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一定要在老家有套房

发布时间: 2020-08-01 10:56: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2

人们常说:老有所依。那“依”的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子女,但子女终有一天要嫁人,开始自己的生活;有人说是老伴,身体健康还能彼此照应,一旦上了年纪照顾自己都难;还有人说是钱,孤苦无依无人顾的时候,再多的钱也是废纸一张……说到底,人老了得有个自己的窝。也许只是一间

当你老了,一定要在老家有套房

  人们常说:老有所依。

  那“依”的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是子女,但子女终有一天要嫁人,开始自己的生活;

  有人说是老伴,身体健康还能彼此照应,一旦上了年纪照顾自己都难;

  还有人说是钱,孤苦无依无人顾的时候,再多的钱也是废纸一张……

  说到底,人老了得有个自己的窝。

  也许只是一间很小的房子,但足够为自己遮风挡雨,免去飘摇。

  正所谓老窝留在手,晚年不发愁!

  有家在,晚年才能有依靠、有底气、有退路、也有幸福。

  01

  老家有套房,人生有退路

  我们年轻时候玩命打拼,是为了什么?

  一是为了理想,二就是希望可以安享晚年,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而想要安享晚年,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房子。

  为什么这么说?

  想想,倘若有朝一日我们历尽了千山万水,看透了世态炎凉,一个人从孤苦里踽踽走来,若是寒风暗夜里连一盏摇曳的灯光都不属于自己,又何谈幸福呢。

  所以年过50岁,不管是在外地拼搏,还在城里打工,一定要未雨绸缪,才不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那么的凄苦。

  这个房子,就是你人生第二条最重要的退路。

  就像红楼梦里,秦可卿劝王熙凤说的那句话:“趁着今日富贵,在老家祖茔附近多置办房舍田地,便是败落下来,子孙后代也可以回老家读书耕田,有个退路,祖宗香火也可永继。”

  人呐,千万不要为了孩子,把自己后半生的路,全部斩断了,当有矛盾和争执的时候,你连个去处都没有,才最是凄凉。

  给自己留下个老窝,就是给自己留一份保障,只有在自己的家里,才不用看尽脸色、受尽苦楚。

  正如老话常讲: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

  房子,才是每个人最大的退路,也是余生安逸和舒适的必要保障!

  轻易放弃,无疑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02

  老家有套房,人生有归宿

  有归宿的人,晚年才不会苦。

  《庄子》有言:“老而不死,寿则多辱。”

  意思就是说:人生过于长寿,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蒙受屈辱,失去人生尊严。

  所以为了在老年时少一些痛苦,最好早早地做安排,有一个安稳的住处,才不至于等不受子女待见时,还得忍气吞声。

  等慢慢变老了,孩子愿意陪伴左右是福分,若不愿也不用强求,至少不需要把所有负累都压给孩子。

  说到底,房子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中国讲究落叶归根,落的是故乡,归的是老家。

  只有回到自己的家里,人生才算是有了归宿。

  03

  老家有套房,得一份清静

  

  人老了,就想图个清静。

  就像诗人海子说的那句话:“守一方净土,感激每一份温润,与阳光对望。”

  当厌倦了车马喧嚣,永远有一片净土可以回归,才是幸福。

  而这片净土,就是自己的老窝。

  在家里,我们能种种花、喝喝茶、聊聊天,好不惬意。

  曾经就有一位老人讲过自己的经历,值得所有人借鉴:

  张大爷今年72岁,老伴去世时,儿子儿媳让他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然后用卖房款再买一套学区房,这样孩子就可以上好的学校了,而张大爷也可以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享受一下儿孙绕膝的快乐。

  但张大爷没同意,他知道两代人生活方式不一样,住在一起除了嫌弃就是吵架。

  到那时,自己想出来都没去处了。

  张大爷说过:“人老了,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窝,我在家里怎么样都可以,那才是晚年最好的生活。”

  是啊,老有所居,才是老有所养,也是老有所乐。

  虽说养儿防老,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但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呐,老了还得靠自己,人生那份清静之乐,还得自己去争取。

  人这一辈子,前半段为了生活、为了子女一路奔波,

  后半段开始,要学会为自己而活。

  记住,“自私”一些的老年人,才会生活的更好。

本文标题: 当你老了,一定要在老家有套房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87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就别管我了好不好《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