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边缘的沉思》是一本由尹伊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在世界边缘的沉思》精选点评:●研究生期间读过,关于不丹社会的简介●自从玩微薄,好久没有写140字以上的长东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是一本由尹伊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精选点评:
●研究生期间读过,关于不丹社会的简介
●自从玩微薄,好久没有写140字以上的长东西了。感想基本在书评里面,想看的就看看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42030/
●这些“非主流”也够我们喝一壶的…… 中国在追求GDP与物质增长的同时,付出了多少反方向的负效益?
●写的有点片面 只描述了那些国家好的地方 其实有的地方不值得借鉴 对有的地方措施也赞扬过头了
●希望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看到作者一篇杂志文章于是来翻本书,原想更多了解古巴医疗制度,然而内容主要是不丹、委内瑞拉和冰岛,对古巴医疗只是几笔带过,全书想讨论的问题很吸引人,实际却只是大量游记和观感罢了,最后的几页终于恳切地点了题,但确如作者本人所说“没能更清晰地看到答案”。
●吾与点也
●20190915
●非主流发展模式,不过我仍然不看好委内瑞拉,新自由主义没有作者描述的那么恐怖。
●不丹、委内瑞拉的个案中,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不过整本书,由于体例限制和作者的性别关系,理论建构不足,多少是一个遗憾。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读后感(一):换个视角看世界
被《南方周末》上的书摘吸引入手了一本。字体不大,穿插着作者游历时拍摄的照片,分量很足,拿在手里蛮舒服的感觉。打开后发现居然是书信体,略感不爽,好在内容还比较有趣,值得读下去。
全书说是介绍了三个“非主流”国家,其实真有好好讲的只是不丹跟委瑞内拉,冰岛感觉就是凑数的。不丹在大国夹缝中独特的发展追求、委内瑞拉说不清理还乱的民主政治在作者娓娓道来之下很容易就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而冰岛就一章三十几页,去掉跟朋友寒暄的几页(所以说书信体坑爹),去掉简要介绍冰岛历史的几页,留给作者展示“思考成果”的页数还能有多少——要多也难,因为他在冰岛实在也没呆过多久。
读罢品味,不丹是启示,一个贫穷小国通过外交内政,不仅避免了重蹈锡金的亡国之路,还成为外人向往的幸福之国;委内瑞拉是警示,不是有了民主就万事大吉,没有思想的民主只会成为另一个糟糕的开端。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读后感(二):非主流的发展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书是半年前看的,到现在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但忘不了的是在读书是的那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很好读,作者没有讲很多大理论,而是在一篇篇游记中抒发自己的思考。作者避开了像美国、日本、西欧等主流而描写不丹、委内瑞拉、冰岛的非主流的发展模式,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我们一直趋之若鹜的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的反思。作者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民主运行的反思确实值得一读。
最喜欢的是不丹这个小国。不丹国王提出的国民幸福指数,包括两点,一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二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用国民幸福指数来衡量一个国家,而非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确实独具匠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人才是目的,经济发展只不过是手段而已。但现在却是本末倒置,经济发展反倒成了目的,人们一窝蜂地追求经济发展,但最后却在其中迷失了自己,忘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在影响一个人是否幸福的因素中,经济只是其中之一,尽管重要,但却不是全部因素。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公平、还有被很多人忽略的传统文化,其实都可以给人带来幸福。钱并不是唯一。
从委内瑞拉的描写中,体会最深的便是民主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是妥协。这也是林达一直反复强调的。民主中的反对派,若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便是和流氓无异。无论查韦斯也好,反对派也好,如果把民主玩成了一场投票游戏,那其实是对民主精神的背弃。
记得以前一位老师说过,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世界,不过是欧美日诸国而已。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其实西方之外的世界,也是别有一番风景。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读后感(三):民主不是个容易的事
南周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摘录,那段委内瑞拉的摘编还是蛮精彩的,就买了一本。看完之后才发现那篇文章和这边书的关系就好像片花之于电影,此书更像是本游记,虽然也融合了一些对于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
此书花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喜马拉雅山麓的小国不丹的发展模式,介绍所谓的“幸福指数”是多么美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多么地有远见。我却很怀疑这些“小国寡民”的经验对于中国这样规模的经济体来说有多少借鉴意义。
然后是委内瑞拉的发展模式。那种所谓的“内生发展模式”有点接近于毛爷爷的人民公社,我们都知道他老人家当年在这方面做的实验有多么的失败。对于委内瑞拉的政治模式就更不感冒了,民粹主义这种迎合的、短视的,又参杂了个人集权的东西实在难以让人有很多好感。
冰岛就不用说了,虽然北欧的社会状态非常迷人,但是和中国巨大的地理、历史、文化差异,使这种迷人的社会状态对于中国来说更像是梦幻的丹麦童话。
不过本书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委内瑞拉的政治发展就很有启发性。对于中国目前的腐败及特权问题,很多人很迷信民主,认为只要有民主监督,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而委内瑞拉在第四共和国的时候是美式的两党制,但是这两个党派并没有制衡,而是通过互相勾结形成了利益集团,攫取了大部分石油利润之后让贫富问题加剧。南美的政治明星查韦斯带来的第五共和国吸取教训,干脆架空了中层,直接跟平民接通。这样也是问题一堆,不仅使中产和精英不满,造成社会动荡,而且完全依赖查韦斯的个人魅力,有个人集权之嫌。更重要的是,直接民主没有代议制这个东西进行调整,政治很容易娱乐化和短视化,长远来看,也不是一个很成熟的体系。
所以美国式的民族看起来很美,但是人家是经过多少年血雨腥风的政治变迁和多少代人不屑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的。中国的政治文明之路,实在是一个复杂得让人难以想象的问题。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民主确实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读后感(四):社会发展的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
当下这个世界是美国的世界。美国的民主与自由,美国的发展观,美国的消费主义。。。是为世界的主流。
在主流中或在追求主流的过程中的人,幸福么?主流的社会发展模式,可持续性如何?
当温饱是困扰人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时,资本主义的消费拉动模式通过市场的无形之手,高效率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世界正逐渐进入后现代化时代,阻碍人类幸福的屏障已不再是温饱,而是生老病死,精神空虚,环境和资源等等的问题,“消费拉动-扩大内需-增加GDP”的主宰模式,还能为人类和社会清除这些发展的障碍吗?
作者选取不丹,委内瑞拉,冰岛,这三个和主流模式相较显然具有另类性的国度,以书信体的形式,对当下人类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反思。
不丹:采用了“国民幸福总值”的发展模式以克服单纯追求GDPde狭隘模式。
委内瑞拉:注重社区的生存感,经济模式开始有不追求做大做全的声音。注重“内生发展模式”来抗衡全球化。
冰岛:开始反思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方向吗?有声音建议,冰岛应该向世界推销“非物质”的资源,应该在全球化中开拓一个“非物质”的市场。
下面是阅读中一些零散的收获和发散:
一)两个规范:
马克尔。桑德尔(美国政治哲学家)认为,能能够激励人的环保行为的规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市场规范,另一类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使用“是非”来规范行为,市场规范是用“利益”来规范行为。
桑德尔指出,规范具有排挤效应,一种规范会排挤另一种规范在人们心中的心理重量。过多的使用市场激励,会使市场规范排挤道德规范,使利益动机排挤是非动机。人会只习惯于衡量划算不划算,而不习惯去考虑道德不道德。
他用两个调查案例来证实他的观点,一个是在以色列的幼儿园做的调查,这个幼儿园面临着家长迟接孩子的问题,据此,园方开始对迟接的家长罚款,本以为迟接的现象会缓解,想不到更多了。调查家长的反应发现,许多家长认为罚款就如“延时服务”,既然付了钱,就不再抱歉,市场规范排挤了道德规范。
另一个是捐血,社会学家理查德。迪特马斯(英国)对美国和英国的捐血体制进行了比较,英国禁止经济利益激励捐血,美国允许卖血和买血。发现,美国比英国更经常发现供血不足的现象,而且血液质量差,常有染病的血液进入血库。解释是,经济利益介入使捐血商业化,改变了捐血的规范,当血液标上了买卖价格之后,人们会把它视为商业经济活动,不再用道德标准来激励自己,而是从获利的角度来激励自己。
桑德尔把近30年来称为“市场必胜主义”,社会太过推崇市场规范,迷信“市场能最有效率地解决一切问题”,把市场规范用到许多原本不应该使用的范畴。结果是,市场化的经济演变成了市场化的社会,社会的市场化腐蚀了非经济领域的规范,败坏了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在人类社会多元化的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也有些东西是不应该用金钱买卖的,当这些东西在市场化的大潮中演化成了商品,
我们的生活质量被劣化了 。
二)自由
在西方学术观念里,对自由的定义有两个派别,一个是“消极自由”:免于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另一个是“积极自由”,认为自由不仅仅是能免于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更在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讨论的都是人的自由,但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引出自由的第三层定义:自律的自由。
三)
用教育来助贫士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好办法,可以避免“大锅饭”造成的“一锅穷”。
不丹办了200所学校,158所医院,不但只有60万人口,和中国一个县的人口差不多,能办起这么多的学校和医院时相当不简单的。
四)
如果生老病死是继温饱后阻碍人类幸福的主要物质性屏障,那么在就业结构总增加医疗服务人员就应该是理性的。但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消费拉动并没有如此理性地扩大医疗服务就业。
在美国每千人只有2.7个医生,古巴每千人却有5.3个。古巴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的等健康指数都和美国相同,但古巴的人均医疗支出成本却不到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古巴能做到如此低成本高效率,使因为它有一个“劳动力密集医疗服务业”。在全国建立了基础医疗服务网,每120-150个家庭就有一名家庭医生和至少一名护士,家庭医生诊所设在社区,看病的人走几步就能到达。家庭医生还常常出诊,这大大减少了“小病变大病”的几率。
古巴的医疗体制不是市场化的,而是计划供应,政府拨款,全民享受免费医疗。因此,医疗单位不考虑能赚多少钱,而是考虑能减少多少医疗问题。
Wu)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经济学家也是银行家默罕默德。尤努斯说,“主流”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含有一个谬误,它曲解了世界,把人扭曲为一元化的经济动物。似乎企业只能追求利润最大化,似乎人只有追求利润的一元化思想。
作者是这样描述她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资源的配置应该具有理性的远见,应该增加更多的教师就业,为平民提供王子教育,而不是绞尽脑汁创造新款名牌丝袜,引诱已有丝袜的人买更多的丝袜。应该增加更多的医生就业,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带领已有温饱的人们冲刺生老病死的屏障,而不是鼓吹人人拥有汽车,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应该增加更多的科学家就业,为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精神的奥秘,拓展人类认识的终极疆域,而不是把高智商的精英都吸引到华尔街,诱发他们逐利的贪婪,熄灭他们探秘的好奇,让他们为贪痴的投机制造“海啸”。在这个理想社会里,也还会有华尔街,但它的功能是为理性的发展融资,而不是为非理性的贪婪服务。华尔街上还应该出现“道琼斯指数”,就像尤努斯描述的那样,用资本主义积累的经验执导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作者说,这样的理想社会应该不是空想,只啊哟消费者能摆脱非理想的消费,发出理性的消费信号,消费具有远见品味的东西从而牵引无形之手更为理性地配置资源。
当生产力的发展把人类推举到了不愁温饱的高度,每个人都会面临继续进化的问题。有些人会随着温饱的惯性继续滑动,追求吃得更精美穿得更豪华。他们看不到吃穿之外的广阔世界,就像一群猴子。
据此比喻,作者说,如果有一些成员,敢于挑出森林,愿意站立起来, 这个社会就会有进化的希望。
作者的理想社会真的不是乌托邦吗?作者的通向理想之途是人类要克服自己身的消费惯性。
对此,我有疑问:很可能我们人类这个群体,就其本性而言,根本就是群猴子?!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读后感(五):后现代化时代,人类的幸福在哪里
在搜索尼泊尔相关资料的时候,一条描述不丹内容的摘抄最终把我引向了购买此书《在世界边缘的沉思》——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省,这本书是三联书店在11年出版的,市售很少。
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阐述了去不同国家考察的见闻、引起的深思、得出的结论。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展现出来察古知今的渊博和感同身受的人文关怀,无不让人动容。
多数的不一定是对的
因为从尹伊文博士80年代去美国接受大学教育起,她就一直生活在世界体的经济和政治中心里,而因为她的工作经历,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国家的发展现实,于是产生了对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政治诟病、环境问题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当我在各个完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旅游时也会产生这样的感慨: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以这样的方式生活。
我去尼泊尔时认识了中央民族大学外派到尼泊尔进行社会调研项目的一位小哥哥,他对南洋文化进行研究,学识渊博,近期准备学藏文,为了攻读博士,然后更好地研究尼泊尔民族文化(因为尼泊尔有两大语族,印度语族和藏缅语族)。
60年代到80年代的时候,国内知识分子通常是非常渴望去大洋彼岸进修以获得国际化的视野,而且当时国内形势动荡,很多人渴望西方民主政治环境。但是随着中国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提高,全球通讯和信息分享的高速化,交通便捷程度提高,很多科研方式从留学转向了在国内深造,因为国家也有更好的能力支持其到全球去搞研究,并且随着中国与超级大国和周边国家关系发生的变化,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开始对一些去中心化的地域及思想产生兴趣,而且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发展道路。
不丹是方乐土
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讲到不丹,这个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效果,提出了与主流世界发展模式“国民生产总值”所不同的“国民幸福总值”这个概念,因为不丹几乎全民信仰佛教为主,那位写了《八万四千问》《正见》等畅销书的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便是不丹土生土长的活佛。所以在这样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背景下,人们很容易接受“幸福是来自于精神和物质的和谐,而不是一味的物质享受”这样的观念。
从第一封信作者提出“为什么幸福没有和GDP共舞”来引出本书的反省基调,然后从每封信一个小标的方式,来详细阐述了不丹从道德渗透、环保政策、免费教育与医疗等福利,在与印度这个大国之间太极拳一般的外交战略,如何步步为营地结束近三百年的政教二元化体质,过渡到君主专制体制,再过渡到君主立宪制的漫长历史。
就像书中所说“不丹这样的小国,必须让自己的文化独特性生存下来,才不会在全球化中丧失自我。”要知道70年代的时候锡金就被印度吞并成一个邦了(文中有详细描述),而不丹却依然可以在这样风云际会的列国纷争中保有一个伊甸园的形象,实属不易。
委内瑞拉的“内生发展”
作者在委内瑞拉的见闻一下把我们带入了南半球躁动不安、两极分化严重、政变不断的纷乱局势之中。委内瑞拉在查韦斯上台后,搞的经济模式比较另类,
“他们称这种模式为‘内生发展’模式,是和‘外生’相对立的,所谓‘外生’是指全球化,‘内生’则是侧重社区的凝聚和发展。这个模式强调要把社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潜能调动起来,构建生产和消费的本土网络,形成“参与和民主的大众经济”。贫富悬殊和贪污腐败是南美很多国家动荡的一个深层原因(说得好像我们没有似的哈哈),而他们是如何破局的呢,这还要从解放南美,梦想建立南美利坚和众国的超前灵修玻利瓦尔以及当时欧美不同的制宪理想谈起,但历史上能像我国这样统筹一大片疆土,几千年文明延续的国家好像没有,有个国家创立了几百年了,但是种族问题不断,所以要把大地方统一起来需要很多深厚的地理、历史、政治、人文、社会条件。
书里的思考和见闻也让我对南美这个区域有了些宏观的认识,也明白了为什么号称“全球最贫穷总统”,资产只有辆1987年产甲壳虫和一个破农庄的总统穆希卡会出现在南美。
冰岛,破产后的失乐园
曾经冰岛的基尼指数只有0.25,远优于中美、好过北欧的挪威芬兰,人口仅为34万,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因为奇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地貌,也被很多科幻片选为理想拍摄地,当然也是现在中产阶级文艺青年自助游list里的必备项。
冰岛因为金融风暴时的次贷危机导致3大主要银行破产,从而导致货币价值一落千丈,许多借助外汇外贷杠杆的公司和个人破产。
“消费”对发展有“二重性”的影响。一方面,消费曾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效率”,“快增长”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借次贷的消费后来又成了金融海啸的根源。造成这种二重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消费的“理性”和“非理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力。前阵子,我看了两部关于东德西德柏林墙的电影《无名之作》和《气球》,《气球》里有段很有趣的台词,小儿子生气家里人要逃去西德去欺骗他是去夏令营让他坐热气球,于是妈妈给他讲了个有趣的故事缓和气氛:
东柏林有个婆婆跟一名警官说,她要找“原则”百货公司,他说那里没有“原则”百货公司,婆婆说,你们起码有一间,因为国务院主席何内克说过,“原则”上你们什么都买得到。被有心人听到这种笑话可不得了。但我跟你说了,因为我信任你,你也可以信任我们。我们没跟你说实情是为了保护你。那时候人们都绞尽脑汁去象征自由和民主的西德发展。“资本主义的富足向人们证实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自由主义更是进一步向人们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的力量。”然而,这一切市场主导的行为是基于“消费者是理性”的假设前提下。
消费拉动——扩大就业——增加GDP是长久以来住在世界的主流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由消费、就业、GDP这三部分组成。反观我国,这几年GDP的增速一直在下滑,但是还想拉动内需,人们的家庭负债率都已经超过50%了,一场疫情就把市场搞得人心惶惶寝食难安。虽然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地看着美国的失业率不断上升,但是国内的失业率没人敢做准确的计算。当然这一切不能否定我们国力的昌盛,就像当初查知乎上关于不丹的帖子,各种冷热极端,捧的戳的都有,不丹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人无完人,国家也是一样。
如果在“非理性”的消费观念驱动下行进的市场将会是怎样一个深渊,我们不能想也不敢想。国家在引导意识形态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引导受众的消费观念,看看那些根据大数据推送给我们的信息想想就毛骨悚然,如何去独立地思考和宏观地看这个世界,寻求自我的思想独立与消费观念,是你作为一个地球村个体在消耗资源做出贡献两者之间平衡时慢慢形成的一个脑回路。
本书巧妙地选择了没有海上口岸只有陆邻的山地国家不丹,南美洲靠近美国沿海热带国家委内瑞拉,极寒蛮荒之地但福利极好的北极圈岛国冰岛。在地缘位置上都十分的具有特色。国家大了问题更复杂,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合力也更难,所以小国家的模板效应更加明显。
现在,世界正逐渐进入后现代化时代,阻碍人类幸福的屏障已不是温饱,而是生老病死,精神空虚、环境和资源等等的问题。当生产力的发展把人类推举到了不愁温饱的高度,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如何继续进化的问题。前两天我刷到一个朋友圈评论,“现在全世界都在水逆”,其实这次全球化传染病的蔓延也正好到了所有人一个停下来,放缓下脚部,思考何去何从的时候,奔跑的太快而不注重潜在问题和可持续问题,以透支未来为代价满足人性的贪婪,终归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