与脑库融合,名为智网,为避免其因细胞更替迷失,在天宫上做了备份。从此,世上少了个冯汉杰,多了个睥睨天下的智网。 其实想想,无论是阿尔法,还是太元,都不是为了掌控世界控制人类。它们想做的,是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通过千年万年的时间,让人类成为太空种族。可是,它们牺牲了人权,未来一望无边,眼前血色弥漫,人类必然会进行反抗。幸好,我们的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建设,没有以牺牲人民幸福为代价。 不过最后呢,我得给这本书扣掉一颗星星。不是因为我自身对末世和赛博朋克的恐惧,而是因为郑军那句话,当今科幻在走向科学对立面。大众对科技的恐惧,早就从疑惑到无端质疑,最终到了无脑反对。科幻在大众与科学之间的桥梁地位极其重要,像本书这样的题材,会加重大众对科技发展、对未来的畏惧,促使反智反科学之风的盛行。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